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泉州港码头,人声鼎沸,桅杆林立。沈行舟的“通远号”“通海号”与新购置的“通和号”三艘货船整齐停靠,伙计们正有条不紊地将货物搬上船,栈桥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商户与百姓。
“沈公子,茶庄的碧螺春、龙井共五十罐,都用锡罐密封好,再裹了三层油纸,万无一失!”茶庄的管事高声禀报,将清单递到沈行舟手中。
“温大夫的药材也清点完毕,治疟疾的青蒿、治外伤的金疮药共三十箱,按您的吩咐放在了通风干燥的货舱上层。”温景然派来的医徒补充道。
一旁的卢文轩笑着拍了拍沈行舟的肩膀:“我这八十匹绸缎,有二十匹是按琉球松浦先生要的花鸟纹样织的,还有三十匹是给吕宋马科斯先生的浅色布料,可别弄混了。”
许掌柜也凑上前:“瓷器五十箱,都是轻便的细瓷,箱子里垫了稻壳和棉纸,就算遇着小风浪也不怕碰碎。”
沈行舟接过清单一一核对,抬头看向老陈:“老陈,今日海况如何?此次走新航道,能比陆路快多少?”
老陈指着湛蓝的海面,信心十足:“今日南风正好,新航道避开了暗礁区和海盗常出没的海域,五日就能到琉球,再三日到吕宋,返程时顺带停靠泉州港,全程不过半月。若是走陆路,单是江南到琉球的中转就得二十日,还得绕开山路塌方的地段,至少多花十日功夫!”
温景然站在一旁,补充道:“我已联络好琉球和吕宋的医馆,此次运去的药材,除了满足之前的订单,还能开拓新的合作。而且海运成本比陆路低三成,咱们每趟能多赚不少利,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青娘也点头附和:“不仅如此,陆路运输受天气影响太大,去年西山古道塌方,卢兄的绸缎晚了一个月才送到,错过了采买旺季。海运虽有风险,但只要提前探查海况、加固货船,稳定性反而更高。”
说话间,泉州商帮的郑老板带着伙计赶来,身后跟着几箱香料样品:“沈公子,这是吕宋最新的胡椒和苏木样品,你带过去给马科斯先生,问问他能不能批量供应。若是能成,咱们就能把这些香料运到京城,借温大夫的人脉卖给太医院,利润能翻两倍!”
沈行舟接过样品,郑重应下:“郑老板放心,我定当办妥。等此次返程,咱们就商议香料的长期合作方案。”
随着老陈一声“起锚”,三艘货船缓缓驶离码头,船帆在南风的吹拂下鼓鼓囊囊,朝着琉球方向而去。岸边的人群挥手告别,青娘和温景然站在栈桥上,望着船影渐渐消失在海平面,才转身返回行会。
“咱们也别闲着,”青娘边走边说,“沈行舟这趟海运回来,货物肯定不少,咱们得提前安排市集的摊位,把海外的香料、漆器和本地的染布、茶叶摆在一起,肯定能吸引更多百姓。另外,我想在市集旁开一家‘海贸杂货铺’,专门卖海运回来的异域货物。”
温景然赞同道:“这个主意好。我可以在杂货铺旁设一个义诊点,一方面给百姓看病,另一方面也能推广从吕宋带回的药材,让大家认可咱们的货物品质。而且海运回来的苏木不仅能做香料,还能入药,我正好研究新的药方。”
两人说干就干,青娘立刻让人修整市集旁的铺面,定制货架和招牌;温景然则整理药材资料,准备义诊所需的器具和药品。卢文轩、许掌柜等商户听说后,也纷纷表示要在杂货铺寄卖自己的货物,一时间,行会上下都忙碌起来。
半月后,沈行舟的船队如期返程。当三艘货船出现在泉州港时,码头早已挤满了等候的人。伙计们陆续搬下货物,除了琉球的漆器、珊瑚,吕宋的胡椒、苏木,还有沈行舟从海外带回的新奇玩意儿——琉璃器皿、异域布料,引得百姓们啧啧称奇。
“沈公子,此次海运太顺利了!”老陈满脸笑容地汇报,“琉球的松浦先生加订了五十匹染布和三十罐新茶,还说要介绍高丽的商户和咱们合作;吕宋的马科斯先生不仅订了一百斤胡椒,还答应每月给咱们供应苏木,价格比泉州本地低两成。更重要的是,全程没有遇到海盗,货物也只损耗了两箱瓷器,比陆路损耗少太多了!”
沈行舟笑着点头,转身对迎上来的青娘和温景然说:“果然没让你们失望,海运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了。不仅快、成本低,还开拓了高丽的新客源。”
温景然接过马科斯先生送来的苏木样品,眼睛一亮:“这苏木品质极佳,比我之前从陆路买的还好。用它入药,能活血化瘀,搭配金疮药效果更好。我这就回去研究药方,明日义诊就能试用。”
青娘则看着琉球的漆器样品,灵感迸发:“这漆器的纹样真特别,我可以借鉴到染布上,设计出新的花色,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海贸杂货铺’明日就能开业,这些新奇货物正好能当招牌。”
次日清晨,“海贸杂货铺”正式开业,门口挂着青娘亲手题写的招牌,货架上摆满了海运回来的异域货物和本地特产。温景然的义诊点就设在铺子旁,刚一开张就围满了百姓。
“这琉璃瓶真好看,多少钱一个?”
“这胡椒闻着真香,和咱们本地的不一样!”
“温大夫,我这腿伤好久不好,能用你说的苏木药膏试试吗?”
百姓们的热情超出了预期,不到半日,货架上的琉璃器皿就卖出去大半,胡椒、苏木也所剩无几。温景然的义诊点前,试用了苏木药膏的百姓纷纷称赞药效好,当场就订了不少。卢文轩的绸缎、许掌柜的瓷器也借着杂货铺的人气,卖出了不少订单。
傍晚时分,杂货铺打烊,青娘拿着账本,脸上满是笑意:“今日一天的营业额,比我染布庄一个月还多!这都是海运的功劳,要是走陆路,咱们根本不可能拿到这么多新奇货物,更别说卖得这么好了。”
沈行舟也笑道:“我已经和老陈商议好了,下个月再派两艘船出发,一是送松浦先生和马科斯先生的订单,二是去和高丽的商户对接,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货物。茶庄的新茶也得提前备好,海外的订单越来越多了。”
温景然则说:“我已经写信给京城的太医院,把苏木和胡椒的样品寄了过去,若是能被太医院采用,咱们的药材生意就能打开全国市场。而且海运回来的药材成本低,咱们可以降低药价,让更多百姓用得起好药。”
几日后,行会召开商户大会,沈行舟分享了此次海运的成果和利润分配方案:“此次海运净赚两千两,按入股比例,卢兄分两百两,许掌柜分一百五十两,其他商户也都有相应分红。剩下的银子,咱们用来添置两艘货船,扩大海运规模。”
商户们听后都兴奋不已,纷纷举手赞同:“太好了!我再加股五十两,跟着行会干,准没错!”
“我也加股!海运这么赚钱,咱们得抓住机会!”
青娘站起身,看着众人热情高涨的样子,高声道:“海运的优势大家有目共睹,不仅快、成本低,还能开拓海外市场。接下来,咱们要扩大船队,培养更多熟悉航道的水手,让海运常态化。同时,咱们也要守好质量关,不管是运出去的货物还是运进来的货物,都要保证品质,这样才能长久发展!”
众人纷纷鼓掌响应,大会的欢声笑语飘出窗外,与码头的海浪声、船只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
沈行舟站在茶庄的柜台后,看着伙计们打包要运往海外的新茶,心里盘算着下次海运的货物清单;温景然则在医馆里,用吕宋的苏木和本地药材搭配,研制出新的药膏;青娘的染布庄里,新的异域纹样染布正被挂在竹竿上晾晒,色彩鲜艳,样式新颖。
他们都清楚,海运的优势不仅在于速度和成本,更在于为行会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从江南的绸缎到琉球的漆器,从茶庄的新茶到吕宋的香料,海运让这些货物跨越山海,互通有无。未来,随着船队的扩大和航道的拓展,行会的生意定会越做越大,而“通四海之货,利天下商户”的愿景,也正在这一次次的海运航程中,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