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堰的塘底是由上古灵岩构成的地脉节点,硬度远超普通岩石,之前陈家子弟测试时,五十斤的灵木锤砸在上面都能留下浅痕,痕深约半寸;可二狗子落在上面,连道细微的痕迹都没留下,依旧精神抖擞地晃了晃脑袋,甩去耳尖的水珠,水珠落在淤泥上,还会被淤泥中的灵能轻轻弹开。
旁边观战的陈家子弟都忍不住低低惊叹,惊叹声整齐而轻微,不会干扰灵能;负责记录的陈溪握着灵能感应笔顿了顿,笔尖悬在纸页上空,纸页是用灵脉草纤维制成的,能保存灵能数据;他轻声说:“之前测试灵岩硬度时,五十斤的灵木锤砸下去都能留印,痕深半寸,二狗子这么摔下来却没事,它身子里的灵能密度怕是快赶上灵脉晶了——灵脉晶的硬度咱们都知道,莫氏硬度达九级,寻常器具根本划不动,只有用灵能加持的器具才能切割。”
东望眼的陈林攥着地脉监测的铜针,那铜针是陈家祖传的器具,针身由灵铜打造,针尾镶嵌着灵脉晶碎屑,碎屑能感应地脉灵能变化;此刻针尾轻轻颤着,幅度细微却稳定,每一次颤动都与地脉跳动同步。
他沉声补充:“关键是二狗子的灵能能和地脉合上,坠落时借着地脉的劲卸力,就像把力道传到了地底深处的地脉主节点,节点会将力道转化为灵能储存起来,不会损伤灵岩。它天生就和忧乐沟的地脉亲近,这种亲近是与生俱来的,是其他意灵比不了的优势,连小白猪都没这般契合度——小白猪更擅长与水体灵能相融。”
狗狗本就是灵物里最敏捷的先锋,往日里月平的指令,二狗子从来都是第一个响应,响应时间不超过三息;不管是巡灵脉还是帮着净化水体,它从没落过后一次,每次完成任务后,还会主动汇报情况。
只是这次灵生物转移的差事被小白猪抢了先,二狗子心里难免有点不是滋味——不是嫉妒,而是觉得自己没能为守脉多尽一份力。
它趴在塘底,四条腿轻轻绷着,肌肉微微发力,却不会过度紧绷导致灵能紊乱;爪子蹭了蹭脚下的泥沙,泥沙呈灰褐色,颗粒均匀,其中还带着地脉灵能的余温,温度与地脉节点相近,约十八摄氏度。
它的脑海里却在飞速琢磨:自己是向山的意灵,受忧乐沟地脉滋养了整整百年,从刚出生时的小土狗模样——那时只有巴掌大,灵能微弱,连基本的灵识都没有,到如今能化形守护,拥有四头十六足,灵能掌控精度达“丝”级,全靠地脉的滋养,守脉本就是自己该做的本分,不该因差事分配而有情绪。
之前月平帮自己化形时,曾问过它想长两个头还是多个头,自己当时琢磨着,多一颗头颅就能多一份警惕,能同时照看更多方向,避免遗漏灵能异常,就选了四个——现在看来,这四个头刚好能照看堰塘四方,东边监测灵草甸、西边关注暗渠口、南边紧盯灵脉晶、北边警戒山林,没白费当初的选择。
二狗子没琢磨太久,很快就收了心思。
作为守卫意灵,“专注”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哪怕有短暂的情绪波动,也能在三息内调整状态,恢复专注。
它微微抬起头颅,四颗眼睛同时亮起淡褐色的光,那光如同穿透迷雾的探照灯,光照范围达十丈,能清晰看清塘底的每一处细节——哪里是凸起的地脉节点,节点表面的纹路呈螺旋状,走向与地脉流向一致;哪里的泥沙堆积得厚,厚处约两尺,需要多搅几下,确保泥沙与水充分混合;哪里的灵脉通道浅,通道宽度约一尺,搅动时要轻些,避免灵能冲击通道壁,一眼就明了。
月平能和几大意灵通心意,这种心意相通是通过长期守脉形成的灵识共鸣,无需言语便能传递想法;二狗子的这些心思自然瞒不过他。
他嘴角轻轻扬了扬,扬起的幅度不大,却带着对意灵的认可;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灵物虽说偶尔像孩子似的争点小劲,却从不懈怠守脉的职责,这份执着比许多人族修士都要坚定。
当初帮二狗子化形时,月平就发现它对“守护”这事格外执着——每次巡灵脉,它都会仔细检查每一个灵能节点,哪怕只有一点细微的灵能波动异常,波动幅度仅千分之零点一,也会立刻跑回来,用脑袋蹭月平的手示意,还会用爪子指着异常方向;遇到灵草枯萎,还会用鼻子拱土,试图为灵草遮挡阳光,拱土的力度刚好能覆盖草根部,不会损伤草根。
所以月平才让它当忧乐沟的游动守卫,既能在沟里的灵脉通道间自由穿梭,通道内的灵能浓度变化不会影响它,遇到急事也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响应速度比传讯符还快。
这时,二狗子在塘底慢慢站起身,起身的速度缓慢而平稳,避免搅动周边泥沙;周身突然涌起浓淡不一的灰褐色灵能,那灵能不像之前那般散乱,而是像活物似的绕着它的身子缓缓旋转,旋转的方向与地脉流向一致,能增强灵能与地脉的融合;随着它的呼吸慢慢散开,呼吸的频率与地脉跳动同步,灵能所过之处,塘底的泥沙都微微颤动,颤动的幅度极小,不会引发地脉波动。
紧接着,惊人的变化开始了:原本的一个头、四条腿,在灵能的裹缠下,身子渐渐胀大,从原本半人高涨到一人多高,身高的变化均匀,不会导致灵能分布不均;脖子两侧慢慢鼓起来,鼓包处的灵能越来越浓,灵能浓度是其他部位的两倍,为新头颅的形成提供足够能量;最终分化出两个新的头颅,新头颅上的眼睛还带着懵懂,却很快亮起警惕的光,光的亮度与原有头颅一致;四条腿也跟着分化,每只腿上又生出四条新足,新足上的鳞甲还在慢慢硬化,硬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周边的地脉灵能,最终形成了四个头、十六条腿的奇特模样。
每颗头上的眼睛都亮着淡褐色的光,光的波长与地脉灵能的波长相近,能穿透泥沙感知地脉节点;能同时照看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视野范围相互重叠,重叠区域约两丈,没有一点死角;十六条腿上盖着细密的灵能鳞甲,鳞甲呈灰褐色,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光泽的亮度随灵能流动微微变化,像是用最坚韧的灵铁打造,鳞甲的硬度达莫氏八级,能抵御泥沙的磨损;鳞甲缝隙间淌着微量灵能,那灵能如同细小的溪流,溪流的流速均匀,源源不断地为腿部输送力量,让十六条腿看起来充满劲意,却不会因灵能过剩导致腿部僵硬。
这般奇特的模样,超出了九大望眼的预料——西望眼的陈墨翻遍了族里关于意灵化形的典籍,从《灵物图鉴》到《地脉意灵录》,典籍中记载的向山意灵化形形态多为双头、六足,却从未有四头十六足的记录;原以为二狗子会化成传说中擅长战斗的双头地狱犬,却没想到竟是这样既能守护又能搅水的实用形态,形态的每一处细节都为“浊水覆脉”服务。
九大望眼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惊叹,惊叹声控制在最低分贝,不会干扰灵能;陈墨掏出随身携带的《灵物图鉴》,那本书的封皮已经有些磨损,是他祖父传下来的珍品,封皮上用灵能篆刻着“灵物图鉴”四个字,字迹还泛着淡淡的灵能;书页间还夹着干枯的灵草标本,标本是他多年来采集的稀有灵草,能辅助理解典籍内容。
他快速翻着书页,书页翻动的声音轻微,手指划过“犬类意灵化形”那章,章节目录用朱砂标注,格外醒目;他轻声说:“《灵物图鉴?卷三》里明确记载,向山意灵化形多偏向‘守卫型’,或强化爪牙——爪牙硬度提升、或增强速度——腿部肌肉灵能密度增加,可从没见过四个头、十六条腿的形态。你们看它的腿,关节处的鳞甲比其他部位厚一倍,厚度约一寸,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脚掌是扁平的,面积比普通犬掌大三倍,明显是为了增大与泥沙的接触面积,方便搅动水体时更好地发力,怕是专门为‘浊水覆脉’这门本事练出来的形态,这种形态的适应性比典籍记载的更优。”
东望眼的陈林攥着监测铜针,针尖始终对着堰塘中心,针身与地面保持垂直,确保监测数据准确;眼睛紧紧盯着针身的动静,生怕错过一丝异常,连针尾最细微的颤动都能捕捉到。
他的手指轻轻捏着针尾,手指的力度均匀,不会影响针尾的颤动;语气里带着欣慰:“二狗子化形的整个过程,我一直在监测地脉灵能,波动始终没超过千分之二,这个数值在安全范围内,没引发任何排斥反应——地脉排斥反应一旦出现,轻则灵能紊乱,导致堰塘水体翻涌,重则会震裂地底的灵脉通道,后续再想凝聚灵能罗带,就得先花数月修复通道,麻烦极大。现在看来,二狗子这形态与豆腐堰的地脉气场合得不能再合,后续搅水、藏脉都不用担心会惊扰地脉了。”
北望眼的陈玥捏着灵木梳,梳子的梳齿泛着淡淡的光,每一根梳齿都在轻微颤动,颤动的频率与水体灵能同步;她轻轻拨了下梳齿,梳齿发出细微的“嗡嗡”声,那声音是灵能共鸣的信号,能反馈水体灵能的状态;闭着眼感受片刻,睁开眼时眼中带着肯定:“我刚用梳子测了水体灵能的流动轨迹,二狗子的灵能与塘水灵能的契合度达到了九成三——这个契合度意味着,它搅动水体时,灵能会顺着水体灵能的流向走,不会打乱原本的灵能循环。咱们之前处理青龙山支脉的水体时,曾遇到过意灵灵能与水体不合的情况,当时搅水后水体灵能乱了半个月,最后花了不少心神才理顺,现在有二狗子在,倒是省了这份麻烦,对后面净化水体也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