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思潮影响的不仅仅是南洋的那些小国,大国也同样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这些大国无意之间的行动,再加上有心人的推动才促成了这股思潮的兴起,越国的改革序幕,始于朱瞻壑的退位诏书。
在联邦事务总理任期结束之后,回到越国的朱瞻壑便以“朕躬渐衰,难承重任”下达退位诏书,这封在越国上下并未引发太大震动,自朱祁锂被立为太子起,朱瞻壑便逐步将政务移交,十数年间的历练早已让朝野认可这位继承人的能力。
时年三十四岁的朱祁锂,在继位大典上发表的施政演说,未提任何虚言,直接列举越国当前面临的七项核心问题,其中便包括国营资本与私营资本的权责划分、行政效率与分权制衡的矛盾、基层治理的响应滞后等,句句直指制度痛点。
这份清醒的认知,源于朱祁锂长达十五年的岗位历练。从孟母(孟买)港的海关查验员到吴中省的民政厅长,从国营钢铁公司的运营总监到内阁辅政大臣,越国行政体系的基层、中层、高层岗位,他几乎轮值过半。
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朱昭熙当年为越国设计的君主立宪框架,虽在立国初期适配了资本主义发展需求,但随着工业规模扩大与社会结构变化,诸多细节已显滞后。
继位后的第三周,朱祁锂在勤政殿召开首次御前会议,参会者包括内阁首辅、财政大臣、工商大臣、最高法院院长及五名私营企业代表。会议议题只有一个:重新界定国营资本与私营资本的经营范围。
“国营资本占比过高,会抑制市场活力;完全放开私营,战略产业又会失控。”朱祁锂开门见山,抛出核心矛盾。越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皇室直接掌控的国营企业涉及港口、钢铁、军工等领域,资产规模占全国总资本的42%。
远超朱昭熙当年设定的“不超过30%”的上限。这些企业虽由内阁代管,但其人事任免、投资决策需经皇室签字确认,导致效率低下,某国营钢铁厂的技术改造方案,从提交到获批耗时八个月,期间私营钢厂已完成同类改造,抢占了三成市场份额。
私营资本则集中在纺织、粮食加工、航运等轻工业领域,受限于政策壁垒,难以进入高利润的战略产业。
五名私营代表在会上反映,申请参与港口扩建项目的私营企业有17家,最终仅2家获批,且被限定在非核心区域运营。“不是我们不愿投入,是规则不透明。”最大的私营航运公司老板直言,“国营企业的亏损可以由国库补贴,我们赔不起。”
会议持续两天,形成初步方案:将现有国营产业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绝对国营”,包括军工、货币发行等,由皇室直接管控,内阁负责日常运营,禁止私营资本进入。
第二类为“有限开放”,包括港口、地方铁路、钢铁冶炼,允许私营资本持股。但国营资本需保持51%以上的控股权,且重大决策需经议会审议。
第三类为“完全放开”,包括纺织、粮食加工、民用航运等轻工业,国营企业逐步退出,三年内完成私有化改造,仅保留行业标准制定权。
方案的核心在于建立“皇室资产独立核算制度”。朱祁锂要求成立专门的“皇室资产管理委员会”,由财政大臣、审计总长、最高法院副院长及两名非皇室出身的经济学者组成。
负责清查现有国营资产,区分“皇室私产”与“国家资产”。前者包括皇室直接继承的土地、宫殿及部分投资收益,可自由支配;后者则纳入国家预算体系,其收益需上缴国库,支出需经议会批准。
“皇室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朱祁锂在会议上强调,“国营资本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不是为了盈利。”该方案随后提交议会审议,经过五轮修订,最终以68%的赞成票通过,成为越国首部《资本经营范围法》。
解决了资本问题,行政效率与分权制衡的矛盾被提上日程。越国实行的“君主掌军权、议会掌立法、内阁掌行政”的三权分立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权责交叉。
某省发生旱灾时,民政部门申请紧急拨款需经议会表决,耗时五天,错过最佳救灾时机;军队的后勤采购由内阁负责,因预算审批流程过长,部分边境部队的冬装供应延迟了一个月。
朱祁锂的改革思路是“明确权责清单”。他组织内阁与议会联合制定《行政权责划分细则》,将全国事务分为三类:一类事务由内阁直接决策,包括日常行政、地方治理、民生项目等,议会仅保留监督权。
二类事务需内阁提案、议会审议,包括税收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等,审议期限不得超过30天;三类事务为重大事项,需内阁、议会、皇室三方同意,包括宣战、修宪、重大军事采购等,此类事项每年不超过10件。
为提高效率,细则还规定了“紧急程序”: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内阁可先行动用应急资金,事后7天内补报议会审批。在吴中省试点期间,该程序将救灾响应时间从5天缩短至18小时,物资调配效率提升40%。
基层治理的问题则更为复杂。越国地域辽阔,印度次大陆的民族,地方自治权与中央集权的平衡始终难以把握。
朱祁锂的解决方案是“分级自治”。他将全国划分为两类地区:核心控制区实行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议会仅负责民生事务;边境地区则设立“特区”,由中央派驻专员协调,兼顾国防安全与地方发展。
为确保政策落地,他还推动修改《地方议会选举法》,规定候选人需具备“在本地居住满五年、无民族或宗教歧视记录”的基本条件,减少外部势力干预。
政党政治的引入则是朱祁锂的另一项突破。越国此前虽有议会,但未形成明确的政党体系,议员多以地域或行业结盟,导致政策连贯性不足。
朱祁锂借鉴虞国的政党模式,允许议员按政治主张组建政党,明确“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可组阁”,并规定“政党纲领需包含四年任期内的具体施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