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爷陈守业捋着花白的胡须,胡须上还沾着清晨采集灵草时留下的露水,此刻在夕阳下泛着微光。
他的目光从塘底的灵脉纹路扫过,又落在月平身上,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敬畏:“老夫活了七十载,历经四次豆腐堰清塘,从第一次跟着你祖父用‘蛮力清淤’,到后来尝试‘温和疏导’,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地脉操控——以‘纯和黑意’引地脉灵能为屏障,用‘共振纹’隔绝意灵感知却不扰其本源,这等手段,怕是先祖在《陈氏守脉录》中都未曾记载!上次清塘,我们三位长老轮流注入灵能,还导致‘老鸭婆’躁动了半日,如今月平这孩子,竟能让它全程稳定,这份掌控力,老夫自愧不如。”
五奶奶陈守云走上前,她身着一件淡绿色的麻布衫,衣襟上绣着细小的灵草图案,那是她年轻时亲手绣的,如今已伴随她四十余年。
她手中握着一支刚从堰塘边采摘的“灵心草”,草叶上的露珠折射着夕阳的光芒,如同细碎的钻石。
灵心草是陈家用来检测地脉活力的“天然仪器”,草叶颜色越深、光晕越亮,说明地脉灵能越充沛。
她将灵草凑近水面,不过瞬息,草叶便从原本的淡绿色转为深绿色,表面泛起明显的淡绿色光晕:“你们看,灵心草的反应比以往强了三成,说明堰塘的地脉灵能比清淤前更活跃了。月平这孩子,不仅守住了地脉,还护住了‘老鸭婆’的灵识,更让淤泥变废为宝——将净化后的淤泥用来改良下游农田,既解决了淤泥处理问题,又能滋养土壤,这份对‘平衡’的把控,远超我们这些靠经验积累的老家伙。”
九大望眼中的陈阳也忍不住开口,他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记录册,册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黑色与青色的字迹——黑色是基础数据,青色是灵能波动的实时记录。
他翻到最新一页,指着一组数据说道:“从监测数据来看,护罩撤去后,‘老鸭婆’的灵识频率始终稳定在每分钟三十次左右,波动幅度不超过两次;塘底灵脉的波动幅度小于半成,远低于安全阈值;下游农田的灵能供给也未出现中断,李伯家灵稻田的灵能浓度甚至比清淤前提升了一成——这在以往的清塘工程中,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上次清塘,光是灵能中断就导致三亩灵菜田减产,这次能做到零中断,全靠月平师弟的‘灵能渗透口’设计。”
面对众人的称赞,月平却依旧平静,他走到堰塘边,弯腰掬起一捧塘水。
塘水在他掌心泛着淡青色光晕,指尖能清晰感受到水中流淌的灵能——温和、纯净,没有丝毫杂息,甚至能分辨出其中蕴含的微量矿物质,那是灵脉从岩层中携带的天然养分。
他的目光落在塘底的灵脉晶上,眼神中透着超越年龄的冷静与深邃:“诸位长辈过誉了。晚辈今日所做,不过是‘顺地脉之势,行守护之事’。自突破‘意者觉醒’那日起,晚辈便在祖地书房研读《陈氏守脉录》,其中‘地脉如人,需顺其性,不可逆其道’的理念,让晚辈明白,地脉守护从不是‘掌控’,而是‘理解’——唯有读懂地脉的规律,感知它的需求,才能在操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今日的成功,并非晚辈一人之功,若没有族中古籍的指引,没有爹爹与各位长辈的经验传承,没有四大意灵的协助,晚辈也无法完成。比如‘灵能渗透口’的设计,便是受了八爷爷上次清塘时‘留脉通气’的启发,只是晚辈将其改良,用‘共振纹’过滤了杂息。”
他顿了顿,将手中的塘水缓缓倒入堰塘。
水流融入水中的瞬间,激起一圈细微的灵能涟漪,涟漪扩散到灵脉纹路处时,纹路竟随之轻微亮起,随后又恢复正常——那是地脉对他的“回应”,说明地脉已接纳这份善意的互动。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寨子山,夕阳的余晖为山峰镀上一层金色,山顶常年笼罩的淡青色灵能光晕在暮色中愈发明显,如同给山峰戴上了一顶青色的冠冕:“第二阶段第一步‘隔绝意灵感知’虽成,但清淤工程的核心——‘梳理地脉灵脉’尚未完成。堰塘的灵脉如同人的血管,虽已清除表面淤堵,却仍有细微杂质残留,若不彻底梳理,未来仍可能再次淤堵。接下来,需借周边山势之力,引山峰灵脉入堰,如同以玉簪梳理发丝,让堰塘的地脉灵能与山峰灵脉相连,形成‘循环之势’,此为第二步,晚辈称之为‘山是碧玉簪’。”
陈重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古籍封面用暗红色丝线绣着《地脉纪要》四字,边角已因常年翻阅而微微卷起,书页间还夹着几片干枯的灵草标本,那是历代守护者留下的标记。
这是陈家祖传的地脉典籍,已传承了十一代,其中记载了从先祖开始的地脉守护经验与技法。
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段用朱红色墨水标注的文字:“‘山是碧玉簪’?可是源自《地脉纪要》中‘清辉映山骨,灵脉若玉簪,以山为引,通脉入堰’的记载?先祖当年曾尝试以此法引青龙山灵能入堰,却因无法精准把控山势灵能的强度,灵能注入时过于狂暴,导致堰堤灵脉轻微淤堵,此后便再无人敢尝试。你祖父当年也曾研究过这段记载,却始终未能找到解决灵能失控的方法。”
“正是。”月平点头,他走到陈重身边,目光落在古籍的文字上,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的字迹,能感受到纸张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先祖当年失败,并非方法有误,而是受限于‘灵能监测’的精度——当时没有意鉴这样的灵器,无法准确找到山峰与堰塘的灵脉对接点,也无法实时控制灵能引入的强度,只能凭经验判断,自然容易出错。晚辈此次借助意鉴的‘微观解析法’,已通过三百六十次监测,找到簸箕山、兔儿山、撞杆山三座山峰与豆腐堰的灵脉对接点,误差不超过半寸;且通过‘纯和黑意’的‘温和转化’特性,可将灵能引入强度控制在安全阈值的八成以内,避免重蹈先祖的覆辙。”
他抬手,指尖浮现一缕淡青色灵能,灵能在空中缓缓勾勒出三座山峰与豆腐堰的立体图谱——图谱精准还原了山川与堰塘的相对位置,甚至能看到山峰上的植被分布与堰塘的灵脉走向。
“簸箕山位于豆腐堰东侧,山形如同农家常用的簸箕,山顶的‘聚脉岩’是灵能汇聚的核心,岩体内有三条主灵脉交汇,灵能浓度是周边区域的两倍;兔儿山在堰塘北侧,山体陡峭,山腰的‘灵草甸’下藏着灵脉主通道,灵草甸的灵草根系能过滤灵能中的杂息,让引入的灵能更纯净;撞杆山在堰塘西侧,山脚下有暗渠与堰塘相连,暗渠壁上的‘回流纹’能引导灵能循环,是灵能回流的关键。三座山峰如同三角,将豆腐堰环绕其中,它们的地脉与堰塘的灵脉本就相连,却因常年淤堵,灵能流转不畅,此次引灵入堰,便是要重新打通这条‘灵能通道’。”
“这一步,需晚辈独自前往寨子山巅施法。”月平的目光落在寨子山上,那是忧乐沟的主山,海拔比周边山峰高出百丈,山顶的“镇脉石”是历代意者引动山巅灵能的核心,也是整个忧乐沟地脉的“中枢节点”,“寨子山巅的灵能浓度是周边山峰的三倍,且灵能性质更纯净,没有杂息干扰,唯有在此处,才能汇聚足够的力量,催动意器完成‘灵脉引导’。且山巅视野开阔,可同时监测三座山峰的灵能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调整,避免灵能失控。”
众人闻言,虽有担忧,却也知晓月平的考量——地脉引导需高度专注,过多人在场会分散灵能,且寨子山巅的灵脉节点脆弱,任何细微的干扰都可能导致灵能紊乱。
陈重走到月平身边,从怀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的“灵脉护符”,护符由千年灵岩雕琢而成,表面刻着“守脉纹”,纹路呈螺旋状,从边缘向中心汇聚,中央镶嵌着一颗细小的灵晶,泛着淡青色光晕。
这枚护符是陈家的传家宝,曾在百年前的“灵爆”事件中,护住了当时的族长,也就是月平的曾祖父。
“此符是你祖父当年留下的,能在危急时刻形成灵能屏障,护住你的灵脉,防止灵能反噬。若施法时灵能不济,或遇到突发状况,便捏碎它——护符破碎时会释放出‘求救灵信号’,信号能覆盖整个忧乐沟,我们会立即携带灵脉丹上山支援,绝不会让你出事。”
月平双手接过护符,入手温润,能清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和灵能——那灵能中带着一丝熟悉的气息,与祖父生前留下的灵能印记一致,带着陈家世代坚守的温度。
他将护符贴身收好,护符贴在胸口,能感受到灵能缓缓渗入体内,如同祖父的手在轻轻守护。
他躬身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多谢爹爹。晚辈此去,最多一个时辰便回,在此期间,劳烦各位长辈继续监测豆腐堰的灵能波动:陈阳师兄负责记录灵脉晶的灵能输出强度,每一刻钟记录一次,若输出强度下降超过一成,立即用‘聚灵诀’辅助;陈玥师姐留意‘老鸭婆’的灵识反应,若它出现躁动迹象,先以‘安抚诀’注入少量灵能,切不可强行压制,以免引发灵能冲击;八爷爷与五奶奶则重点关注下游农田的灵能供给,李伯家的灵稻田靠近支脉末端,最易受影响,若农田灵能出现中断,便暂时关闭西侧暗渠的闸门,优先保障村民的生计。”
“放心吧,月平师弟!”陈阳高声应和,声音中满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