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9月20日,克里姆林宫的深夜。斯大林站在办公室窗前,手中捏着刚刚送到的密电,烟斗中升起的青烟在灯光下形成蓝色雾霭。窗外红场的灯光已经熄灭,只有列宁墓前的火炬在夜色中微微闪烁。
哈默和卓别林...斯大林用浓重的格鲁吉亚口音低声念出这两个名字,嘴角罕见地上扬,真是有趣的组合。
站在一旁的莫洛托夫推了推眼镜:美国人说是民间文化交流,但代表团里有西屋电气、通用电气的技术专家,还有两位前参议员。
斯大林转身走向办公桌,厚重的靴子在地毯上几乎没有声响:当然不是单纯的文艺交流,维亚切斯拉夫。美国人想卖给我们机器,而我们...他敲了敲桌上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文件,需要他们的机器。
但为什么要允许卓别林来?莫洛托夫忍不住问,他的电影在苏联很受欢迎,但这个人公开支持托派分子。
斯大林突然笑了,笑声让莫洛托夫不自觉地绷紧身体:正因为如此,维亚切斯拉夫。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把资本家描绘成什么?把工人描绘成什么?他拿起桌上的电影胶片盒,这是最好的反美宣传——来自美国最伟大的艺术家本人。
莫洛托夫恍然大悟:所以您才特别要求...
不是我要求,斯大林纠正道,是他们主动送上门的。他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装帧精美的相册,1919年,哈默是第一个敢来苏联做生意的美国人。列宁同志接见他时,我在走廊上见过这个年轻人...斯大林翻到一页泛黄的照片,上面是年轻的哈默与列宁握手,现在他带着好莱坞明星和华尔街的技术回来了。
莫洛托夫谨慎地问:接待规格怎么定?
最高规格。斯大林合上相册,但表面上要保持民间交流的假象。安排卓别林在红场公映《摩登时代》,哈默的商业谈判在对外经贸部进行,文艺表演放在工会大厅。他停顿一下,至于那两个前参议员...让他们参观第聂伯河水电站和新修建的幼儿园。
日本人反应很激烈,莫洛托夫递上另一份电报,他们在柏林的外交官到处打听这个代表团的目的。
斯大林冷笑:东京的军国主义者害怕了。他们知道如果美国的技术和苏联的资源结合起来...他做了个爆炸的手势,关东军在满洲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莫洛托夫点头:要加强对代表团的安保吗?
当然。斯大林走回窗前,但不是保护他们免受我们伤害,而是保护他们免遭...其他意外。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莫洛托夫,特别是日本人的。
同一时刻,东京参谋本部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位身着军装的男子围坐在长桌旁,墙上挂着大幅的远东地图和兵力部署图。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美国人这是公然挑衅!一位面容瘦削的大佐拍桌而起,他们想武装苏联来对付我们!
参谋次长抬手示意冷静:情报显示这只是商业行为。代表团里大部分是商人和艺术家。
商人?艺术家?另一位少佐冷笑,那为什么有两位退役美国军官随行?为什么西屋电气的技术专家带着发电机的设计图?
三井财阀的代表——一位穿着西装的瘦小老人轻声插话:我们在纽约的人确认,这次确实是西部财阀主导的商业活动。他们国内生产过剩,急需新市场。
那就更危险!石原莞尔大佐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商业是最可怕的文化渗透。一旦苏联获得美国技术,他们在远东的军事能力将成倍增长。他用指挥棒重重敲击满洲地区,我们必须阻止这个代表团到达莫斯科!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参谋总长缓缓抬头:石原君,你的意思是...
截停他们的船!或者在柏林到莫斯科的铁路上制造!石原的眼睛在镜片后闪着狂热的光,让美国人知道插手东亚事务的代价!
三井的代表倒吸一口冷气:这等于同时对美苏宣战!
帝国不怕战争!石原怒吼,与其坐等苏联强大,不如现在挑起美苏矛盾!
参谋次长突然拍桌:够了!他环视在座的少壮派军官,你们想同时招惹两个工业巨人吗?美国的生产能力是日本的五倍,苏联的领土是我们的六十倍!这样的战争怎么打?
石原咬牙: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联手?
参谋总长终于开口,我们静观其变。如果代表团真的只是商业性质...他看向三井代表,你们财阀也有办法在商业上竞争。如果是军事联盟的幌子...他转向石原,那时再采取特别行动也不迟。
会议结束后,石原和几位少壮派军官聚集在军官俱乐部。清酒一杯接一杯,他们的谈话越来越激进。
高层都是懦夫!石原将酒杯摔在墙上,他们不知道这是帝国生死存亡的时刻!
如果代表团真的到了莫斯科...一位少佐忧心忡忡。
石原眼中闪过危险的光芒:那就让高层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武士道精神。
柏林,美国大使馆。欧洲各国的外交官们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聚集在招待会上,试图从美国大使口中套出关于这个神秘代表团的信息。
纯粹的文化交流?英国大使挑眉,200人的代表团,就为了给苏联人跳踢踏舞?
法国大使优雅地抿着香槟:我听说卓别林要去。他的《摩登时代》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工人们看完电影后举行了三天罢工。
德国外交部的代表悄悄靠近美国大使:元首对美苏突然走近很...关切。特别是代表团里有那么多工业界人士。
美国大使保持着职业微笑:民间行为,政府无权干涉。就像贵国的克虏伯公司也在全球做生意一样。
招待会角落,一位日本外交官默默记录着所有对话。他悄悄离开,将密电发回东京:欧洲各国同样困惑。建议加强满洲边境警戒,静待代表团真实意图显现。
洛杉矶港口,代表团成员正在登船。哈默站在舷梯上,看着工人们将一箱箱设备装上货轮。特纳和几位财阀代表前来送行。
记住,特纳低声嘱咐哈默,商业是唯一目的。别让政治毁了这笔生意。
哈默点头:斯大林想要机器,我们想要市场。其他都是噪音。
不远处,卓别林正在接受记者采访。他标志性的小胡子微微翘起:艺术无国界!我要让苏联人民看到真正的美国精神——不是华尔街的贪婪,而是普通人的善良与幽默!
金吉·罗杰斯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则安静得多,只是向送行的人群挥手致意。《乱世佳人》的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正在检查电影拷贝的装箱单,确保每一卷胶片都完好无损。
两位安全顾问——前海军陆战队的卡尔森上校和退役陆军工程师威尔逊博士——混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但他们的眼睛始终警惕地扫视着港口每一个角落。
听说日本人已经盯上我们了。威尔逊低声说。
卡尔森冷笑:让他们来。我带了十二个最棒的小伙子,都是诺克斯堡训练出来的。
当最后一声汽笛响起,代表团成员全部登船。岸上的特纳突然有种奇怪的预感——这次航行将改变某些历史进程。不是轰轰烈烈的战争或革命,而是通过发电机、电影胶片和舞蹈鞋这种最世俗的媒介。
货轮缓缓驶离港口,向太平洋深处进发。它将先到夏威夷,然后横跨太平洋到日本横滨(名义上的文化交流停留),最后穿越印度洋抵达欧洲。
特纳站在码头上,直到船影消失在海平线。他转身时,发现胡佛的探员正明目张胆地拍照记录送行人员。联邦调查局局长显然不打算放过任何监视机会。
走吧。特纳对身边的休斯说,接下来我们只能祈祷了。
休斯看着远方的海面:我更相信我的飞行员直觉——前方有风暴。
特纳没有回答。他知道休斯说的不是气象风暴,而是政治风暴。当美国商业代表团与苏联红色帝国相遇,当好莱坞明星站在列宁墓前表演,当西屋电气的工程师走进乌拉尔工厂...世界将不再是原来的世界。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那艘已经变成小黑点的货轮,载着200个美国人和他们的梦想,驶向历史的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