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平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净化水体只是基础,凝聚“灵能罗带”才是最难的一步。
他紧盯着监测工具上的数据,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按照目前的净化速度,明日清晨,水体的杂息浓度就能降到符合标准的程度,到时候就能开始凝聚“灵能罗带”了。
夜幕渐渐降临,堰塘上空的灵能净化阵依旧亮着,淡青色的灵能如同细雨般持续洒入水体,净化着每一寸水域。
陈家子弟们轮流值守,认真监测着净化进度,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围坐在堰塘边,手中捧着温热的灵米粥,偶尔低声交流着监测数据,脸上满是专注。
九大望眼则围坐在灵槐树下,低声讨论着后续凝聚“灵能罗带”的细节。
陈墨翻开《地脉纪要》,指着其中一幅灵能罗带的图谱,说道:“古籍中记载的灵能罗带,宽度约三尺,厚度半寸,我们明日凝聚时,得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不能有丝毫偏差。”
陈阳则补充道:“我觉得可以在罗带中加入少量‘定脉丝’,增强罗带与地脉的连接,减少排斥的风险。”
小白猪趴在灵槐树下,安静地守护着护泡中的灵生物。
它偶尔抬起头,望向堰塘中的净化阵,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灵能细雨落在水面上的声音,像是轻柔的乐曲,让它渐渐放松下来,呼吸也变得愈发平稳。
护泡中的灵龟早已进入梦乡,背甲上的灵能光晕与护泡的灵能相互呼应,形成一道和谐的光纹。
月光洒在堰塘上,为整个清塘工程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温柔而宁静。
月平站在堰塘中央,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水是青罗带”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坚守“顺地脉之势,守百姓之安”的初心,有陈家众人的协作、四大意灵的协助,一定能完成这一上古壮举,守护好忧乐沟的地脉与百姓,让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
远处的村庄中,灯火渐渐亮起,村民们的欢声笑语隐约传来——他们不知道堰塘边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乎家园未来的守脉工程,但他们能感受到,堰塘的灵能比以往更纯净了,灵稻的长势也愈发喜人。
李伯站在自家的灵田边,看着绿油油的灵稻,脸上满是笑容,他对着堰塘的方向轻声说道:“多谢陈家的守护者们,有你们在,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月平仿佛听到了村民的心声,他抬头望向夜空,月光下,堰塘的灵能净化阵依旧明亮,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知道,这场守脉工程不仅是对陈家守护使命的传承,更是对百姓期盼的回应——只要地脉安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这便是守脉者最大的心愿。
月平双眸紧闭,周身萦绕着淡淡的黑金色灵能——那灵能并非静止,而是如同呼吸般缓缓起伏,每一次脉动都与脚下豆腐堰的地脉频率精准贴合,这是“纯和黑意”与地脉灵能深度交融的迹象。
他的呼吸轻缓而沉稳,鼻息间带着山间灵草的清新气息,灵识却早已如同细密的蛛网,悄无声息地铺开,将整个豆腐堰区域彻底笼罩。
灵识所及之处,细节清晰得如同亲眼所见:护泡内,灵鱼尾部的鳞片轻轻摆动,每一片鳞上都沾着微量灵能水珠,水珠滚落时在泡壁上留下细碎的光痕,光痕随灵能流动缓缓消散;灵虾的螯钳小心翼翼地碰着灵草的叶片,像是在确认叶片的安全性,触碰到叶片后,还会轻轻收回,生怕损伤灵草的脉络;最细小的灵萍漂浮在护泡边缘,叶片上的绒毛吸附着肉眼难辨的灵能粒子,粒子在绒毛间轻轻滚动,连露珠从叶尖滚落的轨迹——先顺着叶脉下滑,再在叶尖悬停片刻,最后垂直落入水中——都清晰地映在他的脑海中。
待确认小白猪已将三百余条灵鱼、上千只灵虾及近百株灵草尽数妥帖收进护泡,连最细小的灵萍都没落下半片后,他才缓缓睁开眼。
眸中先是闪过一丝黑金色的灵芒,灵芒如同细碎的星子在眼底流转,随即转为清亮,目光扫过在场的九大望眼与陈家子弟时,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他的声音裹着温和却坚定的灵能,如同带着一层薄纱的钟声,清晰传遍堰塘四周,连塘边最远处、负责警戒山林的子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小白猪的‘灵护转移’之术做得极好,护泡内灵生物无一丝应激反应——灵鱼未出现乱撞、灵虾未蜷缩、灵草叶片未发黄,灵能损耗比预期低了两成,记上一功!接下来,你带着护泡沿西侧灵脉通道前往老堰塘,路上务必稳住护泡高度,保持在三尺左右——太高易受山间灵能乱流干扰,乱流可能撕裂护泡;太低恐蹭到路面灵草,草叶上的杂息会污染护泡环境。途经鹰嘴岩那段时,记得绕开灵能紊乱区,那里的地脉支流近期有些活跃,灵能波动可能影响护泡稳定。到了老堰塘,先放出微量灵能与塘水灵能融合,像滴墨入 water般慢慢渗透,确保护泡内灵能浓度和老堰塘的水合上拍子,再缓慢释放灵生物,别让它们受了惊。”
小白猪闻言,眼中立刻亮起淡白色的灵芒,那光芒如同月光落在雪地上,纯净而柔和,灵芒从眼底向外扩散,笼罩住整个身躯。
它轻轻晃了晃圆滚滚的身子,动作缓慢而稳重,护泡便随着它的动作缓缓升空,上升过程中没有一丝晃动,如同被无形的支架固定住。
泡壁上的“调节纹”微微闪烁,纹路中的灵能如同水流般缓缓流动,根据空中灵能浓度的变化,悄悄调整着护泡的灵能输出——靠近山林一侧的纹路亮些,灵能密度更高,抵御林间散逸的杂息灵能;朝向堰塘一侧的纹路暗些,灵能密度降低,避免与塘水灵能产生冲突导致护泡震荡。
小白猪朝着月平轻轻颔首,动作带着灵物特有的憨态,脑袋微微倾斜,耳朵耷拉着,却又透着严谨——颔首的角度恰好是三十度,既表达了回应,又不会因动作过大牵动护泡。
随后它沿着西侧山道移动,护泡下方的灵能如同无形的手掌,手掌边缘泛着淡白色光晕,稳稳托着泡体。
遇到路边的灵草时,灵能会轻轻将草叶拨开,草叶被拨开时还会轻轻颤动,仿佛在与灵能互动;碰到岩石时,护泡会微微偏移,偏移的幅度精准控制在半尺内,既避开碰撞,又不偏离既定路线。
陈家子弟们都停下手中的活,目光追随着护泡远去的方向,眼中满是惊叹——族里经验最老到的意者操控灵能护具,也未必能做到这般丝毫不差,小白猪对灵能的精细掌控,甚至能精准到“丝”级,实在超出了众人的预料。
待小白猪的身影消失在山道拐角,月平的目光才转向暗渠入口处。
那里的水流正缓缓汇入堰塘,水流速度均匀,每秒约三寸,水面泛着淡淡的涟漪,涟漪扩散的半径恰好是一尺;暗渠壁上长着的灵藻随着水流轻轻摆动,藻叶上的灵能粒子在水中泛着微光,如同细碎的钻石。
他的声音陡然提了几分,带着军令般的威严,灵能的震颤让空气都微微波动,波动的频率与地脉跳动相合,不会引发地脉紊乱:“二狗子听令!即刻进入豆腐堰,动用你‘浊水覆脉’的天赋本事,带着‘五梅斩涡轮’搅动水体,把地脉的灵能轨迹彻底隐藏好!记住,泥浆要盖满整个堰塘,厚薄必须匀实——最深处不能超过三尺二,最浅处也不能低于两尺八,误差控制在两寸内;既要把每一处地脉节点全遮住,节点上方的泥浆厚度至少三尺,又不能堵了灵脉的通道,通道上方的泥浆需预留半尺空间,供灵脉灵能自然流动。水越浑,灵能遮蔽得越严实,对后面织灵能罗带的助力就越大!”
这声指令落进山谷,带着灵能的余韵在山间回荡,余韵碰到山体后还会反弹,形成轻微的回声,却不会干扰地脉灵能。
常言“狗急跳墙”,可此刻二狗子响应指令的架势,却比急症赴援的先锋更显迅猛。
它原本趴在九重山阙旁的灵草甸上,那片草甸长着柔软的地脉草,草叶呈淡绿色,叶片上还沾着晨露,露珠在叶片上滚动,泛着灵能光泽;二狗子的身子陷在草间,只露出一颗脑袋警惕地张望,耳朵竖起,捕捉着周边的每一丝声响。
闻言后,它瞬间起身,周身灰褐色灵能猛地涨起,如同突然展开的披风,灵能中还带着淡淡的泥土气息——那是它与地脉相连的印记,气息中还夹杂着微量地脉灵能,能与豆腐堰的地脉快速相融。
二狗子化作一道残影,残影在空气中留下淡淡的灵能轨迹,轨迹随灵能消散缓缓隐去,朝着堰塘纵身跃下。
它没有动用任何浮空减速的灵术,并非不懂,而是有意为之——它要借着这六十多丈高的坠落力道,为“浊水覆脉”攒足初始劲头,让搅动的力道更足,同时也能测试自身躯体与地脉灵能的融合度。
下坠时,二狗子蜷起身子,像一团被灵能包裹的毛球,躯体蜷缩的角度经过精准计算,能最大化灵能膜的缓冲效果;体表裹上一层薄薄的灵能膜,那膜如同弹性极佳的丝绸,厚度仅半寸,却能承受十倍于自身重量的冲击力,缓冲坠落的力道。
穿过水面时,它没有溅起大的水花,只在水上留下几圈细密的涟漪,涟漪扩散开,轻轻推动了水面漂浮的细小杂物——杂物被推到堰塘边缘,不会影响后续搅动;砸进淤泥层时,灵能膜瞬间散开,散开的速度均匀,把力道均匀分到全身的每一处肌肉、每一寸皮肤,像是一片被灵能托着的枯叶,稳稳落在塘底,接触塘底时的力道仅相当于普通人轻轻放下一件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