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计划”在格物院内部被列为最高机密,仅有周大巧等寥寥数位核心大匠知晓全貌。吴麟那日关于“斜帆借逆风”的涂鸦,被吴铭亲自命名为“麒麟帆构”,列为计划的核心研究项目之一,由周大巧亲自带领一个精干小组进行秘密攻关。
然而,就在周大巧小组刚刚根据吴麟的草图,制作出第一个可调节角度的帆具缩小模型,并在水槽中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如同暗夜中的冷箭,射向了这初生的希望。
龙江关船厂,深夜。
一名负责“星槎”前期材料准备的低级吏员,在偷偷复制一份关于新型龙骨与肋材结合工艺的图纸时,被巡夜的护卫当场抓获!锦衣卫立刻介入,连夜审讯。那吏员熬不住刑,供出是受了一名常年在龙江关附近开设茶肆的老板重金收买,而那名老板,经查,与某个近年来频繁往来于金陵与澳门的佛郎机商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郎机人的间谍,竟然已经渗透到了大明最核心的造船基地!他们的目标,直指“星槎”!
消息传到吴铭耳中,他惊出一身冷汗!万幸发现得早,核心的“麒麟帆构”图纸因级别太高,并未存放在龙江关,而是锁在格物院的密室内。但此事也敲响了警钟——对手对大明的技术动向,尤其是可能改变未来海权格局的“星槎”,保持着何等密切的窥伺!
他立刻下令,格物院与龙江关船厂进行彻底清查,所有参与“星槎”及相关高级项目的人员,背景重新审核,并实行更严格的保密与分区管理制度。
然而,对手的狠辣,远超想象。
就在龙江关谍影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一份匿名奏章被直接递到了通政司。奏章并未直接提及“星槎”,而是弹劾太子太傅吴铭“纵容幼子,干涉军工,紊乱法度”!奏章中详细描述了吴麟如何“以其稚龄,妄议舰船帆桅设计”,并影射格物院如今一些“离经叛道”的研究,皆源于此子“不合常理”的言行,暗示其“恐非吉兆”,长此以往,将“动摇工器之本”!
这分明是借龙江关泄密事件,将祸水引向吴麟!企图用“妖异”、“稚子干政”这等最容易引发猜忌的罪名,从根本上否定“麒麟帆构”的合法性,进而打击整个“星槎计划”和格物院!
流言再次在暗中传播,这一次,因为有了“确凿”的“事实依据”(吴麟参与设计),显得更具杀伤力。甚至连一些原本支持格物院的务实派官员,也对此产生了疑虑——让一个孩童的意见影响国之重器,这真的合适吗?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向吴铭和年仅七岁的吴麟。
吴铭愤怒至极,却异常冷静。 他知道,这绝非简单的御史风闻奏事,而是隐藏在朝堂深处的敌人,与外部佛郎机势力里应外合,发起的精准打击!目标就是扼杀“星槎”的萌芽!
他没有立刻上疏自辩,而是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翌日清晨,他带着吴麟,以及那个周大巧小组制作的、证明了“麒麟帆构”可行性的帆具水槽测试模型,直接请求觐见朱元璋。
在武英殿内,当着朱元璋和几位被召来的、精通工事的重臣的面,吴铭没有为自己和儿子说一句话,只是平静地命令随行的格物院匠人,现场演示那个帆具模型。
水槽中,水流模拟着不同方向的来风。当匠人调整那奇特的、可转动的帆面角度时,在场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模型船只在逆风环境下,确实走出了一条清晰的“之”字形轨迹,缓缓却坚定地向前推进!
事实胜于雄辩!
“陛下,诸位大人,”吴铭这才开口,声音沉稳,“此帆具之构想,确源于犬子吴麟观察飞鸟、疑惑于船只为何不能斜行于逆风时的稚语。然,此构想经格物院大匠反复验证、完善,已证明其切实可行!若能应用于海船,我大明舰船将不再受制于风向,航行之域,何止倍增?!此非妖异,此乃格物致知,此乃孩童赤子之心,发于天籁,启我等于懵懂!”
他目光扫过那些面露惊容的重臣,最终看向朱元璋:“陛下,佛郎机人为何能远涉重洋?盖因其不畏未知,勇于探索!今其细作窥我龙江,弹章攻讦幼子,所惧者为何?正是惧我大明有此突破窠臼、面向未来之志!若因循守旧,因噎废食,因稚子之言而弃强国之机,岂非正中外敌下怀?!”
朱元璋看着那在水槽中破浪前行的模型,又看看站在吴铭身边、虽然有些紧张却眼神清澈的吴麟,再想到佛郎机人的间谍行为和眼前的弹劾,心中已然明了。他一生杀伐果断,最恨被人算计和威胁。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抓起那封匿名奏章,看也不看,直接扔进了旁边的暖炉里!“些许魑魅魍魉,见不得光的东西!也敢妄议国事,构陷孩童?”
他转向吴铭,语气斩钉截铁:“‘星槎’之议,继续推进!格物院一应事务,由你全权负责!再有敢以虚妄之言攻讦者,以扰乱视听论处!”
皇帝的雷霆之怒,再次震慑了宵小。 龙江关谍影与朝堂构陷的风波,在绝对的技术事实和皇权的强力干预下,迅速平息。那名泄密吏员被公开处决,与之关联的佛郎机商行被驱逐,朝中几个跳得最欢的言官也被寻了由头罢黜。
经此一役,“星槎计划”非但没有夭折,反而因朱元璋的明确支持,获得了更高的优先级和更严格的保密等级。而吴麟那“麒麟帆构”的设计,也正式被格物院记录在案,成为“星槎”设计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周大巧等人对这位年幼的“灵感来源”,更是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吴铭回到府中,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
“麟儿,你画的帆,帮了爹爹和大明一个大忙。”
吴麟仰起脸,似乎不太明白那些复杂的争斗,但他能感觉到爹爹的欣慰,小声说:“麟儿……喜欢画船……”
“好,喜欢就继续画。”吴铭柔声道,“把你心里想到的,都画出来。”
他看着儿子跑向书房的背影,目光深邃。龙江谍影虽除,但佛郎机人绝不会罢休,朝中的暗敌也仍在潜伏。守护这星槎之火,守护这麒麟之才,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至少此刻,他们又闯过了一关。
龙江谍影与构陷风波虽暂告平息,但吴铭深知,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一方面借朱元璋的雷霆之怒,以铁腕整顿格物院与龙江关船厂,肃清可疑人员,建立更为严密的保密层级;另一方面,则催促周大巧等人,加快“星槎”关键技术的验证与整合。
在“麒麟帆构”水槽测试成功的鼓舞下,格物院与龙江关船厂的精英匠人们迸发出惊人的热情与创造力。结合吴铭提出的水密隔舱理念、周大巧团队改进的齿轮传动系统,以及从佛郎机战舰逆向研究得来的部分船体线型优点,一艘缩小比例的“星槎”验证船——“破浪一号”,终于在严密护卫下,于龙江关一处隐蔽的船坞内建成。
这艘验证船长约十五丈,虽远未达到远洋探索的规模,却集成了目前大明最前沿的造船技术: 流畅的尖底船身,可调节角度的硬帆(麒麟帆),初步的水密隔舱设计,以及一套用于操控帆索、较为省力的滑轮组系统。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在真实海洋环境中,验证这些新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试航地点选在了远离主要航线的舟山外海某处僻静海域,由陈璘亲自率领两艘大洋舰执行护航与警戒任务,戒备等级提升至最高。
试航当日,天公作美,风力适中。“破浪一号”在经验丰富的老船工操控下,升起那面独特的、可多角度调节的硬帆,驶入预定海域。
结果令人振奋!
在侧风条件下,“破浪一号”展现出的速度明显优于同尺寸的传统帆船。而当指令下达,进行逆风航行测试时,所有在场人员都屏住了呼吸。只见船工们根据格物院制定的操作规程,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帆角……
成了!
在数次“之”字形机动后,“破浪一号”果真在逆风环境下,保持着可观的速度向前推进!虽然角度受限,速度也远不如顺风时,但这无疑是一项划时代的突破!这意味着未来的大明舰船,将拥有前所未有的航线选择自由度和恶劣天气下的生存能力!
陈璘在护航舰上通过千里镜看到这一幕,激动得狠狠一拳砸在船舷上:“天佑大明!此船若成,四海何处不可去?!”
然而,就在试航团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准备进行下一项抗风浪测试时,异变陡生!
三艘没有任何旗帜标识、船体经过伪装的中型桨帆快船,如同鬼魅般从一处岛礁后猛然杀出!它们速度极快,目标明确,直指正在进行低速机动测试的“破浪一号”!显然,对方对试航的时间地点了如指掌,潜伏已久!
“敌袭!保护‘破浪’!”陈璘反应极快,立刻下令护航舰只前出拦截,同时命“破浪一号”紧急转向,向护航舰靠拢。
来袭敌船极其狡猾,并不与明军大洋舰正面交锋,而是利用其灵活性和数量优势,分成两股,一股缠住护航舰,另一股则不顾一切地冲向“破浪一号”,船头上赫然可见装载着引火物的痕迹——他们不仅要窥探,更要彻底摧毁这艘代表着大明未来航海方向的希望之船!
一时间,海面上炮声、喊杀声、火箭破空声响成一片!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在这僻静海域爆发!
“破浪一号”毕竟只是验证船,武备薄弱,且船员多为工匠与测试人员,面对亡命之徒的接舷攻击,形势岌岌可危!一名敌寇甚至已经成功将钩索抛上了“破浪”的船舷!
千钧一发之际,负责“破浪一号”技术监督的一名格物院年轻匠师,眼中闪过决绝,他猛地冲向船尾,操作着那套尚不完善的、用于紧急情况下快速释放主帆的杠杆机构(灵感来源于吴麟曾画过的一个快速解脱结构草图)——这是他参与设计的部分!
“嘎吱——”一声刺耳的摩擦声,巨大的主帆连同部分索具轰然落下,正好砸在试图攀爬的敌寇和其小艇上,暂时阻断了攻击!
这宝贵的喘息之机,让护航舰上的明军水师陆战队得以赶到,跳帮登上“破浪一号”,与残敌展开血腥的白刃战!最终,在付出十余人伤亡的代价后,来袭的三艘敌船两沉一逃,明军成功保住了“破浪一号”,并俘获了数名受伤的敌寇。
经审讯,俘虏熬刑不过,招认他们受雇于一个神秘的中间人,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摧毁这艘“怪船”。 虽然无法直接指认幕后主使,但其目标明确指向“星槎”技术,且能精准掌握试航情报,其背后势力呼之欲出——必然是佛郎机人与其在朝中的内应再次联手所为!
消息传回,朱元璋暴怒!这一次,敌人竟敢在大明近海,公然袭击朝廷的机密项目!他下令蒋瓛彻查,无论涉及何人,格杀勿论!
吴铭看着“破浪一号”带伤返港的狼狈模样,以及阵亡将士和匠师的名单,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愤怒。他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手的疯狂与狠辣。
然而,血与火的考验,也铸就了更坚定的决心。
“破浪一号”在实战中证明了新技术的巨大潜力,尤其是那套基于吴麟灵感的紧急释放装置,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这让所有参与者更加确信,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吴铭下令,不惜代价修复并改进“破浪一号”,同时,“星槎”全尺寸原型舰的建造计划,立刻提上日程!他要让敌人知道,大明探索深蓝的脚步,绝不会因任何阴谋与袭击而停止!
他回到府中,书房里,吴麟正对着“破浪一号”的线图,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画着更加复杂的、带有联动机构的帆索系统草图,对刚刚发生的那场围绕着他最初构想的海上血战,一无所知。
吴铭没有打扰儿子,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这孩子的智慧,已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守护这份天赋,推动这艘星槎破浪前行,是他无可推卸的责任。
惊涛试航,血火铸舰。通往远方的道路,注定要用勇气与智慧,乃至鲜血去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