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内的波澜尚未完全平息,一道更为具体、承载着“天皇天后”意志与帝国新元气象的诏书,已在中书省、门下省的官署内被加紧拟就、审议、抄录。这一次,不再是宣告尊号的惊雷,而是要将这新章与恩泽,如同春雨般洒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诏书以精美的黄麻纸书写,字迹工整峻峭,起首便明确:“上元元年,天皇、天后制曰:……” 开篇重申改元上元及帝后新尊号,将其置于“仰承天命,俯顺舆情”的高度,赋予其不容置疑的合法性。
紧接着,便是实实在在的恩惠,旨在借此盛事收揽民心,冲淡可能因尊号之事引发的非议:
“可大赦天下。” 诏书明确了赦免范围,除“十恶”等重罪外,其余囚犯视情节轻重予以减等或释放,以此彰显新元伊始的宽仁。然而,有心之人却能察觉,这赦免条款经过精心设计,某些涉及政治、可能威胁天后权威的“特殊”罪囚,并不在此列。
“赐酺三日。” 允许民间聚饮庆祝,这是与民同乐的盛举,最能迅速营造出欢庆气氛,引导民间舆论。
“文武官三品已上赐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阶。” 普惠式的官员晋升,虽只是虚衔居多,却足以让庞大的官僚体系感受到新元带来的“好处”,减少推行新尊号的阻力。
“高龄鳏寡,赐粟帛有差。” 针对社会最底层的抚恤,最能体现“天后”母仪天下、慈被苍生的形象。
诏书最后强调:“布告遐迩,咸使闻知。呜呼!祈天永命,惟德是辅,尔其钦哉!”
这份诏书被以最高规格处理。中书舍人们奋笔疾书,一份份抄本在严格校验后,被盖上鲜红的中书、门下之印,继而转送尚书省执行。随即,它们被装入特制的锦盒,由身着特定服色的驿使,以四百里加急甚至更快的速度,携带着帝国的意志,驰出洛阳城门,奔向四面八方。
通往各州的官道上,马蹄声疾,尘土飞扬。驿使们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确保这道象征着“天皇天后”时代开启的诏书,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帝国的每一个神经末梢。
与此同时,通往安西、安东、安南等都护府以及吐蕃、新罗、渤海等周边政权和部族的道路上,也同样有使节奔忙。对于这些羁縻地区和外国,诏书的措辞或许略有调整,但其核心——大唐皇帝与皇后已更尊为“天皇天后”——必将随着使节的脚步,传遍四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宣告着大唐内部权力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那位“天后”已然登临的、与皇帝并尊的至高地位。
这不仅仅是一份宣告改元和尊号的文书,更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试图以恩泽与威势并重的方式,将“天皇天后”的印记,牢牢刻印在每一位臣民与邻邦的心中。帝国的车轮,伴随着驿道上急促的马蹄声,隆隆驶入了名为“上元”的新纪元,而驾驭这辆车的,是两位并辔的御者——天皇与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