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选兵练将强根基
冀州城外的校场早已不复往日的空旷。晨光刚漫过城墙顶端,两万余名新招募的士兵便已列成松散的队列,青色布衣在风里翻飞,大多人手中还握着锈迹斑斑的锄头或柴刀——这些从河北各郡县赶来投军的百姓,脸上带着对安稳生活的期盼,也藏着几分对战场的惶恐。
姜维一身轻便铠甲,腰间悬着诸葛亮亲赠的七星剑,缓步走在校场边缘。他目光扫过队列,停在一个身材高壮的青年身上——那青年约莫二十岁,赤着双脚,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土的小腿,手里紧紧攥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木枪,脊背挺得笔直,即便周围人因紧张微微晃动,他也纹丝不动。
“你叫什么名字?”姜维走到青年面前,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周围士兵耳中。
青年猛地抬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意外,随即躬身答道:“回将军,小人叫赵虎,是巨鹿郡人。去年魏军抢了俺家的地,还杀了俺爹,俺听说将军的军队能为百姓做主,就来投军了!”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乡音,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泛白。
姜维点头,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木枪上:“会用兵器吗?”
“俺会耍枪!”赵虎立刻挺直身子,双手握住木枪,手腕一翻,枪尖便朝着前方虚刺,动作虽不算标准,却带着一股狠劲。周围的士兵纷纷侧目,连站在不远处的张翼也走了过来,饶有兴致地看着。
“不错,有股子血性。”姜维抬手拍了拍赵虎的肩膀,“从今日起,你就去骑兵营报道,跟着阿柴首领学骑术,好好练,将来定能为你爹报仇,为河北百姓报仇。”
赵虎眼中瞬间亮了起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谢将军!俺一定好好练,绝不给将军丢脸!”
姜维扶起他,转身对着队列高声道:“诸位乡亲!你们来投军,有的是为了报仇,有的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这些心思,本将军都懂!但军营不是菜园子,来了就要守规矩,就要好好练本事——只有咱们的刀够快、枪够硬,才能挡住魏军,才能保住咱们的家园!”
队列里渐渐安静下来,原本有些松散的队伍,不自觉地变得整齐了些。姜维继续说道:“从今日起,校场会分成五个区域,分别练体能、兵器、阵法、骑术和箭术。每个区域都有老兵带教,你们只管用心学。谁要是偷懒耍滑,军法处置;谁要是学得快、练得好,不仅有赏,还能提拔当官!”
话音刚落,队列里便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姜维朝着张翼、廖化和阿柴递了个眼神,三人立刻分头行动——张翼负责步兵的兵器和阵法训练,廖化统筹体能训练,阿柴则带着西羌骑士指导骑兵营的骑术。
诸葛瞻捧着一卷名册,走到姜维身边:“伯约,这是各郡县上报的新募士兵名单,一共两万三千人,其中有三千人曾是魏军降兵,还有五百人是西羌部落派来的青壮。另外,咱们从洛阳带来的工匠已经在冀州城西郊搭好了军械坊,第一批改良后的长枪和铠甲,预计五日后能送来。”
姜维接过名册,快速翻看着:“魏军降兵要单独编营,派靠谱的老兵当队正,多盯着点——不是信不过他们,是得让他们慢慢适应咱们的军纪。西羌青壮熟悉骑术,让他们跟着阿柴的骑士一起带教新骑兵,这样能快些形成战力。”
“我明白。”诸葛瞻点头,“还有件事,河北各郡县的乡绅送来不少粮食和布匹,其中赵国郡的王族长还捐了两百匹战马,说是希望能为北伐出份力。”
“王族长倒是识大体。”姜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你派人去谢过他,就说等北伐成功,本将军定会向陛下举荐他。另外,粮食要统一存放在冀州城的粮仓,分批次运往各军营,千万别出纰漏——现在正是练兵的关键时候,不能让士兵们饿肚子。”
两人正说着,校场东侧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姜维抬头望去,只见几个新募士兵正围着一个老兵推搡,其中一个瘦高个士兵涨红了脸,大声喊道:“凭啥他练半个时辰就能歇,俺们就得练一个时辰?你是不是偏心!”
那老兵也动了气,指着瘦高个的鼻子:“你懂个屁!他之前在魏军里当过伍长,懂点刀法,练半个时辰抵得上你练一个时辰!你要是能像他那样,把刀法耍利索了,俺也让你歇!”
“俺不管!俺就是觉得你偏心!”瘦高个说着就要伸手去推老兵。
姜维快步走了过去,周围的士兵见将军来了,立刻安静下来,纷纷退到一旁。瘦高个看到姜维,脸上的怒气顿时消了大半,却还是梗着脖子:“将军,俺觉得他不公平!”
姜维看向老兵,语气平静:“说说,怎么回事?”
老兵躬身答道:“回将军,属下是步兵营的队正李三,刚才在教大家劈刀。张二柱——就是他,”老兵指着瘦高个,“动作总不到位,属下让他多练一会儿,他就不乐意了。王勇之前是魏军伍长,刀法熟,属下就让他练了半个时辰,让他去指导其他人,不是故意偏心。”
姜维看向瘦高个,也就是张二柱:“李队正说的是真的?”
张二柱低下头,声音小了些:“俺……俺就是觉得累,想歇会儿。”
“累?”姜维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现在练刀累,将来上了战场,敌人会因为你累就不杀你吗?你家里的爹娘,会因为你累就不用你保护吗?”
张二柱的头垂得更低,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俺知道错了,将军……俺不该偷懒。”
“知道错了就好。”姜维的语气缓和下来,“李队正,你也别光让他练,得教他诀窍——劈刀不是用蛮劲,是要腰、肩、臂一起用力,你再给他示范一遍。”
李三连忙应道:“是,将军!”他拿起一把木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深吸一口气,手臂带动木刀,朝着旁边的木桩劈去,“唰”的一声,木桩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看到没?要这样,把力气都聚在刀头上!”
张二柱认真看着,跟着比划了几下,虽然还是有些生涩,但比刚才好了不少。姜维点了点头:“好好学,只要肯用心,用不了多久就能练会。要是练累了,就歇一炷香的时间,别硬撑,但也不能偷懒——咱们练本事,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咱们的家国。”
张二柱用力点头:“谢将军,俺一定好好练!”
解决完这事,姜维又在校场里转了一圈。看到阿柴正带着西羌骑士教新骑兵骑马,不少人从马背上摔下来,却立刻爬起来继续尝试;看到廖化带着士兵们跑步,虽然有人落在后面,但没人放弃,前面的士兵还会停下来等着;看到张翼在教士兵们列阵,一个个方块阵在他的指挥下,慢慢变得整齐……姜维心中暗暗点头,这些新募的士兵虽然底子薄,但有股子韧劲,只要好好打磨,将来定能成为北伐的主力。
夕阳西下时,练兵才结束。士兵们排着队去饭堂吃饭,路上还在讨论着白天练的招式。姜维站在校场的高台上,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诸葛瞻走了过来:“伯约,今日的练兵效果不错,比我预想的要好。”
“嗯,是不错。”姜维叹了口气,“就是时间太紧了,司马昭虽然被咱们打败了,但曹魏在北方还有不少兵力,咱们得尽快把这支新军练出来,才能北上伐魏。”
“放心吧,有张翼、廖化和阿柴在,加上这些士兵肯吃苦,用不了三个月,定能形成战力。”诸葛瞻拍了拍姜维的肩膀,“时候不早了,你也累了一天,回去歇会儿吧。”
姜维点点头,转身朝着太守府走去。夜色渐浓,冀州城的街道上挂起了灯笼,偶尔能看到巡逻的士兵走过,百姓们的屋子里透出温暖的灯光,偶尔还能听到孩子的笑声。姜维看着这一切,心中更加坚定——一定要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安稳,一定要完成北伐大业,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第二折 改良军械固战力
冀州城西郊的军械坊里,烟火气终日不散。十几座熔炉并排立着,火光将工匠们的脸映得通红,“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此起彼伏,夹杂着风箱“呼哧呼哧”的声响,热闹得像是过节。
姜维一大早便带着诸葛瞻和几名将领来到军械坊。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中年工匠迎了上来,这人是从洛阳带来的工匠头,名叫刘大锤,一手打铁的手艺在洛阳城里颇有名气。
“将军!您可来了!”刘大锤脸上满是笑容,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您让俺们改良的长枪,俺们做出样品了,您快看看!”
姜维跟着刘大锤走进坊内,只见几张木桌上摆着十几把长枪。这些长枪比普通的长枪长了半尺,枪头更尖,还在枪头下方加了一个铁箍,枪杆是用坚硬的枣木做的,上面缠着防滑的麻绳。
“将军您看,这枪头俺们用了精铁,比原来的硬了三成,就算砍在石头上也不容易卷刃。”刘大锤拿起一把长枪,递给姜维,“枪杆选的是三年生的枣木,轻便还结实,士兵们拿着不累。还有这铁箍,能防止枪头脱落,还能在近战的时候用来砸敌人。”
姜维接过长枪,掂量了一下,重量确实比普通长枪轻了些,他试着朝着旁边的木桩刺去,“噗”的一声,枪头轻松刺入木桩,拔出来时,枪头完好无损。
“不错,这改良得好!”姜维赞许地看着刘大锤,“这样的长枪,一个工匠一天能做多少把?”
刘大锤挠了挠头:“回将军,要是材料够的话,一个工匠一天能做三把。俺们现在有五十个工匠,一天能做一百五十把,五日后能凑够七百五十把,够一个营的士兵用了。”
“材料够不够?”姜维问道。
“够!”刘大锤点头,“诸葛参军从河北各郡县调来了不少铁矿,还有西羌部落送来的精铁,足够俺们用一阵子了。就是锻造铠甲的工匠少了点,现在只有三十个,一天只能做二十套铠甲,怕是赶不上练兵的进度。”
诸葛瞻在一旁说道:“我已经让人去附近的郡县招募工匠了,预计三日内能再招五十个过来,到时候铠甲的产量就能提上去了。”
姜维点头:“铠甲也得改良——原来的铠甲太重,士兵们穿着行军都费劲,更别说打仗了。你让工匠们把铠甲的甲片改小些,用精铁打造,这样既能减轻重量,又能保证防护力。另外,在铠甲的肩膀和膝盖处加些软垫,防止士兵们训练时磨伤。”
“俺记下了!”刘大锤连忙拿出纸笔,把姜维的话记下来,“俺这就跟工匠们说,让他们照着改。”
几人又走到军械坊的另一侧,这里摆放着几架连弩。这些连弩是诸葛亮生前设计的,一次能发射十支箭,射程远、威力大,但缺点是上箭慢,而且太重,不方便携带。
“连弩改得怎么样了?”姜维问道。
负责改良连弩的工匠名叫陈墨,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连忙上前答道:“回将军,俺们把连弩的机括改了,上箭的速度比原来快了一倍,还把连弩的木柄改短了,重量减轻了三斤。不过射程比原来近了五步,威力也稍微弱了点。”
姜维拿起一把连弩,试着上了箭,扣动扳机,“嗖嗖嗖”,十支箭依次射了出去,虽然射程确实近了些,但上箭的过程确实比原来顺畅多了。
“射程近五步没关系,只要上箭快,在近战的时候反而更有用。”姜维说道,“你再想想办法,能不能在连弩上装个支架?这样士兵们趴在地上射击的时候,能更稳些。”
陈墨眼睛一亮:“将军说得是!俺们可以用木头做个折叠支架,不用的时候能收起来,一点不占地方。俺这就去改!”
姜维笑着点头:“好,有想法就好。你们尽管大胆尝试,要是需要什么材料,就跟诸葛参军说,咱们一定支持。”
从军械坊出来,已经是中午了。诸葛瞻看着姜维,说道:“伯约,你对军械改良这么上心,想必用不了多久,咱们的士兵就能用上趁手的兵器了。”
“兵器是士兵的第二生命,要是兵器不好,就算士兵们练得再刻苦,到了战场上也会吃亏。”姜维说道,“当年丞相在的时候,就特别重视军械改良,连弩、木牛流马,都是丞相的心血。咱们不能丢了丞相的本事,得把军械做得更好,才能让士兵们少流血,才能早日完成北伐大业。”
两人正说着,一名亲兵匆匆赶来:“将军,廖老将军派人来说,练兵的士兵们反映,饭堂的粥太稀了,菜也不够吃,想请将军去看看。”
姜维眉头一皱:“怎么会这样?咱们不是拨了足够的粮食吗?”
“俺也不知道,廖老将军说,饭堂的管事可能有问题。”亲兵答道。
姜维立刻朝着饭堂走去。冀州城的饭堂设在校场旁边,是几座临时搭建的大帐篷。此时正是饭点,士兵们正排着队打饭,不少人端着碗,脸上带着不满——碗里的粥确实很稀,能清楚地看到碗底,菜只有一小勺咸菜,连点油星都没有。
廖化正站在饭堂门口,看到姜维来了,连忙迎上去:“伯约,你可来了!你看看这饭,士兵们练了一上午,就吃这个,怎么有力气下午接着练?”
姜维走进饭堂,看到一个穿着绸缎衣服的中年男人正坐在角落里喝茶,手里还拿着一个算盘,嘴里念念有词。他走过去,沉声问道:“你是饭堂的管事?”
那中年男人看到姜维,连忙站起身,脸上堆着笑:“回将军,小人是饭堂的管事孙福。”
“士兵们吃的粥为什么这么稀?菜为什么这么少?”姜维的目光盯着孙福,语气冰冷。
孙福眼神闪烁了一下,连忙说道:“回将军,最近粮食有点紧张,所以……所以粥就稀了点。菜是因为最近天气热,不好存放,所以就少了点。”
“粮食紧张?”姜维冷笑一声,“诸葛参军刚跟我说,各郡县送来的粮食足够咱们吃半年,怎么就紧张了?还有菜,冀州城的菜市场每天都有新鲜蔬菜,怎么就不好存放了?”
孙福的脸瞬间白了,双腿开始发抖:“将军……小人……小人……”
“你是不是把粮食和菜克扣下来,自己卖了?”姜维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周围的士兵们都看了过来,眼神里满是愤怒。
孙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将军饶命!小人错了!小人不该克扣粮食!小人就是一时糊涂,想赚点小钱,求将军饶了小人吧!”
“一时糊涂?”姜维怒视着孙福,“你知道士兵们每天练得多辛苦吗?他们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练到天黑,就指望能吃顿饱饭,你却把粮食克扣下来卖钱!要是因为没吃饱饭,士兵们练坏了身体,到了战场上丢了性命,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孙福吓得浑身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廖化在一旁说道:“伯约,这种人留着就是祸害,依我看,直接军法处置!”
周围的士兵们也纷纷喊道:“杀了他!杀了他!”
姜维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孙福,你克扣的粮食和钱财,限你三日之内全部交出来,还给士兵们。另外,你被革去管事的职位,贬为普通士兵,跟着大家一起练兵——要是你再敢犯错,定斩不饶!”
孙福连忙磕头:“谢将军饶命!谢将军饶命!小人一定把东西交出来,好好练兵!”
姜维对着身边的亲兵说道:“把他带下去,盯着他交东西,然后把他送到步兵营去。”
亲兵押着孙福离开后,姜维对着士兵们高声道:“诸位弟兄,今日之事是本将军的疏忽,让大家受委屈了。从今日起,饭堂的管事换成老兵担任,每天的粮食和菜都会称重记录,谁要是再敢克扣,不管是谁,一律军法处置!另外,从今天中午开始,每餐都加一碗肉,让大家吃饱吃好,有力气好好练兵!”
士兵们顿时欢呼起来,刚才的不满一扫而空,纷纷喊道:“谢将军!谢将军!”
诸葛瞻很快从步兵营调来了三名战功卓着、口碑极好的老兵接管饭堂,还特意派了两名文书负责每日粮食、蔬菜和肉类的出入登记,确保每一份物资都用在士兵身上。当天午后,饭堂的粥稠了一倍,菜里多了油星,每人碗里还多了一块炖得软烂的猪肉,士兵们捧着碗吃得狼吞虎咽,脸上满是满足。
姜维站在饭堂外,看着这一幕,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廖化走到他身边,语气缓和了些:“还是你处置得妥当,既没让士兵们寒心,也给了孙福一个改过的机会。”
“咱们现在正是凝聚人心的时候,不能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士兵们的积极性。”姜维望着远处正在擦拭兵器的士兵,“这些弟兄们抛家舍业来投军,图的就是能有口饱饭吃,能为家人报仇,能跟着咱们干出一番事业。咱们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北伐大业?”
几日后,军械坊送来第一批改良后的长枪和铠甲。姜维特意召集了一个营的士兵,让他们换上新装备在校场上演练。士兵们握着轻便锋利的长枪,穿着透气耐磨的铠甲,动作比之前灵活了不少,劈刺、列阵都显得更有气势。
阿柴骑着战马,看着士兵们的演练,忍不住赞叹:“姜将军,你们汉人的工匠真是厉害!这长枪比我们西羌的弯刀还好用,穿上这铠甲,骑马冲锋都不觉得笨重了!”
姜维笑着说道:“这都是工匠们的功劳。等连弩改良好了,咱们的战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不管是曹魏的骑兵,还是他们的步兵,咱们都能应付。”
正说着,陈墨拿着改良后的连弩跑了过来,兴奋地喊道:“将军!连弩改好了!您快看看!”
姜维接过连弩,只见连弩下方多了一个折叠木架,展开后能稳稳地架在地上。他装上箭,趴在地上,瞄准远处的靶心,扣动扳机,十支箭依次射出,有八支都射中了靶心。
“好!太好了!”姜维站起身,拍了拍陈墨的肩膀,“你做得很好,这个折叠支架很实用,以后士兵们在野外作战,就能更稳地射击了。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跟我说。”
陈墨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将军,俺不要赏赐。能为北伐出份力,俺就很开心了。俺还想再改良一下连弩的箭,要是能在箭头上涂些麻药,就算射不穿铠甲,也能让敌人失去战斗力。”
姜维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你尽管去试,需要什么药材,就让诸葛参军给你调。要是成功了,你就是大功一件!”
接下来的日子里,练兵、改良军械、筹备粮草三项工作同时推进。河北各郡县的乡绅们听说姜维在积极备战,又纷纷送来物资,有的捐粮食,有的捐战马,还有的主动组织百姓开垦荒地,为北伐储备粮草。西羌部落也派来了第二批青壮,还带来了一千匹战马和五百副弓箭,阿柴说,这是西羌首领的意思,希望能和蜀汉一起,早日打败曹魏,让边境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第三折 暗探传信知敌情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冀州城北门的守军正在例行检查。一个穿着破旧布衣、背着柴火的中年男人走到城门口,低着头,声音沙哑地说:“官爷,俺是城外的樵夫,进城卖柴火。”
守军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身上满是泥土,双手粗糙,确实像是常年砍柴的樵夫,便挥了挥手:“进去吧,别在城里惹事。”
中年男人连忙点头,背着柴火,快步走进了冀州城。他没有去菜市场,而是绕着小巷,七拐八拐,来到了城南的一处小院前。他敲了敲院门,三长两短,节奏均匀。
片刻后,院门打开一条缝,一个老仆探出头,看到中年男人,连忙把他拉了进去,关上门,压低声音问道:“怎么样?有消息吗?”
中年男人卸下背上的柴火,从柴火堆里拿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小竹筒,递给老仆:“这是在邺城打探到的消息,快交给陈将军。”
这个中年男人不是樵夫,而是陈默派去曹魏控制区的暗探,名叫赵五。一个月前,陈默接到姜维的命令,让他派人去打探曹魏在北方的兵力部署和动向,赵五主动请缨,说他熟悉北方的地形,还会说几句鲜卑话,不容易引起怀疑。
老仆拿着竹筒,快步走进屋内。此时,陈默正在屋中来回踱步,神色焦急。自从上次攻克冀州后,司马昭虽然投降了,但曹魏在北方还有不少兵力,尤其是在邺城,驻扎着曹魏的主力部队,由大将军曹爽统领。姜维一直担心曹爽会派兵南下,所以让陈默尽快打探消息。
看到老仆进来,陈默连忙上前:“怎么样?赵五回来了吗?有消息吗?”
老仆把竹筒递给陈默:“回将军,赵五刚进城,这是他带来的消息。”
陈默接过竹筒,打开油纸,拿出里面的纸条,快速看了起来。纸条上的字是用特殊的墨水写的,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只有用温水浸泡后,才能显现出字迹。
陈默把纸条放在温水里浸泡了一会儿,然后拿出来,铺在桌上,仔细阅读。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将军,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老仆问道。
陈默抬起头,语气凝重:“曹爽在邺城集结了五万大军,还从并州调来了一万骑兵,说是要在三个月后,兵分两路,一路攻打冀州,一路攻打洛阳。另外,他还派人去联络鲜卑部落,想让鲜卑人从西边出兵,偷袭西羌部落,牵制咱们的兵力。”
“什么?”老仆大惊失色,“鲜卑人要是出兵,西羌部落就危险了,咱们的骑兵也会受影响!”
“是啊。”陈默叹了口气,“曹爽这招够狠的,他知道西羌是咱们的盟友,要是西羌被偷袭,咱们不仅会失去战马和骑兵的支援,还得分兵去救,到时候冀州和洛阳就危险了。”
“那咱们得赶紧把消息告诉姜将军啊!”老仆说道。
“嗯,我这就去。”陈默把纸条收好,快步走出小院,朝着太守府的方向跑去。
此时,姜维正在太守府的书房里查看河北各郡县的粮草统计册。诸葛瞻站在一旁,汇报着最新的情况:“伯约,现在河北各郡县的粮草储备已经足够五万大军用一年了,军械坊也已经造出了一万把改良长枪、五千套铠甲和三千架连弩,新募的士兵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也基本形成了战力。要是曹爽真的敢来,咱们应该能应付。”
姜维点了点头:“还是得小心点,曹爽毕竟是曹魏的大将军,手下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咱们不能掉以轻心。”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推开,陈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将军!不好了!有紧急消息!”
姜维和诸葛瞻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紧。姜维放下手中的册子,说道:“陈默,别急,慢慢说。”
陈默定了定神,把赵五带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最后说道:“将军,曹爽不仅要攻打冀州和洛阳,还想联合鲜卑人偷袭西羌部落,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应对啊!”
诸葛瞻听完,脸色也变了:“要是鲜卑人真的出兵,西羌部落肯定抵挡不住,到时候咱们的骑兵就没了支援,这对咱们来说太不利了。”
姜维皱着眉头,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知道,西羌部落是蜀汉在北方最重要的盟友,要是西羌被打败,蜀汉不仅会失去大量的战马和骑兵,还会失去北方的屏障,曹魏的骑兵就能从西边直接南下,威胁蜀汉的后方。
“必须阻止鲜卑人出兵。”姜维停下脚步,眼神坚定,“陈默,你再派几个得力的暗探去鲜卑部落,想办法联系上鲜卑的首领,告诉他们曹爽只是在利用他们,等打败了西羌和咱们,曹魏肯定会转过头来攻打鲜卑。另外,你再让人给西羌首领送封信,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加强边境的防御,要是鲜卑人真的来犯,咱们会派兵支援。”
“是,将军!我这就去安排!”陈默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开。
姜维又看向诸葛瞻:“你立即让人去洛阳,通知留守在那里的张翼,让他加强洛阳的防御,尤其是北门和西门,防止曹爽的大军突然袭击。另外,你再从冀州的大军中抽调一万步兵,派去支援洛阳,确保洛阳万无一失。”
“我明白。”诸葛瞻点头,“我这就去写书信,让人快马送过去。”
“还有,”姜维补充道,“咱们得加快练兵的进度,尤其是骑兵和连弩兵。曹爽三个月后才会出兵,咱们还有时间,必须在这三个月内,让军队的战力再提升一个档次。另外,再从河北各郡县招募一万士兵,扩充军队的规模,确保咱们有足够的兵力应对曹爽的进攻。”
诸葛瞻应道:“好,我会让人去安排招募士兵的事,争取半个月内招满一万兵力。”
送走诸葛瞻后,姜维独自留在书房里,看着墙上挂着的北方地图。地图上,邺城、冀州、洛阳、西羌部落的位置清晰可见。他知道,接下来的三个月,将是决定北伐大业能否继续推进的关键时期。曹爽的五万大军加上一万骑兵,实力不容小觑,再加上鲜卑人的威胁,蜀汉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从天水投汉,到跟随诸葛亮北伐,再到如今独撑河北大局,他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挑战,每一次都挺了过来。这一次,他也一定能带领蜀汉大军,打败曹爽,守住河北,为北伐大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第四折 联羌防鲜固同盟
三日后,西羌部落的首领收到了姜维的书信。此时,鲜卑部落的使者已经来到了西羌,劝说西羌首领和曹魏联手,一起攻打蜀汉,还说只要打败蜀汉,曹魏就会把河北的一部分土地分给西羌。
西羌首领拿着姜维的书信,眉头紧锁。他知道,蜀汉一直对西羌很好,不仅经常和西羌通商,还在西羌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而曹魏,之前多次派兵攻打西羌,抢了西羌不少牛羊和土地,现在却突然来拉拢,肯定没安好心。
但鲜卑部落的实力很强,要是西羌不答应和曹魏联手,鲜卑人很可能会先攻打西羌。西羌首领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召集了部落里的长老们一起商议。
“首领,我觉得不能相信曹魏和鲜卑人的话。”一个白发苍苍的长老说道,“曹魏之前多次欺负咱们,现在突然变好,肯定是想利用咱们。要是咱们帮他们打败了蜀汉,他们接下来肯定会对付咱们。”
另一个长老也说道:“是啊,蜀汉的姜将军是个仁义之人,之前咱们部落遇到旱灾,还是姜将军派人送来的粮食。现在姜将军写信提醒咱们,让咱们防备鲜卑人,这说明他心里有咱们西羌。咱们应该和蜀汉站在一起,一起对付曹魏和鲜卑人。”
“可是鲜卑人的实力很强,咱们能打得过他们吗?”一个年轻的长老担忧地说道,“要是咱们拒绝了鲜卑人,他们肯定会来攻打咱们,到时候咱们怎么办?”
西羌首领沉默了片刻,说道:“姜将军在信里说,要是鲜卑人来犯,蜀汉会派兵支援咱们。咱们西羌的勇士也不是好欺负的,只要咱们提前做好准备,再加上蜀汉的支援,肯定能打败鲜卑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决定派阿柴的弟弟阿木带领五千骑兵,去冀州协助姜将军防守。这样既能加强蜀汉的兵力,也能让姜将军知道咱们西羌的诚意。”
长老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西羌首领当即下令,把鲜卑部落的使者赶走,然后让阿木带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赶往冀州。
与此同时,陈默派去的暗探也成功联系上了鲜卑部落的一个小首领。这个小首领一直对鲜卑大首领偏袒自己的族人不满,觉得自己的部落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暗探趁机告诉小首领,曹爽之所以拉拢鲜卑人,是因为他想利用鲜卑人消耗蜀汉和西羌的兵力,等双方打得两败俱伤,曹魏再出兵,把鲜卑人和西羌人一起消灭。
小首领听了,心中大惊。他知道曹爽为人狡诈,之前就有过利用其他部落的先例。他当即决定,不再听从鲜卑大首领的命令,还暗中派人告诉西羌部落,鲜卑大首领已经决定出兵偷袭西羌,让西羌部落提前做好准备。
西羌首领收到消息后,更加坚定了和蜀汉合作的决心。他立即下令,加强西羌边境的防御,派一万骑兵驻守在边境的重要关口,同时派人去冀州,告诉姜维鲜卑人的动向。
十日后,阿木带领的五千西羌骑兵抵达了冀州。姜维亲自出城迎接,看到阿木带着骑兵浩浩荡荡地走来,心中十分高兴。
“阿木首领,辛苦你了!”姜维走上前,和阿木握手。
阿木笑着说道:“姜将军客气了!咱们是盟友,现在曹魏和鲜卑人想欺负咱们,咱们当然要一起对付他们。我哥哥说了,要是需要,咱们西羌还能再派兵力来支援。”
“多谢西羌首领和阿柴首领的支持!”姜维感激地说道,“有了你们的帮助,咱们一定能打败曹爽和鲜卑人。”
随后,姜维把阿木带到校场,让他的骑兵和蜀汉的骑兵一起训练。西羌骑兵擅长骑射和冲锋,蜀汉骑兵则擅长阵法和配合,两者结合,战斗力大大提升。阿木还把西羌骑兵的一些战术教给了蜀汉骑兵,蜀汉骑兵也把改良后的连弩教给了西羌骑兵,双方互相学习,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期间,陈默派去的暗探又传来消息,说鲜卑大首领因为小首领的背叛,内部出现了分裂,不少小部落都不愿意出兵攻打西羌,鲜卑大首领虽然很生气,但也只能暂时推迟出兵的计划。
姜维得知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曹爽的五万大军,只要能打败曹爽,曹魏在北方的实力就会大大削弱,北伐大业就能向前推进一大步。
第五折 厉兵秣马待决战
距离曹爽出兵的日子越来越近,冀州城内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校场上,士兵们的训练更加刻苦,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训练,直到天黑才结束。步兵们反复演练着攻城和防守的阵法,骑兵们在开阔的场地练习冲锋和迂回,连弩兵则对着靶心练习射击,争取每一支箭都能射中目标。
姜维每天都会去校场视察,亲自指导士兵们训练。看到士兵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他心中十分欣慰。但他也没有放松警惕,每天都会和张翼、廖化、阿柴、陈默等人一起商议战术,制定应对曹爽大军的计划。
这日,诸葛瞻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伯约,咱们从河北各郡县招募的一万士兵已经全部到齐,经过半个月的基础训练,已经可以编入各个军营了。另外,军械坊又造出了五千把长枪、三千套铠甲和两千架连弩,现在咱们的军械储备已经足够应付一场大战了。”
姜维点了点头:“好!现在咱们的兵力已经有七万了,其中骑兵一万五千人,连弩兵一万人,步兵四万五千人。曹爽有五万大军和一万骑兵,咱们在兵力上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曹爽的士兵大多是老兵,战斗力很强,咱们不能掉以轻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决定,把大军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我亲自率领,共三万大军,其中骑兵一万人,连弩兵五千人,步兵一万五千人,驻守在冀州城,迎击曹爽攻打冀州的大军;第二部分,由张翼率领,共两万大军,驻守在洛阳,防备曹爽攻打洛阳的军队;第三部分,由阿柴和阿木率领,共一万五千骑兵,驻守在冀州和西羌边境之间,一旦鲜卑人出兵,就立即支援西羌,要是鲜卑人不出兵,就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冀州和洛阳。”
“另外,陈默,你带领五千精锐士兵,作为暗线,潜入曹爽的大军中,收集情报,要是有机会,就破坏曹爽的粮草和军械,扰乱他们的军心。”姜维看向陈默。
陈默躬身应道:“请将军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廖化看着姜维,说道:“伯约,那我呢?我可不能闲着,我也要上战场!”
姜维笑着说道:“廖老将军,您经验丰富,我想让您带领五千步兵,负责冀州城的防守,确保后方的安全。您放心,要是曹爽的大军来了,肯定有您打仗的机会。”
廖化点了点头:“好!只要能打仗,让我做什么都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军按照姜维的部署,开始分头行动。张翼带着两万大军赶回洛阳,加强洛阳的防御;阿柴和阿木带着一万五千骑兵前往冀州和西羌边境;陈默挑选了五千精锐士兵,伪装成魏军降兵,潜入曹爽的大军中。廖化则带领五千步兵,开始加固冀州城的防御。他让人在城墙外侧挖掘深沟,沟底布满尖刺,又在城墙上增设箭楼,每座箭楼里配备十架连弩和二十名弓箭手。同时,他还组织士兵们在城内囤积滚石、热油,准备应对曹爽大军的攻城。
姜维也没闲着,他每天都会登上冀州城墙,观察城外的地形,寻找适合伏击曹爽大军的地点。冀州城东北方向有一片狭长的山谷,名叫“落马谷”,山谷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道路,正好适合设伏。姜维看着落马谷的地形,心中有了主意——要是能把曹爽的大军引入落马谷,再用连弩和滚石封锁谷口,定能给曹爽一个下马威。
他立即召集张翼、阿柴、陈默等人来到书房,指着地图上的落马谷,说道:“曹爽要是攻打冀州,大概率会从东北方向来,落马谷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我计划让陈默在曹爽大军进入落马谷后,破坏他们的后军粮草,同时让阿柴带领骑兵埋伏在谷口西侧的山崖上,等曹爽的前军进入谷中,就立即封锁谷口,我则带领步兵和连弩兵埋伏在谷内两侧的山崖上,用连弩和滚石攻击曹爽的大军,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阿柴看着地图,兴奋地说道:“这个计划好!落马谷地形狭窄,曹爽的大军就算人多,也施展不开,咱们正好可以以少胜多!”
陈默也点头说道:“属下潜入曹爽大军后,会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旦他们准备进入落马谷,就立即派人送信回来,同时想办法破坏他们的粮草。”
姜维又看向诸葛瞻:“粮草和军械是重中之重,你要确保在大战期间,粮草能及时运到前线,军械能随时补充。另外,你还要组织冀州城内的百姓,做好疏散准备,要是曹爽的大军攻城,不能让百姓们受到伤害。”
“请将军放心!”诸葛瞻躬身应道,“我已经安排好了,粮草都存放在城内的三个粮仓,每个粮仓都派了一千士兵看守,军械也已经提前运到了落马谷附近的隐蔽地点,随时可以取用。百姓们也都知道了大战在即,不少人都主动搬到了城外的安全区域,留下的百姓也都愿意协助咱们防守城池。”
姜维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大家都各司其职,务必做好准备。曹爽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制定好战术,就一定能打败他!”
接下来的日子里,所有人都在为大战做最后的准备。陈默带着五千精锐士兵,伪装成魏军降兵,顺利混入了曹爽的大军中。他发现曹爽的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士兵们的士气并不高,很多士兵都是被强行征召来的,不愿意打仗。而且曹爽的粮草储备并不多,只够大军用一个月,要是不能快速攻克冀州,大军就会陷入缺粮的困境。
陈默把这些情报偷偷送回冀州,姜维得知后,心中更加有底了。他让人给陈默回信,让他继续留在曹爽大军中,等待最佳时机,同时想办法散布谣言,说蜀汉大军有十万之众,还得到了西羌和鲜卑部落的支持,让魏军士兵更加恐慌。
阿柴和阿木则带领骑兵在落马谷西侧的山崖上搭建了隐蔽的营寨,还在谷口设置了陷阱,只要魏军进入谷中,触动陷阱,就会发出信号,通知埋伏的士兵发起进攻。连弩兵们也提前在谷内两侧的山崖上搭建了射击平台,把连弩架好,对准了谷中的道路。
廖化则带领步兵在冀州城墙上日夜巡逻,确保城墙的防御没有漏洞。城内的百姓们也主动帮忙,有的帮忙搬运滚石和热油,有的帮忙照顾受伤的士兵,还有的组织了民壮,配合士兵们防守城池。
距离曹爽出兵的日子越来越近,冀州城内的气氛虽然紧张,但所有人都充满了信心。士兵们摩拳擦掌,准备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百姓们也相信,在姜维的带领下,一定能打败曹爽的大军,守住冀州,守住他们的家园。
这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陈默派来的信使就匆匆赶到了冀州城。信使带来消息,曹爽已经带领五万大军和一万骑兵从邺城出发,朝着冀州的方向赶来,预计三日后就能到达落马谷。
姜维立即召集所有将领来到太守府,下达作战命令:“陈默会在曹爽大军进入落马谷后,破坏他们的后军粮草,发出信号。阿柴和阿木看到信号后,立即带领骑兵封锁谷口,防止魏军逃跑。我带领步兵和连弩兵在谷内两侧的山崖上,等魏军进入谷中,就立即发起进攻。廖老将军,你带领步兵守住冀州城,防止魏军分兵攻城。诸葛参军,你负责粮草和军械的供应,确保前线的需求。”
“遵命!”所有将领齐声应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将领们离开后,姜维独自来到校场。此时,士兵们已经集结完毕,一个个身着铠甲,手持兵器,目光坚定地望着姜维。姜维走上高台,高声说道:“将士们!曹爽的大军就要来了,他们想夺走咱们的家园,杀害咱们的亲人!但咱们不会让他们得逞!咱们有精良的兵器,有团结的盟友,有百姓们的支持,更有复兴汉室的决心!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奋勇杀敌,就一定能打败曹爽的大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打败曹爽!复兴汉室!”士兵们举起手中的兵器,高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姜维看着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场大战注定不会轻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拔出腰间的七星剑,指向北方,高声喊道:“出发!”
随着姜维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落马谷的方向进发。阳光洒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袍。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决定河北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