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的井口刚凿出第一股清水,我便让顾柏舟带人把竹管接上,顺着新开的支渠往菜园引。水还没到地头,我就在鸭舍前的空地上支起了棚子,摆出三筐刚摘的青菜,叶上还沾着晨露。
木牌是我用烧火棍在旧木板上刻的:“尝鲜不收钱,说句话换两棵。”
林婶路过时看了一眼,笑出声:“你这又是弄啥名堂?”
“听人说话。”我把一把小葱塞进她手里,“您也尝尝,要是觉得哪儿不好,写个条子就行。”
她半信半疑地接过,又见几个赶集的妇人驻足观望,便扬声喊起来:“来啊!云家的新菜免费吃,说了想法就能拿走两棵!”
有人犹豫着上前,咬了一口生嚼的黄瓜,眼睛一亮:“脆,真脆。”
“就是洗起来费劲。”另一个蹲下翻了翻筐底,“泥都裹在叶缝里。”
我把这些话记在纸上,又递上笔和裁好的纸片。渐渐地,条子多了起来——“萝卜皮有点糙”“菠菜杆子太老”“要是能分大小捆就好了”。
顾柏舟从田里回来,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儿,眉头皱着:“忙了一上午,就为了听这些人挑毛病?”
“毛病不是挑出来的,是藏不住的。”我指着一张纸条,“有人说我们菜味浓,这是好事;但也说口感硬,说明纤维长得太快。这不是人的嘴有问题,是土和水的问题。”
他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帮我把纸条按内容分类,堆成三摞:口感、洁净、包装。
午后,系统弹出提示:【检测到土壤ph值偏高,当前作物嫩度受限】。
我点开详情,页面跳出土壤分析图,红区集中在菜园东南角,正是那几垄最老的青菜所在。下方提示闪烁:【建议立即施用初级土壤改良剂,最佳窗口期剩余六日】。
仓库里只剩两瓶半。上一回基建任务给的三瓶,用掉半瓶在果树苗区,剩下的我一直留着应急。
正想着,李商人来了,肩上搭着布袋,掀开看了眼菜筐:“听说你们这儿出了点小差评?”
“不算差。”我递过几张纸条,“都是实话。”
他扫了一眼,摇头:“叶子菜本就难做长久生意,水分大,放不住,路上一颠全蔫了。不如改种山药、芋头这类,耐运耐存,还能囤货抬价。”
“可我们卖的不是存放时间。”我收起纸条,“是当天摘、当天吃的鲜。”
他笑了笑,没反驳,只说:“那你打算怎么改?”
“三件事。”我一条条说给他听,“第一,今天开始,所有蔬菜采收后当场清洗,晾干再装篮;第二,菜园加设遮阳网,早晚喷雾降温,减缓纤维生成;第三,等西岭的水彻底通进来,这片菜地单独接一支干净水源。”
他听完,点头走了,临走留下一句话:“别光顾着种得好,忘了算账。”
天快黑时,雅柔踮脚想帮我整理纸条,不小心撕坏了一张,上面写着“叶尖发黄,像缺肥”。她吓得缩手,眼圈一下子红了。
我搂住她:“没事,妈妈记得。”
承安也在边上,低头踢着小石子:“我……我也想帮忙。”
我想了想,从屋里拿出几块彩石,红蓝绿三种颜色。“咱们来玩个游戏。”我蹲下来说,“红色石头放萝卜筐边,蓝色放青菜,绿色放瓜类。哥哥帮妈妈分货,妹妹贴标签,好不好?”
两个孩子立刻来了精神,抢着要把石头摆对位置。
第二天一早,第一批新装箱的蔬菜送出去,每筐底下压着一张小竹签,写着“今日采摘”“嫩叶优选”或“适合炖汤”。
傍晚收摊回来,林婶拎着空筐递给我:“今儿有个买菜的问我,是不是换了新厨娘?说这回的菜软和。”
我笑了,正要答话,系统突然震动:
【用户满意度提升,持续优化成就进度+20%】
【生成《初级土壤改良剂效能分析》报告】
【报告可用于解锁中级配方,建议结合灌溉数据综合评估】
界面缓缓展开一份图表,显示改良剂在不同湿度下的渗透速率与离子平衡效果。我滑动查看,发现其中一组数据与今晚即将通水的支渠流速高度匹配。
“可以试。”我低声说。
顾柏舟提着灯过来:“吃饭了。”
“等一下。”我指着菜园一角,“先把改良剂施在这片,按系统推荐比例兑水,今晚让它随第一波新水流进去。”
他看了我一眼,转身去取工具。
我站在田埂上,看着工人打开闸门。清水从西岭方向缓缓流入支渠,水面映着天边残光,一路向前推进。
瓶子打开时,液体呈淡青色,倒入分流槽的瞬间泛起细微气泡。水流裹着它往前走,没入泥土的刹那,地面似乎轻微颤了一下。
系统提示浮现:【改良剂已注入,监测启动】。
我蹲下身,伸手探进湿土,指尖触到底层的凉意。这种感觉很熟悉——像是种子破壳前那一瞬的松动。
承安跑过来,举着手里的红石头:“妈妈!萝卜筐满了!”
“好。”我应着,没起身,“再去拿些新篮子来。”
林婶在远处喊我名字,声音被风吹得断续:“镇上铺子的人问……明天能不能多留五筐菠菜?”
我没回头,只点了点头。
夜越来越深,田里只剩下水流声和偶尔的脚步。我翻开随身带的小本子,开始记录每一处渗水速度和土壤反应时间。
忽然,指尖一顿。
东北角那片原本板结的地,此刻摸上去竟有些松软,而按理说,改良剂至少要明早才能流到那里。
我抬头看去,月光下,那块地表微微泛着湿痕,形状不像水渍,倒像是……被人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