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蝉鸣在山谷间回荡,林小羽站在青山乡夏令营的晒谷场上,看着孩子们在向日葵花田里追逐打闹。花田是去年 “青春小卫士” 种下的,如今已长成齐腰高的花海,每个花盘都朝着太阳的方向。她的防晒袖套上印着 “成长夏令营” 的 logo,发间的向日葵发卡沾着晨露,与花田里的金黄交相辉映,像在为这场为期五天的公益夏令营注入温暖的能量。
“小羽!晨读课的教材都分发完啦!” 李诗涵抱着一摞《山野成长记》漫画书跑过来,紫色发带在阳光下划出活泼的弧线,“乡村孩子们太可爱了,有个小男孩追着问‘向日葵真的能解释身体变化吗’,我把你的比喻讲给他听,他眼睛都亮了!” 陈雨欣正跪在花田边写生,画板上的夏令营课程表用彩色粉笔写成:“晨间科普”“午后互动”“黄昏故事会”“星空信箱”,每个时段旁都画着对应的场景插画。
王浩和男生志愿者们在搭建 “勇气舞台”,舞台背景是他们连夜绘制的 “成长地图”:从 “身体变化的困惑” 到 “接纳自己的勇气”,用箭头连接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节点。“昨天勘察场地时发现这里回声特别好,” 他拍着麦克风支架,“正好适合晚上的‘变声期朗诵会’,让乡村男生们体验用新嗓音表达的力量。” 孟晓冉抱着一摞 “情绪日记本”,在每个本子的扉页画了小小的向日葵:“这是给孩子们写心事用的,小花说乡村孩子不爱说话,写下来会更自在。”
这次 “山野成长夏令营” 是 “青春小卫士跨校联盟” 的年度重点项目,他们联合公益组织募集了物资,培训了 30 名跨校志愿者,还邀请了心理老师和医护人员同行。筹备期间最大的挑战是课程本土化 —— 考虑到乡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他们把生理知识转化为更贴近自然的比喻:将子宫比作 “向日葵的花房”,将精子比作 “花粉使者”;把情绪波动比作 “山间的天气变化”,有晴有雨才正常。
夏令营第一天的 “晨间科普” 就遇到了小插曲。当小羽讲到 “月经初潮是正常生理现象” 时,台下几个女生突然低下头,有个扎红头绳的女孩甚至跑出了教室。小羽立刻让李诗涵继续讲解,自己悄悄跟了出去。在教室后的山楂树下,她看到女孩正用袖子擦眼泪:“奶奶说这种事是脏东西,不能在人前说……” 小羽蹲下来,翻开《山野成长记》里 “向日葵开花” 的插画:“你看,向日葵开花需要阳光雨露,女生来月经就像向日葵要结果,是很自然的事呀。”
午休时,小羽妈妈张芳给志愿者们做紧急培训:“乡村孩子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讲解时要多用‘你们平时种的庄稼’‘见过的花草’做类比。” 她示范如何用玉米生长解释女性生理周期:“玉米播种后要经历灌浆期,就像女生的月经周期,都是为了孕育生命做准备。” 陈雨欣立刻修改下午的漫画课件,把城市背景换成乡村场景:月经垫包装上印着麦田,卫生巾示意图旁画着稻草人。
午后的 “身体变化实验室” 成了最受欢迎的环节。孩子们通过志愿者制作的教具直观了解成长过程:用气球模拟乳房发育的不同阶段,用竹筒长度变化展示身高增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对比变声前后的声带变化。王浩设计的 “变声期体验游戏” 特别火爆 —— 戴上特制的变声口罩说话,体验声音突然变化的感觉。有个总低着头的男生摘下口罩后说:“原来变声后的声音这么有力量!”
黄昏故事会环节,“青春小卫士” 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李诗涵讲偷穿姐姐内衣被发现的糗事:“我妈妈没有骂我,而是说‘这说明我的小诗涵长大了’,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温暖。” 王浩坦白自己曾嘲笑同学发育的错误:“现在才知道,嘲笑别人是因为自己无知,真正的男子汉会保护而不是伤害同学。” 当小羽讲到五年级躲在储物柜哭泣的经历时,上午跑出去的红头绳女孩突然举手:“我现在知道这不是脏东西了,谢谢你姐姐。”
“星空信箱” 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每晚睡前,他们会把不敢说的心事写在纸条上,投进挂在老槐树上的信箱。志愿者们连夜阅读回信,第二天在 “晨间解惑” 时解答。有个留守儿童在信里写:“爸爸妈妈不在家,来月经时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用旧棉花……” 小羽他们立刻准备了生理卫生包,由女志愿者悄悄分发给女生,每个包里都有孟晓冉画的使用说明漫画。
夏令营第三天的 “家长课堂” 来了不少乡村家长。一开始气氛有些拘谨,当小羽播放城市家长的采访视频 —— 有爸爸说 “以前总觉得这些事该妈妈管,现在知道爸爸也该学习”,有妈妈说 “孩子来月经时,我除了说多喝热水,其实什么都不会”—— 台下的乡村家长们渐渐打开话匣。一位放羊的大叔红着脸说:“我家丫头总关房门,我还以为她学坏了,原来是长大了不好意思。” 小羽妈妈教大家用 “庄稼生长” 的比喻和孩子沟通:“就像你们观察麦子拔节,也要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
男生们的 “勇气舞台” 在第四天晚上迎来高潮。王浩带头朗诵自己写的《喉结礼赞》:“这突出的棱角不是缺陷,是男子汉的勋章在生长……” 乡村男生们陆续走上台,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最内向的男生石头甚至用变声期的嗓音唱了首山歌。台下的志愿者们打开手机手电筒组成星海,歌声与蝉鸣在山谷间交织,形成独特的成长交响乐。石头下台后对王浩说:“我以前觉得声音变粗很难听,现在发现还挺有力量的。”
夏令营的最后一天,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一起在晒谷场种下 “友谊向日葵”。每个孩子都拿到了印有自己名字的花种,小羽教他们在花种袋上写下愿望:“希望明年开花时,我能坦然面对身体的变化”“想让在外打工的妈妈知道,我长大了”“要像向日葵一样,永远朝着阳光”。陈雨欣为每个孩子画了 “成长纪念册”,里面贴着五天来的活动照片,最后一页是空白的 “未来约定”:“明年此时,我们在花开的地方再见。”
离别的清晨,山雾还未散尽。孩子们抱着志愿者们赠送的《山野成长记》漫画和生理卫生包,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排起长队。扎红头绳的女孩把亲手绣的向日葵荷包塞给小羽:“这是奶奶教我绣的,谢谢你让我知道长大不可怕。” 石头送给王浩一颗打磨光滑的鹅卵石:“这像不像我们男生的喉结?我把它当成勇气勋章。” 乡村校长握着小羽的手说:“你们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让孩子自信成长的阳光,这比任何捐赠都珍贵。”
返程的大巴车上,志愿者们累得靠在座位上睡着了,只有小羽还醒着翻看 “星空信箱” 里的最后一批信件。有个孩子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以前我觉得自己是山里的野草,没人在乎我的变化,现在知道我也是向日葵,能朝着太阳生长。” 她把信件小心翼翼地收进收纳盒,盒子里已经装满了孩子们送的礼物:山楂干、野花标本、手绘的向日葵,还有一颗用红绳系着的乳牙 —— 孩子说 “这是我换掉的第一颗牙,代表我真的长大了”。
夏令营的影响在悄然发酵。一周后,小羽收到乡村校长的来信:“孩子们回校后成立了‘山野小卫士’小队,由石头和红头绳女孩担任队长,每天课间给同学讲成长知识。有家长反映,孩子现在敢主动说‘妈妈我需要卫生巾’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随信寄来的照片里,晒谷场上的向日葵幼苗已经破土而出,孩子们在 “勇气舞台” 的背景墙前合影,每个人的胸前都别着自制的向日葵徽章。
跨校联盟会议上,大家热烈讨论着夏令营的经验。李诗涵提议建立 “城乡结对” 机制:“让城市孩子和乡村孩子一对一通信,持续分享成长故事。” 陈雨欣计划出版《山野夏令营漫画日记》:“把这些真实故事画出来,让更多乡村孩子看到。” 王浩则在设计 “男生成长包”:“加入适合乡村男生的内容,比如‘干农活时的防晒技巧’‘挑担子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小羽在笔记本上写下:“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我们在青山乡点燃的火种,正在山野间蔓延成燎原之势。”
九月开学季,“青春小卫士” 活动室的墙上新挂了幅巨大的地图,每个开展过活动的乡村学校都用金色图钉标记,图钉间用红线连接,形成一张温暖的 “成长网络”。小羽看着地图上不断增加的红点,摸了摸发间的向日葵发卡 —— 这枚发卡经过风吹日晒,边缘的金线已经磨损,但依然能准确捕捉阳光的方向。她知道,山野夏令营不是终点,而是 “青春小卫士” 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起点,就像那些在山谷里种下的向日葵种子,终将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