大食使团的到来,让龟兹这座西域雄城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与暗藏的机锋。使团规模不小,由一位名为苏莱曼·伊本·阿卜杜勒的资深外交官率领,成员中既有博学的学者、精明的商人,也有孔武有力的护卫。他们带来了大食哈里发奥马尔致大唐皇帝陛下的国书,以及致魏王李意的亲善信件,还有琳琅满目的礼物——大马士革的锦缎、波斯的挂毯、印度的香料、乃至几匹神骏的阿拉伯马。
魏王李意在经过特意布置、愈发显得庄重辉煌的巡阅使行辕正厅,以极高的规格接见了苏莱曼一行。厅内金碧辉煌,甲士肃立,文武官员位列两旁,将大唐的威仪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莱曼是一位举止得体、言辞谨慎的老者,他首先转达了奥马尔哈里发对大唐皇帝陛下的敬意和对魏王殿下的问候,然后着重强调了大食帝国对和平与商贸的重视。
“伟大的哈里发陛下认为,”苏莱曼通过通译说道,目光平和地注视着御座上的李意,“大食与大唐,作为东西方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和平共处,扩大贸易,互通有无,不仅有利于两国,更将惠及整个东西方世界。我们愿意提供更优惠的关税,更安全的商路,希望大唐也能给予相应的便利。”
李意面带微笑,回应得体:“哈里发陛下的善意,本王已悉知。大唐向来欢迎友好往来,珍视丝路畅通。只要符合大唐律例,秉持公平诚信,一切贸易皆可畅行无阻。至于具体细则,可由贵使与本王麾下专司商贸的官员详细磋商。”他巧妙地将具体谈判事宜下放,自己则保持着超然的姿态。
接风宴席上,歌舞升平,觥筹交错。苏莱曼及其主要随员表现得彬彬有礼,对大唐的礼仪、文化、物产赞不绝口。然而,玛丽公主安排在宴会侍从和乐师中的眼线,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使团中几位看似学者的成员,目光总是不经意地扫过厅内的建筑结构、侍卫的武器装备配置;而几名商人模样的随员,则在与其他西域邦国使者攀谈时,旁敲侧击地打听大唐在西域的驻军情况、粮草储备以及对呼罗珊伊嗣俟的支持力度。
“殿下,他们绝非仅仅为了商贸而来。”宴会结束后,玛丽公主向李意汇报,“那些人,是带着探查我军虚实和西域各邦态度的任务来的。”
李意并不意外,淡然道:“意料之中。奥马尔派他们来,一是示好,二是摸底。既然如此,我们便让他们看,但只让他们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
他授意郭孝恪,安排使团“参观”了几处展示性的军营和武库,里面的士兵精神饱满,装备擦得锃亮,但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展现了唐军的精良,又不暴露真正的实力。同时,让艾琳公主引导使团游览龟兹繁华的市集和部分对外开放的工坊,展示大唐带来的繁荣与先进技术。
而在暗处,针对使团的监控网悄然张开。玛丽公主手下的“影子”们,化妆成商贩、脚夫、妓女,严密监视着使团成员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几个行为可疑的“学者”和“商人”。
一天深夜,一名伪装成粟特商人的大食暗探,试图用重金收买一名在龟兹都督府担任文书的小吏,意图获取关于安西军兵力部署的档案目录。他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从他接触那名小吏开始,他的一言一行都落入了监视者的眼中。
消息立刻报到了李意这里。
“要不要……抓人?”郭孝恪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李意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现在抓人,等于告诉苏莱曼我们知道他们的把戏,反而打草惊蛇,破坏了表面上的‘友好’氛围。告诉那个小吏,让他假意应承,提供一份……我们精心准备过的‘目录’。”
一份经过巧妙篡改、真真假假、夸大某些次要据点兵力而隐藏了关键机动部队信息的档案目录,被“顺利”地送到了那名大食暗探手中。暗探如获至宝,自以为得计,却不知自己正将错误的情报传回国内。
这场发生在觥筹交错与暗影角落里的较量,大唐方面凭借着主场优势和更胜一筹的情报能力,暂时占据了上风。苏莱曼使团在龟兹盘桓了半月,带着一份表面光鲜的贸易备忘录和一堆精心炮制的情报,踏上了归途。他们或许自认为不虚此行,却不知真正的虚实,早已被魏王李意牢牢掌控。
与此同时,东洲的丛林深处,韩猛调整后的“猎杀小队”战术,开始显现出效果。
化整为零后,小队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大大增强。他们不再像之前的大部队那样容易被发现和伏击,反而能利用丛林环境,反过来伏击那些落单或小股的叛军。由唐军神射手和土着猎手组成的狙击小组,成为了叛军头目的噩梦,数名较为活跃的小头领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冷箭射杀,极大地打击了叛军的士气。
然而,丛林的反噬依然无处不在。疾病、毒虫、恶劣的环境持续消耗着猎杀小队的力量。一支由十名唐军和五名土着组成的小队,在追踪一股叛军时,误入了一片弥漫着有毒瘴气的沼泽,只有三人侥幸生还。
韩猛和阿兰的压力与日俱增。阿兰利用自己部落公主的身份,不断尝试与那些尚未完全倒向叛军联盟的部落接触,传递唐城的善意和力量。这个过程充满危险,一次,她在前往一个中立部落的途中,差点遭遇叛军的埋伏,幸得韩猛派出的护卫拼死保护才得以脱身。
就在清剿行动似乎又要陷入消耗战的泥潭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带来了转机。
一名隶属于猎杀小队的、原“林中之鹰”的年轻土着战士,在一次躲避暴雨时,偶然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深处,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壁画和石刻。壁画的内容超出了他们部落传承的范畴,描绘着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衣着奇特、似乎掌握着更先进工具的人群,以及一些……从未在东洲其他地方发现过的、闪烁着奇异金属光泽的矿石样本!
这名战士意识到这可能非同小可,立刻将消息报告给了他的唐军队长。消息层层上报,很快传到了韩猛和刘仁轨那里。
“从未见过的矿石?”刘仁轨看着那战士带回来的、根据壁画临摹的草图,以及几块从山洞附近捡到的、与壁画中颜色相似的奇异石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唐城的工匠初步检测,发现这种矿石的硬度和韧性似乎比他们已经开采的“白金”更为优异!
“还有那些壁画……说明这片丛林,在很久以前,可能存在着一个我们尚未知晓的、更发达的文明,或者……来自其他地方的访客?”杜环抚摸着胡须,陷入了沉思。
这个发现,瞬间提升了此次探索的价值。如果这种新矿石确实存在且易于开采,其对唐城的意义可能不亚于“白金”。而那些壁画背后隐藏的秘密,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片大陆,甚至找到应对当前困境的线索。
刘仁轨当机立断:“加派兵力,保护那个山洞!组织一支由最好的勘探师、工匠和学者组成的探险队,由韩猛你亲自带队,阿兰协助,对那片区域进行彻底勘探!这可能是我们打破目前僵局的关键!”
东洲的故事,似乎即将揭开新的一页。丛林不再仅仅是障碍和威胁,也可能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机遇与古老的秘密。而这一切,都需要韩猛和阿兰,带领着忠诚的部下,用勇气和智慧去探寻和征服。
长安,李琰收到了西域关于大食使团离去、东洲关于新发现的简要奏报。
对于西域,他批复:“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苏莱曼所得,皆我欲其知也。魏王处置甚妥。”
对于东洲,他批复:“新矿可喜,然丛林险恶,勘探需慎。壁画之事,可令刘仁轨详查,或遣画师摹绘送回。”
他的目光,似乎已经穿透了时空,看到了西方那暂时平息的波澜下涌动的暗流,也看到了东方那无尽丛林中可能隐藏的、足以改变帝国命运的新的宝藏。棋局,永远在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