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早上,陈建国去社区找李主任确认 “枫溪文化节” 的流程。李主任的办公室里堆着各种文件,墙上贴着张社区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文化节的场地 —— 就在社区活动室旁边的小广场,能容纳几百人。
“场地已经安排好了,桌椅和电源都没问题。” 李主任指着地图,“张爷爷的烤炉放在东边,周奶奶的缝布偶区在西边,中间留个舞台,让孩子们表演节目。你说的红糖粥和红薯,咱们从社区食堂调些人手过来帮忙。” 陈建国点点头,把手里的枫叶贴纸递给李主任:“这个贴在桌椅和道具上,更有枫溪的味。”
李主任接过贴纸,笑着说:“你这心思真细,连这点都想到了。上次你说枫溪的互助模式,我觉得很好,这次文化节正好推广一下,让大家都学学怎么互相帮忙。” 陈建国想起爷爷的枫溪笔记,里面写着 “枫溪的暖,是互相帮出来的”,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李主任,咱们可以在文化节上设个‘互助角’,让大家把家里不用的东西捐出来,送给有需要的人,就像枫溪人互相分享粮食那样。”
“这个主意好!” 李主任拍着桌子,“我这就安排人准备箱子,再贴个通知,让居民们提前整理东西。你爷爷要是知道你在做这些,肯定会高兴的。” 陈建国想起爷爷的护林生涯,想起他对枫溪的向往,心里暖暖的 —— 爷爷的心愿,他正在一步步实现。
下午的时候,陈建国去张爷爷家看烤炉。张爷爷正在院子里打磨烤炉,炉壁被擦得发亮,旁边堆着些干树枝。“建国,你看这烤炉,我都修好了,保证烤出来的红薯又甜又软。” 张爷爷拍着烤炉,“我还准备了些枫树枝,烤的时候放进去,红薯会有枫香。”
陈建国摸了摸烤炉,想起在枫溪烤红薯的场景 —— 赵二柱也用枫树枝烤红薯,说 “枫香能让红薯更甜”。“张爷爷,谢谢您。” 他笑着说,“文化节那天,我来帮您生火,咱们一起烤红薯。” 张爷爷点头:“好啊,咱们就像在枫溪那样,热热闹闹的。”
晚上回家,林慧正在厨房准备煮红糖粥的材料。红糖、小米、红薯放在桌上,还有些枫果干,是王爷爷送的。“明天咱们带些粥去社区,让李主任和张爷爷他们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林慧把小米倒进碗里,“你上次说赵二柱煮粥会放枫果干,我也加了些,说不定会更好喝。”
陈建国点点头,主动提出生火:“我来煮,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他在厨房找了些柴火,放进灶里,用打火机点着,结果柴火太湿,烟呛得他直咳嗽,眼泪都流出来了。“你行不行啊?” 林慧走过来,接过打火机,“还是我来吧,你这‘枫溪生火法’在城里不管用。”
乐乐在旁边笑,拿着扇子给陈建国扇风:“爸,你跟赵二柱叔叔差远了,他生火都不呛。” 陈建国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在枫溪有赵二柱帮忙,现在就我一个人,当然不行了。” 林慧把柴火换成燃气灶,打开火,锅里的水很快就开了:“现在不用柴火,也能煮出甜粥,你看。”
陈建国看着锅里的小米慢慢煮开,心里忽然明白 —— 枫溪的暖,不是非要用枫溪的方法,而是要有枫溪的心意。就像煮粥,不管用柴火还是燃气灶,只要放了红糖和心意,就能煮出甜粥;就像过日子,不管在枫溪还是现实,只要互相心疼,就能过得温暖。
粥煮好的时候,乐乐先盛了一碗,喝了一口,笑着说:“甜!比上次在老房子煮的还甜!” 他又盛了一碗,递给陈建国:“爸,你快尝尝,妈妈加了枫果干,更好喝了。” 陈建国接过碗,喝了一口,枫果干的甜混着小米的香,在嘴里散开,跟在枫溪喝的粥一模一样。
“明天带些粥去社区,让大家都尝尝。” 林慧说,“再跟李主任说,文化节那天多准备些枫果干,放在粥里,让大家都感受感受枫溪的味。” 陈建国点头,心里已经开始期待文化节的到来 —— 到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喝红糖粥、吃烤红薯,学编竹篮、缝布偶,互相分享东西,就像在枫溪那样,热热闹闹,暖暖和和。
睡前,乐乐趴在书桌上,给小丫写了封信:“小丫姐姐,我们下周要办枫溪文化节,有红糖粥、烤红薯,还有枫叶布偶。我画了枫溪奥特曼,到时候会表演放枫叶飞机。你什么时候来我们这里玩啊?我想跟你一起烤红薯,一起看枫树。” 陈建国坐在旁边,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 —— 乐乐已经把枫溪的朋友当成了家人,把枫溪的暖当成了自己的暖。
他摸出怀表,表盘安安静静的,却好像藏着枫溪的期待。他想起赵二柱的大嗓门,小丫的笑声,张奶奶的红糖粥 —— 他们在枫溪,肯定也在期待着文化节的消息,期待着两个时空的暖能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