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天都没亮,杨大岚家里门窗紧闭,屋里黑漆漆的。
“几点了?”王月霞猛地从床上坐起来,看到四周一片漆黑,从枕头底下摸出手机,一看时间还不到五点。
六点之前她要上山,把今天早晨的鲜豆浆给磨出来,现在还早。
王月霞又躺回去了,杨大岚延迟回她:“还早…再睡会……”
说完这句话,他又打起呼噜来。
听着身旁人的呼噜声,王月霞有点睡不着了。杨大岚是她第二个男人,她上个男人是开大车的,王月霞十九岁时嫁给他,两个人生了三个孩子,男人开大车一个月不见得回来两次,三个孩子都是她和婆婆两个人拉扯大的。
婆婆就是普通的农村女人,没什么坏心眼,嘴有点碎,和王月霞吵吵闹闹十几年,比老公还要亲。
不出意外,他们平凡的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等三个孩子长大,成家立业……
可意外发生了。
王月霞她男人开大车疲劳驾驶,撞到人,两死一伤,其中那一死就有她男人。
保险赔偿的钱刚好弥补窟窿,不给王月霞留剩一点养孩子,也无需她去填补窟窿,王月霞都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高兴。
男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出事后,婆婆受不了刺激,脑中风住院,把男人这么多年挣得积蓄花的差不多了。
王月霞都忘记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她连眼泪都哭不出来,要安慰孩子,要处理男人的后事,要照顾中风瘫痪的婆婆,她回想起来,感觉真神奇,她居然一次都没哭,硬生生咬着牙把一切事情都给熬过去了。
只是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家里没钱,穷得叮当响,她只能找事干,在镇上砖厂给人搬砖,干一天挣一百块钱出头,这体力活大多是男人干,要不是家里实在难,哪个女人愿意去干呢。
砖厂又累又热,一次要运好多好多砖,男人们受不了热,用毛巾搭在肩头,光着上半身干活。
王月霞别提有多羡慕男人。
她干活,家里婆婆离不开人照顾,实在找不到帮手,王月霞只能让家里孩子休学,五张嘴嗷嗷等着吃饭,婆婆还要看病,多少次婆婆清醒的时候,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手都成鸡爪了,指着外面乱喊。
她想让家里孩子把她推出去,推河里。
婆婆想轻生不是一天两天,一找到机会她就使劲从床上爬啊爬,把自己摔地上也要爬,可老天爷不收她,把她摔骨折也没摔死她。
她骨折住院,王月霞又花钱又费心,头一回哭着打她婆婆,让她还不如干脆早点死掉,省得拖累一家子。
她婆婆也哭,说不出话来,呜呜地哭,眼神可伤心了。
婆婆怕拖累王月霞,才会想着轻生,王月霞咋能不懂她呢。
两个留守在家的女人相伴十来年,吵过骂过,爱过恨过,已经成为一条战壕里的战友,经历过的无数厮杀,对彼此充满信任和了解。
想到过往种种,王月霞咬着牙骂她婆婆,让她尽早放弃轻生的想法,她只有一种死法,那就是寿终正寝。
这样熬了一段时间,她婆婆知道没法在几个孩子眼皮子底下轻生,动辄把自己摔出伤来还要花钱,终于不再乱折腾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有人给王月霞说亲,她虽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都十岁出头了,可说起来王月霞也才三十多岁,还能生,再嫁也不成问题。
王月霞也想再嫁,家里有个男人帮衬着跟没有男人完全是两个样,可她再嫁是有条件的。
男的要接受她的三个孩子,还有她的婆婆。
王月霞一把自己的要求给说出来,给她说亲的媒婆都认为她脑子坏掉了,又不是长的多好看,也没说多年轻,带三个小拖油瓶就算了,还带个老的,这不是逗人玩吗?
乡下娶不着媳妇的老光棍是不挑,可他们也没法接受娶个老婆送个妈的。
时间依旧,附近十里八乡的媒婆都知道王月霞有多离谱,给她说亲的渐渐少了,也有人孜孜不倦劝她赶紧别要孩子了,脱离苦海才是正是。
王月霞把人打出去,她三个孩子都是她肚皮里出来的,她亲自带大的,怎么就成苦海了呢。
没男人愿意跟她,王月霞也不恼,她知道自己要求离谱,只能咬着牙在砖厂苦命干活,干完砖厂还要忙活地里的活,能多赚点就多赚点,三个孩子总不能一直在家休学,早晚要重回学校读书的,她得多攒点钱。
事情转机出现了,那一天傍晚,家里又来人了,是王月霞一个表妹的婆婆,外头人都叫她石红娘,王月霞叫她一声婶子。
石红娘来了就问她要不要再找一个男人过日子。
王月霞笑笑,直接说:“我也想找,婶子你听过我找男人的要求吧?”
她手指着家里三个小的一个老的,“我得带着他们,要是人家不接受,我就不嫁。”
石红娘也笑了,一拍腿说:“那正好,我跟他说了,他说不介意!还夸你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女人,他就喜欢这样的。”
王月霞下巴都快惊掉了,还以为石红娘在逗她玩,让她快点别开玩笑了。
石红娘说她不是开玩笑的,让王月霞收拾收拾去杨沟村看一看再说,两个人当面聊一聊,说不定这事真能成。
等她走了,王月霞也陷入动摇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忽悠了,怎么会有男人愿意答应这些条件呢。
可她家徒四壁,孩子嗷嗷待哺,她一个人实在撑不了多久,只能硬着头皮去看看情况。
王月霞第一次见到杨大岚,发现眼前的男人和传闻里很不一样。
杨大岚外号杨大懒,是个远近闻名的懒汉,家里油瓶子倒三天他都不带扶的,脖子上挂个大饼没人给他转圈他都能饿死。
听说他还邋遢,家里穷,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大年纪都找不到老婆。
可王月霞见到杨大懒时,他家门口菜地打理的整整齐齐,家里虽然是老房子,看起来很穷,可收拾的挺干净,杨大懒特意理过头发,刮了胡子,换身新衣服,看着还挺年轻,一点都不像三十五六的样子。
不知道是不是太懒了,心态好,所以显得年轻。
王月霞对杨大懒的初印象挺好,要是两个人真能成,那她愿意。
就怕杨大懒是别人忽悠了,不知道她啥情况。
于是王月霞就跟他说了。
“我男人死了,给我留下仨孩子。”
“我知道。”
“我婆婆中风了,需要我照顾。”
“我知道,我妈也天天躺床上,要人伺候着。”
“你要是跟我结婚,我得把孩子和我婆婆都给带着。”
杨大懒羞涩一笑,或许是因为结婚那两个字,他不好意思挠头:“我知道,那咱俩啥时候结婚?”
他回答的太快了,王月霞都觉得这男人是不是有病,或者有别的圈套。
可王月霞没别的办法。
杨大懒家里有地,村里有渠道卖菜,听说光那几亩地侍弄好了一年也能挣个几万块。
王月霞还跟杨大懒立了字据,两个人暂时不扯证,先过一段时间看看。
就这样,她带着孩子和婆婆住到杨沟村。
杨大懒的妈生病,大多数时间也是在床上躺着,王月霞从伺候一个老人变成伺候两个老人,可总算不用去砖厂干活,杨大懒不像别人说的那么懒,他干活挺勤快的,他们村里有个叫夏芜的姑娘包山头,山上挺多活需要人干,杨大懒就给她打打散工,一个月下来起码有个三千多块钱工资。
再加上有人到他们村里买菜,杨大懒种了两亩菜地,每个月也能挣一千块钱。
比王月霞在砖厂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挣太多了。
而且跟杨大懒在一起后,王月霞才发现杨大懒这人真挺好的,没骗她,对她三个孩子又好又知道保持距离感,对她婆婆也从不说啥。
王月霞下定决心和他好好过日子,光靠杨大懒一个人干活也不容易,王月霞也想在村里找点活干。
她求石红娘帮她找事,石红娘去给夏芜求情,还真给她找到事情做了。
她和杨大懒虽然没扯证,但她嫁过来那天办了酒席,酒席上的饭菜都是王月霞亲自烧的,夏芜吃中她做的饭,特意给她找了个厨子在活,在山上给人做饭,做的是大锅饭,有点累,但工资高啊。
夏芜给她开三千块钱的工资,一开始一天只有两顿饭,后来加到三顿,还给她涨工资了。
再后来,夏芜山头上的果子吃不完,摘回来要熬成果酱,王月霞主动揽下这活。
她一开始是有意报答夏芜,也没打算再要多余的工钱,可夏芜是个良心人,给她涨工资不说,还要给她分成,熬出来的果酱每卖出去一瓶,她都能多拿一点钱。
到这时候,王月霞无比庆幸自己和杨大懒结婚了,要不然哪来这么多好处呢。
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到夏芜的水井小院里来,给她摘摘菜,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夏芜就给村里老人提供饭菜。
王月霞家里俩老婆子也被她接来,每天大清早跟着她到山上干活,晚上再回去,水井小院人多,谁都能帮她看着俩老婆子。
村里的书记说小孩子都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是王月霞生活不容易,孩子在家休学,现在有人帮衬了,孩子不去上学就不像话了。
于是她的三个孩子都顺利重返校园。
一个月前,王月霞还在担忧这个担忧那个。
和杨大懒一起过日子后,她的烦恼好像都迎刃而解,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王月霞给夏芜干了几个月活,每个月拿的钱比杨大懒挣得都多,杨大懒把家里的钱都给她保管,两个半路出家的夫妻过的比多少小年轻都有爱意。
现在夏芜创立公司,她和杨大懒都成了正式员工,买的有五险一金,工资也稳定,这样幸福的日子,王月霞真不敢相信是真的。
她和村里很多给夏芜干活的人是一样想法,必须好好干,必须把公司做大做强,努力挣钱,这样才能让现在的幸福维持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也不知想了多久,外头天色蒙蒙亮,村里传来鸡叫声。
前不久夏芜买了几十头产奶的水牛回来,每天大清早都要挤牛奶,再把挤回来的水牛奶加工成馒头和糕点,杨大懒负责挤奶,王月霞负责后续加工。
看时间差不多了,王月霞彻底睡不着了,推着杨大懒:“大懒,醒醒,上山干活了。”
杨大懒正在睡梦中被人推醒,一点都不气,“几点了?”
“五点半了,快收拾收拾上山。”
说话间,王月霞已经穿好了衣服,杨大懒去厨房把孩子们上学前要吃的早餐热好,都是她从山上带回来的水牛奶和水牛奶馒头,一加热就能吃,再煮几个鸡蛋,孩子们吃着还营养还裹腹。
王月霞去俩婆子房间,给她们换洗擦洗,好好养一段时间后,她前婆子病况都好了一些,现在能自己勉强拿着叉子,保持一个姿势叉面条吃。
要是放以前,王月霞肯定怕她拿叉子把自己叉死。
不过现在她不用担心了。
现的日子过得好着呢,连她前婆子都跟着享福,再也没说过怕拖累王月霞的话,要是真不想拖累她,赶紧好好吃饭好好养身体才是正道。
女人自己能挣钱,不用手心朝上找男人要钱,王月霞精神焕发,干劲十足。
她虽然带着“拖油瓶”嫁给杨大懒,却不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能挣钱,孩子听话,老婆子们不给她添堵,和杨大懒也浓情蜜意,俩人还打算攒两年钱,再要个孩子。
忙完家里的事情,王月霞去到水井小院,立马开始忙活工作,她嘴角带着笑,嘴里高兴地哼着小曲。
阳光越过山头照在身上的一瞬间,温暖舒适,一如王月霞的好心情。
水牛奶不断给送到水井小院,忙活完早饭,王月霞调整摄像头位置,穿戴好各种装备,对着镜头开始和面。
等面发开,村里的女人们忙完上午的活,下午就要开始蒸馒头,她们一天要做出来上千个馒头,冷却放凉后真空包装,接着发当天的冷链快递,把水牛奶馒头送往千家万户。
这就是王月霞的一天。无比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