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洪水终于在军民联手筑成的血肉长城前退却了。浑浊的水位线从堤岸、墙垣上缓缓褪去,留给汉东省的是一片满目疮痍。不仅林城,北江、青州等多个地市同样损失惨重,大量农田被毁,房屋倒塌,工矿企业停产,交通网络中断,全省经济遭受重创。
洪水退去后的第一次省委扩大会议,通过电话线路连通到各地市。省委书记沉重地通报了全省灾情,声音嘶哑而疲惫:“……同志们,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必须将救灾重建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首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
然而,统一的部署之下,各地的执行情况却呈现出巨大差异。有的地区因前期准备不足,救灾物资调配混乱,甚至出现哄抢和分配不公;有的地区防疫措施不到位,已出现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苗头,人心惶惶;更有一些地方,重建工作缺乏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展缓慢。
相比之下,林城的救灾重建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在李为民的强力主导下,安置点秩序井然,物资发放公开透明,卫生防疫网络严密布控,尚未出现一起疫情。省委督导组在视察林城后,将其“快速响应、精准施策、防疫先行、安抚到位”的经验作为典型,紧急下发全省,要求各地学习借鉴。这份通报,既是对林城工作的肯定,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其他一些地区的慌乱与不足。
林城市委扩大会议上,气氛同样凝重。各部门汇报的损失数字触目惊心,但更现实的压力,来自于重建资金的巨大缺口。
“市长,光是初步的房屋重建和基础设施修复,初步估算资金缺口就接近两个亿!”财政局长面露难色,“这还不包括对受灾企业和农业的恢复性投入。市里今年的预算已经非常紧张,省里的拨款……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毕竟全省都受灾,省里也难啊。”
会场一片沉默。大家都知道,一场大灾之后,往往是各级财政最为拮据的时候。百废待兴,处处都要钱,钱从何来?
李为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早已料到这个局面。“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全省乃至全国多个省份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等、不能靠!”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一方面,我们要立即组织最精干的力量,全面、精准、快速地统计核实灾情损失,形成详实可靠的报告。这是向上争取支持的依据,必须做实做细!”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出击!我亲自带队,尽快去省里,去京城!向省委、省政府,向中枢各部委,全面汇报林城的灾情、我们前期的应对成效以及现在面临的巨大困难。特别是要强调,林城作为老工业基地,其恢复生产对全省工业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
就在林城紧锣密鼓准备向上汇报材料时,从京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中枢以及Gw院对包括汉东省在内的长江流域特大洪灾高度重视,在全面评估灾情后,决定下拨巨额特大自然灾害救灾补助资金和重建国债资金,专项用于受灾地区的紧急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调配大量帐篷、衣被、药品、粮食等救灾物资,支援灾区。
消息传来,如同久旱甘霖,给笼罩在阴霾中的汉东省带来了希望。省委省政府连夜开会,研究中枢资金的分配方案。毫无疑问,哪个地区的灾情报告更扎实、重建规划更科学、前期工作更到位,哪个地区就能在有限的资金池中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李为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性机遇。他带领的计划、财政、水利、建设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汇报团,带着厚厚一摞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林城市特大洪灾灾情评估与恢复重建规划报告》,第一时间奔赴省城,继而进京。
在汇报中,李为民不仅客观陈述了林城的损失,更重点展示了林城在抗洪抢险中凭借超前准备所取得的显着成效,以及目前井然有序的救灾安置和初步重建工作。他提出的重建规划,并非简单恢复原样,而是着眼于长远安全与发展:提高防洪标准、调整产业布局、建设生态缓冲带、推动企业升级……
“各位领导,林城的重建,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困难,更是为了探索一条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城市发展新路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的资金,更是转型升级的契机!”李为民的陈述,逻辑清晰,数据翔实,愿景明确,给听取汇报的中枢部委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终,在中枢下拨给汉东省的首批重大灾后重建资金中,林城凭借其扎实的工作基础、科学的重建规划和主动作为的态度,争取到了远超其经济体量份额的宝贵资金。这笔钱,如同及时注入垂危肌体的强心剂,为林城的重生注入了最关键的活力。
资金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李为民肩上的压力并未减轻。他站在办公室的全省地图前,目光从一片泽国的北江、青州,移回到正在清理淤泥、搭建临时住房的林城。他知道,这笔来自中枢的关怀和全省人民的支持凝聚的资金,必须用好,用出成效。
他回到林城,立刻召开了重建工作动员大会。“同志们,资金来了,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担当精神的真正考验!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要经得起审计,经得起历史,更要经得起老百姓的监督!我们要用这座从洪痕之上崛起的新城,回报中枢的关怀,回报全省人民的支持,更要向我们林城的父老乡亲,交出一份无愧于心的答卷!”
洪水的痕迹尚未完全清除,但林城的土地上,希望的蓝图已经铺开。清理废墟的号子声与重建规划的讨论声交织,一个在灾难中汲取教训、在关怀中奋起的新林城,正在艰难的破茧重生中,勾勒出未来的轮廓。这场重建之战,关乎民生,关乎发展,更关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