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仪式结束后的第三天,苏合香正坐在“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茶室里,整理着西安博物馆送来的文物展出反馈——画册里,那尊唐代青铜香炉在恒温展柜中泛着温润的光,旁边“长安十二香”的琉璃瓶排列整齐,展柜前围满了驻足观赏的游客,照片下方还附着一行小字:“展区日均接待游客三千人次,‘盛唐香韵’成为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常设展区之一。”
“阿娘,你看谁来了!”苏念唐的声音从茶室门口传来,伴随着熟悉的爽朗笑声,阿罗憾拄着拐杖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位穿着深色西装的中年男人,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藤编礼盒。
“阿罗憾先生,您怎么来了?”苏合香连忙起身,接过他手中的拐杖,“上次您说身体不适,我还想着过几天去看您呢。”
阿罗憾坐在藤椅上,喝了口热茶,笑着说:“托福,最近好多了。这次来,是给你带了个好消息——这位是陈景明,我的得力助手,负责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业务,他刚从新加坡回来,带来了‘长安十二香’衍生品的销售情况。”
陈景明上前一步,将藤编礼盒递给苏合香:“苏老师,久仰您的大名。这是我们在东南亚销售最火爆的‘长安十二香’香薰礼盒,当地华人社团看到礼盒上的文化介绍后,特意委托我邀请您去举办香文化讲座,希望您能亲自讲讲‘长安十二香’背后的盛唐故事。”
苏合香打开礼盒,里面整齐摆放着十二个小巧的陶瓷香薰瓶,瓶身上用中英文印着“长安十二香”的名称和对应的盛唐场景,瓶底还刻着一朵小小的缠枝莲纹——正是她从盛唐带回来的青铜香炉上的纹样。“这些衍生品在东南亚很受欢迎吗?”她拿起一个印着“沉香”的香薰瓶,轻轻嗅了嗅,熟悉的醇厚香气萦绕鼻尖。
“何止是受欢迎!”阿罗憾笑着说,“我们上个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推出了这个礼盒,不到半个月就卖断货了。当地华人社团的负责人说,很多华人看到‘长安十二香’的介绍,都想起了祖辈口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不少年轻人专门来问‘长安十二香’的历史,想了解更多盛唐香文化。”
陈景明补充道:“新加坡的‘南洋华人文化协会’特意发来了邀请函,希望您能在下个月的‘南洋中华文化节’期间,举办两场香文化讲座,一场面向华人社团,一场面向当地高校学生。他们还说,如果萧策先生和念唐小姐愿意同行,也非常欢迎——萧先生对唐代军事历史的了解,还有念唐小姐的现代香品设计,都能让讲座内容更丰富。”
苏合香看向坐在一旁的萧策,他正拿着礼盒里的香薰瓶,若有所思地看着瓶身上的缠枝莲纹。“阿策,你觉得呢?”
萧策抬头,眼中带着期待:“我没问题。东南亚一带,在盛唐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当年我在岭南领兵时,就曾见过不少南洋商人带着香料来贸易。这次去,或许还能找到一些与唐代香文化相关的痕迹。”
苏念唐更是兴奋地拉着苏合香的胳膊:“阿娘,我们去吧!我早就想看看东南亚的传统香品了,说不定还能从当地花卉中找到新的调香灵感,就像上次在西安创作‘古城新香’一样!”
看着两人期待的眼神,苏合香点了点头:“好,我们答应下来。不过在出发前,得好好准备一下讲座内容——不仅要讲‘长安十二香’的历史,还要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香文化交流,让当地华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让年轻人了解香文化背后的历史脉络。”
接下来的半个月,苏合香一家忙着准备东南亚之行的资料。苏合香整理了“长安十二香”的复原过程,从盛唐时期的原料采集到现代的工艺改良,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还特意制作了一套“海上丝绸之路香文化交流”的ppt,里面收录了她从阿罗憾那里借来的唐代南洋香料贸易文献;萧策则整理了盛唐时期岭南军事与香料贸易的关联资料,还手绘了一张唐代“海上香料贸易路线图”,标注出南洋各国与中原的香料贸易节点;苏念唐则设计了一套“长安十二香”的小样礼盒,每个小样瓶上都印着中英文对照的香品介绍,方便当地听众直观感受香气。
出发那天,西安的天空格外晴朗。飞机穿过云层时,苏念唐趴在舷窗边,指着下方的云海说:“阿娘,你看这云海,像不像盛唐时沉香亭上空的香雾?”苏合香笑着点头,指尖轻轻抚摸着随身携带的玉佩——这枚玉佩曾陪伴她穿越时空,如今又将陪伴她跨越重洋,传播中华香文化。
经过六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刚走出机场,一股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花香和香料气息。南洋华人文化协会的会长林建明早已在机场外等候,他穿着一身得体的唐装,见到苏合香一行人,热情地迎了上来:“苏老师,萧先生,念唐小姐,欢迎来到新加坡!我是林建明,早就盼着你们来了!”
坐上前往酒店的车,林建明向苏合香介绍道:“这次‘南洋中华文化节’,我们特意将香文化讲座安排在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那里不仅有很多华人游客,还有不少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当地居民和留学生。为了让讲座效果更好,我们还提前在协会官网和社交媒体上宣传了‘长安十二香’的故事,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报名参加了。”
车子穿过新加坡的街道,苏合香注意到路边不少商铺的招牌上都有中文,偶尔还能看到售卖传统香品的小店。“林会长,新加坡的传统香品主要有哪些种类?有没有与唐代香文化相似的地方?”她好奇地问道。
林建明回答:“新加坡的传统香品大多受中华文化影响,比如祭祀用的线香、日常用的香薰,很多原料都与唐代香料相似,比如沉香、檀香。不过因为地域差异,也加入了一些当地特有的香料,比如兰花、香茅。这次讲座结束后,我可以带你们去当地的传统香铺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一些惊喜。”
第二天,香文化讲座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报告厅如期举行。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不仅有头发花白的华人老人,还有不少年轻的留学生和当地居民。苏合香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手里拿着“长安十二香”的小样礼盒,走上讲台。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组跨越千年的香气——‘长安十二香’。”苏合香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她打开ppt,屏幕上出现了那尊唐代青铜香炉的照片,“这尊香炉,诞生于盛唐长安,陪伴我经历了安史之乱,跨越千年时空,如今成为‘长安十二香’传承的见证。而‘长安十二香’,不仅是盛唐宫廷用香的代表,更是中华香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
她拿起一个“沉香”小样瓶,轻轻拧开瓶盖,醇厚的香气瞬间弥漫在报告厅里:“这是‘长安十二香’中的‘沉香’,盛唐时期,这种沉香主要来自岭南和南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到长安,成为朝堂议事的御用香。当年,我的先祖就是从南洋商人手中买下这种沉香,才成功复原了‘沉香’的配方。”
台下的听众纷纷点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举起手,声音有些激动:“苏老师,我小时候听我祖父说过,我们林家祖辈就是做南洋香料贸易的,当年还曾将沉香运到长安。今天听到您讲‘长安十二香’的故事,感觉就像看到了祖辈的经历,太亲切了!”
苏合香笑着回应:“这位老先生的经历,正是‘海上丝绸之路’香文化交流的缩影。盛唐时期,无数南洋商人带着香料来到中原,中原的制香技艺也通过贸易传到南洋,形成了独特的香文化交流脉络。这种交流,不仅是香料的交换,更是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萧策走上讲台,展示了他手绘的“唐代海上香料贸易路线图”:“大家看这张图,盛唐时期,岭南的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南洋的沉香、檀香通过这里运到长安,而中原的丝绸、瓷器则通过这里运往南洋。我当年在岭南领兵时,曾多次护送香料商队,亲眼见证了南洋香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萧策的讲述生动而具体,台下的听众听得入了迷。一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留学生举手问道:“萧先生,您说唐代军事与香料贸易有关联,能不能具体讲讲?比如香料在军事中有什么用途?”
萧策回答:“当然有关联。当年我们在战场上,会用‘行军香’来驱蚊防虫,还能通过香料的气味判断敌军的方位。而且,香料贸易带来的经济收益,也为军队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比如南洋的沉香,在当时不仅是名贵的香料,还是重要的贸易商品,其价值不亚于丝绸和瓷器。”
最后,苏念唐走上讲台,展示了她设计的“长安十二香”小样礼盒:“各位朋友,这是我为这次讲座特意设计的小样礼盒,里面包含了‘长安十二香’的所有香型。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一一介绍每种香的香气特点,以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安神香’可以用于助眠,‘防疫香’可以用于室内消毒,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传统香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创新。”
苏念唐的讲解活泼而有趣,她还现场邀请几位听众上台,让他们闭上眼睛,通过嗅觉分辨不同的香品,台下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一位当地居民在分辨出“郁金香”后,兴奋地说:“这种香气和我奶奶当年用的香薰很像!原来我们南洋的传统香品,早在唐代就和中原的香文化有联系了!”
讲座结束后,很多听众围上来,有的向苏合香请教制香技艺,有的向萧策询问唐代军事历史,还有的拿着苏念唐设计的小样礼盒,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现代调香的思路。林建明看着热闹的场景,对苏合香说:“苏老师,您这次的讲座太成功了!很多听众都说,通过您的讲述,他们不仅了解了‘长安十二香’的故事,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明天面向高校学生的讲座,肯定会更精彩!”
当天晚上,林建明邀请苏合香一行人去新加坡的“唐人街”吃饭。走进唐人街,红灯笼高高挂起,街道两旁的商铺大多售卖中华传统商品,不少香铺门口摆放着沉香、檀香等香料,与盛唐时期的长安西市有几分相似。苏合香走进一家名为“南洋香铺”的小店,店主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看到苏合香手中的“长安十二香”小样礼盒,老人眼睛一亮:“这香气,很像我年轻时从中国带来的老香!”
老人从柜台下拿出一个陈旧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放着几支用油纸包裹的线香:“这是我祖父在民国时期从广州带来的,说是用唐代的配方制作的。你们闻闻,和你们的‘长安十二香’是不是很像?”
苏合香拿起一支线香,轻轻嗅了嗅,一股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正是“长安十二香”中的“檀香”!她激动地说:“老人家,这确实和唐代‘檀香’的香气很相似!没想到在新加坡,还能找到这样的传统香品!”
老人笑着说:“我一直以为这种香品已经失传了,今天看到你们的‘长安十二香’,才知道中华香文化还在传承。年轻人,好好把这种文化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出香铺,苏合香看着唐人街的红灯笼,心中感慨万千。跨越重洋,她不仅看到了中华香文化在南洋的传承,更感受到了海外华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萧策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你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无论跨越千年,还是跨越重洋,它总能在人们心中找到共鸣。”
苏念唐则兴奋地说:“阿娘,明天的讲座,我要把今天在唐人街的发现告诉学生们,让他们知道中华香文化的传承不仅在国内,还在海外生根发芽!”
夜色渐深,新加坡的唐人街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料气息,与盛唐长安的香韵交织在一起,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苏合香知道,这次南洋之行,只是中华香文化国际传播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他们去讲述,更多的香气等待着他们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