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立即安排子弟们调整清理范围,在灵脉晶周围留下半寸厚的淤泥。
七爷爷陈守山也走过来,从怀中取出一块透明的“灵能缓冲石”,放在灵脉晶旁边:“这石头能吸收多余的灵能,万一灵脉晶的灵能波动过大,它能起到缓冲作用。”
月平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谢谢七爷爷,有这缓冲石,就更安全了。”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近未时。
塘底的淤泥已清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灵脉晶周围的薄泥和灵水草根系附近的少量浮泥。
防渗布上的淤泥堆成了整齐的几堆,每堆旁边都插着灵木签,标注着杂息浓度——最高的“三成”堆在东侧,最低的“一成”堆在西侧,这是因为东侧靠近淤堵点,杂息积累更多。
“开始准备杂息净化!”月平高声下令,手中的灵诀一变,意鉴中的地脉沙盘切换成“净化模式”,塘底的淤泥堆上浮现出不同颜色的光晕——红色代表高杂息,黄色代表中杂息,绿色代表低杂息,“按杂息浓度从高到低净化,先净化东侧的高杂息堆,陈阳师兄带两位子弟负责;西侧的低杂息堆由陈玥师姐负责;我和八爷爷、五奶奶负责监测灵能波动,确保净化过程不会影响地脉。”
众人立即行动,陈阳带领两位子弟走到东侧淤泥堆旁,双手结印,口中默念“净化诀”——他们的灵能顺着指尖注入淤泥,淤泥表面的灰黑色杂息开始缓缓升腾,如同雾气般飘向护罩壁。
护罩上的“共振纹”立即亮起,将杂息吸附到壁面上,分解成无害的灵能粒子,再释放到空气中。
“注意控制灵能输出,一成灵能就够了,太多会损伤淤泥中的有益成分。”
八爷爷在一旁指导,“这些淤泥净化后要用来改良农田,有益成分能让土壤更肥沃,灵稻长得更好。”
陈阳立即调整灵能输出,果然,杂息升腾的速度慢了下来,淤泥的颜色却从灰黑色逐渐变成了褐色,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清香。
“原来如此!我之前还以为要把所有杂息都净化掉,没想到还要保留有益成分。”
“地脉守护讲究‘平衡’,”月平解释道,“杂息要清除,有益成分要保留,这样才能既守护地脉,又惠及民生。这些淤泥中的腐殖质,是灵稻最喜欢的养分,比灵肥还好用。”
此时,护罩外传来陈雨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月平师弟,‘老鸭婆’的灵识波动开始增强,虽然还没躁动,但频率比之前快了不少!是不是净化杂息的灵能惊动了它?”
月平立即查看意鉴中的数据——“老鸭婆”的灵识频率从之前的“每分钟三十次”提升到了“每分钟四十次”,但仍在安全范围内。
“没事,是杂息被分解后,空气中的灵能浓度变化,让它产生了轻微反应。陈雨师姐,你用‘安抚灵诀’对着护罩外释放一缕灵能,频率与‘老鸭婆’同步,能缓解它的紧张。”
陈雨应声,双手结印,一缕淡蓝色的灵能透过护罩,飘向堰塘中心——片刻后,她的声音再次传来:“好了!‘老鸭婆’的灵识频率又降回每分钟三十五次了,没有躁动迹象!”
众人松了口气,继续专注于杂息净化。
随着淤泥逐渐被净化,塘底的灵脉纹路越来越清晰,青色的灵能在纹路中流动,如同一条活的河流,充满生机。
灵水草的叶片也比之前更绿了,表面的晨露折射着阳光,泛着七彩的光芒。
大约一炷香后,最后一堆淤泥也净化完毕。
月平站起身,看着焕然一新的塘底,心中满是成就感:“杂息净化完成!所有淤泥都已达到农田使用标准,后续由陈林带子弟们转运到下游农田,注意不要影响村民的日常劳作。”
陈林立即应声,带领三位子弟推着特制的灵木车——车身由灵槐木制成,车轮上刻着“减阻灵纹”,能减少地面摩擦——走到防渗布旁,将净化后的淤泥小心翼翼地装上车。
“放心吧,月平师弟,我们会沿着小路走,避开村民的田埂,绝不会耽误他们干活。”
此时,七爷爷陈守山突然开口:“‘地脉引’的灵能储备只剩两成了,‘共振纹’的频率开始出现微小偏差,我们必须在半个时辰内撤去护罩,否则可能会引发灵能紊乱。”
月平点点头,高声说道:“所有人准备撤场!陈阳师兄负责收起防渗布,注意不要拉扯到灵水草根系;陈玥师姐负责回收灵识探测符;九大望眼保持监测,直到护罩完全撤去;爹爹,麻烦您带着长辈们先离开堰塘中心区域,到岸边等候。”
众人迅速行动,陈阳与子弟们小心翼翼地收起防渗布——布面上的“防灵纹”已变得暗淡,那是吸收杂息后的正常反应,七爷爷说后续用灵泉水浸泡就能恢复。
陈玥则将护罩壁上的灵识探测符一一取下,符纸从淡绿色变成了淡黄色,说明期间确实有灵能波动,但都在安全范围内。
月平走到护罩中枢,接过七爷爷递来的“地脉引”玉佩,深吸一口气,开始逐步撤回“纯和黑意”。
随着灵能的收回,护罩壁上的金色纹路逐渐变暗,从深黑色慢慢变成半透明,最后化作一缕缕淡黑色的灵光,被“地脉引”吸收。
护罩撤去的瞬间,堰塘的水面轻轻波动了一下,随后便恢复平静——“老鸭婆”的灵识频率稳定在每分钟三十次,没有出现任何躁动迹象。
远处的暗渠方向,也没有双角五目大黄鳝的灵息残留。
众人走到岸边,回头看向豆腐堰——塘水清澈见底,能清晰看到塘底的灵脉纹路与灵脉晶的身影,灵水草在水中轻轻摇曳,如同绿色的丝带。
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金色的波光,整个堰塘充满了生机。
八爷爷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活了七十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干净、这么有活力的豆腐堰。月平,你立了大功啊!”
月平谦逊地说道:“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爹爹和各位长辈的指导,没有九大望眼和子弟们的配合,我一个人也做不到。接下来,我们还要持续监测堰塘的灵能流动,确保‘老鸭婆’能适应新的环境,同时把净化后的淤泥运到农田,让村民们早日受益。”
陈重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村庄——村民们似乎已经知道清塘工程完成了,不少人站在村口的山坡上,朝着堰塘方向眺望,脸上满是期待。
“走,我们去跟村民们说一声,让他们放心,今年的灵稻收成,一定会比往年好!”
众人跟在陈重身后,朝着村庄走去。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灵脉晶的淡青色光晕从堰塘中扩散开来,与村庄的炊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人灵共生、地脉永固”的温暖画面。
此时,陈家祖地的钟声缓缓响起,“咚!咚!咚!”一共三声,沉稳而悠长。
这钟声不仅是对清塘工程圆满完成的庆贺,更是对陈家世代坚守地脉守护使命的致敬。
钟声回荡在忧乐沟的山谷间,与地脉的灵能共鸣,与村民的欢声笑语交织,谱写出一曲属于“守护”与“希望”的赞歌。
月平回头望了一眼豆腐堰,心中满是坚定:这只是地脉守护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多的堰塘需要清理,更多的灵脉需要守护。
但只要坚守“守脉护民”的初心,将传统经验与创新技法结合,一代代传承下去,忧乐沟的地脉,定能永远安康,村民的生活,也定能永远安稳。
这,便是陈家世代坚守的使命,也是他身为地脉守护者,必须扛起的责任。
夕阳西下时,净化后的淤泥已全部运到下游农田。
村民们围着陈重和月平,脸上满是感激。
李伯握着月平的手,激动地说:“月平小哥,真是太谢谢你了!有了这淤泥,我家的灵稻田今年肯定能丰收,再也不用怕灵能不足了!”
月平笑着回应:“李伯客气了,守护地脉、惠及村民,是我们陈家的责任。等过几日,我们还会在灵脉晶周围设置‘灵能扩散阵’,到时候农田的灵能会更稳定,灵稻会长得更好。”
村民们欢呼起来,笑声在田野间回荡。
夕阳的余晖洒在稻田上,泛着金色的光芒,与堰塘的波光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画卷。
月平站在田野间,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场清塘工程的圆满完成,不仅守护了豆腐堰的地脉,更守护了村民们的希望。
而这份希望,将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在守护地脉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灵能护罩如同退潮般缓缓消散,最后一缕淡黑色灵光被“地脉引”玉佩吸收的瞬间,玉佩表面的“通脉纹”骤然亮起,随后又恢复温润的淡青色——这是灵能完全收纳的征兆。
豆腐堰的水面重新暴露在夕阳下,塘水清澈得能看清水下三尺处的灵水草根系,那些根系泛着淡绿色光晕,随着地脉的轻微波动缓缓舒展。
塘底的灵脉纹路如同大地编织的青色锦缎,在夕阳映射下泛着柔和的光晕,而灵脉晶则像一颗镶嵌在岩层中央的鹅蛋大小的宝石,表面布满细密的天然纹路,每一道纹路都在吞吐着温润的灵能,将灵能均匀输送到周边的支脉中。
陈重站在堰塘边的青石台上,脚下的青石因常年接触灵脉灵能,表面已形成一层淡淡的包浆。
他手中握着“地脉引”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玉佩边缘的纹路,能清晰感受到其中稳定的灵能反馈——那灵能如同平缓的溪流,没有丝毫紊乱。
他的眼中满是惊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没想到‘纯和黑意’能与地脉灵能融合到这般地步,连护罩消散都如此平顺,没有惊扰半点地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