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赵顼亲临,就是要看一看,这套“笨办法”,究竟有无成效。
场地中央,摆放着三堆用油纸包裹、标识着“甲”、“乙”、“丙”字样的火药包,旁边是同样制式的“霹雳火球”外壳。
火药作提举官跪奏:“陛下,此三批火药,均按新法记录。
甲号,用晋地硝,配比七五二(硝七、硫五、炭二);乙号,用川地硝,配比七五三;丙号,用晋地硝,配比同乙号。均已严格记录物料来源、加工时辰。”
“开始。”赵顼的声音平静无波。
命令下达。三名精选的军士,同时将火把凑近引线。
“嗤——”
引线燃烧,白烟冒起。
紧接着——
“轰!!!”“轰!!”“轰!!!”
三声几乎同时响起,却又清晰可辨的巨响,猛然炸裂!声音的洪亮程度和持续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爆炸激起的尘土高度和范围,也肉眼可见地区分开来!
尤其是“乙”号火药,其爆炸声格外猛烈清脆,尘土飞扬,远超另外两批。连赵顼身旁的吕公弼,都下意识地微微后退了半步,眼中闪过震惊之色。
硝烟散去,现场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皇帝。
赵顼缓缓站起身,走到场边,仔细看了看三个爆炸坑的深浅和散落物的痕迹。然后,他转头,目光锐利地看向火药作提举官和军器监少监:
“数据,记下了吗?”
“回……回陛下,均已详实记录在案!”提举官声音发颤,是激动,也是恐惧。
“好。”赵顼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却意味深长的笑容,“以往尔等争论不休,都说自家秘方好。今日,数据自会说话。是乙号,胜出。”
他环视在场所有官员和工匠首领,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自即日起,火药配制,不惟祖训,不徇私秘。一切,以这般对照试验的数据为准!”
“将乙号火药之物料来源、制备工艺、详细配比,列为‘标准式样’,抄录存档,各作依样仿制,并继续试验,寻求更优之解!”
“此法,不仅用于火药,军器监所属各作,弓弩、甲胄、攻城器械,皆可仿效!朕要的,是可知、可控、可精进之利器,而非撞大运之产物!”
赵顼离开时,火药作上下跪送,但气氛已然不同。工匠们看皇帝的眼神,充满了敬畏与一种新的希望。
皇帝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功劳和认可,不再依赖于口耳相传的、玄而又秘的“祖传手艺”,而是可以通过一套公正、透明的“数据比较”来获得。
这极大地激发了工匠们通过改进工艺、优化配比来竞争的动力。
回宫的路上,赵顼心中了然。他无法点开科技树,但他成功地为北宋的军工体系,植入了一种名为“数据驱动”和“实验验证”的基因。
这簇星星之火,或许无法立刻带来跨越时代的火药武器,但它确确实实地将火药技术的发展,从模糊的经验主义,推向了一条基于实证、可以积累和迭代的科学轨道。
这看似微小的一步,在熙宁二年的这个冬天,其意义,或许不亚于一场局部的军事胜利。
它预示着一种新的、更强大的力量,开始被有意识地引导和培育。而这,正是穿越者赵顼,在这个时代所能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之一。
熙宁二年,正月十五,黄昏。
汴京城的喧嚣达到了顶点。御街两旁,华灯如昼,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燃香的氤氲,以及数十万市民沸腾的欢声笑语。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皇城正门——那座巍峨壮丽的宣德楼。
当最后一抹晚霞被墨蓝色的夜幕吞没,钟鼓齐鸣,仪仗煊赫。大宋天子赵顼,在百官簇拥、禁军扈从下,登上了宣德楼。
他今日未着繁复的冕服,仅是一身绛纱袍,衬着玉带,在通明的灯火下,身姿挺拔,目光沉静地俯瞰着他的帝国都城,俯瞰着这片“与民同乐”的盛世画卷。
“陛下驾到!与民同乐!”
内侍悠长的唱喏声穿透喧嚣,楼下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浪直冲云霄。与此同时,楼前早已搭建好的巨大彩灯牌坊上,缓缓升起了四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与民同乐”。
这不仅是节日的宣告,更是年轻帝王向天下发出的最强音:大宋,在他的治下,有信心、有能力,让他的子民共享太平之乐。
牌楼之下,便是真正的欢乐海洋。来自天下各地的奇人能士,在此献技:
有角抵力士赤膊相搏,筋肉虬结,引得阵阵喝彩;
有杂耍艺人顶竿、走索、蹬缸,险象环生又妙到毫巅;
更有幻术师表演“吞铁剑”,尺长剑锋直没咽喉,又或“吐五色水”,水雾在灯光下幻化霓虹,引来惊叫与赞叹。
这些最接地气的“百戏”,展现的是市井的活力,是帝国根基深处蓬勃的生命力。赵顼凭栏观看,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他需要这升腾的“烟火气”,来冲淡去岁天灾与改革带来的凝重。
当时辰将至,喧闹渐息,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咻——啪!”
第一支“起火”尖啸着蹿上夜空,轰然炸开,洒下万点金雨。
紧接着,便是连绵不绝的爆鸣!整个汴京的夜空,被彻底点燃!
有的烟花炸开如硕大无比的牡丹,花瓣舒展,绚烂夺目;
有的则如垂天之云,银色的光瀑缓缓坠落,经久不息;
更有精心设计的“四色灯球”连环爆响,于空中呈现青、赤、白、黑四色光轮,暗合天地四方,引来震天价地叫好。
然而,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设置在楼前空地上的“药发傀儡”。
但见用彩纸、竹木扎制的“仙人”、“寿星”、“麒麟”,在埋设于体内的火药精准推动下,竟能依着预设的机关,做出腾云驾雾、揖手拜贺、甚至口吐预先写有“万寿无疆”字样条幅的复杂动作!
这已不仅是娱乐,这是北宋顶尖化工技艺与机械制造结合的展示!它向楼下的万民、各国使节,乃至潜在的敌人,无声地宣告着:大宋所掌握的“火”的力量,已臻化境,可娱人,亦可慑敌。
赵顼凝视着这照亮寰宇的火光,他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绚烂,看到了更深远处。
这耗费不菲的烟火,正是他“富国强兵”国策最华丽的注脚——没有充盈的国力,何来这照亮夜空的气魄?没有精妙的匠作,何来这巧夺天工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