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桑枝由内侍引至华宜殿时,殿中御前宫人各司其职,举止安静,一切井然有序。
御案之后,元和帝正执朱笔低首,凝神批阅着堆积的奏疏。
裴桑枝眉心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荣老夫人和荣妄的车驾都在宫门口停着,如今华宜殿里却不见荣老夫人和荣妄的身影,亦不见杨淑妃和谢宁华的身影。
难道事宜已商定,宣她进宫,不过是走个过场,将结果告知于她?
裴桑枝的心念百转千回,面上却是分毫不显,恭恭敬敬的朝元和帝行大礼,仪态无可挑剔,清亮的声音在殿中响起:“臣女,永宁侯府裴氏桑枝,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元和帝目光一目十行地掠过奏疏,提笔蘸了朱砂,挥毫写下“不允”二字。待合上奏本置于一旁,他这才转向裴桑枝,淡淡道:“抬起头来。”
裴桑枝依言抬起头。
当她的容貌清晰地映入眼帘时,元和帝眼底划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心下泛起些许意料之外的欣然。
李顺全先前回禀时,曾暗示永宁侯府的裴五姑娘相貌寡淡无奇。此刻亲眼得见,方觉其姿容颇为清雅灵秀,虽不似京中顶尖的贵女那般明艳照人,却也别有一番风致。
乍看之下,行止有度,规矩是下过功夫的;眉宇间亦有一份从容气度,倒不似流落在外这件事长大。
元和帝心下那点欣然,渐渐沉淀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有自知之明,能洞悉自身不足,更有此上进之心,能在短期内脱胎换骨,足见裴桑枝性情之坚韧,心智之聪敏。
勉勉强强也算是过关了吧。
元和帝不动声色,却自带一股威压:“可知朕宣你前来,所为何事?”
裴桑枝眼帘低垂,姿态恭谨:“陛下圣意,臣女不敢妄加揣测。”
“朕要你说。”元和帝道。
“一个能劝裴驸马下山回府,又能讨得荣老夫人欢心的人,绝非愚拙之人?在朕面前装傻,便是欺君!”
帝心似海,喜怒莫测。
裴桑枝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打起全副精神,务求周全应对。
“臣女斗胆揣测,陛下宣召,或是为了荣国公的婚事?”
是荣国公,而非六公主谢宁华。
元和帝眸光一凝,有片刻的失神。
他定定地看向下首的裴桑枝,只见她面上不见半分年少该有的稚嫩与惶恐,那份沉稳老练,更像是在官场沉浮半生的老臣。
不知怎的,元和帝蓦地想起了他命人查到的裴桑枝流落在外那些年的经历,真真是用阅尽人生百态,见识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或许,如今这副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便源于那时受的苦。
听闻此言,元和帝神色稍霁,话中的试探之意却未减分毫:“朕确是为明熙的婚事,但同样,也是为了六公主的婚事。”
“你在宫外可听闻了关于宁华和明熙的风言风语?”
裴桑枝不疾不徐:“不敢瞒陛下,在宫外确曾风闻些许流言。然臣女以为,此等多是市井以讹传讹,不足采信。臣女虽返京日浅,与京中贵女往来不多,却也深知陛下慈爱,六公主殿下纯孝。天家父女情深,殿下至诚至孝,怎会如流言所述?想来必是有人恶意中伤,离间天家亲情。”
真也好,假也罢,她都不能说相信了流言的内容。
在陛下和六公主谢宁华之间,她是纯粹的外人。
亲疏有别。
“若朕告诉你,那些流言……并非空穴来风呢?”元和帝目光幽幽,字字清晰地继续道,“宁华她,便是非明熙不嫁,甚至以金簪抵喉,以性命相挟,求朕赐婚。”
“朕知道,明熙钟情于你。”
“朕亦知晓,你对他也倾心暗许,你们二人虽未行定亲之礼,却早已互许终身,约定白首同心,是也不是?”
裴桑枝掷地有声:“陛下明鉴,臣女与荣国公确是两情相悦,许下过山盟海誓。”
元和帝轻笑一声:“你倒是坦诚。”
随即,他笑意渐凉,语气转为不容置疑:“朕是天子,金口玉言,既曾默许你二人,便不会食言。然朕亦是父亲,不能坐视疼爱十余年的女儿寻死。”
“故而,你与明熙的婚事,怕是得退上一退了。”
裴桑枝伏身一礼:“陛下圣意高深,臣女愚钝,恳请陛下明示。”
元和帝一本正经道:“朕的女儿既以命相求这般姻缘,朕自当全其心愿。然朕亦非那等棒打鸳鸯、强拆姻缘的昏聩之人。故而,在宣你入宫之前,朕已命人一并去请荣老夫人与明熙前来。”
“朕与荣老夫人几番商议,亦问过了明熙与宁华的意思,最终拟定了一个两全之法。”
“朕顾念你与明熙情深,特召你入宫,将此中安排对你明言于此。”
“待你及笄之后,便与宁华并行嫁入荣国公府,同为正妻。朕会命礼部与工部为宁华敕造公主府,她平日居于公主府中,其子嗣朕自会另行封赏,绝不与你的子嗣争夺荣国公府的世袭爵位。”
“大婚之后,你居于荣国公府,宁华居于公主府,明熙需得两头走动。朕不求他待宁华如待你一般深情亲近,只望他能予宁华应有的体面,再让她有一儿半女,稍解寂寥愁苦,便足矣。”
裴桑枝低眉顺眼,眼角却控制不住地微微抽搐。
这说的哪门子的胡话。
两女共事一夫,还不分高低,同为正妻,皇室不要颜面的吗?旁的公主又该如何自处?
陛下对谢宁华的溺爱,究竟到了何种地步,才能将这荒唐事,硬生生粉饰为两全之策。
陛下敢说,她都不敢听。
最重要的是,她信荣妄绝不会同意如此荒谬的提议。
“陛下仁慈圣明,臣女感念于心,然此两全之策,请恕臣女……不敢奉诏。”
元和帝沉了声:“你要抗旨?”
裴桑枝恭顺道:“臣女万万不敢抗旨。然,荣国公曾亲口承诺,愿效仿荣家历代先祖,此生恪守一生一世一双人、不纳二色,臣女方愿倾心相许,愿与他同心共志。”
“倘若他心意更改,亲口告知臣女欲迎娶六公主,便是他负我在先,臣女自当成全,绝无怨言,也绝不纠缠。”
“但若他初心不改,对臣女始终如一,那么纵使前方是刀山火海,臣女亦当生死相随,绝不独活。”
世间唯有不确定之事,才会令人患得患失。
而她对荣妄对她的情意,笃信不疑。
正因如此,她更能清醒地判断,陛下所言,十之八九是真假参半。
既是真假参半,那便是试探为主。
看破,却不能说破。
端看坐在御座之上的元和帝到底想何时让这场试探的大戏落下帷幕。
元和帝并未被激怒,神色不变道:“朕知此法子于你确有亏欠。朕亦知你志在仕途,故而,朕可特旨恩准,免去一切历练考核,破格将你擢升入女官署,以此弥补。”
“只要你愿意退让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