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废黜了悉心培养 33 年之久的太子胤礽,实属无奈,但凡胤礽做的不那么过分,康熙都能原谅他。
凭心而言,胤礽凭实力把自己作死了,被囚禁也是咎由自取。
对于太子党的种种不法行为,早在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明争暗斗时显现了出来。
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是太子党羽的领头人。
明珠是皇长子胤禔党羽的领头人,他是胤禔的堂叔祖父。
原来明珠的父亲尼雅哈与胤禔的外祖父是堂兄弟,明珠与胤禔的母亲惠妃是堂叔侄关系,所以胤禔是明珠的堂侄孙。
康熙早在四年前对明珠和索额图提出了警告,并惩治了太子党的领头人索额图。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为敲打太子,已经告老退休两年的索额图,被康熙下旨问罪圈禁于宗人府。
哈哈,别想一退了事,康熙往回追溯十年,做了坏事别想逃脱惩罚。
索额图被囚禁的原因是结党营私、纵容家人、不敬皇权,以及被康熙认为有撺掇太子谋反的举动。
当年九月,索额图在禁所去世。
五年后,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大学士明珠去世,这一对政坛老冤家,到阎王殿去掐架去吧。
两位党羽的领头人先后去世,但是,太子依然不惊醒,在邪路上狂奔。
太子被废后,康熙深加追讨太子党羽,展开了一场清算运动。
先后斩杀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以及胤礽的下属左右二格、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等人。
太子党的其他成员,一经定罪,全部被发配到了宁古塔。康熙旨在彻底肃清太子的残余势力。
这一举动,让皇长子胤禔敏锐地嗅到了某种气息,他认为父皇对太子的厌恶已达极点,痛打落水狗应该是上上之举。
鉴于此,皇长子胤禔开始极尽所能地讨好康熙,妄图使再立太子的天平朝着自己倾斜。
……
皇长子胤禔,在康熙帝心中,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之际,出于对胤禔的锻炼,带着他去远征噶尔丹。
朝中有大臣儿女结婚的,康熙都派这个长子代表自己去庆贺,有什么丧事,自然是胤禔出面去吊唁。
家庭往来都有胤禔出面打理。
太子被废后,胤禔急于向父皇表忠心,竟然提出要替父皇除掉废太子胤礽,他认为父皇恨死了胤礽。
这一丧心病狂的举动,让康熙帝大为震惊,他严厉地训斥胤禔毫无兄弟间的手足亲情,全然不顾及皇室的颜面与伦理纲常。
此时,康熙帝对胤禔的失望至极,“妈滴!都是一些冷血动物!”康熙不想再册立一个冷酷无情的太子,逐渐疏远了皇长子胤禔。
与此同时,皇三子胤祉如同一位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密切观察着时局的变幻,他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老三胤祉的党羽有谋士陈梦雷、李绂等人。
有一天,几个人聚在了一起,陈梦雷献计道:“三阿哥,如今老大被父皇冷遇,废太子不死不活,按说轮到我们三阿哥头上了,咱们要好好把握。”
“陈哥说的对,咱们要想实现宏伟愿望,就必须先把胤禔彻底搞垮,防止他死灰复燃。”李绂说道。
在党羽的怂恿下,老三胤祉加入了夺嫡行列。
其党羽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暗中调查,搜集皇长子胤禔的不法之事。
终于,还真让三太子党羽发现了秘密,老大胤禔竟然暗中搞巫蛊之事,企图通过这种邪恶的手段诅咒废太子早日死去。
胤祉如同发现了宝藏一般,迫不及待地向康熙帝告状。“父皇,我大哥怎么干这种事呢?诅咒我二哥去死。”
康熙帝听闻后,震惊的目瞪口呆:“皇长子怎么这样丧心病狂?老二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反抗,为何要赶尽杀绝?难道这些皇子都是铁石心肠吗?”
盛怒的康熙帝立刻下令展开搜查,结果不出所料,胤禔实施巫蛊之术证据确凿。
历朝历代帝王对实施巫蛊之事都是零容忍,汉武帝如此,康熙也如此。
胤禔被逮捕归案:“父皇,我冤枉,是有人陷害孩儿。”胤禔拼死抵赖。
康熙岂能听他辩解,人证物证俱在,胤禔被软禁了起来,他的太子梦彻底破灭了。
……
一连串的变故,一夜间让康熙似乎老了许多,时至今日,他开始审视三皇子的一言一行,
“为何他提前知道胤禔的不法之事,从什么时候他开始搜集情报的?三皇子的党羽莫非也形成了?”
康熙带着这些疑问陷入了沉思~~~
咱们回看一下三皇子的经历。
康熙三十七年,胤祉被晋封为诚郡王,当时一同封王的皇子只有大阿哥,可见康熙对胤祉还是比较满意的。
自康熙四十六年之后,康熙皇帝每年都会到胤祉府邸举行家宴,这是极大的荣恩。
康熙四十八年,太子被废后,胤祉被晋封为诚亲王,这是向外界传递重用老三的信号。
有一说一,胤祉颇有才华,主持编修《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在文化方面有突出贡献,很得康熙的欢喜。
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时,因胤祉与太子胤礽关系素来和睦,康熙召他询问太子往日的所作所为。
康熙认为胤祉未怂恿胤礽为恶,所以没加罪于他。
但是一件事的发生,让康熙对三皇子产生了不满。
当时朝中命户部追讨欠款、加强整顿刑部等大事发生,胤祉不仅没有参与而且连表态也没有,康熙在心中逐渐失去对他的信任。
“这孩子没有担当,不可委以重任!”康熙对老三下了定义。
如今康熙认为,作为弟弟的胤祉举报大阿哥诅咒太子的事情,是兄弟不和睦的表现。
虽说让大阿哥彻底丧失了夺嫡资格,但也让康熙震怒,认为他在关键时候给大阿哥致命一击,颇有心机,有夺嫡念头。
雪上加霜的是,康熙三十八年,胤祉在敏妃丧百日内剃头,犯了大不敬之罪,被康熙降爵为贝勒。
总体而言,胤祉虽有才华,但在康熙眼中,他在政治才能、担当和品德等方面存在不足,最终否定了三皇子当太子的念头。
……
如今康熙帝发现长子胤禔竟然暗中施展巫蛊之术诅咒废太子时,
他猛然意识到,太子之前那些令人费解的出格举动,或许并非完全源于自身的品行不端,极有可能是受到了长子暗中的恶意干扰。
说实话,这是康熙从心里想复立胤礽的自我说服的想法。
他暗自思忖,或许是长子的邪恶的诅咒,使得太子陷入了困境,导致其行为失常。
随后,他开始为太子复出造声势,在朝堂上他严厉指责胤禔暗中捣鬼,致使胤礽心智失常,行为失控,
把太子以往做出的不好事,推给老大胤禔。
时间来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三月,在风景秀丽的畅春园,康熙帝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议。
“各位爱卿,今儿征求大家一个意见,我觉得原来的太子改变好了,大家可不可以给他一次机会,复立太子?”
康熙本欲引导众人重推胤礽复位,却未料群臣大多奏请立皇八子胤禩为储君。
康熙很失望,此次朝议没有结果。
这里介绍一下皇八子胤禩,平时他为人和蔼,与人为善,素有“八贤王”之称,
他待人谦和有礼,广结善缘,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宗室子弟,皆能与之融洽相处。
他常以温厚的态度对待众人,对有求于他者从不轻易拒绝,因此在朝中威望日盛。
然而,康熙皇帝看着满朝举荐胤禩的奏折,心中却愈发警惕。
胤禩的“贤”在他眼中,已然成为结党营私、收买人心的手段,这触及到了康熙对皇权稳固的底线。
相比之下,尽管胤礽此前被废,但在康熙心中,嫡长子的身份依然有着特殊的分量,且多年的培养也倾注了他诸多心血。
最终,康熙权衡再三,力排众议,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宣布复立胤礽为太子 。
至此,这场举荐风波以出乎众人意料的结果落下帷幕,废太子第二次被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