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码头上,十艘海船整齐排列,船工们正在做最后的检修。李二狗与船队总管站在船头,对着海图指指点点。
“李会长,按这海图所示,我们要穿越一片从未有船只通过的暗礁区。”总管眉头紧锁,“这风险实在太大了。”
秀姑捧着新织的帆布走来:“掌柜的,这‘乘风布’已经织好了,比普通帆布轻便三成,却更加坚韧。”
石娃子带着几个工匠抬来几桶特制的油漆:“这是用深海鱼油和新发现的树脂调制的船漆,能防海水腐蚀。”
老杨检查着船舱里的储水装置:“按照容妃娘娘的设计,这个冷凝装置每天能收集百斤淡水,应该够用了。”
尽管准备充分,难题还是一个接一个。这日,负责粮食储备的小翠急匆匆找到李二狗:
“掌柜的,按照计算,我们带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可这海图显示,单程就要四个月!”
李二狗沉思片刻:“去请陈远将军来。”
陈远这些日子一直在训练船队护卫,闻讯立即赶来:“掌柜的,有何吩咐?”
“陈将军,你在水师待过,可知道如何在海上补充给养?”
陈远想了想:“末将记得,有些海岛上有野果,海里也能捕鱼。只是...这要看运气。”
这时,一个年轻工匠举手道:“掌柜的,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在船上种菜!”
众人愕然。石娃子笑道:“在船上种菜?你小子异想天开吧!”
那工匠认真地说:“不是异想天开。我研究过容妃娘娘留下的图纸,有一种‘层叠种植法’,在有限空间里能种出不少蔬菜。”
李二狗眼睛一亮:“仔细说说。”
“就是用特制的木箱,一层层叠起来,每层种不同的菜。再用镜子反射阳光,应该能成。”
说干就干。工坊立即腾出一个仓库,模拟船舱环境试验种植法。经过半个月的摸索,终于成功在有限空间里种出了青菜、萝卜等作物。
“太好了!”小翠高兴地说,“这样就能解决新鲜蔬菜的问题了。”
更大的难题接踵而至。这日,船队总管慌慌张张地跑来:
“李会长,大事不好!我们最大的那艘船,龙骨发现了裂痕!”
众人赶到船坞,只见那艘主船的龙骨上确实有道细微的裂缝。老杨查验后摇头:
“这裂缝虽小,但在海上遇到风浪,很可能会断裂。必须更换龙骨。”
总管急得直跺脚:“更换龙骨至少要一个月!可眼看就要到出航的吉日了!”
李二狗沉思良久,忽然问:“能不能不换龙骨,而是加固它?”
“加固?”总管一愣,“怎么加固?”
“用铁箍。”李二狗比划着,“在裂缝处加上特制的铁箍,再用胶漆密封。”
老杨摇头:“寻常铁箍在海水里很快就会锈蚀。”
石娃子突然想到:“我们用新研制的‘不锈铁’试试!”
这不锈铁是工坊最近的研究成果,是在普通铁中加入了几种特殊矿石冶炼而成,确实不易生锈。
工匠们连夜赶制铁箍,在裂缝处加了足足十二道。经过测试,加固后的龙骨比原先更加坚固。
“妙啊!”总管赞叹道,“李会长,工坊的技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出航前三天,皇上特派钦差前来送行。随行的还有太后的一封亲笔信:
“...见此信时,想必船队即将启航。哀家特命人送去芸娘生前最爱的一套茶具,愿它保佑你们一帆风顺...”
随信送来的紫檀木盒里,是一套精美的青瓷茶具。最特别的是,茶壶底部刻着个小小的罗盘图案。
“这图案...”秀姑仔细端详,“好像能转动。”
李二狗轻轻转动罗盘,茶壶突然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壶底弹开个小暗格!里面是张更精细的海图,标注着沿途的岛屿和洋流。
“原来容妃娘娘还留了这一手!”小翠惊喜道。
这张新海图显示,有一条更安全的航线,可以避开大部分暗礁区。只是需要多绕行半个月。
“值得!”船队总管激动地说,“多走半个月,总比触礁沉船强!”
出航前夜,工坊举办饯行宴。所有参与筹备的工匠齐聚一堂,举杯预祝航行顺利。
秀姑有些紧张地问:“掌柜的,你说我们真能找到新大陆吗?”
李二狗望着满天星斗,轻声道:“找不找得到新大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迈出了这一步。”
陈远举杯道:“末将愿立军令状,定保船队平安!”
石娃子笑道:“陈将军别这么严肃。说不定那边有更漂亮的染料原料呢!”
欢声笑语中,只有老杨默默擦拭着容妃留下的罗盘。这个见证过太多风雨的老人,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次日清晨,津门码头人山人海。十艘海船扬起新制的风帆,在朝阳中缓缓驶离港口。
李二狗站在船头,最后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