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采纳江琛的策略,让王匡、乔瑁的夺权之梦破灭。为防止二人再生事端,曹操倍加小心,屡次击退吕布的突袭。
两军胶着,曹操虽然兵力占优,却也损失惨重。扎营虎牢关前时,八万大军已减至六万四千余人。
吕布强攻同样损失不小,并州狼骑仅剩万余。
吕布本想回营休整,但斥候报告其大营已被李儒接管,且有张济、张绣相助。
不愿让李儒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吕布不顾宋宪的劝阻,率军在曹操大军后方二十里处扎营,准备随时发起攻击。
并州大营的中军帐内,李儒、张济、成廉、曹性对坐,主将之位空着。
高顺负责防守,未参与议事,张绣站在张济身后。
一名暗探跪地报告:“吕将军麾下还剩万余骑兵,宋宪将军受轻伤。敌军连营数里,但实际上兵力没有曹操所说的那么多。”
闻吕布动静,成廉与曹性稍显宽慰,但闻其于敌后扎营,二人瞬间挺身,目光警觉地投向李儒。
张绣轻触鼻尖,默默向前一步。
三位武将——两位普通与一位接近顶尖,同时散发威势,空气中涌动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杀意。
那细作本是洛阳边缘人物,后归顺李儒,专司秘密任务。然而,他这等卑微角色,哪能承受得住三位武将联手施压?
李儒摆手示意细作退下,其身形颤抖如筛糠,随后李儒平静地看向成廉与曹性:“传令,关外所有人手,即刻全力筹备粮草,送往吕将军营地。”
细作领命速去,成廉与曹性神色稍缓。
李儒愿助吕布粮草,至少表明近期不会对身为原丁原部下的他们动手。毕竟,前有曹操大军威胁,后有董卓西凉嫡系虎视,加之吕布在外领兵。
他们暗自担忧,生怕成为李儒日后的牺牲品。
但这些心思难逃李儒洞察。
吕布未归,于李儒而言反倒是利。既可牵制曹操,又可避免士气受挫。李儒费心树立吕布为不败战神形象,岂料吕布连连败于曹军。若其狼狈而归,不仅并州狼骑士气受挫,李儒先前努力也将白费。
曹操营帐内。
闻吕布于后方扎营,曹操召集将领商议。
“稚叔屡败吕布,功不可没。现稚叔麾下损失严重,吾欲从左、右两翼各调五千枪兵支援……”
曹操直言,欲让王匡、乔瑁支援。
往日,二人定会推辞,但此行若无张杨部舍命阻吕布,他们早已溃败。因此,曹操此言一出,二人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奈应允。
张杨得援兵,起身致谢。
“同为汉室效力,稚叔言重了。”“张兄客气了。”
张杨给予尊重,王匡、乔瑁亦回礼。
至少至今,他们从曹操处所得战功,已远超损失。相较于跟随袁绍,在汜水关前停滞不前的诸侯,此次出征,他们收获颇丰。
曹操命人取地图,众人围坐商讨攻虎牢关之策。
地图精美,众人皆知出自江琛之手,曹操展示时,总能引来旁人羡慕。
据细作情报,吕布并州大营有七千狼骑,及一支数量不明的陷阵营驻守。
狼骑由丁原旧部八健将中的成廉、曹性统领,陷阵营主将为高顺。
曹操持枝条,指图上并州大营:“七千并州狼骑,不可轻视!”
众人闻言,面色微变,至于高顺的陷阵营,则无人提及。
当时,陷阵营尚默默无闻,与名声显赫的并州狼骑相去甚远。
曹操见状心中暗喜,这还只是开胃菜,重头戏尚未上演。
“更有甚者,董卓麾下首席谋士李儒,已同西凉大将张济接管并州大营……”
曹操话未说完,已引起一片喧哗。
董卓之所以能称霸洛阳,全靠李儒的智谋。
想到要与这等人物较量,除了曹操与鲍信身旁的刘备,众人面露难色。
刘备瞅准机会,插话道:“咳咳,虽说李儒智谋超群,但我方也有江先生相助。”说完,退回鲍信身旁。
曹操望向刘备,笑道:“玄德所言极是,江兄的智谋,绝不逊色于李儒!况且我已快马加鞭向汜水关求援,援军不久即到。”
“嗯,两天内攻下虎牢关无望,但攻打仅七千骑兵的并州大营,鲍某认为,值得一试。”
鲍信身为先锋,听闻援军将至,顿时信心倍增。
然而,鲍信的豪言,众人只是付之一笑,鲍信军的战力,早已有目共睹。
七千并州狼骑,又占据虎牢关下的平原之地,只要主将指挥得当,数倍于己的步兵也不过是囊中之物!
若非曹操携江琛同行,传授克制骑兵的马其顿方阵,加之这一路屡与吕布交锋,众人麾下士兵已逐渐克服了对骑兵的恐惧,否则,鲍信怎敢言攻七千并州狼骑?
鲍信自知先前贪功冒进,加之鲍忠大意中伏,自己在军中威信已失,故面对众人的嘲笑,不为所动,只淡淡道:“我军首战,将由江先生赞誉的五子良将于禁指挥!”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
鲍信鲍忠虽无将才,却运气颇佳,无意间得江琛指点,提拔于禁上位。
而于禁,确是五子良将之材,吕布最近一次突袭,便是于禁指挥鲍信军击退。
鄙夷的目光瞬间转为羡慕与嫉妒。
曹操内心苦笑,江兄,你无心之举,却让鲍信捡了个大便宜。
基于对江琛识人能力的信任,曹操答应让鲍信军为先头部队。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又命乐进、李通率投石机营协同作战。
鲍信领命,携于禁、刘备返回前线。
“文则,明日之战,关乎我军能否继续担任先锋,万不可大意。”
回到营帐,鲍信紧握于禁之手,反复叮嘱。
于禁郑重回答:“末将铭记主公之恩,但敌军主将是董卓智囊,需谨慎行事。
我打算前往曹营,与乐、李二将共商投石机营战术,望主公恩准。”
鲍信闻言大喜,曹操从江琛处得到墨家失传的攻城利器投石机,已非秘密。
新兵种问世,诸侯皆感兴趣,尤其是江琛之作。
曹操为主帅,小试探尚可容忍,但若有人敢觊觎,曹操绝非善类。
于禁借军议之名来访,鲍信慨然应允,并派鲍忠同行。
刘备心怀壮志,对投石机营亦是向往不已。
然而鲍信未给刘备发言的机会。
待于禁、鲍忠离去,张飞欲言又止,刘备以眼神示意他沉默。
关羽微眯双眼,手缓缓移至剑柄。
帐中仅余四人,刘备三人的小动作未能逃过鲍信的眼睛。
鲍信心中不悦,面上却和颜悦色问道:“玄德,你目前麾下有多少兵马?”
鲍信此问何意?欲分割我军?
刘备皱眉,恭敬回答:“备离原县时,带有五百刀盾手……”
未等刘备说完,鲍信大笑打断。
关羽、张飞面露怒色,欲发作,被刘备制止。
鲍信笑道:“玄德莫误会,我是觉得以你的才能,五百刀盾手岂能施展,我只是替你感到可惜。”
关羽、张飞闻言息怒,刘备却更加警惕。
“太委屈你了!实在委屈!”鲍信审视刘备,赞叹不已,忽拍额道:“有了!有了!”
张飞性格直率,跺脚道:“鲍大人,有话直说,您这样让俺老张心里七上八下的。”
鲍信微笑着捋了捋胡须:“上次我兄鲍忠遇伏,皆因斥候不力。事后,我扩充了斥候队伍,现有五百余人。若加上玄德的兵马,足以组建一支斥候营。斥候乃大军耳目,前线立功良机。玄德,我知道你急于为汉室建功。若你愿意担此重任,我保证立下大功后,我会上表请功,不让忠臣受屈。”
鲍信此言一出,张飞兴奋不已,关羽亦呼吸急促。千余兵马,他们三兄弟许久未曾统领如此多的兵力。且斥候营虽险,立功机会却最多。而鲍信承诺的“上表请功”,更是关键,意味着他以济北相的身份,承认刘备自立一军,并助其上表请功。
刘备三兄弟自黄巾之乱以来,屡受无人表奏功劳之苦。如今鲍信赠兵、赠立功机会,甚至后续之事都考虑周到,实属难得。刘备心中激动,先前的戒备烟消云散,自责之余,他动情跪谢:“鲍兄大恩,备无以为报!”
鲍信心中暗喜,扶起刘备:“玄德言重了。既然愿意担此重任,事不宜迟,你随我亲卫前去接管斥候营吧。”言罢,他唤来亲卫,写下军令盖上官印,递给强忍激动的刘备。
刘备小心签署后,正欲唤关羽张飞同行,鲍信却淡淡说道:“一营之兵,玄德足以胜任。云长、翼德勇猛无双,留在中军帐内听用吧。”
话音未落,刘备手中的军令尚未干透,便已落地。他愕然看着鲍信,张口结舌,满心欢喜瞬间化为乌有。
关羽拦住欲发作的张飞,向鲍信拱手请求:“鲍大人,请收回成命……”
鲍信凝视关羽,寥寥数语令其默然:“云长,军中无戏言。”
“这……”
张飞怒不可遏,几近放弃之际。
刘备拾起地面军令,审视之下,只见自己之人命,关羽、张飞之名却无踪影。
刘备心中暗叹自己愚钝,轻易便被人以饵引诱。除了身旁二弟,自己有何值得图谋?
苦笑间,刘备迅速调整心境,抬首笑道:“鲍兄所言极是。
若让二位贤弟随我至斥候营,确是屈才。
但我们三人从未分离,我有数语需交代他们,鲍兄稍候片刻。”
“好!玄德请速行,军情紧急。”鲍信知不可强求,淡然回应,随后离去。
张飞怒极,一脚踢翻桌案,按剑质问:“大哥,为何不杀此小人?”
刘备横眉以对,张飞愤然落座。
关羽惑然:“大哥,此人既不容你,何不离去?斥候营何足挂齿……”
“离去?军令如山,逃兵非我等所为。
况且,我等情谊,岂一纸调令所能离间?
鲍允诚赏识二位贤弟之勇,我亦可借其济北相之身份建功。
鲍允诚既许二位贤弟战场建功,定不敢食言。
难道你们忘了江先生之言?”
刘备扬军令,神采奕奕。
闻江琛之名,关羽若有所思点头。
上次访江琛,刘备之心志,除却那份隐秘野心,皆已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