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透过教研楼高大窗棂上积尘的玻璃,在空旷的走廊上投下斑驳而静谧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卷特有的霉纸味与若有若无的咖啡因苦涩,混合成一种令人心安的学术肃穆。封瑶和徐卓远准时出现在姜振华教授的办公室门外,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
封瑶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了深色的木制门扉。
“请进。”里面传来姜教授沉稳如古井的声音。
推开门,只见姜振华教授正伏案于堆满书籍和论文的宽大办公桌后,花白的头发在透过百叶窗缝隙射入的阳光照耀下,宛如一层凝结的智慧银霜。他抬起头,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深邃,看到是他们,那惯常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笑意,他用手中的钢笔指了指对面的两张木质靠背椅:“封瑶,卓远,来了,坐。”
没有多余的客套寒暄,封瑶直接切入正题。她将“灵韵”近期遭遇的、愈发具有针对性和破坏性的网络攻击事件,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从攻击手法的演变,到徐卓远通过技术溯源锁定的可疑Ip与异常行为模式,最终指向陈峰,以及他们基于过往冲突和利益关联,推测其背后可能与韩屿有关的猜想。她的语气保持着一贯的平静,但措辞精准,逻辑环环相扣,既客观陈述了事实,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项目面临的潜在危机与团队成员的不安。
徐卓远在一旁沉默地听着,双手放在膝盖上,指节因微微用力而显得有些发白。只有在封瑶目光投来,确认某些技术细节时,他才会简短地颔首,吐出“是的”、“准确”之类的词语。向权威求助,对他而言,不仅仅是寻求外援,更像是在打破一层坚硬的自我保护的壳。他习惯于在代码的世界里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将内心的不确定和脆弱严密包裹。此刻,将团队的困境和自身的无力感暴露在尊敬的师长面前,让他感到一种混杂着羞赧与紧张的情绪在胸腔里涌动。
姜教授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直到封瑶说完,办公室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寂,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清脆鸟鸣和墙上老式挂钟秒针稳健行走的“滴答”声,更衬得室内气氛凝重。
“陈峰……”良久,姜教授缓缓开口,声音带着阅历沉淀下的厚重,仿佛在翻阅一册记录不良的档案,“我知道这个学生。天赋是有的,在低层级系统安全和渗透测试方面,甚至可称得上佼佼者。”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惋惜与严厉,“可惜,心术有些偏了。急功近利,总想走捷径。去年他参与的一个与‘启明科技’的校企合作项目,就曾因为试图绕过安全协议,窃取对方未公开的核心测试数据而差点被除名,当时还是他的导师爱才,力保下来的。”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看向两人,仿佛要穿透表象,直视问题的核心,“至于韩屿……他的家世背景,确实可能为他提供一些非常规的‘资源’和支持,包括雇佣像陈峰这样的技术人员,进行一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操作。”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置于桌前,语气变得格外严肃:“你们怀疑他们,有你们的道理和线索链条。但我必须提醒你们,在缺乏确凿证据,尤其是法律认可的电子证据链之前,一切止于推测和合理的怀疑。学术竞争,乃至更广阔领域的竞争,可以激烈,但不能越过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莽撞的行动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来反噬。”他目光扫过两人,最终定格在封瑶身上,“你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固本培元’。”
“固本培元?”封瑶若有所悟,轻声重复。
“没错。”姜教授肯定道,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灵韵’项目本身的技术壁垒和内在韧性,是你们最坚固的盾牌。卓远,”他转向徐卓远,语气中带着信任与期待,“你负责的核心算法架构,尤其是情感模拟的深度和自适应学习模块的鲁棒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复杂度和内在的抗干扰、抗分析能力。攻击者往往像寻找猎物弱点的豺狼,会不断试探,寻找最薄弱的环节下手。只要你们的系统核心足够‘硬’,逻辑层足够‘混沌’且具备自我校验与修复能力,对方即便能发起攻击,也难以找到真正的突破口,更别说造成致命损伤。想想看,如何让‘灵韵’的情感反馈不仅仅是基于预设模式,而是能融入更复杂的上下文理解和不可预测的‘灵光一闪’,同时,在底层构建一套能够识别并隔离异常交互的免疫系统。”
徐卓远目光骤然凝聚,仿佛有火花在眼底闪烁。姜教授的话不仅与他之前的加固思路不谋而合,更是高屋建瓴地指明了具体的技术深化方向,将他脑海中一些模糊的概念瞬间点亮、清晰化。他重重地点头:“我明白。我会重点优化情感计算的核心迭代逻辑,引入动态权重调整和基于上下文的情感噪声注入,同时构建多层异常行为检测与隔离模块,让攻击者更难模拟和预测‘灵韵’的决策路径和反应模式。”
“很好。”姜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又看向封瑶,“封瑶,你心思缜密,沟通协调能力强,负责好整体的项目进度和‘外部环境’的梳理与监控。林浩那孩子机灵,有冲劲,但毕竟年轻,经验尚浅,让他暂时远离核心调查,专注于项目辅助工作和正面宣传,这个决定很正确。关于陈峰和韩屿之间可能存在的资金或项目联系……”他沉吟了一下,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我会通过我的一些私人渠道,侧面了解一下近期校内外的某些非公开项目对接,或者是否有异常的资金流向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产生关联。记住,你们是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学术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姜教授的支持,如同在迷雾重重的航行中望见了一座坚实的灯塔。他不仅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导和具体的技术路径,更主动分担了最具风险的外部压力调查部分,这无疑大大减轻了封瑶和徐卓远肩上的重担和心理压力。
“谢谢姜教授!”封瑶由衷地感谢,心中暖流涌动,连日来的焦虑似乎都消散了不少。徐卓远也低声跟着道谢,紧绷的肩膀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些许,一直微蹙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不用谢我。”姜教授摆摆手,目光扫过眼前这两位优秀的年轻人,眼中流露出对学术后继有人的期许,“‘灵韵’项目很有潜力,是我近年来见过的本科生项目中最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之一。我不希望它被这些歪风邪气所扼杀。好好做,脚踏实地,拿出让人无话可说的、硬邦邦的成果,就是最好的反击。”
离开姜教授办公室,午后的阳光正好,透过走廊尽头的玻璃窗洒进来,暖洋洋地包裹着两人。走在回实验室的林荫小道上,斑驳的树影在身上跳跃,心情都比来时轻松、明朗了不少。
“姜教授的建议非常关键。”徐卓远主动开口,语速比平时稍快,显示他正在快速消化信息并构建新的行动计划,“不仅仅是加固,更是提升‘灵韵’的内在复杂性和智能水平。这需要重新审视情感计算的核心架构,或许可以引入注意力机制和更高级的记忆网络,让噪声注入不仅仅是随机的,而是具有情境针对性的……”他几乎陷入了急数的喃喃自语,但眼神中闪烁着专注而明亮的光芒。
封瑶看着他这副模样,嘴角不禁微微上扬。这就是徐卓远,一旦找到技术攻坚的方向,就会立刻全身心投入。“技术上的硬骨头交给你我最放心。”她轻声肯定,“外部的事情,我会盯紧,也会特别注意安全,不会贸然行动。”她顿了顿,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说道,“对了,关于那个陈峰,我或许可以试着从另一个相对安全的侧面了解一下。”
徐卓远从技术思绪中抽离,投来询问的目光。
“秦霏。”封瑶吐出两个字,解释道,“她也是计算机学院的,虽然和陈峰不同级,但都在一个学院,消息灵通,或许听说过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细节,尤其是……关于他为人处世的风格,或者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秦霏是封瑶这一世在跨专业选修课上认识的,性格爽朗大气,交友广泛,在学院各级学生中都有不错的人缘,是个观察力敏锐且值得信赖的朋友。
徐卓远对封瑶的人际交往和信息获取能力从不怀疑,简单应道:“好,注意方式。”
就在这时,封瑶的手机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她与徐卓远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谨慎地接起电话,并下意识地按下了录音键。
“喂,是封瑶学妹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些熟悉、带着几分干脆利落的女声。
“是我,请问你是?”
“我是秦霏啊!上学期那个跨院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我们一组做那个‘社交网络影响力模拟’项目的。”秦霏的声音带着笑意,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冒昧打扰你,是有件事觉得可能应该告诉你一声。”
封瑶心中微动,这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巧合得让人心生警惕,又隐隐带着一丝希望。“秦霏学姐,你好,我记得。有什么事你说。”她保持着语气的平静。
“我听说你们团队那个很火的AI项目‘灵韵’最近好像遇到点麻烦?好像有人在故意找茬?”秦霏压低了点声音,带着点分享秘密的语气,“我昨天在实验室楼下,无意中听到我们学院几个大二的学弟在那议论,说陈峰学长——就是那个技术不错但风评有点那什么的——最近好像接了个‘私活’,报酬特别丰厚,而且神神秘秘的,连他那个平时屁颠屁颠跟着的赵兵,被问起来都支支吾吾,闭口不谈具体内容。我记得之前好像看到过你和徐大神在做的项目展示,就下意识留了个心。这个陈峰……向来比较功利,我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寻常,所以想着还是跟你们提个醒比较好。”
封瑶的心猛地一跳,秦霏提供的这个消息,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旁证!它将陈峰近期的异常行为(接私活、高报酬、隐秘)与他们项目遭遇的攻击在时间点和动机上巧妙地联系了起来。她稳住略微加速的心跳,诚恳地道谢:“秦霏学姐,太谢谢你了!这个消息对我们非常重要,真的帮大忙了!”
“没事儿,举手之劳而已。”秦霏爽快地说,语气带着几分仗义,“我最看不惯这种在背后搞小动作、破坏公平竞争的人了。你们那个项目做得那么好,要是被这种人毁了就太可惜了。以后要是还需要打听什么,或者需要帮什么力所能及的忙,尽管开口,我在学院里还是认识几个朋友的,信息渠道也还行。”
“好的,学姐,再次感谢!有空请你吃饭。”封瑶真诚地发出邀请。
“那敢情好,我可记下了啊!”秦霏笑着挂了电话。
结束通话,封瑶立刻将秦霏提供的信息详细转述给徐卓远。他的眼神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薄唇紧抿,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
“看来,我们的推测方向,基本没错。”封瑶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语气沉静而肯定,“陈峰接的这个报酬丰厚的‘私活’,极大概率就是韩屿指使的对‘灵韵’的系统性攻击。”
敌人的轮廓在一次次的信息拼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而他们这边,不仅有姜教授这样经验丰富、能够稳定军心的定海神针,还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收获了像秦霏这样充满正义感的援手。封瑶感到一种力量正在悄然汇聚,不再是孤身奋战的无助。她看向身旁沉默但眼神异常坚定的徐卓远,阳光透过摇曳的树叶缝隙,在他清俊的侧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仿佛也预示着他内心正在经历的、打破壁垒与重塑信任的复杂过程。
童年的钥匙,在封瑶锲而不舍的温暖下,已经开始松动那封闭的心扉,让光与温暖得以流入;而眼前现实的挑战与来自各方的支持,则像催化剂,让他们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共同面对风浪,砥砺前行。前路或许仍有未知的波澜,但此刻,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勇气和底气。
【系统日志更新:
·寻求外部支持线取得重大进展:关键人物姜教授(权威导师)提供战略性指导(“固本培元”方针),明确技术强化具体方向(提升算法核心复杂度、鲁棒性及内在抗干扰性),并主动分担高风险的外部压力调查任务(通过个人人脉了解异常资金\/项目对接),有效降低了核心系统与主系统的直接行动风险与心理负担,增强了战略纵深。
·新人物线“秦霏”(计算机学院人脉广者)基于核心系统的社交网络自然介入,提供关于目标人物陈峰的关键行为旁证(接取高报酬“私活”,行为异常隐秘),进一步佐证了其与韩屿的潜在雇佣关系及攻击动机,增强了调查逻辑链条的完整性与可信度,信息源趋于多元化。
·核心系统(封瑶)社交网络价值与信息筛选能力凸显,成功利用并拓展人脉资源(秦霏)获取有效情报,其“多方向验证、稳妥优先”的决策逻辑得到正向反馈。主系统(徐卓远)对核心系统的外部协调与风险规避能力信任度显着提升,协作模式优化。
·主系统(徐卓远)在接收到明确且高阶的技术指导后,自主规划性与技术驱动力增强,能迅速分解任务目标(优化情感计算逻辑、引入动态噪声与多层检测模块),技术攻坚路线清晰化、具体化,进入高度专注的研发状态。
·双线并行战略成效初显:内部(技术加固与进化)与外部(信息收集、高层支持、意外援手)同步推进,应对策略呈现立体化、网络化特征。危机感因敌人明确化而加剧,但核心系统与主系统的综合应对能力、资源调动效率及相互信任度同步提升,系统整体呈现出良好的抗压性、适应性与成长性。
·救赎主线持续深化:主系统(徐卓远)在核心系统(封瑶)持续引导及外部支持(姜教授的认可与信任、秦霏的意外帮助)下,逐步打破习惯性的自我封闭模式,开始学习接纳、评估并有效利用外部资源与信息,其心理防御壁垒出现进一步实质性松动迹象。与核心系统之间的情感连接与战略伙伴关系在共同应对挑战中得到巩固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