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无声的守护与心门的微光
姜教授办公室的门在身后轻轻合上,封瑶和徐卓远并肩走在回实验室的林荫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封瑶手中紧握着秦霏给的那个薄薄的信封,感觉它沉甸甸的,不仅因为里面的内容,更因为它所代表的那份意料之外的援手。
“你觉得秦霏为什么这么做?”封瑶轻声问道,目光落在前方徐卓远略显紧绷的背影上。
徐卓远的脚步略微放缓,却没有回头:“不清楚。但信息本身的价值,与动机可以分开评估。”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但封瑶敏锐地捕捉到其中一丝极细微的松动——至少,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对任何外来的介入抱持全然的怀疑和拒绝。
回到实验室,林浩正对着三块显示屏手指如飞,调试着一个模拟用户与“灵韵”交互的前端界面。听到开门声,他立刻转过椅子,年轻的脸庞上满是期待:“瑶姐,远哥,怎么样?姜教授是不是给了什么锦囊妙计?”
封瑶将姜教授“固本培元”的核心思想,以及技术加固、提升复杂性的方向清晰地传达给林浩,略去了姜教授私下调查和秦霏信息的具体细节。她需要团队聚焦于自身能掌控的部分。
林浩听完,眼睛亮晶晶的,没有丝毫被蒙在鼓里的不快,反而摩拳擦掌:“明白了!就是咱们先把内功练到极致,让外人看不透、打不穿!瑶姐你放心,用户体验和压力测试这块,我保证弄得滴水不漏!”他的信任纯粹而直接,像一束阳光,驱散了部分笼罩在项目上的阴霾。
徐卓远早已无声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着他深邃的眼眸和快速敲击键盘的修长手指。他直接调出了“灵韵”最核心的算法架构图,那些错综复杂的线条和节点,在他眼中仿佛具有生命。姜教授的建议和他自己之前的构思在脑中融合、重构,一个新的、更具韧性和迷惑性的防御体系正在他指尖下逐渐成型。他的世界仿佛瞬间收缩到眼前这片代码的海洋,外界的一切喧嚣都被隔绝在外。
封瑶看着迅速进入状态的两人,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她坐到自己的电脑前,没有立刻开始技术工作,而是先打开了一个加密文档。姜教授的提醒言犹在耳——安全是第一位的。她开始梳理已知的线索:陈峰的敌意、其可能借助的外部力量、秦霏提供的碎片信息……她需要制定一个更周密的计划,包括信息监控、风险规避,以及如何与秦霏这类潜在信息源保持一种安全、有效的联系。她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列出要点,勾勒关系图,思维缜密得像在下一盘复杂的棋。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仿佛一个高速运转的秘密工坊。徐卓远进入了近乎封闭的攻坚状态,常常是封瑶带来早餐时,发现他电脑前的咖啡杯早已空了,而他的姿势似乎与昨夜离开时无异。只有屏幕上日益复杂和精密的模块结构,昭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他付出的心血。
封瑶则统筹全局,处理日常事务,协调林浩的测试进度,同时密切关注着学院内外的风声。她与秦霏又进行了一次简短的、看似偶然的碰面,在图书馆的咖啡角。封瑶没有直接探听陈峰,而是以请教高年级学姐的名义,聊起一些技术大牛的动向和可能的项目合作机会。秦霏心领神会,在闲聊中,“不经意”地提到陈峰最近似乎接了个“私活”,手头阔绰了不少,还几次被人看到和几个看起来不像学生的人在一起。这些信息如同拼图碎片,被封瑶谨慎地纳入她的风险评估模型中。
她发现,徐卓远虽然全身心沉浸于技术世界,但每当她带回这些外部信息,他都会停下敲击,安静地听完,然后从技术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对方可能采取的攻击向量,使得他们的防御策略更加有的放矢。这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像暗夜中无声交汇的星光,让封瑶感到一种坚实的支撑。
这天深夜,万籁俱寂,实验室只剩下他们两人。窗外的月光如水银泻地,清冷辉光与屏幕的幽蓝交织,勾勒出彼此安静的轮廓。徐卓远终于从漫长的代码凝视中抬起头,用力按压着酸胀的晴明穴,眼底带着血丝,却有一种阶段性的成果落地后的释然。
“动态权重调整和情感噪声注入的基础框架,完成了。”他的声音因疲惫而低哑,“下一步是多层检测模块,需要大量异常数据来训练模型……”
“数据模拟和生成交给我。”封瑶立刻接话,同时将一杯一直温着的蜂蜜水推到他手边,“你先确保核心逻辑的稳健性,别急着赶进度,身体要紧。”
徐卓远看着那杯氤氲着淡淡热气和甜香的水,动作顿了一下,才低声道:“谢谢。”他端起来,慢慢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似乎确实缓解了喉咙的干涩和精神的疲惫。
短暂的沉默在室内弥漫,却并不尴尬。徐卓远的目光没有重新回到屏幕,反而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仿佛在组织语言。良久,他轻声开口,像是对着空气低语,又像是终于下定决心,对身边唯一的人袒露一丝心迹:
“以前……总觉得依赖是破绽,把自己封起来,才是最坚固的防御。”
封瑶的心微微一颤,她没有看向他,只是保持着倾听的姿态,目光温柔地落在自己交叠的手上,生怕任何细微的动作会惊扰这来之不易的敞开心扉。
他顿了顿,继续道:“现在觉得,有些关隘,一个人或许也能闯,但会更艰难,更孤独,也更容易……迷失方向。像姜教授的点拨,像秦学姐的消息,还有……”他再次停顿,那个呼之欲出的“你”终是没有说出口,但封瑶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些帮助,让前路清晰了很多。也让我觉得,不是独自在战斗。”
这番话,对于习惯于将一切情绪和脆弱深埋于冰冷外壳下的徐卓远而言,不啻于一场心灵的地震。封瑶仿佛能听到那扇厚重的心门后,冰层碎裂的细微声响,一丝微光顽强地透了进去。
她抬起头,迎上他难得流露出的、带着些许不确定的目光,微微一笑,语气平和而充满力量:“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团队啊。‘灵韵’是我们共同的孩子,风雨自然要同舟共济。而且,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拒绝所有连接,而是拥有辨别和接纳善意的智慧,同时,始终保持自己内心的锚点不动摇。”
徐卓远凝视着封瑶。月光下,她的脸庞轮廓柔和,眼神清澈而坚定,里面映着他的影子,也盛满了毫无保留的理解与支持。他心底那片荒芜孤寂的冻土,似乎被这目光注入了一缕暖流,某个坚硬的角落,正悄然融化。
“嗯。”他低低应了一声,重新将目光投向屏幕,紧抿的唇角几不可察地柔和了一丝微小的弧度。一种无声的暖流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
就在这时,封瑶放在桌面的手机屏幕突兀地亮起,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映入眼帘。内容极其简短,却让封瑶的呼吸瞬间一窒:
“小心陈峰最近的动静,他可能弄到了你们项目早期的一些非核心外围代码碎片,正在试图分析架构弱点。来源不便说,务必加强核心区隔离。”
封瑶瞳孔微缩,立刻将手机屏幕转向徐卓远。
徐卓远扫过短信,眼神瞬间锐利如出鞘的剑,所有刚刚浮现的柔和顷刻间被冰冷的警惕取代。“早期外围代码……”他大脑飞速运转,调取记忆库,“如果是我们第一次校内公开演示前使用的版本,虽然不涉及核心算法,但交互逻辑和部分接口调用习惯确实可能暴露……”
敌人的触角比他们预想的更深,行动也更具有针对性。但这条匿名的警告,如同在迷雾重重的战场上,突然亮起的一座灯塔,指明了潜在的危险方向。
“这个号码……”封瑶尝试回拨,听筒里只传来冰冷的“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提示音。
“不必追查。”徐卓远已然恢复了绝对的冷静,手指在键盘上疾走,调出核心区的防火墙日志和权限管理界面,“对方选择匿名,就是不想暴露。当务之急,是立刻根据这条信息,重新进行威胁建模,定位所有可能由此推导出的潜在攻击面,并优先加固。”
他抬起头,看向封瑶,眼神中没有了片刻前的松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凝重的审慎,以及一种被危险激发的、更加旺盛的斗志:“看来,‘固本培元’的计划,必须加速了。我们要跑在对方前面。”
封瑶重重地点了点头。前路的荆棘并未减少,但并肩建立的信任,暗处伸出的援手,以及彼此间愈发清晰的默契,都化作了他们披荆斩棘的利剑和盾牌。这场守护“灵韵”的战役,亦是一场关于信任、勇气与成长的共同修行。
【系统日志更新:
·外部压力线出现新动态:匿名警告信息(来源高度隐蔽)提示目标人物陈峰已获取项目早期外围代码碎片,试图进行架构分析,表明敌方行动升级,信息搜集范围扩大,攻击预备阶段深入。
·核心系统(封瑶)风险管控与信息整合能力持续强化,有效过滤并传递关键威胁信息,其制定的稳健外部策略初见成效。
·主系统(徐卓远)技术攻坚取得阶段性进展(动态权重与噪声注入框架搭建完成),并在核心系统持续情感支持下,于疲惫放松状态下首次主动表露对“接纳外部帮助”的认知转变(承认独自应对的局限性与借助力量的有效性),自我封闭壁垒出现显着裂痕,对核心系统的情感依赖与信任度隐性提升。
·救赎主线深化:主系统(徐卓远)在核心系统(封瑶)的引导与现实挑战催化下,开始初步实践“接纳与信任”,内心独白显示其正在重新评估“强大”的定义(从孤立到懂得借助善意力量)。双方在深夜实验室的互动,情感连接更加紧密,协作模式进入更深层次的默契与相互支撑。
·新威胁促使应对策略加速:基于匿名警告,双系统迅速调整防御优先级,针对潜在架构泄露风险启动紧急加固方案,应变能力与协同效率得到实战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