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阳光铺满市青少年宫的广场,林小羽站在“青春向阳博览会”的拱门下,指尖抚过门楣上缠绕的向日葵花环。花环上的每朵花都是各校学生手工制作的,青山乡孩子用秸秆编的向日葵、枫叶初中用布缝制的向日葵、梧桐小学用黏土捏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出不同质地的金黄。她的校服领口别着“博览会总监”徽章,发间的向日葵发卡与花环相映成趣,像在为这场凝聚着无数心血的盛会指引方向。 “小羽!苏晴老师到了!”李诗涵拽着紫色发带跑过来,发带末端系着的向日葵挂件随着动作飞扬,“她还带来了留守儿童学校的孩子们,说要给我们当特别观众呢!”陈雨欣正跪在地上调整展区导览图,画板上用彩虹色标注着六大区域:“时光长廊”“互动体验区”“联盟工作站”“专家论坛区”“亲子沟通角”“未来邮局”,每个区域旁都画着对应的卡通图标,比如“未来邮局”旁是背着邮包的向日葵信使。 王浩和男生志愿者们在搭建“男生成长空间站”,空间站的外墙贴着他们收集的“变声期励志故事”:有男生用变声后的嗓音赢得朗诵比赛,有乡村男孩把喉结比作“男子汉的勋章”。孟晓冉抱着一摞“青春护照”在入口处分发,护照上印着博览会的地图,集齐六个区域的印章就能兑换陈雨欣画的纪念漫画。“青山乡的小花和石头也来了!”她指着广场角落,两个乡村孩子正好奇地摸着“时光长廊”的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小羽五年级的日记本、苏晴老师的“晴雨信箱”原件、第一版科普漫画的草稿。 这场博览会是“青春小卫士跨校联盟”成立一周年的里程碑活动,筹备了整整两个月。最初只是想展示成果,后来逐渐扩展成集展示、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盛会。最具争议的“未来邮局”板块,原本计划只接收“给三年后的自己”的信件,后来在各校提议下增加了“给父母的悄悄话”“给老师的建议信”,孟晓冉特意设计了三种颜色的信封:粉色寄给未来,蓝色寄给家长,绿色寄给老师。 “时光长廊”是最触动人心的展区。入口处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青春小卫士”的成长纪录片:从五年级小羽躲在储物柜哭泣的模糊影像,到跨校联盟成立时的欢呼,再到乡村公益活动中的笑脸。展柜里的实物更令人动容:小羽被嘲笑时咬破的校服袖口、王浩第一次做科普讲座的手稿(上面有无数涂改痕迹)、陈雨欣画废的37张漫画原稿、李诗涵组织活动时用的扩音喇叭(喇叭上还贴着最初的联盟名单)。最中央的展柜里,放着苏晴老师送的向日葵发卡同款——这是小羽特意定制的,旁边写着:“所有的阴影,都是阳光照过来的地方。” 互动体验区的“身体变化实验室”排起了长队。孩子们可以通过3d模型观察“向日葵开花”般的女性发育过程,用声波仪器对比变声期前后的嗓音变化,在“情绪调色盘”上混合不同颜色的颜料,表达自己对青春期的感受。李诗涵设计的“成长盲盒”最受欢迎,盲盒里装着各种青春期小挑战:“被同学嘲笑胸大怎么办?”“变声期不敢唱歌怎么克服?”抽中盲盒的人要在志愿者帮助下模拟应对,旁边的屏幕会播放真实案例的解决方法。 “亲子沟通角”里,小羽妈妈张芳正带领家长做“同理心游戏”。家长们戴上特制的“青春期视角眼镜”——镜片上印着模糊的光斑和放大的负面词汇,模拟孩子被嘲笑时的视觉感受。一位爸爸摘下眼镜后擦着汗说:“原来孩子看世界是这种感觉,我们总说‘别在意’,根本体会不到他们的难受。”角落里的“家庭剧场”正上演着情景短剧:陈雨欣扮演因月经弄脏裤子而慌张的女儿,她妈妈扮演耐心安慰的家长,台词都来自真实的书信内容。 “专家论坛区”的讨论异常热烈。教育专家、心理医生、乡村教师、城市家长围坐在一起,讨论“青春期教育的边界与温度”。当有人提出“孩子太小不宜接触生理知识”时,青山乡的校长拿出孩子们的回信:“这些山区孩子用‘向日葵换土’理解月经,用‘松树长节’理解变声,比城市孩子更坦然。关键不是年龄,是方法。”苏晴老师补充道:“我们当年缺的不是知识,是有人告诉我们‘成长不可耻’。” “联盟工作站”里,各校代表正在展示特色项目。梧桐小学的“绘本创作组”带来了孩子们画的《我的身体我做主》,其中一页画着女孩拒绝他人触碰隐私部位,旁边写着“这是我的向日葵,只有我能决定什么时候开花”;枫叶初中的“漫画社”展示了最新连载的《小卫士在行动》,主角是个戴向日葵发卡的女生,正在教低年级学生正确使用卫生巾;青山乡的“山野小队”则带来了他们的“自然科普法”——用当地的竹笋生长解释身高发育,用稻穗成熟解释性器官发育,朴实又生动。 博览会过半时,天空突然飘起小雨,但参观者的热情丝毫未减。小羽站在“未来邮局”的屋檐下,看着家长和孩子共写一封信的温馨场景:有妈妈在信里向女儿道歉“以前不该偷看你的日记”,有男生在给三年后的自己的信里写“希望那时能坦然面对喉结”,有乡村孩子画了向日葵花田,旁边写着“想成为像小羽姐姐一样的人”。孟晓冉抱着收集的信件,眼眶红红的:“这些信会被封存到明年博览会,到时候拆开一定很感动。” 午后的“青春故事会”环节,小花和石头作为乡村代表上台发言。小花攥着发言稿的手微微颤抖,声音却很清晰:“以前来月经时,我以为自己得了绝症,躲在柴房里哭。现在我是青山乡‘向日葵小队’的队长,教女生们怎么保护自己,男生们也会帮我们保守秘密。”石头举着王浩送的篮球说:“我以前因为喉结大不敢说话,现在知道这是男子汉的标志。下次篮球赛,我要当着全校的面喊出‘我能行’!”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很多家长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 闭展前的“联盟宣言”仪式上,林小羽带领所有参与者宣读誓词:“我们承诺,尊重身体的自然成长,倾听心灵的真实声音,用理解化解困惑,用知识照亮青春……”誓词声在雨中回荡,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小羽看着雨中绽放的向日葵花环,突然想起五年级那个被嘲笑的午后——那时她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能站在这么多人面前,大声宣告“成长不可耻”。 雨停时,夕阳在天边画出彩虹。各校代表在“联盟墙”上按下手印,手印组成了一朵巨大的向日葵。陈雨欣在墙的空白处写下:“第一届青春向阳博览会圆满结束,第二届将由青山乡主办”,引来乡村孩子们的欢呼。王浩和石头在收拾“男生空间站”的展品,发现展柜里多了一张纸条:“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变声不是坏事。”李诗涵则在统计“未来邮局”的信件数量,足足有378封,她笑着说:“明年拆信时,我们得租个更大的场地!” 离开青少年宫时,小羽收到了出版社的消息:《山野成长记》漫画书加印了三次,入选了“年度青少年推荐读物”。她把消息读给伙伴们听,大家在彩虹下击掌欢呼,水珠从发梢滴落,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孟晓冉突然说:“等我们初中毕业,就把‘青春小卫士’做成全国性的公益组织吧!”陈雨欣立刻接话:“我来设计全国统一的logo!”王浩点头:“我负责男生板块的全国联动!”李诗涵最兴奋:“我们还要办国际青少年成长论坛!” 小羽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向日葵花环上,雨水冲刷后的花瓣更加鲜亮。她在博览会纪念册上写下:“今天我终于明白,‘青春小卫士’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一群人的使命,而是所有渴望被理解、愿意去理解的人的共鸣。就像向日葵永远朝着阳光,青春的迷茫总会被知识和善意照亮。”纪念册的最后一页,印着“青春小卫士2.0计划”的初步构想:开发线上课程平台、建立全国互助网络、编写多语言版本的科普材料…… 回家的路上,晚霞把天空染成蜜糖色。小羽妈妈骑着电动车,她坐在后座上,怀里抱着装满纪念章的“青春护照”。路过社区卫生站时,老板娘笑着递出几瓶热牛奶:“今天好多家长来夸你们呢!说博览会让他们终于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成长了。”小羽看着卫生站窗户上贴着的博览会海报,突然想起苏晴老师在论坛上说的话:“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对自己说‘我的成长很珍贵’。” 睡前,小羽把博览会的照片整理进相册,第一张是全体志愿者在拱门下的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雨珠,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最后一张是“时光胶囊”封存仪式,她亲手把五年级的日记本放进去,旁边还有陈雨欣的画稿、李诗涵的歌词、王浩的手册,以及小花和石头写的“我们的愿望”。胶囊上刻着开启日期:三年后的夏至——那是她们约定的高中毕业日。 月光透过窗帘照在相册上,所有的笑容和文字都被镀上一层银辉。小羽摸了摸发间的向日葵发卡,这枚陪伴她走过无数重要时刻的发卡,边缘已经磨损,却依然能准确捕捉到阳光的方向。她知道,青春向阳博览会不是终点,而是“青春小卫士”们奔赴更广阔天地的起点。就像那些在雨中依然绽放的向日葵,只要心向阳光,无论遇到什么风雨,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骄傲地生长,灿烂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