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着雪籽砸在灵田的光膜上,苏清寒刚帮张婶把灵麦盖好保温布,就听见暖棚方向传来惊呼——小竹抱着记录册跑过来,脸色发白:“谷外飘来黑雪云!去年这云一来就下暴雪,压塌了半个柴房,今年没提前察觉,灵田的保温布都没备够!”
话音刚落,苏清寒怀里的齿轮突然剧烈震颤,青铜光冲破衣料,直往谷北的山岗飘去。星核的白光紧随其后,在雪地上拖出银亮的光带,光带尽头,是半截歪在雪地里的旧了望台木架。“是望台!”阿水盯着光带方向,“王伯说过,山岗上的老望台能观云识天气,还能传消息!”
果然,王伯扛着铁锹赶来,老远就喊:“那望台是我年轻时守过的!以前看云色就能知寒潮、测暴雪,还能用铜铃传信到各村,后来木架被狂风刮断,望台塌了,就再没预警过,我还留着以前的观云图谱呢!”孩子们听说要修能“看天气”的台子,立刻抱着铜锣跑过来:“我们来敲锣当‘预警铃’,让大家早准备!”
到了旧了望台遗址,只见塌了的木架压着碎木板,中央的预警符文石半埋在雪堆里,裂着深纹,表面沾着冰碴,刻着的恒辉符文被风蚀得只剩轮廓,旁边还躺着生锈的铜铃,铃舌都冻住了。
苏清寒把齿轮贴在符文石上,青铜光顺着裂纹钻进去,像在唤醒望台的“眼睛”;阿水用星核的白光扫过木架,冻脆的木料竟凝出层暖光,碎木板慢慢归位,铜铃的冰碴也化了:“是预警符文!能观云辨天气,提前感知寒潮、暴雪,还能让铜铃随险情响,传信给整个山谷!”小竹掏出石板,将蓝光覆在符文石的缺口处,蓝光与青铜光缠在一起,裂纹处亮起淡紫光,虽没全补满,却足够激活预警功能。
村民们立刻动手修望台:男人们砍来新松木,重新搭起望台的木架,还在顶端装了挡风的木棚;女人们擦净铜铃,把观云图谱贴在木棚里;孩子们帮着钉木板、系铜铃绳,小竹还在望台边画了道“传声纹”,让铜铃声能传到山谷每个角落。王伯站在木架上调试符文石,指着远处的云:“看!符文石亮紫光,就是要下暴雪,亮红光就是寒潮来,准得很!”
傍晚时,了望台彻底激活——符文石表面亮起淡紫光,望台顶端的铜铃“叮铃”作响,木棚里的观云图谱上,云色标记自动亮起,清晰显着“三日后暴雪”。李叔一看,立刻喊着村民加固灵田的保温布,张婶则带着女人们把粮仓的草席加厚:“这下好了!早知道暴雪来,提前准备,再也不怕粮食冻、灵田损了!”
苏清寒靠在望台的木柱上,指尖贴着齿轮,青铜光在掌心映出“警”字符文——是林砚教她的恒辉字,当时他在意识维度的望台上画给她看,说“警字就是提前知险、早做准备,让共生的日子少些意外”。风里的雪籽更密了,可望台的铜铃声透着安心,她忽然听见那道熟悉的轻语:“望台醒了,险情早知,冬天不慌,共生的日子才能稳稳妥妥。”
夜色降临时,了望台的淡紫光与步道、柴房、粮仓的光连在一起,像颗警惕的“眼睛”守着山谷。村民们轮流在望台值守,孩子们则学着认云色,铜铃声偶尔轻响,提醒大家检查保暖设施。阿水在望台旁记录天气预警数据,小竹帮王伯整理观云图谱,苏清寒攥着齿轮,望着望台顶端的光——山谷的共生守护,又多了层预警传信、保避险防灾的保障,把冬天的“意外”,都挡在了提前的准备与暖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