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下午,陈建国把爷爷的枫溪笔记带回家,放在书房的书架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笔记的蓝色封面上,泛着柔和的光。他看着笔记,忽然想起枫溪的李伯说过,枫油能防潮,以前枫溪人都用枫油涂在纸页上,保护书本。
“家里有没有枫油?” 陈建国跑到厨房,问正在做饭的林慧。林慧正在切红薯,闻言愣了一下:“枫油?咱们家没有,你要那个干什么?” 陈建国挠了挠头:“我想给爷爷的笔记涂层枫油,防潮,就像枫溪人那样。” 林慧放下菜刀,笑着说:“现在有防潮袋,不用那么麻烦,我去给你找一个。”
“不行,我就要用爷爷的方法。” 陈建国固执地说,“这样能让笔记更有枫溪的味。” 他在厨房里翻来找去,看到橱柜里有瓶橄榄油,眼睛一亮:“这个也行!都是油,应该能防潮。” 他拿着橄榄油,跑到书房,拧开盖子就往笔记封面上倒。
橄榄油顺着封面流下来,在纸上晕开深色的印子,还滴在了书架上。“陈建国!你干什么呢!” 林慧走进来,看到这一幕,又气又笑,赶紧拿纸巾过来擦,“这是我用来炒菜的橄榄油,不是枫油!你看你把笔记弄的,都油乎乎的了。”
陈建国看着笔记上的油印,也有些慌了:“我以为橄榄油也能防潮,没想到会这样。” 他接过纸巾,小心翼翼地擦着封面,却越擦越脏。乐乐跑进来,看到书架上的油迹,笑着说:“爸,你这是给笔记‘洗澡’吗?怎么洗得这么脏?”
林慧拿来防潮袋,把笔记放进袋子里:“以后别瞎折腾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东西。你爷爷要是知道你用橄榄油护笔记,肯定会笑你手笨。” 陈建国看着防潮袋里的笔记,封面虽然有油印,却还是能看清 “枫溪记事” 四个字,心里稍微踏实了些:“以后我一定小心,再也不瞎用‘古法’了。”
晚上的时候,陈建国继续整理从老房子带回来的旧物。在一个木盒子里,他发现了爷爷的旧怀表 —— 表盘是银色的,已经有些氧化,表链上还挂着个小小的枫叶吊坠。他打开怀表,里面夹着张黑白照片,是奶奶年轻时的样子,梳着两条辫子,笑容温柔。
“这是爷爷的怀表吧?” 林慧凑过来看,“我以前听他说过,这是奶奶嫁给她的时候送的,他每天都戴着,说能看到奶奶的样子。” 陈建国摸着怀表的表盘,忽然想起自己的怀表 —— 那是爷爷留给她的,里面也夹着照片,只是他的怀表能和枫溪产生共鸣,而爷爷的怀表,却只有满满的回忆。
乐乐拿起怀表,放在耳边听:“滴答滴答,像爷爷在说话。” 他把怀表递给陈建国,“爸,咱们把爷爷的怀表和你的怀表放在一起,这样爷爷和奶奶就能‘见面’了。” 陈建国接过怀表,把它和自己的怀表放在一起,两个怀表的表盘对着,像是在互相诉说着思念。
“明天去社区,咱们跟李主任确认一下文化节的流程。” 林慧靠在沙发上,看着手里的文化节策划草稿,“张爷爷说要编二十个竹篮,周奶奶准备教五十个人缝布偶,咱们还得准备红糖和红薯,确保大家都能吃到。” 陈建国点头,拿起草稿纸:“我明天再去买些枫叶贴纸,贴在竹篮和布偶上,更有枫溪的味。”
乐乐坐在地毯上,正在画文化节的海报:上面有枫树、竹篮、布偶,还有一群人围着烤红薯,笑得很开心。“爸,我要把海报贴在社区门口,让大家都来参加。” 他举着海报,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我还要在海报上写‘枫溪的暖,就在这里’!”
陈建国看着儿子的海报,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爷爷的枫溪笔记,想起枫溪的朋友,想起身边的妻儿 —— 原来 “回家” 不是简单的回到某个地方,而是把心里的暖找回来,把身边的人珍惜好。他摸了摸两个怀表,表盘凉丝丝的,却好像藏着无尽的暖意,让他在这个秋夜里,格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