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科技”总部地下三十米,超净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空气在这里仿佛凝固,经过多层过滤的气流带着近乎绝对的纯净,无声地循环。这里的光线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冷白色,均匀洒落,不产生任何多余的阴影。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央,孤零零地矗立着一台造型奇特的观测设备——“洞察者一号”,它是“长青科技”材料与芯片部门结合最新技术,为林长青量身打造的、能够将微观世界放大到极致的神器。
林长青站在“洞察者一号”前,一身特制的防静电服将他挺拔的身形包裹。苏雨晴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同样穿着防护服,她的目光落在林长青的侧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周围,王工和几位核心芯片工程师屏息凝神,如同等待审判的信徒。
他们面前的操作台上,放置着一片来自泰坦科技最新一代商用旗舰处理器——“泰坦V”的芯片截面样本。这片指甲盖大小的硅晶片,在冷光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其表面密布着肉眼无法分辨的、如同迷宫般的细微纹路。它就是横亘在“长青科技”芯片团队面前,那座似乎无法逾越的技术高峰的缩影。
“林总,所有参数已校准至理论极限。能量屏障稳定,反干扰场全开。”王工的声音通过内置通讯器传来,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他们都知道林长青拥有某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但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此,去挑战一个被层层专利和黑箱技术保护的、代表着人类工业文明巅峰的造物,这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林长青微微颔首,没有回应。他的目光沉静地落在那片小小的芯片上,如同猎手锁定了猎物。他深吸一口气,那经过短暂沉淀、仿佛变得更加凝实的精神力,开始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汇聚。
他闭上双眼。
下一刻,意识脱离了躯壳的束缚,沿着“洞察者一号”构建的能量通道,以一种超越物理维度的方式,沉入了那片微观的硅基宇宙。
起初是混沌的黑暗,伴随着能量探测波反馈回来的、杂乱无章的背景噪音。但很快,随着他精神力的集中,那片黑暗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抹去的迷雾,骤然褪去!
“轰——”
一种无声的惊雷在他意识深处炸响。
展现在他“眼前”的,不再是模糊的轮廓或抽象的数据,而是一个真实不虚的、浩瀚无垠的微观世界!
亿万计的石墨烯晶体管,不再是图纸上的符号,而是化作了具体而微的、结构精密的“建筑”。它们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密度和秩序,层层堆叠,构成了一座无边无际的、立体化的超巨型城市。纳米级的金属导线如同规划整齐的超级高速公路,在这些“建筑”之间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张复杂到超越人类想象极限的立体网络。
电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肉眼可见的、闪烁着幽蓝光芒的能量洪流,在这些“高速公路”上以接近光速奔腾不息。信息的传递,如同精确编排的闪光信号,在特定的节点亮起、熄灭,演绎着二进制世界最底层的逻辑舞蹈。
林长青的“视线”穿透了一层又一层的结构,从宏观的电路布局,深入到单个晶体管的原子排列。他看到了硅原子完美的晶格结构,看到了掺杂元素如何巧妙地改变半导体的性质,看到了绝缘层如何以几个原子层的厚度,顽强地隔绝着能量的泄露。
这里的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都遵循着最严苛的物理定律,体现着一种冰冷到极致的、属于数学和逻辑的绝对美感。其结构的精妙,秩序的严谨,能量的高效流转,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属于硅基文明的史诗画卷。
这不仅仅是技术,这是一种艺术,一种将物质与能量、逻辑与秩序运用到极致的、冰冷的宇宙法则之美!
即便是以林长青两世为人的心性和天眼通的见识,在这一刻,灵魂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颤。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面对造物奇迹时,源自生命本能的敬畏与惊叹。
他“听”到了。
不是声音,而是能量流转时产生的、极其微弱却规律性极强的“嗡鸣”,是电子在特定能级间跃迁时释放出的独特“频谱”。这片硅基宇宙,并非死寂,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超越人类听觉感知的“呼吸”与“心跳”!
他悬浮在这片由人类智慧创造的微观奇观之中,意识仿佛化作了一粒尘埃,渺小,却又因能够窥见这壮丽景象而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怎么样?”苏雨晴轻柔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器传来,带着关切,打破了这片意识空间里的绝对寂静。她虽然看不到林长青所见的景象,却能从他骤然绷紧的背脊和微微急促起来的呼吸中,感受到他正经历的剧烈冲击。
林长青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意识继续在这片硅基城市中穿梭,如同一个贪婪的探险家。他捕捉着能量流动的轨迹,分析着信号延迟的节点,试图理解这座“城市”运行背后的设计哲学与核心奥秘。
时间在现实世界和这片微观宇宙中,以不同的流速流逝着。
不知过了多久,林长青才缓缓地、极其轻微地舒出了一口绵长的气息。这口气息在绝对安静的超净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睁开了眼睛。
瞳孔深处,那旋转的星璇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深邃,仿佛刚刚将一片微缩的星河纳入了眼底。他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白,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这次极致深入的洞察,对他的精神力消耗巨大。
“不可思议……”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久未开口的沙哑,更多的是一种沉浸于震撼余波中的恍惚,“我看到了……一座城。一座由逻辑和能量构筑的,活着的城。”
王工等人立刻围了上来,眼神里充满了急切与渴望。
“林总,您看到了什么?它的缓存结构?总线设计?还是……”一个年轻工程师迫不及待地问。
林长青抬起手,轻轻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试图驱散那股因过度专注而产生的胀痛。他看向苏雨晴,递给她一个“我没事”的安抚眼神,然后才转向王工他们,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清明。
“具体的架构细节,需要时间解析。”他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但我看到了它的‘脉搏’,听到了它的‘呼吸’。”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味那奇妙的感受,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
“泰坦的架构,很强,但也……很‘固执’。”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空中划过,模拟着某种能量回路的轨迹,“它像一台精密但缺乏弹性的钟表,所有的齿轮都咬合得太死。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它牺牲了太多的……‘可能性’。”
王工等人愣住了。他们预想过林长青会发现技术细节,却没想到他带回来的,竟是如此形而上的判断。
“可能性?”王工喃喃重复。
“没错。”林长青的目光扫过操作台上那片依旧冰冷的芯片样本,眼神变得无比深邃,仿佛已经穿透了它的表象,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我们的‘长青架构’,或许不必完全遵循它的老路。”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充满征服欲的弧度。
“既然看到了城墙的轮廓,听到了守夜人的梆子声……”
“那么,找到城门,或者,亲手凿开一条新的路,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了。”
硅基宇宙的大门,已被他推开了一道缝隙。门后的风景,令他震撼,更激起了他无穷的探索与征服之心。
(第16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