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看着三人讨论,脸上满是欣慰:“你们的计划周全,既考虑到了地脉的安全,又兼顾了效率。”
“接下来,我们要提前准备工具与材料,通知青龙山、白虎山附近的村民,让他们做好配合准备——地脉梳理虽不会影响农田,但需暂时避开施工区域,确保安全。”
月平点头,将众人的建议记录在《陈氏守脉录?续篇》中:“晚辈会尽快拟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下周组织子弟们勘察现场,确保梳理工作顺利开展。”
“对了,我还想邀请四大意灵参与——小老虎熟悉青龙山的地形,大白兔能感知灵草甸的灵能,老山羊与小白猪则擅长暗渠与回流节点的维护,有它们协助,能减少不少风险。”
“这个主意好!”八爷爷眼中一亮,“四大意灵与地脉共生多年,对地形与灵能的感知远超我们,有它们协助,定能事半功倍。”
讨论结束后,月平走出书房,来到庭院中的灵槐树下。
此时,四大意灵正蜷缩在树下休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泛着温暖的光晕。
月平走到小老虎身边,轻轻抚摸它的头顶,指尖传递出一缕温和的灵能:“下周我们要去青龙山梳理地脉,需要你的帮助,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吗?”
小老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用脑袋蹭了蹭月平的手,发出一声低沉的呜咽——这是它表达同意的方式。
大白兔也凑上前,用前爪轻轻拍打月平的衣角,仿佛在说“我也愿意”;老山羊与小白猪则站起身,对着月平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月平看着眼前的四大意灵,心中满是温暖。
他知道,地脉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陈家子弟、村民、意灵共同的使命。
有了这份默契与协作,无论未来遇到多少挑战,都能一一克服。
接下来的几日,陈家子弟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青龙山支脉的梳理工作:陈阳带领子弟们制作灵能爆破所需的“温和爆破符”,确保爆破强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陈玥则负责熬制灵脉胶,按五奶奶的配方,将灵草汁、灵脉晶粉末与“老鸭婆”的灵能液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特制的瓷瓶中;月平则每日前往青龙山勘察地形,用灵识记录乱石坡的岩石分布与灵脉通道的走向,完善施工方案。
村民们也主动参与进来——李伯带着几位村民,清理青龙山脚下的施工通道,确保工具与材料能顺利运输;王婶则组织妇女们,为子弟们准备干粮与灵泉水,确保施工时能及时补充体力;陈老栓则每天清晨都去自家茶园,用灵能监测符检查灵能状态,同时留意青龙山的灵能变化,为子弟们提供参考。
一周后,青龙山支脉梳理工程正式启动。
天刚蒙蒙亮,陈家子弟便带着工具与材料,在青龙山脚下集合。
四大意灵也准时抵达,小老虎走在最前面,为众人指引山路;大白兔则跟在队伍中间,感知周边灵草的灵能,避免误踩灵脉节点;老山羊与小白猪则负责携带小型工具,跟在队伍后方。
月平站在乱石坡前,手中拿着施工方案,对着众人说道:“今日的任务是清理乱石坡的淤堵,打通青龙山支脉的主通道。”
“陈阳师兄带领第一组,使用温和爆破符击碎表层岩石;陈玥师姐带领第二组,负责清理碎石,避免堵塞灵脉通道;我与八爷爷、五奶奶则负责监测灵能波动,确保施工不影响周边地脉。”
“大家切记,每一步都要按方案操作,不可急躁。”
“是!”众人齐声应和,随后便分头行动。
陈阳带领第一组,在乱石坡的表层岩石上贴上温和爆破符,指尖注入微量灵能——符纸瞬间亮起,发出“嗡”的一声轻响,岩石应声碎裂,却没有产生剧烈的震动,只是分解成细小的石块,散落在地面上。
“太好了!爆破强度正好!”陈阳兴奋地喊道,指挥子弟们继续操作,“大家注意,每两张爆破符之间的距离保持三尺,避免灵能叠加导致强度超标!”
陈玥带领第二组,手持灵木铲,将碎石轻轻铲入灵木箱中。
灵木铲的铲身泛着淡青色光晕,能吸附碎石中的杂息,避免杂息渗入地脉。“大家小心些,碎石中可能夹杂着灵脉晶碎屑,要单独收集起来,后续还能用来制作灵能监测符。”
月平与八爷爷、五奶奶则手持灵脉监测仪,密切关注着灵能波动。
八爷爷看着监测仪上的数据,点头说道:“灵能波动稳定在千分之三以内,没有影响周边地脉,继续按计划施工。”
小老虎在乱石坡旁来回走动,时不时用爪子扒开碎石,露出下方的灵脉通道——它能精准感知灵脉的位置,避免子弟们误挖。
大白兔则在山坡上采集灵草,将其铺在灵脉通道周边,灵草的根系能稳定灵能,防止施工时灵能外泄。
随着施工的推进,乱石坡的淤堵逐渐被清理,青龙山支脉的主通道慢慢显露出来。
通道内壁泛着淡青色光晕,灵能在通道中缓慢流动,如同一条苏醒的灵龙,带着久别重逢的活力。
正午时分,最后一块碎石被清理完毕,青龙山支脉的主通道彻底贯通。
月平走到通道口,手中拿着灵脉梳,将梳齿贴近通道内壁。
梳背的“导脉纹”瞬间亮起,淡青色的灵能顺着梳齿渗入通道,与支脉的灵能融合——灵能流动的速度逐渐加快,从最初的“涓涓细流”,变成“潺潺小溪”,最终达到“平稳河流”的状态。
“成功了!”月平激动地喊道,监测仪上的数据显示,青龙山支脉的灵能已与豆腐堰的灵能循环成功对接,灵能浓度稳定在八成五,能为周边的农田与茶园提供充足滋养。
村民们听到欢呼声,纷纷从山下赶来,看到贯通的灵脉通道,脸上满是喜悦。
陈老栓走到通道口,用灵能监测符靠近通道——符纸立即泛起淡青色光晕,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太好了!我家的茶园终于能用上稳定的灵能了!月平小哥,谢谢你们!”
月平笑着摇头:“老栓叔,这是我们共同的成果。”
“没有大家的协助,我们也无法这么快完成梳理。”
“接下来,我们会在通道旁设置灵能分流口,将灵能引入茶园与周边农田,确保每一块土地都能受益。”
夕阳西下时,青龙山支脉的灵能分流口设置完毕。
淡青色的灵能顺着灵管,流入陈老栓的茶园,灵茶的叶片在灵能的滋养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仿佛瞬间焕发生机。
村民们站在茶园旁,看着这一幕,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心中对未来的丰收充满期待。
月平站在山坡上,望着夕阳下的青龙山与远处的豆腐堰,心中满是坚定。
他知道,青龙山支脉的梳理只是忧乐沟地脉守护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白虎山支脉的修复、更多灵能循环的建立、更完善的监测机制……但他相信,只要坚守“守脉护民”的初心,有陈家子弟的协作、村民的支持、四大意灵的协助,忧乐沟的地脉定会永远安康,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定会永远幸福。
夜色渐浓,陈家子弟与村民们踏着月光下山,身后的青龙山支脉,灵能如同一条温柔的河流,在山间流淌,与豆腐堰的灵能循环相连,共同守护着忧乐沟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百姓。
而月平的心中,那颗名为“守护”的种子,也在这一次次的实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朝着成为“地脉守护者”的目标,坚定前行。
月平的声音在忧乐沟的山谷间回荡,沉稳而有力,如同地脉深处传来的共鸣。
每一个字都裹挟着灵能的震颤,落在堰塘水面时,竟激起一圈圈极淡的青金色涟漪——那涟漪层层扩散,与水面倒映的云影交织,像是地脉与天地产生的深度共振。
涟漪掠过塘边的灵草时,草叶轻轻颤动,将灵能的余波传递到根部,引得土壤下的细小红线虫纷纷钻出,贪婪地吸收着这股纯净的地脉气息。
“第二阶段第二步‘山是碧玉簪’——完成!”
话音落下的瞬间,原本静静伫立在堰塘周边青石台上的九大望眼,不约而同地交换了眼神。
他们的目光先是掠过堰塘水面,那里倒映着三座山峰的轮廓,云影在水中轻轻浮动,将山影揉成一片朦胧的青黛色,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水面下,细小的灵藻随着灵能流动舒展叶片,根茎上吸附的灵能粒子如同碎钻,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随后众人目光缓缓上移,定格在远处的山巅与山腰:
簸箕山巅的淡青黄色引脉箭,箭杆通体泛着柔和的灵芒,像是被晨光浸润的玉石。
箭杆由千年灵木打造,木纹中还残留着当年采伐时留下的灵能印记,每一道纹路都与山体灵脉的走向完美契合。
箭尾的“引灵羽”以三年生灵蚕丝编织而成,丝缕间缠绕着细微的灵能光粒,风一吹便轻轻颤动,每一次颤动都将山顶的灵能源源不断地向下牵引。
灵能流在空中凝成可见的细线,如同细雨般落入堰塘,激起的光点落在灵鱼背上,引得灵鱼纷纷上浮,围着光点欢快地游动。
兔儿山腰的淡青白引脉箭,插入山体的角度精准得仿佛天生便该如此——与水平面呈三十度夹角,恰好对准堰塘中心的灵脉节点。
箭身上的引脉纹是陈家祖传的“顺脉纹”,纹路间的灵能流动毫无滞涩,像是溪流汇入江河,自然而顺畅。
阳光落在箭身上,折射出淡淡的光晕,与山腰的灵草甸相映成趣:灵草甸上的晨露还未消散,沾着灵能的露珠顺着草叶滚落,滴在引脉箭的基座上,竟让箭身的灵芒又亮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