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接过材料,翻了两页,眉头皱了起来。
“你这材料……”
张耀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弄成这样?”女同志抬起头,“沾了土,还有脚印,这是正式文件吗?”
张耀脸一红,刚想解释,旁边一个年轻男同志“噗嗤”笑出声。
“王主任,您看他这样子,八成是刚从供销总社那边被撵出来的吧?”
女同志瞪了他一眼,那人赶紧收了笑。
“你……真去供销总社了?”
张耀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
女同志叹了口气,把材料放在桌上,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干净的手帕,仔细把上面的土擦掉。
“傻小子,供销总社那边的名额,早就被几家大厂包圆了,你一个县里的小厂,人家连看都不会看。”
“我知道现在才知道。”张耀苦笑。
“不过,工业厅这边倒是还有机会。”女同志把擦干净的材料递给旁边的人,“小刘,你去复印一份,顺便拿给李处看看。”
年轻人接过材料,出了门。
张耀赶紧鞠了个躬。
“谢谢主任!真的太谢谢了!”
“别高兴太早。”女同志给他倒了杯水,“能不能过,还得看你们厂的实力。坐下说吧,别站着了。”
张耀接过水杯,小心翼翼坐在椅子边上。
“你们厂现在产能多少?”
“一个月一万五千箱。”
“订单呢?”
“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现在手里压着十五万箱的订单。”
女同志手里的笔顿了一下。
“十五万箱?”
“对,这是合同。”张耀赶紧从包里翻出订单合同,一张张摊在桌上。
女同志拿起最上面一张,仔细看了看,又拿起第二张,第三张……
等她看完最后一张,表情已经变了。
“你们厂……发展得这么快?”
“快是快,但现在产能跟不上。”张耀实话实说,“所以我才贷款五十万,准备扩建新厂房,上新生产线。”
“五十万?”女同志手里的笔停在纸上,抬头看他,“哪家银行批的?”
“市建设银行。”
女同志沉默了几秒,眼神里闪过一丝决断,突然站起身。
“你跟我来。”
张耀心里一跳,来不及多想,赶紧迈步跟上。
女同志领着他直接上了四楼。这层楼明显比下面安静许多,走廊地面光可鉴人,来往的人脚步都放得很轻。
她在一间最里头的办公室门口停下,轻轻叩响了房门。
“进。”
门里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和烟草味扑面而来。屋里坐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发已经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一份文件。
“李处,有个情况我得跟您汇报一下。”王主任的声音比刚才在自己办公室里要恭敬不少。
“什么事?”男人头也没抬。
“金华来了个厂长,想参加下个月的工业产品交流会。我看了他们的材料,挺特别的。”
被称为“李处”的男人这才抬起头,目光越过王主任,落在她身后那个一身尘土、衣领皱巴巴的年轻人身上。
“你是?”
“李处您好,我是金华红星罐头厂的厂长,张耀。”张耀不卑不亢地说道,腰杆挺得笔直。
李处摘下眼镜,身体往后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致地上下打量他。这身打扮,倒不像是来办事的厂长,更像是来上访告状的。
“红星罐头?没听过。你们厂做什么的?”
“水果罐头。”
“罐头啊……”李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却看不出是褒是贬,“现在全省做罐头的厂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你们有什么特别的?”
张耀没急着辩解,他知道说一万句不如做一件。他弯腰从那个破旧的人造革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玻璃瓶。
瓶身擦得锃亮,在办公室的光线下,标签上“红星牌”三个字鲜艳夺目。
他把罐头瓶“咚”的一声,稳稳地放在李处那张宽大的办公桌上。
“李处,这是我们厂的黄桃罐头,您尝尝就知道了。”
李处和王主任都愣了一下。
还从没见过哪个来汇报工作的,直接把产品拍在处长桌子上让人当场品尝的。
李处低头看了看那个罐头,透过干净的玻璃,能清晰地看到里面挤得满满当当、金黄饱满的桃肉,汤汁清澈透亮,没有一丝浑浊。
他挑了挑眉,“现在尝?”
“对。”张耀回答得斩钉截铁。
李处笑了,这小子有点意思。他也不含糊,拉开抽屉翻出一个开罐器,对着瓶盖“咔”的一声,三两下就拧开了。
一股浓郁又清甜的桃子香气,瞬间从瓶口里钻了出来,瞬间充满了整个办公室。
光是这股味道,就和市面上那些齁甜的糖精味罐头截然不同。
李处从笔筒里拿了把长柄勺,舀了一块完整的桃肉,放进嘴里。
办公室里一时间安静得只剩下他咀嚼的声音。
王主任站在一旁,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自家领导的表情。
李处慢慢地嚼着,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嗯……”
他咽下去,又舀了一勺,这次连着汤汁一起送进嘴里,细细品味。
“不错。”李处放下勺子,抽出张纸巾擦了擦嘴,给出了评价,“甜度适中,不齁不腻,桃肉爽脆,吃得出是新鲜桃子做的,没有那股子罐头放久了的铁腥味。”
“我们选的都是当季最好的黄桃,当天采摘当天加工,绝不过夜。”张耀立刻接上话,声音里透着自信。
“产量多少?”
“现在一个月一万五千箱,扩产后能到三万箱。”
“销路呢?”
张耀早有准备,把那沓被他视若珍宝的订单合同又掏了出来,双手递上。
李处接过去,一张张翻看。
他的表情从一开始的随意,慢慢变得严肃,翻页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当他看到最后一页那个总计十五万箱的数字时,终于忍不住抬起头,眼神锐利地盯着张耀。
“十五万箱的订单……你一个县里的小厂,怎么拿到这么多订单的?”
“靠产品质量。”张耀回答得干脆利落,“我们厂的罐头,吃过的人都说好,回头客多。”
“就凭这个?”李处的语气里带着审视。
“还有价格实惠,交货快,售后有保障。”
李处盯着他看了足足有十几秒,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突然,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