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青的手绘板被投影到会议室主屏幕上。那充满异质感的“长青架构”草图,像一颗来自异世界的种子,突兀地扎根在所有人熟悉的芯片设计认知土壤上。扁平化的网络拓扑、分布式的内存、异步通信机制、嵌入内存的计算单元……每一个概念都像一记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位工程师固有的思维壁垒。
短暂的死寂之后,会议室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骤然炸开!
“这……这太激进了!”一位负责缓存设计的资深工程师猛地站起来,脸因激动而涨红,“放弃全局强一致性?林总,这等于放弃了现代处理器设计的基石!数据冲突、状态同步问题会像噩梦一样缠着我们,整个系统会变得不可预测,根本无法验证!”
“还有这个片上网络,”另一个专攻互连技术的专家指着那看似杂乱的拓扑连连摇头,“延迟和带宽如何保证?没有严格的总线仲裁,各个核心会为了资源抢破头,效率可能还不如传统架构!”
“硬件支持的冲突检测机制?这需要多大的逻辑开销?芯片面积和功耗会爆炸的!”
质疑声如同密集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向林长青。就连王工,也紧紧皱着眉头,盯着那草图沉默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显然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天人交战。他们不是不信任林长青的能力,而是这架构构想,直接颠覆了他们为之奋斗、赖以生存的技术信仰。
苏雨晴安静地坐在角落,她没有介入技术讨论,但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林长青。她看到他站在风暴中心,背脊依旧挺直,面对汹涌的质疑,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愠怒,只有一种深海般的平静。
林长青等第一波最激烈的反对声浪稍稍平息,才缓缓开口。他没有提高音量,声音甚至比平时更沉稳,却奇异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张工,”他看向那位首先站起来的缓存专家,“你说得对,全局强一致性是现代处理器的基石。但请问,这块基石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
不等对方回答,他自问自答:“是为了简化编程模型,是为了在单线程、确定性任务为主的时代,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但现在呢?”他的目光扫过所有人,“我们面对的是AI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是大数据处理的随机访问,是要求极致能效比的边缘计算。为了那块‘基石’,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他调出之前洞察到的泰坦V能量流示意图,将那规律的、导致能量利用率周期性暴跌的“断点”高亮标记出来。
“是它!”林长青的指尖重重落在那些“断点”上,“是这种为了维持表面‘一致’而强加的、固有的性能瓶颈和能量浪费!我们被这块‘基石’,禁锢得太久了!”
他挥手散去泰坦的图示,重新聚焦在自己的草图上。
“关于片上网络的延迟和带宽问题,”他看向那位互连专家,“李工,如果我们采用光电子混合互连技术呢?在关键路径上引入硅光波导,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用电流进行控制。这样,既能获得光传输的超高带宽和超低延迟,又能利用成熟cmoS工艺控制成本和功耗。这个方向,实验室已经有初步成果了。”
李工张了张嘴,脸上的质疑瞬间变成了惊愕和思索。光电子混合互连,这是前沿研究方向,他没想到林长青已经考虑得如此具体。
“至于硬件冲突检测的开销,”林长青转向第三位提出质疑的工程师,“我们可以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的侧抑制机制,设计一种分布式的、轻量级的优先级仲裁逻辑,而不是一个庞大的中央仲裁器。局部冲突,局部解决。大部分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惊动全局。这部分的逻辑开销,经过初步估算,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逐一回应着最尖锐的质疑,没有空泛的反驳,每一个回答都结合了具体的技术路径、初步的可行性分析,甚至引用了团队自身或业界前沿的研究进展。他不仅指出了旧架构的问题,更清晰地勾勒出了新架构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潜在优势。
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不仅看到了对手的杀招,更早已在心中推演了十步之后的破解之法。
会议室里的反对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认真的、陷入深度思考的沉默。工程师们不再急于否定,而是开始仔细审视屏幕上那个“离经叛道”的草图,试图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林长青描绘的可能性。
王工终于停止了敲击桌面的动作。他抬起头,看向林长青,眼神复杂,声音干涩:“林总,就算您说的这些技术点都能解决,但这毕竟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风险……太大了。我们可能投入数年时间和海量资源,最后证明此路不通。”
这是最现实,也最沉重的问题。
林长青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关。他走到主控台前,快速调出了一组复杂的模拟参数,将他草图上的核心思想输入了进去。
“这是基于我们现有工艺水平和‘星瞳’辅助推演,进行的初步架构级模拟。”他按下运行键。
屏幕上开始快速滚动数据,生成一条条性能曲线。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屏幕。
几分钟后,模拟结果出来了。
一条代表着“长青架构”在典型AI负载下的性能-能效比曲线,如同鹤立鸡群般,以一种近乎傲慢的姿态,稳稳地悬浮在代表泰坦V和其余几种主流架构的曲线上方!其能效比优势,在特定负载下,模拟数据竟然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不再是构想,那是冰冷的数据,是“星瞳”基于严苛模型推演出的、令人心跳停止的可能性!
王工死死盯着那条曲线,脸上的挣扎最终化为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
“妈的!跟你干了!赌一把未来!”
他这一嗓子,像是点燃了导火索。
其他工程师面面相觑,最终,质疑和担忧,都在那条超越想象的模拟曲线面前,化为了被点燃的激情和渴望。
“赌了!”
“算我一个!”
“搞点不一样的!”
林长青看着眼前这群被点燃的、重新焕发出斗志的伙伴,一直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清浅的、却无比真实的笑容。
他转过头,看向角落里的苏雨晴。
苏雨晴也正看着他,她的眼中没有惊讶,只有如水般的温柔和全然的信任。她对他轻轻点了点头,无声地说:放手去做。
林长青回以坚定的目光。
新的征途,就从说服这群最聪明的头脑开始。
(第165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