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如同指间沙,抓不住,留不下。杨泽几乎是凭借着半圣那顽强的意志力和穿越者被deadline磨练出的强大抗压能力,连续高强度、不眠不休地处理了数日公务。当最后一卷关于协调西海龙族与南海鲛人族因新发现灵石矿脉归属问题而产生争端的卷宗,被他以兼顾历史渊源、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的方案妥善批复,并加盖上天神印玺后,他长长地、仿佛将胸腔里所有浊气都吐了出来一般,舒了一口气。
抬起头,环顾四周,原本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的公文山,此刻虽然仍未完全消失,但至少最紧急、最重要、最棘手的那一批,已经被他硬生生地“啃”了下来,理顺了头绪,做出了决断。司法天神府这座庞大而精密的权力机器,在他与杨芊芊这对临时搭档的高效配合与强力驱动下,齿轮重新紧密咬合,发出了平稳而有力的运转声,逐渐摆脱了最初的混乱,重新步入了高效、有序的轨道。
殿内来往穿梭的仙吏天兵,脸上少了些许之前的惶急,多了几分按部就班的从容;殿外求见的仙神队伍,也因事务得到及时处理而缩短了许多。一种名为“秩序”的氛围,重新笼罩了这片代表三界法度之地。
趁着这难得的、事务稍缓的间隙,杨泽感觉自己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松弛一丝。他决定不能再等了,必须去找自家那位“悠闲”的舅舅“诉诉苦”,顺便……或许还能旁敲侧击地打探一下,舅舅口中那需要“静心推演”的、关乎时空大道的玄机,到底进展如何了?有没有什么能指点他这个正在“实务中修行”的可怜外甥的?
他整理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褶皱的衣袍,揉了揉依旧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脚下步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浮,溜达到了那座仿佛与世隔绝的后院亭台。
亭中,杨戬依旧在那里。只是这次他没有凭栏远眺,而是坐于石凳上,手中捧着一卷不知是何材质、散发着古朴道韵的经文在静静阅览。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在他玄色的衣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显得格外宁静超然。
杨泽走近,故意放重了脚步,还夸张地叹了口气,试图引起注意。
“舅舅……”他开口,声音里带着刻意营造的、浓浓的疲惫感,甚至伸手指了指自己那确实因为劳心劳力而浮现出淡淡青黑色的眼眶,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您看看我这黑眼圈……都快比得上食铁兽(熊猫)了!再这么没日没夜地干下去,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外甥,怕是真的要变成三界独一份的‘熊猫真君’了!到时候出去巡视,怕是要被各路仙魔笑话,说咱们司法天神府苛待下属,连主官都不放过……”
他试图用这种插科打诨的方式,博取一点同情,最好能换来舅舅一句“辛苦,后面的事我来”之类的暖心话语。
杨戬闻声,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道经,那深邃如同古井寒潭的目光,平静地转向杨泽,在他那张确实带着倦色、但眼神深处却比以往少了几分跳脱、多了几分沉稳与锐利的脸上扫过。不仅如此,杨戬那洞察入微的天眼(即便未显化)更能清晰地感知到,杨泽周身的气息,在这几日高强度、高压力的实务磨砺下,非但没有虚浮涣散,反而如同被千锤百炼的精铁,沉淀得更加凝练、更加厚重。那因穿梭时空和窥见未来而有些躁动不稳的道基,似乎在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俗务”过程中,被无形地夯实了几分。
杨戬那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一丝几不可查的满意之色,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悄然荡开一圈微澜,但迅速又恢复了平静。
他没有接杨泽关于“熊猫”的玩笑话,只是用那特有的、平淡无波却蕴含着无形力量的语调,缓缓开口,说出了那句让杨泽既感到被信任、又隐隐觉得“坑”更深了的话:
“能者多劳,泽儿。”
短短五个字,如同定言法咒,肯定了杨泽的能力,也坐实了他接下来还要继续“劳”下去的命运。
杨戬顿了顿,目光依旧停留在杨泽身上,那平淡的语气似乎稍稍放缓了一丝,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属于长辈的提点与引导意味:
“处理这些纷杂琐碎、看似与大道无干的俗务,协调各方诉求,明辨是非曲直,权衡利弊得失……此间种种,看似耗神费力,阻滞修行。”他的手指轻轻敲了敲石桌上那卷道经,“然,于微观处,可见真章,可窥大道。”
“三界秩序,并非虚无缥缈之概念。它便体现在每一桩仙神纠纷的调解之中,体现在每一次资源分配的权衡之上,体现在对天条律法精神内核的把握与运用之内。”杨戬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晨钟暮鼓,敲在杨泽的心上,“平衡各方,非是和稀泥,乃是寻求动态之和谐;明辨是非,非是简单断对错,乃是洞察因果与本心;权衡利弊,非是计较得失,乃是把握大局与分寸。”
他凝视着杨泽,仿佛要将他这几日的成长尽收眼底:“此中蕴含的,是对‘秩序’本质的理解,是对‘规则’运行逻辑的体悟,是对‘力’与‘理’如何相济的把握。这,亦是修行,而且是远比枯坐洞府、空谈玄理更为扎实、更为深刻的修行!”
杨戬最后总结道,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你如今修为境界,已至半圣巅峰,触摸混元门槛。所欠缺者,早已非法力之积累,亦非神通之磨练,而正是这份对三界运转、对规则秩序、对‘立’之根本的深入体悟与实践。唯有根基深厚,方能承载起未来更为广阔的大道。”
杨泽原本还带着几分玩笑和诉苦的心思,在听到舅舅这番话后,不由得微微一怔,随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是啊!舅舅说得一点没错!
这几日,他埋首于案牍之间,看似处理的是些鸡毛蒜皮、争权夺利的“俗事”。但当他真正沉下心来,去分析东海龙王为何执着于盐度失衡(关乎水族生存与龙宫权威),去裁决两个修仙门派为何为了一处遗迹大打出手(关乎资源、传承与未来发展),去协调月老府因姻缘线错乱而产生的抱怨(关乎情感秩序与天道伦常)……他发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单纯以力量强弱或者个人好恶来判断。
他必须去理解各方背后的诉求、恐惧、贪婪与坚持,必须去把握天条律法在那具体情境下该如何解释与运用,必须在维护秩序稳定与体现新天条人文关怀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个过程,无形中正在夯实他的道基!让他对“规则”不再是停留在书本和舅舅教导的理论层面,而是有了血肉相连的切身感受。尤其是对他自身那尚在雏形、却潜力无限的“破立”之道,其中的“立”之部分——如何在打破旧有不公或僵化之后,建立起新的、更合理的秩序与规则——这些看似繁琐的实务,恰恰给了他无数鲜活的案例和灵感!
他想起了自己调解小金乌与璃幽之事时,那份对规则灵活运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尝试,不正是“立”的一种实践吗?
原来,舅舅将这沉重的担子压在他肩上,并非纯粹的“甩锅”或“报复”,这其中,确实蕴含着深沉的良苦用心与高明的教导!
想通了这一点,杨泽心中那点委屈和抱怨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与沉甸甸的责任感。他收起脸上玩笑的神色,挺直了脊梁,目光变得清澈而坚定,对着杨戬,郑重地点了点头。
“舅舅,您的苦心,泽儿……明白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幡然醒悟后的沉稳与力量。
杨戬看着外甥眼中那焕然一新的神采,知道自己的点拨已然奏效。他不再多言,只是几不可查地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杨泽的领悟。随即,他重新拿起石桌上那卷古朴的道经,目光垂落,仿佛再次沉浸在了那无边的道韵之中。
亭台内,再次恢复了之前的宁静。竹影摇曳,茶香袅袅。
但空气中,那份属于长辈的深沉期许与将守护三界秩序之重任悄然托付的意味,已然在无声中,清晰地传达。
杨泽站在亭外,最后看了一眼舅舅那沉浸于道境中的侧影,没有再出声打扰。他转过身,步履不再虚浮,而是变得沉稳有力。他抬头望了望司法天神府上空那象征着秩序与法则的蔚蓝天空,眼神中再无迷茫与抱怨,只剩下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明晰。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堆积的公文也依然还有很多。但此刻,他已将这些“俗务”视作了磨砺道心的“资粮”。他深吸一口带着茶香与竹香的清冽空气,迈开步伐,再次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那属于他的、在微观实务中体悟无上大道的修行征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