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消融,春回大地。山海屯再次被嫩绿和生机包裹。山海情品牌经过一个冬天的精心运作和口碑积累,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竹笋,迅速在市县两级市场崭露头角,甚至开始引起更远处城市的关注。
这天,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颠簸着开进了山海屯,直接停在了张西龙家新盖的砖瓦房前。车上下来两位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经介绍,是省城一家新成立的外贸公司的经理和业务员。他们是听说了山海情极品野生鲍鱼和品质优良的冷冻海产的名声,特意前来考察,看看有没有合作出口的可能。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在整个山海屯引起了轰动!
省里来人了!要找西龙谈买卖!
出口?那不就是卖给外国佬?咱山海屯的东西要飘洋过海了?
张西龙虽然心中也有些激动,但面上依旧保持着沉稳。他将两位省城客人请进堂屋,林爱凤赶紧端上热茶和自家炒的南瓜子。
外贸公司的刘经理开门见山:张西龙同志,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听说你们这里能提供品质非常高的野生海产,尤其是鲍鱼。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货源?另外,我们对你们那个山海情品牌的冷冻鳕鱼、对虾也很感兴趣,想了解一下具体的产量和质量标准。
张西龙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实事求是地介绍:刘经理,不瞒您说,那种极品的野生鲍鱼,可遇不可求,是我们在深海偶然发现的,目前无法稳定供应。但是,他话锋一转,山海情品牌的冷冻鳕鱼、马面鲀、对虾、梭子蟹,以及养殖的鹿肉等,品质绝对有保证。我们有自建的冷库,有严格的筛选和加工标准,所有产品都经过真空包装,确保卫生和新鲜度。
他让大壮从冷库取来各种样品,当场打开给客人查验。看到那色泽鲜亮、肉质紧实、包装规范的样品,刘经理和业务员都频频点头。
品质确实不错,尤其是这真空包装,很规范,符合出口的基本要求。刘经理肯定道,不过,出口产品对药残、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都有严格检测标准,不知道你们……
这个我们已经在做了。张西龙接过话头,我们定期会抽样送到市里的检测机构检验,确保所有指标符合国家要求。相关的报告我可以提供给您。
张西龙的准备充分和对质量的重视,给省城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双方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外贸公司先下一批试订单,主要采购山海情的冷冻鳕鱼段和对虾,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再考虑扩大合作范围和品类。
省城外贸公司的到访,如同给山海情品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张西龙看到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严格的质量要求。 他立刻召集渔业队和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开会。
机会来了,但要求也更高了!张西龙神色严肃,往后,咱们的渔获,从出海到入库,每一个环节都要更仔细!下网要更讲究,避免弄伤鱼体;分拣要更严格,大小、品相不达标的坚决不能进入山海情的包装线;加工环节更要注重卫生,绝对不能出任何纰漏!咱们的品牌刚打出去一点名声,不能自己砸了招牌!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渔业队和合作社的运作更加规范。张西龙甚至制定了一套简单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要求大家严格执行。
与此同时,张西龙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品牌的初步成功和出口的可能,让他意识到,必须要有更稳定、更优质的货源支撑。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片蔚蓝的大海,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浮上心头——近海网箱养殖。
这个想法,在当时的内地沿海地区,还属于非常新鲜和前卫的事物。大多数渔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从大海里捕捞,从未想过可以圈海养殖。
张西龙把这个想法跟家人和几个核心骨干一说,果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网箱养殖?把鱼圈在海里养?这能成吗? 张西营首先表示怀疑,海水那么深,风浪那么大,网箱能扛得住?鱼在里面能长好?
是啊,西龙哥,这投入可不小啊,买网箱、买鱼苗,还得天天伺候,万一遇上大风浪或者鱼病,可就血本无归了! 大壮也忧心忡忡。
就连一向支持他的福海也捻着胡须道:西龙啊,这事儿听着有点悬乎,咱们祖辈都没干过。
面对众人的疑虑,张西龙没有强行推行,而是决定先行试验。
咱们不搞大的,先弄两个小网箱试试水。张西龙解释道,就在咱们海湾里,找一处风浪小、水流合适的地方。鱼苗也不用买太贵的,就先养点常见的、长得快的黑鲷、黄鱼试试。成功了,咱们就多了一条稳定产出的路子;失败了,损失也不大,就当积累经验了。
他务实的态度和愿意承担风险的精神,最终说服了大家。说干就干,张西龙带着大壮、赵小山等人,开始着手试验网箱的筹备工作。
他们选择了一处距离岸边不远、水深合适、背风的海湾作为试验场。网箱没有现成的买,张西龙就凭借记忆和从书上看到的零星知识,自己设计。他用粗壮的毛竹扎成巨大的方形框架,四周和底部覆盖上坚韧的尼龙网片,网目大小根据准备养殖的鱼苗规格来确定。网箱上方留有投饵口,下方用沉重的石块作为锚固,确保网箱能稳定地悬浮在海水中。
鱼苗的来源也是个问题。当时专门出售海水鱼苗的地方很少。张西龙一方面通过渔业队的捕捞,留意收集那些体型较小、适合养殖的野生鱼苗;另一方面,他托人去南方沿海地区打听,看看能不能购买到一些人工孵化的鱼苗。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两个边长约五米的方形网箱终于在海湾里搭建起来,随着波浪轻轻起伏。张西龙将精心挑选、经过消毒处理的几百尾黑鲷和黄鱼苗小心翼翼地放入网箱中。
近海网箱养殖试验,正式开始了!
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中繁琐。每天都要定时投喂切碎的小杂鱼或专门购买的配合饲料;要仔细观察鱼群的摄食情况和活跃度,记录生长数据;要定期检查网箱有无破损,防止鱼儿逃逸或被天敌入侵;还要时刻关注水质变化和天气情况,预防鱼病的发生。
张西龙几乎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两个试验网箱上。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着这些海里的新居民。乡亲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看好的,也有等着看笑话的。
西龙这是魔怔了,天天伺候那俩破笼子里的鱼。
说不定真让他搞成了呢?那往后咱们吃鱼不就方便了?
面对各种议论,张西龙一笑置之。他深知,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会伴随着质疑和不解。他要用事实来证明,耕海牧渔,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就在他专注于网箱试验时,山海情品牌的第一批试订单,顺利通过了省城外贸公司的验收,装车发往了港口。这意味着,山海屯的产品,即将真正走出国门,摆上外国人的餐桌!
这个消息,让整个山海屯都沸腾了!张西龙站在海边,望着那两个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起伏的网箱,又望向远方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定的信念。他的征程,是真正的星辰大海,而他的脚步,将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