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海风,带着咸腥和暖意,吹拂着山海屯。海湾里,那两个方形网箱随着波浪轻轻起伏,成了屯里一道新奇而引人注目的风景。张西龙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划着小舢板,去查看他的海上试验田。
网箱养殖看似简单,实则门道极深。投喂是第一关。起初,张西龙只是将切碎的小杂鱼撒进去,发现有的鱼抢食凶猛,有的则躲在角落吃不到。他琢磨着,改用了粒径不同的配合饲料,并采用慢-快-慢的投喂方法,先少量引诱,待鱼群聚集后再加大投喂量,最后逐渐减少,确保大部分鱼都能吃饱。他还根据潮汐和天气调整投喂时间和量,水流急、风浪大时少喂甚至不喂,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观察记录是日常功课。张西龙准备了个厚厚的笔记本,每天记录水温、盐度(他用简单的比重计测量)、天气、投饵量,以及鱼群的活跃度、摄食情况、有无异常。他发现,连续晴好天气后,网箱内的水色会微微发暗,怀疑是藻类繁殖过快,便尝试在网箱周围悬挂一些空的贝壳串,利用贝类滤食的特性来辅助净化水质。
防病防逃是重中之重。他定期潜入水中,仔细检查网衣有无破损,框架连接是否牢固。有一次,他发现网箱一角有个不起眼的小破洞,幸亏发现及时,只有几条鱼逃逸,他立刻进行了修补,并加强了日常检查。对于鱼病,他主要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清洁,投喂新鲜饵料,偶尔在饲料中拌入一些大蒜素等天然抗菌物质。
然而,挑战还是来了。一天清晨,张西龙照例去喂鱼时,发现其中一个网箱里的黑鲷鱼群显得有些呆滞,不爱吃食,有几条甚至体表出现了轻微的白点。不好,可能是小瓜虫病!张西龙心里一沉。这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处理不当会导致大量死亡。
他没有慌乱,立刻采取了隔离措施,将这个网箱与另一个健康的网箱拉远距离。然后,他采用了福海老猎户告诉他的一个土方子——辣椒生姜水。他将干辣椒和生姜捣碎,加水煮沸,放凉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网箱内的水面上,利用其刺激性来驱杀寄生虫。同时,他减少了投喂量,保持水质清洁。
连续几天,他早晚各喷洒一次,并密切观察。幸运的是,土方子起了作用,鱼群逐渐恢复了活力,体表的白点也慢慢消失。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张西龙更加认识到精细管理和及时应对的重要性。
就在张西龙潜心经营他的网箱时,山海情品牌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潮。省城外贸公司的第一批试订单——冷冻鳕鱼段和对虾,顺利出口到了日本,并且很快传来了客户反馈良好、要求追加订单的消息!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春雷,响彻了整个山海屯,甚至传到了公社和县里!县广播站还专门派了记者来采访张西龙,报道山海屯渔业走出国门的事迹。
西龙啊,你可给咱们县、咱们公社争了大光了! 公社书记亲自来到山海屯,握着张西龙的手,激动地说,这说明咱们的农产品,只要质量过硬,完全可以参与国际竞争!你要好好总结经验,争取把生意越做越大!
面对赞誉,张西龙保持了难得的清醒。他知道,出口订单的稳定,依赖于持续稳定的高品质供应。他趁机向公社和县里申请支持,希望能帮助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鱼苗的稳定来源,二是小型饲料加工设备。
光靠捕捞野生鱼苗和购买南方鱼苗,不是长久之计,成本高,风险也大。如果能建一个小型的水产育苗场,哪怕只是孵化常见的黑鲷、黄鱼,也能为网箱养殖和未来的增殖放流打下基础。张西龙向领导阐述着自己的想法,还有饲料,如果能自己加工,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调配营养,长得更好。
他的长远眼光和务实规划,再次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和支持。公社答应帮忙协调土地和部分资金,县渔业局也表示可以提供技术指导。
事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张西龙感受到了人才的匮乏。 大壮、赵小山虽然忠诚能干,但在管理和新技术学习上有些吃力;合作社的社员们大多还是传统农民思维。他意识到,必须培养新的人才。
他开始有意识地让大壮和赵小山独立负责一些具体项目,比如网箱的日常管理、冷库的进出库调度等,在实践中锻炼他们。他还从屯里挑选了两个读过初中、脑子灵活的年轻人,让他们跟着自己学习,参与山海情品牌的市场推广和客户联系工作。
咱们不能光会低头干活,还得学会抬头看路。张西龙经常这样教导他们,要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咱们能提供什么,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参园里的人参,在张西龙的精心照料下,大部分已经长出了三个完整的复叶,进入了快速生长期。 林下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张西龙按照节气,进行着除草、松土、追肥等日常管理。他发现,模仿野生环境进行林下野播的那片试验田,人参虽然长得慢些,但茎秆更加粗壮,叶片颜色更深,呈现出更强的野性,这让他对未来的品质充满了期待。
然而,树大招风。 山海情品牌的成功和出口订单的签订,也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和模仿。附近公社开始有人学着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甚至有人也打出了的旗号销售海产。
对此,张西龙并没有过于担心,反而觉得这是好事。有竞争,才有进步。咱们只要始终把品质放在第一位,把山海情的品牌信誉维护好,就不怕别人竞争。而且,他话锋一转,市场做大了,对大家都有好处。咱们甚至可以考虑,将来把符合标准的其他公社的产品,也纳入山海情的体系里来,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把蛋糕做得更大!
他的胸襟和格局,让身边的人由衷敬佩。
夏日的傍晚,张西龙处理完一天的事务,喜欢抱着已经会咿呀学语、满地乱跑的小海洋,来到海边散步。看着夕阳下金色的大海,听着儿子稚嫩的笑声,他的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力量。
网箱里的鱼苗在茁壮成长,山海情的品牌在稳步扩张,参园的希望在默默孕育……这一切,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他,也推动着整个山海屯,在这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广阔而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