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皇宫甬道上,露水还沾在青石板的缝隙里,林风踩着湿凉的石板慢慢走,身后跟着打哈欠的小李子 —— 从寝宫到御膳房,这短短半里路,他们已经走了一刻钟,小李子手里提着的食盒,里面的馒头香气都散了大半,引得他时不时低头看,脚步也慢了几分。
“唉,这路要是能短点就好了。” 林风揉了揉酸胀的腿,昨天在学堂看孩子们月考,站了大半天,今天走这点路就觉得累,“以前在现代,从家到公司也就十分钟,骑个自行车快得很,哪用在这儿磨磨蹭蹭。”
“自行车?” 小李子猛地抬头,食盒差点脱手,“陛下,自行车是啥?是能自己走的车吗?比马车还快?”
林风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自己顺口说了现代词 —— 他看着眼前蜿蜒的甬道,突然生出个念头:大炎没有橡胶轮胎,没有链条,但用木头做个简易版的自行车,总该可行吧?从寝宫到御膳房,骑这个肯定比走路快,以后去学堂、去宫门,也省得总等马车。
“走!去工匠房!” 林风拉着小李子转身就走,脚步都轻快了,“朕要做个‘不用人抬,自己能走’的车,以后咱们去御膳房,再也不用走二十分钟!”
工匠房里,王师傅正带着伙计们打磨学堂用的小木棍,看到林风兴冲冲地进来,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赶紧放下工具迎上来:“陛下,您这是要做啥?是学堂又要新教具了?”
“不是教具,是代步的车!” 林风把纸铺在木桌上,拿起炭笔飞快地画起来 —— 先画两个圆圆的木轮,中间架一根横木当车架,车架前面安个竖杆装车把,下面装两个脚踏板,脚踏板中间用一根细木轴连到后轮,旁边还画了个小人骑在上面,脚踩踏板,轮子在转。
“陛下,这是…… 木车加脚踏板?” 王师傅凑过来,指着脚踏板和轮子的连接轴,眉头皱成疙瘩,“这脚踏板咋跟轮子联动啊?总不能踩一下,轮子自己转吧?俺们做过木车,都是靠人推或者马拉,没见过靠脚踩就能走的。”
旁边的伙计也跟着点头,有的还拿起小木棍比划:“要是光踩踏板,轮子不动,这不跟踩空一样吗?还不如直接推车快。”
林风早料到他们会困惑,从墙角拿起一根长木棍,又找了根绳子,把绳子一端绑在木棍中间,另一端绑在旁边的木轮上:“你们看,这木棍就是脚踏板的轴,绳子就是联动的‘链条’(虽然简易版没有链条,先用绳子模拟),我踩木棍的一头,绳子就会拉动轮子转,这样轮子不就跟着动了?”
他边说边踩木棍,绳子果然拉动木轮转了半圈,木轮在地上滚出半尺远。王师傅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俺懂了!原来这轴要跟轮子连在一起,踩踏板的时候,轴带动轮子转,不是光踩踏板玩!陛下这脑子,咋想出来的?”
“这叫‘联动’,” 林风笑着说,“车架用硬木,两个轮子用榆木做,外面包一层铁皮,免得磨坏;脚踏板用槐木,打磨光滑,省得硌脚;车把上可以装个小篮子,以后去御膳房,还能装两馒头回来,不用小李子总提着食盒。”
小李子在旁边听得眼睛都直了,凑到图纸前,指着上面的小人:“陛下,这东西叫啥名啊?能自己走,不用人抬,是不是叫‘自走车’?”
“叫自行车,” 林风摸了摸他的头,“自己骑,自己走,比走路快,还不用马拉,省劲得很。等做好了,第一个让你试骑。”
接下来的三天,工匠房里热闹非凡 —— 王师傅带着伙计们选木料,硬木做车架,榆木做轮子,铁皮包轮边;林风每天都来盯进度,时不时调整细节,比如把车座做得宽一点,垫上棉垫,免得硌屁股;小李子更是天天守在旁边,一会儿帮着递工具,一会儿问 “啥时候能骑啊”,比工匠们还急。
终于,在第四天的清晨,一辆简易版自行车做好了 —— 车架是暗红色的硬木,两个木轮包着发亮的铁皮,脚踏板是打磨光滑的槐木,车把上还真装了个小竹篮,里面放着小李子特意拿来的两个馒头,说是 “骑去御膳房,正好当早饭”。
“陛下,做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王师傅擦了擦汗,把自行车扶起来,有些紧张地说 —— 这是他第一次做这种 “没马拉的车”,心里没底。
林风走过去,扶着车把试了试,车把很稳,脚踏板踩下去,木轴带动后轮转,虽然有点沉,但确实能走。“好!” 林风笑着说,“小李子,来,你试试,慢点骑,别摔了。”
小李子早就跃跃欲试,赶紧跑过来,学着林风的样子跨上车座,双手扶着车把,脚踩脚踏板 —— 一开始还挺顺利,自行车慢慢往前挪,小李子兴奋地喊:“动了!真动了!比走路快多了!”
可没走几步,甬道上有块小石子,木轮压上去,车把突然晃了一下,小李子没扶住,整个人连车一起往旁边倒,眼看就要摔在地上,林风赶紧冲过去,一把扶住自行车后座。
“哎哟!吓死俺了!” 小李子吓得脸都白了,手还紧紧攥着车把,“这东西看着好骑,咋这么晃啊?”
众人忍不住笑起来,王师傅赶紧检查车轮:“是木轮太硬,没弹性,压到石子就晃,下次俺给轮子上裹层厚布,说不定能稳点。”
小李子从车上下来,拍了拍身上的灰,还嘴硬:“俺是故意的,想试试刹车!要是真遇到坑,俺也能停下来!”
“行,你厉害!” 林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改进了,再让你试,保证不晃。”
消息很快传到了学堂 —— 张掌柜听说后,特意跑来问:“陛下,这自行车要是能多做几辆,是不是能骑去学堂?俺们现在从城里去学堂,走路要半个时辰,要是骑这个,一刻钟就能到,还能多教孩子们会儿算账。”
陈小哥也跟着说:“是啊陛下!要是边境能有这个,送信也快多了 —— 之前密探送信,要走三天,要是骑自行车,说不定一天就能到,还能早点知道外族的动静。”
林风心里一动 —— 他之前只想着自己用,没想到还能用到学堂和边境。“好主意!” 林风说,“王师傅,你再做几辆,先给学堂送两辆,让张掌柜他们试试;边境那边,先做一辆,让密探试试能不能送信,要是好用,再多做。”
王师傅赶紧点头:“俺这就去准备!这次俺给轮子裹厚布,再把车架做得稳点,保证骑着不晃!”
可没等王师傅动手,苏晴就拿着密探的汇报匆匆赶来,脸色有些凝重:“陛下,边境传来消息,外族残余好像在偷偷做‘奇怪的木车’,据说是看到咱们的密探用马车送信,想做更快的车,用来运送假币和探子。”
林风皱起眉 —— 外族之前模仿课本,现在又想模仿交通工具,看来是铁了心要搅乱大炎。“让密探盯紧点,” 林风说,“告诉他们,咱们的自行车还在改进,别让外族偷了咱们的想法,要是他们做出来的车有问题,说不定还会摔着自己,正好让百姓看看他们的本事不行。”
苏晴应下离去,小李子凑过来,指着自行车上的小竹篮:“陛下,要是外族做的车没篮子,肯定不如咱们的好!咱们的车还能装馒头,他们的只能装假币,肯定没人喜欢!”
林风忍不住笑:“说得对!咱们的自行车是为了方便过日子,他们的是为了捣乱,肯定做不好。以后咱们不仅要做自行车,还要做更好的,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方便。”
夕阳西下时,林风骑着自行车,慢慢在皇宫甬道上走 —— 虽然木轮还是有点晃,但比走路快多了,从寝宫到御膳房,只用了不到十分钟,比之前省了一半时间。小李子跟在旁边跑,时不时问 “能不能再快点”,王师傅则在后面琢磨着怎么改进轮子,嘴里念叨着 “裹厚布不行,不如用软木……”
一场因 “嫌走路费时间” 而生的灵感,不仅造出了简易版自行车,还为学堂通勤、边境传讯打开了新思路。而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外族干扰,虽然还在模仿,却始终抓不住 “方便百姓” 的核心 —— 林风知道,只要始终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算是简单的木车,也能比外族的 “捣乱工具” 更有力量。而接下来的自行车改进,不仅要让它更稳、更快,还要让它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大炎 “好日子” 的又一个新标志。
只是,谁也没料到,小李子在试骑改进版自行车时,居然骑着它冲进了御膳房,正好撞翻了张师傅刚熬好的火锅底料 —— 一场关于 “自行车与火锅” 的新乌龙,又在不远处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