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五,山海关城内旌旗猎猎,鼓角齐鸣。经过五日的休整,中华军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列阵于北城门外的平原上。王忠身着玄色战甲,腰悬长剑,骑着一匹神骏的乌骓马,立于阵前,目光如炬地扫过整齐的队列——坦克部队排成钢铁长龙,履带在泥土中泛着冷光;步兵部队手持燧发枪,枪尖直指天际;骑兵部队的战马嘶鸣,蹄声震地,一派整装待发的壮阔景象。
“将士们!”王忠的声音通过扩音装置传遍全场,洪亮而有力,“山海关一战,我们歼灭清吴联军八万余人,攻克天下第一关,切断了清军南下的通道!如今,永平、遵化等地的清军已成惊弓之鸟,他们的主力溃败,军心涣散,正是我们乘胜追击、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他抬手直指东北方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今日,我将率领你们进军永平、遵化!此行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将清军彻底赶回辽东,让中原北方的百姓不再受战火侵扰!记住,我们是中华军,是守护中原的利刃!前进!”
“前进!前进!前进!”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手中的武器挥舞着,映着朝阳的光芒,杀意凛然。
随着王忠一声令下,大军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向永平、遵化方向进军。左路大军由李锐率领,下辖两万步兵、五千骑兵,直扑永平府;右路大军由王忠亲自率领,下辖一万坦克、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目标直指遵化州。两路大军齐头并进,沿途州县的百姓们听闻中华军前来收复失地,纷纷走出家门,手持粮食与水,站在道路两旁迎接,有的甚至主动为大军带路,提供清军的动向情报。
五月初七,左路大军率先抵达永平府城外。永平府是山海关通往北京的重要门户,城墙高约三丈,周长十里,往日由清军将领阿山率领五千清军驻守。然而,山海关大战的惨败消息早已传到永平,阿山得知多尔衮主力溃败、吴三桂被杀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恐惧,深知仅凭手中的五千兵力根本无法抵挡中华军的进攻。
当李锐率领大军兵临城下时,永平府的城门紧闭,城墙上却只有寥寥数名清军士兵驻守,一个个面带恐惧,眼神涣散。李锐勒住马缰绳,对身旁的副将道:“派一名使者前往城下劝降,告知阿山,若开城投降,可保城内百姓与士兵安全;若执意抵抗,待我军破城,定不轻饶!”
副将领命后,挑选出一名口齿伶俐的参军,手持白旗,缓步走向城下。参军仰头对着城墙上的清军士兵高声喊道:“城上的弟兄听着!山海关已被我军攻克,多尔衮逃亡辽东,吴三桂已被斩杀!如今你们已是孤立无援,若开城投降,我军绝不伤害一人;若负隅顽抗,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城墙上的清军士兵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脸上的恐惧更甚。阿山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中华军,心中早已没了抵抗的勇气。他知道,中华军的战斗力远超清军,连山海关那样的天险都被攻克,永平府的城墙根本不堪一击。
“将军,我们投降吧!”一名清军士兵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中华军势大,我们根本挡不住!若继续抵抗,只会白白送命!”
越来越多的士兵跪倒在地,请求投降。阿山看着眼前的情景,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知道,抵抗已无意义,只能下令开城投降。“打开城门!”阿山的声音嘶哑,带着无尽的疲惫,“告诉中华军,我们愿意投降,只求他们善待城内百姓与士兵。”
城门缓缓打开,阿山率领五千清军士兵手持武器,列队走出城外,跪倒在地,向中华军投降。李锐见状,下令士兵们收缴清军的武器,将他们集中看管,随后率领大军入城。城内的百姓们早已在街道两旁等候,看到中华军士兵秩序井然地入城,纷纷欢呼雀跃,拿出家中的粮食与水,送给士兵们。
李锐入城后,立即下令:“全军将士严守军纪,不得骚扰百姓,不得焚烧房屋,不得抢夺财物!立即组织士兵肃清城内残余的抵抗势力,安抚百姓,修复城防!”
士兵们领命后,迅速展开行动。城内很快恢复秩序,商铺重新开业,炊烟袅袅升起,一派祥和的景象。李锐则派人将永平府收复的消息送往王忠的右路大军,同时加强城防,防止清军反扑。
与此同时,王忠率领的右路大军也已抵达遵化州城外。遵化州与永平府相邻,是清军在北方的重要据点,由清军将领硕托率领八千清军驻守。硕托与阿山一样,早已得知山海关大战的惨败消息,心中充满了恐惧。当看到中华军的坦克部队如钢铁洪流般逼近城下时,他更是吓得魂飞魄散——那些“铁疙瘩”在山海关战场上的威力,他早有耳闻,仅凭遵化州的城墙,根本无法抵挡。
“将军,中华军的坦克太厉害了!我们根本挡不住!”副将脸色惨白地说道,“阿山将军已经投降,我们不如也开城投降吧,至少能保住性命!”
硕托看着城外的坦克部队,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投降是唯一的生路,可他身为清军将领,若向中华军投降,日后回到辽东,也难逃多尔衮的惩罚。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城墙上的清军士兵纷纷放下武器,开始向城外逃窜。
“将军!我们快跑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一名亲兵拉着硕托的手臂,想要带他逃离。
硕托猛地回过神,知道大势已去。他咬了咬牙,对亲兵道:“传我命令,全军弃城而逃,向辽东方向撤退!”
说完,他率领亲信士兵从北门逃离,剩下的清军士兵见状,也纷纷跟随着逃离。王忠站在阵前,看着城门大开、清军弃城而逃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传令下去,坦克部队在前,步兵与骑兵紧随其后,入城肃清残兵,接管遵化州!”
大军入城后,发现城内的清军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惊慌失措的百姓。王忠下令士兵们安抚百姓,同时派人追击硕托的残部。骑兵部队一路追击,在遵化州以北二十里处追上了硕托的残兵。经过一番激战,硕托的残兵被歼灭三千余人,硕托本人被生擒活捉,其余的士兵纷纷投降。
五月初十,永平、遵化两地已完全被中华军控制。王忠率领右路大军抵达永平府,与李锐的左路大军汇合。两人在永平府衙内商议后续部署,王忠看着墙上的地图,对李锐道:“永平、遵化已收复,北京至山海关一线已完全被我军控制。接下来,我们要加强两地的防务,防止清军反扑。”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李锐,你率领三万步兵驻守永平府,加固城墙,修建防御工事,同时招募百姓参军,补充兵力;我率领坦克部队与两万步兵驻守遵化州,与永平府形成掎角之势,相互呼应。另外,派一支骑兵部队巡视北京至山海关一线,确保交通要道的安全,为后续收复辽东做好准备。”
“得令!”李锐躬身应道,转身下去部署任务。
随后,中华军士兵们开始在永平、遵化两地加固城防。他们拆除了清军遗留的防御工事,重新修建了更加坚固的城墙与堡垒,在城外挖掘了壕沟,设置了拒马与铁丝网。同时,他们还在两地设立了招兵处,招募百姓参军。百姓们听闻中华军收复失地、善待百姓的消息,纷纷踊跃参军,短短数日,便招募了两万余名新兵。
王忠与李锐亲自训练新兵,教他们使用燧发枪与手榴弹,讲解作战技巧。新兵们学习热情高涨,很快便掌握了基本的作战技能,成为中华军的新生力量。
五月十五,北京传来王巢的旨意,嘉奖收复永平、遵化的将士们。王巢下令,王忠晋封为“平辽大将军”,李锐晋封为“永平侯”,所有参战士兵各赏白银五两,新兵每人赏白银二两。旨意下达后,全军将士士气更加高昂,纷纷表示愿为中华军效力,早日收复辽东,平定天下。
此时,辽东的多尔衮得知永平、遵化被中华军收复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绝望。他原本还想集结兵力,反扑山海关,如今永平、遵化被占,北京至山海关一线被中华军控制,反扑的计划彻底落空。他只能率领残部驻守沈阳,加固城防,等待中华军的进攻。
而北京城内,王巢得知永平、遵化收复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他下令在北京城内举行庆祝仪式,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中原北方局势的稳定。王巢站在皇宫的城墙上,望着东北方向,心中暗下决心:“有王忠这样的将领,有中华军这样的精锐,有‘飞鸢’这样的利器,收复辽东、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五月下旬,永平、遵化的防务已加固完毕。两地的城墙上布满了火炮与机枪,城外的壕沟与拒马错落有致,防御工事固若金汤。中华军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惕着清军的动向,确保北京至山海关一线的安全。
王忠站在遵化州的城墙上,望着远方的辽东平原。他知道,收复永平、遵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辽东之战,将会更加艰难。但他坚信,只要全军上下齐心协力,有朝廷的支持与百姓的拥护,定能将清军彻底赶出中原,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永平、遵化的城墙上,映着中华军的旗帜,显得格外耀眼。北京至山海关一线的百姓们终于摆脱了战火的侵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们在家中点燃蜡烛,祈祷战争早日结束,祈祷中华军能早日收复辽东,平定天下。
而中华军的将士们,也在永平、遵化两地养精蓄锐,等待着王巢的命令,随时准备向辽东进军,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