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约瑟夫·斯大林叼着标志性的烟斗,站在巨大的东欧地图前,地图上波兰的领土已被清晰地划分为两半,东半部涂上了醒目的红色。他的脸上没有任何与“盟友”希特勒分享战利品的喜悦,反而笼罩着一层阴鸷和深深的猜疑。波兰的迅速崩溃,既让他获得了大片领土,也让他亲眼见识了德军“闪电战”的恐怖威力,这在他心中敲响了警钟。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斯大林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对站在身后的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头子拉夫连季·贝利亚说,“波兰东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苏维埃化’进程,必须加速,要彻底。那些波兰军官、地主、资本家、知识分子、还有任何可能忠于华沙流亡政府或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人,都是我们新秩序里最危险的‘不稳定因素’和‘反革命细菌’。必须把他们从肉体上隔离,或者…从根本上清除。”
他吐出一口浓烟,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内容却令人不寒而栗:“我已经批准了由你们NKVd拟定的名单。行动要快,要干净利落。审讯要深入,要挖出他们所有的联系人和潜在的反苏网络。对于那些最顽固、最具影响力的头目,不要再浪费时间和粮食了。处理掉。要让这片新土地上的人民明白,旧时代已经结束了,苏维埃的法律和秩序,是唯一的选择。”
贝利亚立刻挺直身体,眼中闪过一丝残忍而高效的光芒:“完全明白,斯大林同志!请您放心,NKVd已经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即后来的‘卡廷森林惨案’等系列行动)。我们一定会像清除垃圾一样,将这些波兰社会的‘渣滓’清理干净,确保新并入的共和国像钢铁般稳固,完全融入伟大的苏维埃大家庭。”
斯大林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他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那条新划定的、与德国占领区接壤的漫长边界线,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和警惕。
“但是,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对我们来说,更大的威胁不是这些已经被打垮的波兰人,”斯大林用烟斗重重敲击着德苏边界,“而是边界那边的‘朋友’——希特勒。”
他走到窗前,望着阴沉的莫斯科天空,声音带着深深的疑虑:“希特勒的胃口太大了,消化速度也太快了。他绝不会满足于波兰。他与我们签订的条约,不过是一张随时可以撕碎的废纸。我现在最需要知道的,不是波兰俘虏的口供,而是柏林总理府里,希特勒和他那帮将军们,下一步究竟想干什么!”
他猛地转身,盯着贝利亚:“我们的情报人员,特别是那些潜伏在德国高层,或者能接触到德军总参谋部的军事计划核心圈子的‘鼹鼠’,必须像上紧的发条一样动起来!我需要知道:德军主力师的确切部署位置?他们的坦克和飞机是否在向东线集结?希特勒与他的将领们,对我们苏联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任何蛛丝马迹,哪怕是最微小的传闻,都必须立刻、直接报告给我!”
贝利亚感受到了斯大林语气中的极度不安和紧迫感,他肃然应答:“是!斯大林同志!我们最优秀的‘灯塔’(苏联情报网代号)小组一直在全力运转。我们会动用一切手段,包括无线电侦听、外交官套取情报、以及策反关键人员,密切关注德军的一切动向。一有确凿消息,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斯大林走回地图前,凝视着那片广阔的苏联领土,语气变得阴沉而坚定:“我们要争取时间。我们需要时间来消化新领土,来调整我们的工业布局,来训练更多的新兵,来生产更多的坦克和飞机…但愿希特勒能被西线的英法拖住,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算计:“同时,继续维持与德国的表面‘友好’关系。他们需要的原材料,按合同提供,但要密切关注运输数量和最终用途。要让希特勒觉得,我们仍然是他‘可靠’的原料供应地,暂时没有威胁。我们要像一只潜伏在雪地里的老虎,既要隐藏自己的爪牙,又要时刻紧盯着猎物的咽喉。”
“明白,斯大林同志!双管齐下,确保安全。”贝利亚躬身领命。
随着斯大林的命令,一场针对波兰精英的系统性清洗在苏联占领区秘密而残酷地展开。同时,一张巨大的情报网也悄然撒向柏林和德军的东线部队。斯大林正试图在战争的迷雾中,为苏联争取最宝贵的准备时间,并用最无情的手段,巩固其刚刚扩张的帝国边疆。他对希特勒的绝对不信任,以及由此产生的先发制人的清洗和积极的情报刺探,将成为未来苏德战争爆发初期,深刻影响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
厚重的窗帘遮蔽了窗外莫斯科的严寒,办公室内只点着一盏台灯,光线昏暗,映照着约瑟夫·斯大林毫无表情的脸和拉夫连季·贝利亚那张透着精明与残忍的面孔。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一种无形的压抑感。
贝利亚站在巨大的办公桌前,身体微微前倾,用他那特有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汇报语调念着手中的文件:
“斯大林同志,遵照您的指示,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在解放后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针对潜伏的反革命分子、波兰地主资产阶级残余、民族主义分子、间谍及破坏分子,实施了第一阶段彻底、坚决的清洗行动。”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手中的数字,继续用平稳的声线念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内容:“截至目前,经过缜密的调查与甄别,已成功逮捕各类顽固不化的反动分子、敌对分子共计两万一千七百四十三人。其中,原波兰军队校级以上军官四千一百二十二人,政府高级官员、地主及资本家两千九百五十五人,具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律师、医生等五千六百余人,其余为查明与反革命组织有关联的技术人员、前警察及社会危险分子。”
贝利亚补充道:“我们的审讯专家队伍已经全部就位,正在对这批人进行轮番审讯,深挖他们的社会关系、潜伏网络及反革命意图。审讯…正在按计划深入进行。”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在场两人都心照不宣——刑讯、逼供、罗织罪名,直至榨取最后一点“情报价值”并迫使其“认罪”。
斯大林安静地听着,缓缓地从嘴里取下烟斗,在烟灰缸边缘轻轻磕了磕。他没有对逮捕的数字表现出丝毫惊讶,反而微微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满和更深沉的猜忌。
“两万多人…”斯大林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冰冷质感,“仅仅一个月,就在这么一小块地方,就揪出来两万多个…反动分子?反革命?”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贝利亚,语气中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这个数字…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啊。这说明,波兰的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毒素,渗透得非常深,他们的社会基础,比我们最初估计的要庞大得多,也顽固得多。”
斯大林站起身,在昏暗的光线中缓缓踱步,像是在对贝利亚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看来,我们对波兰地区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彻底’啊。我们只是抓了浮在水面上的鱼,还有更多的鱼,藏在更深、更浑的水底下。”
他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贝利亚,下达了新的、更残酷的指示:“告诉下面的人,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审讯要继续加强,要利用已经落网的人,顺藤摸瓜,扩大战果!要把所有潜在的危险分子,所有对苏维埃政权心怀不满的人,所有可能被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利用的动摇分子,统统给我挖出来!”
他的语气变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清洗工作,必须进行得更深入、更广泛!要像用篦子梳头一样,把波兰社会从上到下,每一寸都篦一遍!绝不能让任何一条害虫漏网!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纯净的、完全忠于莫斯科的苏维埃政权,不允许有任何杂音和隐患!明白吗?”
“完全明白,斯大林同志!”贝利亚立刻挺直身体,大声回答,眼中闪烁着执行命令的冷酷光芒,“请您放心,NKVd绝不会辜负您的信任!清洗行动将立即进入更深入的第二阶段,确保将这些地区的反革命土壤彻底铲除干净!”
“去吧。”斯大林挥了挥手,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了烟斗,仿佛刚才只是下达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行政命令。
贝利亚敬礼后,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办公室。门关上的那一刻,斯大林独自坐在昏暗的光线下,烟雾缭绕中,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对他而言,这两万多个被捕的“反动分子”以及未来更多的牺牲品,不过是他巩固新占领区、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构建绝对统治过程中,一串冰冷的数字和必要的代价。在波兰东部的土地上,一场由国家机器主导的、系统性的恐怖,正以“净化”和“革命”的名义,残酷地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