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指古时被遗忘的贤者伯夷、叔齐,二人被视为守节持志的典范。
坚守志向,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故受孔子赞誉。
此题通常可以礼义廉耻作答,但结合当下朝局,意义迥异!
柯相遭贬,新员调任,新政失败,清流失势。
此题仅是清流抱怨吗?
不,实指新政!
贾颜犹豫是否以新政切入,毕竟齐牧对他心存戒备!
沉思片刻,他提笔写道: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
第三日黄昏。
考场大门开启,各家仆从蜂拥而上,如学堂外接孩童的家长......
贾颜神色平静地率先走出考场,无视众人惊诧的目光,径直带着甄士隐离去。
车厢内,贾颜瞧着食盒中的糕点含笑问道:
莫不是三妹妹亲手做的?
甄士隐微微颔首:
听下人们说,是府里几位姑娘和少奶奶们一起备下的,取个蟾宫折彩的好兆头。
贾颜展颜,取了一块细细品尝,果然香甜可口。
贾府这些闺阁千金非但才情过人,连庖厨之事也颇为精通。
刚进荣庆堂,众姊妹便纷纷迎上前来。
贾母在暖阁里连声唤道:
快让策哥儿好生歇着,连考三天定然乏得很。
贾颜含笑回应:
倒不觉着累,昨儿个晌午就答完了卷子。在号房里歇了整日,这会子反倒神清气爽。
湘云瞪圆了眼睛:
这般快?可曾细细检视过?
自然反复查验了三遍。若不是要先起草再誊正,还能省下半日光景。贾颜解释道。
这些试题于他而言并非难事,反倒是誊录过程颇费时辰。
如今科场规矩严苛,须得先在草稿纸上作答,待修改无误后方能誊写到正卷。
探春温声询问:
试题深浅如何?
贾颜正色道:
此番考题颇有深意,当中有三道出自清流官员之手。
黛玉若有所思:
圣上竟钦点了三道清流题目?莫非是对柯相的安抚?
惜春扯着黛玉衣袖好奇道:
林姐姐,考题都是 ** 爷亲自挑选的么?
黛玉柔声解释:
正是。开考前圣上会宣召大臣入宫拟题,期间严禁与外界往来。直到考前一天,圣上方会圈定最终试题。
贾颜点头称是。
无论古今,朝廷对抡才大典都极为重视。
先前那名舞弊考生已算侥幸,若在考场被当场拿获,牵连者甚众。
贾母在暖阁上望着姑娘们围着贾颜谈笑,初时不甚在意,渐渐觉出几分异样,便悄悄向身旁的凤姐儿低语相询。
凤丫头凑近细看,轻声道:老太太,她们神色如常呢。您这是怎么了?
贾母揉了揉眼睛,叹道:许是我老眼昏花了。这天色渐晚,不戴眼镜实在看不清远处。
她转向贾颜,慈爱地说:策哥儿快回屋歇着,晚宴时再见。这话里的意思众人都明白,三日科考下来,身上难免有异味。
贾颜向众姊妹拱手:试题方才已与诸位说过,权当消遣,晚间再细论。他对姑娘们的才学向来钦佩。
回到院中,袭人、晴雯等早已备好热水点心候着。见贾颜进门,众人忙迎上前。
爷考得可顺当?
热水备好了,先沐浴解乏罢。
点心也温着呢。
贾颜朗声笑道:这回考得甚好!晴雯,给大家发赏钱!小丫鬟们顿时喜笑颜开,吉祥话不绝于耳。贾颜又添了句重重有赏,在一片欢腾中进了屋。
好丫头们,快来伺候爷沐浴。贾颜促狭地眨眨眼。晴雯红着脸躲开:袭人姐姐先去,我还要发赏钱呢!说着去拎钱袋,却因太重提不动,只得唤香菱帮忙。
袭人羞红了脸,低头跟着贾颜往浴房走去。
荣庆堂上,黛玉反复思量着考题,蹙眉道:这分明是清流的手笔。若按先前局势,怕是要难倒不少举子。
宝钗抿嘴笑道:林妹妹多虑了。即便出自清流,陛下既点了此题,依理作答便不算离题。清流也只能借题发挥,不敢明言,否则反倒害了柯相。
黛玉闻言一怔,暗想:这话怎生与他说的分毫不差......
次日清晨,贾颜再赴考场。辰时三刻,考卷发下。这场需作表文论一篇,另从昭、诰、表、判中择一而作,再写五篇判词。
这分明是在考察考生对公文格式的掌握程度。若日后皇上命你起草诏书,总不能只会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吧?
完成公文写作后,最关键的部分是五篇判词!表面上看分值不如公文,实则是本场考试的核心。判词是官府断案的重要文书,若连这都不会,如何为官理政?
可见仅会死读书在这个时代远远不够,寒门子弟想通过科举出头更是难上加难。这些考核内容随朝局变化而调整,对文笔功力要求极高。
凌府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不是祖荫、田产商铺、金银财宝,也不是世袭爵位,而是代代相传的科举应试技巧,这都是历代先祖积累的智慧结晶。
贾颜自幼所学就与学堂不同,更常随父处理政务,这般条件岂是寻常百姓家能具备的?因此第二场考试对常替父亲代笔的贾颜而言易如反掌,甚至称得上轻松惬意。
他仅用一日便完成答卷,剩余时间只能枯坐发呆。既无红袖添香,又不宜练功显露实力,只得在考官与兵丁诧异的目光中独自 ** 。
三日后第三场难度稍增,考的是经史时务策五道。整场考试中,此科分量最重!首场考才思敏捷,次场验公文功底,第三场则直接决定能否中举!
五道策论涵盖水利、农事、风俗等实务,更与时政紧密结合。贾颜提笔在草稿上疾书,这些策论于他并不艰深。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这便需要他融合前世见识与今生辅佐父亲理政的经验了。
三日后,历时九天六夜的乡试终告结束。踏出考场时,贾颜恍如隔世。其他考生更是百态尽显:有仰天狂笑者,有嚎啕痛哭者,更有神志恍惚者......
难怪古人说范进中举,现在还没放榜就这般模样。贾颜摇着头登上马车。
回到荣庆堂时,姑娘们发现贾颜不如初次归来时那般精神。黛玉抿嘴轻笑:不必问了,定是又早早答完卷子。在考场空等两日,才这般倦怠?
贾颜懒洋洋答道:原以为闲着最轻松,谁知竟这般耗费精神!
贾母关切问道:策哥儿,三场考下来,可有把握?
贾颜含笑点头:十拿九稳!
贾母满面欢喜,仿佛是自己亲孙儿高中一般。在她眼里,如今举目无亲的贾颜与贾家子弟并无二致。更何况贾家在贾颜身上的付出,来日定能获得丰厚回报!
王熙凤看着众姐妹围着贾颜,心中既羡慕又羞涩。想起之前许下的那个荒唐约定,心跳不由得加快。她早知道贾颜必能高中,只是担心他漫不经心错失良机,才想出那个羞人的激励法子。此刻却又不免忐忑起来,偷瞄着毫不知情的李纨和秦可卿,暗自盘算着如何拉她们一起......
贾颜环顾四周,疑惑道:宝玉、环哥儿和琮哥儿去哪了?
探春无奈答道:老爷见你两场都考得这么好,就把他们三个都赶到梦坡斋苦读去了。说是下次定要他们下场,非得考个功名不可......
众姐妹忍俊不禁,都知道这三人的底细。宝玉考个秀才尚可,举人却是为难。至于贾琮、贾环......
正说着,凤姐过来道:好了好了,快让他回去更衣,宴席上再细说!
贾颜会意,辞别众人离开荣庆堂。但他并未直接回院,而是在僻静处等候。听到凤姐的脚步声渐近,突然从身后将她搂入怀中,柔声道:小凤儿,这些日子想死我了!
(此处接乡试放榜事宜。按例乡试放榜需一月之久,但此次恩科因时限紧迫,仅半月便张了榜。这是为了让各地学子尽早知晓结果,中式者也好尽快赴京。
放榜这天,贾颜神色如常,看不出丝毫紧张。荣庆堂内,凤姐打趣道:大伙儿快看,榜单还没揭晓呢,咱们侯爷倒先摆出这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了!
贾颜无奈笑道:结果早已注定,何必自寻烦恼。老太太不是已派人去打探了么?消息很快就到。
贾母接过话茬:待会儿策哥儿可得好好设宴庆贺,若是席面不够丰盛,我们可都不赏脸!
这时尤氏携着可卿前来,只是没带着孩子。尤氏顺着贾母的话笑道:侯爷自是不会吝啬银钱,只怕咱们三姑娘要心疼呢!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探春羞红了脸嗔道:呸!珍大嫂子净会取笑人!
凤姐促狭地眨眨眼:当真不心疼?那我们可要放开手脚大吃一顿了!
探春咬着嘴唇别过脸去,假装没听见,惹得姐妹们笑得更欢了。
贾颜见状笑道:会心疼才好,这才显出三妹妹持家有道。
胡说什么呢!探春又羞又恼,心知这话看似解围,实则火上浇油。
凤姐故作委屈:哎哟,这就护上了?莫非是在说我不懂持家之道?老太太您评评理!
贾母拍着软榻笑道:凤丫头也有被人说道的时候,我看着倒新鲜!
元春轻声问道:小弟......今岁便要完成会试殿试,年后就该入翰林院了吧?可曾想过之后的打算?话刚出口,见贾颜意味深长的笑容,不禁想起某些私密时刻这个称呼的特殊意味。
众姐妹也好奇地望着贾颜,她们尚未想到那么长远。
贾颜摇头道:我在翰林院不会久留,日后不是去兰台寺,便是到都察院任职。
众人闻言诧异。按例三甲入翰林都要潜心修习多年,怎会这么快就有调动?
黛玉疑惑道:可是得了什么旨意?
这等事岂会有明旨?不过是我自己的推测,想来应当不离十。贾颜胸有成竹。他深知承元帝要用他来制衡朝中势力,自然不会让他在翰林院虚耗光阴。最有可能的还是兰台寺和都察院,六部的机会稍小些,但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