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抚民安城稳人心
洛阳太守府的正厅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面,映出斑驳的光影。姜维身着铠甲,腰间佩剑,正站在厅中来回踱步,神色间带着几分刚经历大战后的疲惫,却更多是掌控全局的沉稳。厅外,士兵们巡逻的脚步声、百姓们隐约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提醒着所有人,这座曹魏经营多年的都城,如今已换了主人。
“将军,诸葛参军和张将军、廖将军已在厅外等候。”亲兵轻声禀报,打断了姜维的思绪。
“快请他们进来。”姜维转过身,目光落在厅门处。
片刻后,诸葛瞻、张翼、廖化三人并肩走入,各自躬身行礼。诸葛瞻手中捧着一卷竹简,脸上带着些许凝重:“伯约,洛阳城内虽已平定,但刚经历战火,民心尚未安定。属下刚巡查完西城,发现不少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还有部分商铺紧闭门户,担心局势不稳,不敢开业。”
张翼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不仅如此,城内残余的魏军士兵仍有不少,虽大多已放下武器,但仍有小股势力潜藏在街巷中,昨日南城就发生了一起士兵抢夺百姓粮食的事件,好在被巡逻队及时制止。若不尽快处置,恐生祸乱。”
廖化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整顿军纪。百姓是根本,只有让他们安心,洛阳才能真正稳定;而军纪严明,才能避免士兵扰民,维护我军声誉。”
姜维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三人:“三位所言极是。洛阳是曹魏旧都,民心向背关乎后续北伐大业,容不得半点差错。今日召集你们,便是要定下抚民安城的方略。”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洛阳城内地图前,手指指向西城区域:“诸葛瞻,你即刻带领五千士兵,前往西城开设临时粥棚,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吃食。同时,清点城内空置的房屋,安排无家可归的百姓暂住。另外,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我军秋毫无犯,凡主动归附者,免除半年赋税,商铺开业者,给予三个月的粮草补贴。”
“属下遵命!”诸葛瞻躬身应道,接过姜维手中的令牌,转身快步离去。
姜维又看向张翼:“张翼,你带领一万士兵,负责整顿城内军纪。一方面,加强街巷巡逻,严厉打击士兵扰民、抢夺财物等行为,一旦发现,军法处置,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排查城内潜藏的残余魏军,对愿意投降者,登记造册,妥善安置;对负隅顽抗者,立即剿灭。切记,行动时不可惊扰百姓,尽量避免冲突。”
“属下明白!”张翼沉声领命,抱拳后也转身离开。
最后,姜维的目光落在廖化身上:“廖化,你经验丰富,负责联络洛阳城内的乡绅望族。这些人在地方上颇有威望,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安抚民心之事会事半功倍。你可携带礼品登门拜访,向他们说明我军的政策,邀请他们出面协助稳定地方秩序,对积极合作者,可给予相应的官职和赏赐。”
廖化躬身应道:“老臣领命!定不辜负将军所托。”
待三人离去后,姜维独自留在厅中,心中思绪万千。攻克洛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稳定局势、整合资源,为后续北伐做准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街道上逐渐多起来的百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洛阳尽快恢复生机,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午后,姜维亲自带领亲兵前往西城巡查。刚走到西城门口,就看到诸葛瞻正指挥士兵搭建粥棚,不少百姓正排着长队领取米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接过士兵递来的米粥,激动地说道:“多谢将军,多谢蜀汉的大军!之前听说打仗,我们都吓得躲在家里,没想到你们不仅不扰民,还为我们送吃的,真是仁义之师啊!”
诸葛瞻笑着回应:“老人家不必客气,保护百姓是我军的职责。只要大家安心生活,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洛阳很快就会恢复往日的繁华。”
姜维走上前,对着老者拱手说道:“老人家,我是姜维。今后洛阳由我军驻守,若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一定会尽力解决。”
老者看到姜维,连忙躬身行礼:“原来是姜将军!久闻将军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是英雄人物。有将军在,我们百姓就放心了。”
随后,姜维又来到街巷中,看到张翼正带领士兵排查潜藏的残余魏军。一名士兵发现一间民房内有异常,正准备破门而入,张翼立即上前制止:“不可鲁莽!先派人敲门询问,若里面有人抵抗,再采取行动。”
士兵按照张翼的吩咐,上前敲门喊道:“里面的人听着,我是蜀汉大军,奉命排查残余魏军。若你们是普通百姓,打开房门配合检查;若你们是魏军士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会妥善安置。”
片刻后,房门缓缓打开,里面走出几名身着魏军服饰的士兵,脸上带着犹豫和恐惧。其中一名士兵颤声说道:“我们愿意投降,只求将军能饶我们一命。”
张翼上前一步,语气严肃地说道:“只要你们真心投降,遵守我军的纪律,我们绝不会伤害你们。现在跟我们去登记造册,之后会安排你们返乡,或加入我军,由你们自己选择。”
几名魏军士兵闻言,顿时松了口气,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跟着士兵离去。
姜维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满意。他走上前,拍了拍张翼的肩膀:“做得好!对待投降的士兵,要以安抚为主,不可滥用武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归附我们。”
张翼躬身应道:“多谢将军指点,属下记住了。”
傍晚时分,姜维回到太守府,刚坐下不久,廖化就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将军,好事啊!洛阳城内的几大乡绅望族都已答应出面协助我们稳定秩序。他们不仅愿意捐赠粮食和财物,还会发动族人和百姓,配合我们的工作。”
姜维心中大喜,连忙问道:“哦?具体情况如何?”
廖化笑着说道:“我今日拜访了王家、李家、赵家等几大望族。他们原本对我们心存疑虑,但听闻将军攻克洛阳后军纪严明,还为百姓开设粥棚,心中十分敬佩。尤其是王家的族长王老爷子,他说当年曾受过诸葛丞相的恩惠,一直对蜀汉心存感激,如今看到我们大军到来,愿意全力支持我们。”
姜维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有这些乡绅望族的支持,我们安抚民心的工作就会顺利很多。你明日再去一趟,代表我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与他们商议具体的合作事宜,尽快让洛阳恢复正常的秩序。”
“老臣遵命!”廖化应道。
接下来的几日,在姜维的统筹安排下,诸葛瞻、张翼、廖化三人各司其职,洛阳城内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流离失所的百姓得到了妥善安置,商铺纷纷开业,街道上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残余的魏军士兵要么投降归附,要么被剿灭,城内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绅望族积极配合,捐赠了大量的粮食和财物,为军队和百姓解决了不少困难。
这日清晨,姜维站在太守府的城墙上,望着洛阳城内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洛阳的稳定,为后续北伐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也明白,曹魏的残余势力仍在,北方的局势依然复杂,接下来的路,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谨慎前行。
第二折 整军备战再北伐
洛阳城外的校场上,旌旗招展,鼓声震天。五万蜀汉大军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中央,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脸上带着坚毅的神情。姜维骑着一匹高大的战马,站在校场的高台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台下的士兵们。
攻克洛阳后,姜维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立即着手整顿军队,为接下来的北伐做准备。经过几日的休整,士兵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已恢复,现在正是整军备战的最佳时机。
“将士们!”姜维的声音在鼓声中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士兵耳中,“我们虽然攻克了洛阳,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伐大业已经完成。曹魏的残余势力仍在北方盘踞,他们时刻想着卷土重来,夺回洛阳。我们必须加强训练,提升战斗力,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士兵们听到姜维的话,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声呐喊:“誓死追随将军!北伐到底!誓死追随将军!北伐到底!”呐喊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姜维看着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支军队是蜀汉的希望,是复兴汉室的希望。他再次高声喊道:“从今日起,我们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阵法演练、攻城战术、骑兵作战等,务必让每一位将士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战斗技能。我会亲自监督训练,若有偷懒懈怠者,军法处置!”
“遵命!”士兵们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坚定。
随后,姜维将大军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张翼、陈默和西羌部落的阿柴带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张翼擅长攻城战术,负责带领步兵部队演练攻城阵法和云梯、投石机的使用;陈默身手过人,熟悉潜入和突袭战术,负责带领精锐士兵训练突袭和反突袭技能;阿柴带领的西羌骑士擅长骑兵作战,负责训练骑兵的冲锋和迂回战术。
训练正式开始,校场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张翼带领的步兵部队正在演练攻城阵法,士兵们分成若干小队,按照预定的阵型,朝着模拟的城墙发起进攻。有的士兵推着云梯快速冲向城墙,有的士兵操作投石机,将石头准确地投向城墙顶部的模拟目标,还有的士兵手持盾牌,组成盾墙,为攻城的士兵提供掩护。
张翼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士兵们的动作,时不时地大声喊道:“注意阵型!保持距离!投石机的角度再调整一下,目标是城墙顶部的守军!”
陈默带领的精锐士兵则在进行突袭训练。他们身着黑色劲装,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模拟的街巷中,避开巡逻的“敌人”,快速接近目标。当遇到“敌人”时,他们动作迅猛,配合默契,短短几招就将“敌人”制服。陈默亲自上阵,与士兵们对练,他的动作精准而迅猛,为士兵们做着示范:“记住,突袭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利用地形掩护自己,攻击敌人的要害,让他们失去反抗能力。”
阿柴带领的西羌骑士则在开阔的场地进行骑兵训练。骑士们骑着战马,手持弯刀,排成整齐的队列,朝着前方的目标发起冲锋。战马奔腾,尘土飞扬,骑士们的呐喊声与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气势磅礴。阿柴骑着战马,在队伍中穿梭,大声喊道:“保持队列!加快速度!注意互相配合,不要单独行动!”
姜维骑着战马,在各个训练场地之间穿梭,仔细观察着士兵们的训练情况。看到士兵们训练刻苦,进步明显,心中十分满意。但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步兵部队在攻城时,云梯的推进速度较慢,容易被“敌人”的弓箭攻击;骑兵部队在冲锋时,队列不够整齐,容易出现混乱。
针对这些问题,姜维立即召集张翼、陈默和阿柴进行商议。“张翼,步兵部队攻城时,云梯推进速度太慢,这样在实战中会造成很大的伤亡。你可以让士兵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掩护,一组负责推进云梯,交替进行,提高推进速度。”
“属下明白!”张翼躬身应道,立即去调整训练方案。
姜维又看向阿柴:“阿柴首领,骑兵部队冲锋时队列不够整齐,这样会影响冲锋的威力。你可以在训练中增加队列训练,让骑士们熟悉彼此的位置,保持队列的整齐。”
阿柴点了点头:“多谢将军指点,我这就去安排。”
随后,姜维来到陈默的训练场地,对陈默说道:“陈默,你的精锐部队训练效果很好,但在实战中,可能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你可以增加一些模拟突发情况的训练,比如遇到敌人的埋伏、遭遇大量敌人等,提高士兵们的应变能力。”
“末将领命!”陈默应道,立即调整了训练内容。
在姜维的亲自指导下,士兵们的训练更加有针对性,进步也越来越明显。步兵部队攻城时,云梯推进速度大大提高,士兵们的配合也更加默契;骑兵部队冲锋时,队列整齐,气势如虹;精锐部队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应对。
期间,诸葛瞻也没有闲着。他负责统筹军队的粮草和军械供应,确保训练期间士兵们的饮食和武器装备得到保障。他派人前往洛阳周边的郡县征集粮食,同时组织工匠们修补和打造武器装备,为接下来的北伐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这日午后,姜维正在校场上视察训练情况,一名斥候匆匆赶来,单膝跪地禀报:“将军,北方传来消息,司马昭带领残余的魏军逃到了冀州,与当地的魏军将领王凌汇合,目前已集结了三万大军,正在冀州整顿,似乎有南下反扑的迹象。”
姜维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司马昭虽然战败,但实力仍在,若不尽快解决,必成后患。“知道了,你继续密切关注冀州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即禀报。”
斥候应道:“属下遵命!”随后便转身离去。
姜维召集张翼、陈默、阿柴和诸葛瞻等人来到校场的高台上,商议应对之策。“司马昭在冀州集结大军,看样子是想南下反扑。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主动出击,消灭这股残余势力。”
张翼上前一步,说道:“将军,我军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战斗力已经大大提升,完全有能力应对司马昭的反扑。属下建议,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由将军亲自率领,攻打冀州;另一路由诸葛参军率领,留守洛阳,确保后方的稳定。”
诸葛瞻点头说道:“张将军所言极是。洛阳是我们刚刚攻克的城池,民心尚未完全安定,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驻守。属下愿意带领一万大军留守洛阳,负责粮草和军械的供应,为前线提供支持。”
阿柴说道:“姜将军,我的西羌骑士擅长骑兵作战,冀州地势平坦,正好适合骑兵冲锋。我愿意带领骑士们跟随将军出征,为北伐大业贡献一份力量。”
陈默也躬身说道:“末将愿意带领精锐部队,作为先锋,提前潜入冀州,收集情报,为大军进攻做好准备。”
姜维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好!既然大家都有此决心,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行事。三日后,陈默带领五千精锐士兵作为先锋,提前出发,潜入冀州;五日后,我带领三万大军,与阿柴首领的两千西羌骑士一起,向冀州进军;诸葛瞻带领一万大军留守洛阳,负责后方的稳定和物资供应;张翼带领一万大军,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前线和后方。”
“属下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日,大军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征事宜。陈默带领精锐士兵检查装备,熟悉冀州的地形;诸葛瞻则加紧筹集粮草和军械,确保大军的物资供应;张翼则加强洛阳周边的防御,防止魏军趁机偷袭。
五日后清晨,洛阳城外的校场上,北伐大军再次集结。姜维骑着战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他知道,此次冀州之行,必然会遇到一场恶战,但为了北伐大业,为了复兴汉室,他必须勇往直前,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出发!”随着姜维一声令下,北伐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冀州的方向进发,拉开了新一轮北伐的序幕。
第三折 冀州暗探查敌踪
冀州城外的一处密林里,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陈默带领着五千精锐士兵,正潜伏在这里,密切关注着冀州城的动向。他们已经潜入冀州境内三日,一路上避开了魏军的巡逻队,顺利抵达了冀州城外。
陈默身着一身普通百姓的服饰,脸上带着几分风尘,正透过密林的缝隙,观察着冀州城的城墙。冀州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墙上布满了魏军的士兵,个个手持武器,警惕地扫视着城外的情况。城门口,魏军设置了重重关卡,对进出城的百姓进行严格的盘查,想要轻易进城,绝非易事。
“将军,冀州城的防御十分严密,我们想要进城收集情报,恐怕不容易。”身边的一名亲兵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陈默点了点头,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想要了解司马昭在冀州的具体部署,必须潜入城中。但目前冀州城防守如此严密,强行进城只会打草惊蛇,暴露自己的行踪。“我们不能强行进城,必须想办法混进去。”
他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上。只见几名百姓正推着装满货物的小车,朝着冀州城的方向走去,看样子是要进城贩卖货物。陈默心中一动,对着身边的亲兵说道:“你去把那几名百姓请过来,我有事情要问他们。”
亲兵应了一声,悄悄绕到小路旁,拦住了那几名百姓。百姓们看到突然出现的士兵,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以为是魏军前来抢掠。“各位不要害怕,我们是蜀汉的士兵,不会伤害你们。”亲兵轻声说道,语气十分温和。
百姓们闻言,心中稍稍安定下来。他们听说过蜀汉大军攻克洛阳的消息,知道蜀汉军队是仁义之师。其中一名领头的中年男子拱手问道:“不知这位将军找我们有何事?”
亲兵说道:“我家将军想向你们打听一些冀州城的情况,还请你们随我来一趟。”
中年男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带着其他几名百姓跟着亲兵来到了陈默面前。
陈默对着几人拱手说道:“在下陈默,是蜀汉大军的将领。今日找几位前来,是想向你们打听一下冀州城的情况,还请几位如实相告。”
中年男子连忙躬身回礼:“原来是陈将军!小人王二,是这附近的百姓,经常到冀州城里贩卖货物。将军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小人一定知无不言。”
陈默点了点头,问道:“最近冀州城里的情况如何?魏军的兵力部署怎么样?进城盘查严格吗?”
王二想了想,说道:“自从司马昭将军带着大军来到冀州后,城里的魏军就多了很多。城墙上、城门处都布满了士兵,盘查也比以前严格了很多。想要进城,必须要有官府开具的路引,还要接受士兵的仔细检查,稍有可疑之处,就会被抓起来盘问。”
“那城里的魏军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司马昭有没有在城里修建防御工事?”陈默继续问道。
王二说道:“魏军的大营设在城东北角,那里驻扎了很多士兵。另外,城墙上新增了很多投石机和弓箭,看样子是在加强防御。至于司马昭将军,小人很少见到他,听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将军府里,很少出门。”
陈默心中暗暗记下这些信息,又问道:“你们平时进城贩卖货物,都是从哪个城门进去?守城的士兵对你们这些商贩有没有特别的检查?
王二说道:“我们一般都是从南门进去,南门的守将李校尉为人比较随和,对我们这些商贩检查得相对宽松一些。只要有合法的路引,一般都能顺利进城。”
陈默点了点头,心中有了主意。“多谢几位告知这些情况。为了感谢你们,我这里有一些粮食,送给你们。”他对着亲兵示意了一下,亲兵立即拿来几袋粮食,递给了王二等人。
王二等人见状,连忙道谢:“多谢陈将军!多谢陈将军!”
陈默说道:“不用客气。你们进城后,若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比如魏军调动、新增防御工事等,可到城南的老槐树客栈找一个名叫老周的人,告诉他是我让你们来的,他会给你们相应的报酬。”
王二连忙应道:“小人明白!一定按照将军的吩咐去做。”
随后,陈默让亲兵送王二等人离开。待他们走后,陈默召集身边的几名将领,商议潜入冀州城的计划。“根据王二所说,冀州城南门的盘查相对宽松,我们可以伪装成商贩,从南门混入城中。”
一名将领说道:“将军,我们有五千士兵,若都伪装成商贩进城,恐怕会引起魏军的怀疑。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货物和路引。”
陈默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全部进城,只能挑选一部分精锐士兵,伪装成商贩分批进城。其余的士兵则留在城外的密林中,密切关注冀州城的动向,一旦城内有情况,立即接应我们。”
他思考片刻,继续说道:“我挑选一千名精锐士兵,分成十组,每组一百人,伪装成不同的商贩,比如贩卖粮食、布匹、药材的。每组都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带领,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路引,分批从南门进城。进城后,各组在老槐树客栈汇合,由我统一安排任务。”
“另外,我会提前派人联系城内的暗桩老周,让他协助我们获取路引,并在城内为我们提供掩护。”陈默补充道。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陈默立即安排人手,联系城内的暗桩老周,同时让士兵们准备伪装用的货物和服饰。
两日后,老周传来消息,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路引,并在城南老槐树客栈为他们安排好了住处。陈默见状,立即按照计划,将一千名精锐士兵分成十组,开始分批潜入冀州城。
陈默带领第一组士兵,伪装成贩卖药材的商贩,推着装满药材的小车,朝着冀州城南门走去。来到城门口,守城的士兵立即上前盘查。“站住!干什么的?有路引吗?”
陈默连忙上前,脸上露出笑容:“这位官爷,我们是从洛阳来的药材商,想到城里贩卖药材。这是我们的路引,请官爷过目。”他一边说,一边将路引递了过去。
守城的士兵接过路引,仔细检查了一番,又看了看车上的药材,问道:“你们车上装的都是什么药材?有没有违禁品?”
陈默说道:“回官爷,都是一些普通的药材,比如当归、黄芪、甘草之类的,没有任何违禁品。官爷若不信,可以检查。”
士兵们上前,对车上的药材进行了简单的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领头的校尉看了看路引,又看了看陈默等人,见他们衣着普通,神色自然,没有丝毫可疑之处,便挥了挥手:“好了,进去吧。记住,在城里老实点,不要惹事。”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陈默连忙道谢,带领着士兵们推着小车,顺利进入了冀州城。
进城后,陈默按照老周的指示,带领士兵们朝着老槐树客栈走去。冀州城内的街道十分繁华,商铺林立,百姓们来来往往,一派热闹的景象。但街道上不时有魏军士兵巡逻,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陈默等人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街道上,避开巡逻的魏军士兵,很快就来到了老槐树客栈。客栈的老板老周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陈默等人,立即上前迎接:“陈将军,你们可来了!快里面请。”
陈默跟着老周走进客栈,来到后院的一处偏僻院落。待士兵们安顿好后,陈默问道:“老周,城里的情况怎么样?司马昭的兵力部署具体如何?”
老周压低声音说道:“陈将军,司马昭在冀州城集结了三万大军,其中一万大军驻守在城东北角的大营,一万大军分布在城墙和城门处,还有一万大军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城中心的校场上。另外,司马昭还在城墙上新增了两百架投石机和五百张弓箭,防御十分严密。”
“城内有没有曹魏的重要官员?他们对司马昭的态度如何?”陈默继续问道。
老周说道:“冀州的太守是王凌,他是曹魏的老臣,对司马昭并不是很信服,但因为司马昭手握重兵,他也不敢公开反对。另外,城内还有几名曹魏的将领,大多是司马昭的亲信,对他忠心耿耿。”
陈默点了点头,心中对冀州城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周,接下来还要麻烦你,帮我们收集更多关于司马昭大军的情报,比如他们的粮草储备、训练情况、将领的性格特点等。同时,我们会在城内展开侦查,一旦有重要情报,立即向姜将军禀报。”
老周应道:“陈将军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协助你们。”
接下来的几日,陈默带领着士兵们,在老周的协助下,开始在冀州城内展开侦查。他们伪装成各种身份,有的伪装成百姓,在街道上打探消息;有的伪装成士兵,混入魏军的巡逻队中;有的则潜入魏军的大营附近,观察他们的训练情况和粮草储备。
期间,他们遇到了不少危险。一次,陈默带领几名士兵伪装成魏军士兵,潜入魏军大营附近侦查,不料被一名魏军将领发现了破绽。“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们?”
陈默心中一惊,随即冷静下来,说道:“回将军,我们是刚从洛阳调来的,负责协助防守大营。”
魏军将领怀疑地看了看他们,说道:“既然是刚调来的,可有调令?”
陈默知道,若拿不出调令,必然会暴露身份。他灵机一动,说道:“调令在我们统领那里,我们只是先过来熟悉一下环境。将军若不信,可以随我们去见统领。”
魏军将领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不必了,你们去吧。记住,在大营内不要乱走,否则军法处置。”
陈默心中松了口气,连忙带领士兵们离开。此次事件让他们更加谨慎,在后续的侦查中,更加注重细节,避免再次出现破绽。
经过几日的侦查,陈默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司马昭大军的情报。他得知,司马昭的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士兵们的士气并不高,很多士兵都是被迫参军,对司马昭并不忠心;魏军的粮草储备主要集中在城西北角的粮仓,由一千名士兵看守;司马昭计划在十日之后,率领大军南下,攻打洛阳。
陈默见状,立即派人将这些情报送往姜维的大营,同时继续在冀州城内侦查,等待姜维大军的到来。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大军进攻冀州城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折 两军对垒冀州郊
冀州城外的平原上,旌旗猎猎,尘土飞扬。姜维带领着三万蜀汉大军和两千西羌骑士,已经抵达了这里,与陈默派来的信使汇合。信使将陈默收集到的情报一一禀报给姜维,包括司马昭大军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南下计划等。
姜维听完情报后,立即召集身边的将领,在大营中召开军事会议。“根据陈默传来的情报,司马昭计划在十日之后率领大军南下,攻打洛阳。我们必须在他南下之前,主动出击,攻打冀州城,消灭这股残余势力。”
阿柴坐在一旁,手中握着马鞭,说道:“姜将军,冀州城防御严密,司马昭又有三万大军驻守,想要攻克冀州城,并非易事。我的西羌骑士擅长骑兵冲锋,不如我们先派骑兵袭击魏军的粮仓,烧毁他们的粮草,让他们人心惶惶,然后再趁机攻城。”
张翼说道:“阿柴首领所言极是。粮草是军队的根本,一旦粮草被烧毁,魏军必然会陷入混乱。但冀州城的粮仓位于城西北角,防守严密,派骑兵袭击恐怕难以成功。不如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阿柴首领带领西羌骑士,佯装袭击冀州城南门,吸引魏军的注意力;另一路由我带领步兵部队,趁机袭击西北角的粮仓,烧毁粮草。”
姜维点了点头:“这个计划不错。但我们还要考虑到,司马昭可能会派机动部队驰援粮仓,所以必须派一支军队牵制住他们。陈默在冀州城内有一千精锐士兵,我们可以让他在城内发动突袭,扰乱魏军的部署,牵制机动部队的行动。”
他沉思片刻,继续说道:“具体部署如下:第一路,由阿柴首领带领两千西羌骑士,在明日清晨,对冀州城南门发起佯攻,吸引魏军的注意力,尤其是城中心的机动部队;第二路,由张翼带领一万步兵部队,在西羌骑士发起佯攻的同时,突袭冀州城西北角的粮仓,务必将粮草烧毁;第三路,由我带领一万五千大军,在冀州城东门附近待命,一旦魏军的机动部队被牵制,立即对东门发起进攻;第四路,陈默带领城内的一千精锐士兵,在张翼袭击粮仓时,在城内发起突袭,攻击魏军的机动部队大营,牵制他们的行动。”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姜维立即派人前往冀州城,将命令传达给陈默。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冀州城南门外就传来了震天动地的鼓声。阿柴带领着两千西羌骑士,骑着战马,手持弯刀,朝着南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骑士们骑着战马,在城下来回冲锋,呐喊声与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气势磅礴。
城墙上的魏军士兵看到西羌骑士发起进攻,顿时紧张起来,立即向守将李校尉禀报。李校尉连忙登上城墙,看到城外的西羌骑士,心中大惊,立即下令:“快!放箭!通知城中心的机动部队,让他们立即赶来支援南门!”
城墙上的魏军士兵立即弯弓搭箭,朝着西羌骑士射去。箭矢如雨般落下,但西羌骑士们骑着战马,灵活地躲避着箭矢,继续朝着城墙冲锋。
与此同时,张翼带领着一万步兵部队,已经悄悄绕到了冀州城西北角的粮仓附近。粮仓外有一千名魏军士兵看守,他们正密切关注着城南的战况,并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张翼看到时机成熟,立即下令:“进攻!”
步兵部队的士兵们立即朝着粮仓发起了进攻。他们分成若干小队,有的手持盾牌,组成盾墙,抵挡魏军的弓箭;有的手持长枪,朝着魏军士兵冲去;还有的则推着云梯,想要爬上粮仓的围墙。
粮仓外的魏军士兵见状,顿时慌了神,连忙拿起武器抵抗。但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城南的战况上,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很快就被蜀汉士兵突破了防线。蜀汉士兵们冲进粮仓,四处放火,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冀州城中心的机动部队大营内,魏军将领正在等待南门的支援消息。突然,营外传来一阵喊杀声,陈默带领着一千精锐士兵,从营外冲了进来。士兵们身着黑色劲装,动作迅猛,朝着魏军士兵发起了突袭。
魏军士兵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营内顿时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陈默带领着士兵们,在大营内来回冲杀,牵制住了机动部队的行动。
司马昭在将军府内得知南门被攻、粮仓失火、机动部队大营遭袭的消息后,顿时勃然大怒。“可恶!姜维竟然如此狡猾!”他立即召集身边的将领,下令:“立即集合大军,前往西北角粮仓支援!一定要保住粮草!”
但此时,机动部队已经被陈默牵制住,根本无法及时支援粮仓。而南门的魏军士兵又被西羌骑士死死缠住,也无法脱身。司马昭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带领着身边的一千亲兵,朝着西北角粮仓赶去。
当司马昭赶到粮仓时,粮仓已经被大火吞噬,粮草几乎被烧毁殆尽。张翼看到司马昭赶来,立即下令:“撤退!”
蜀汉士兵们听到命令,纷纷撤出粮仓,朝着东门的方向退去。司马昭看着被烧毁的粮仓,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他知道,粮草被烧毁,大军的补给将成为大问题,南下攻打洛阳的计划也彻底泡汤了。
就在这时,冀州城东门外传来了震天动地的鼓声。姜维带领着一万五千大军,已经对东门发起了进攻。城墙上的魏军士兵看到蜀汉大军发起进攻,顿时吓得脸色苍白,连忙向司马昭禀报。
司马昭闻言,心中大惊。他知道,此时城内的魏军已经陷入混乱,根本无法抵挡蜀汉大军的进攻。但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立即下令:“立即集合所有兵力,前往东门防守!一定要守住东门!”
然而,此时的魏军已经人心惶惶,士兵们失去了斗志,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姜维带领着蜀汉大军,趁着魏军混乱之际,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投石机将巨大的石头投向城墙,砸得魏军士兵哭爹喊娘;云梯部队的士兵们顺着云梯快速爬上城墙,与魏军展开激烈的搏斗。
城墙上的魏军士兵越来越少,蜀汉士兵们趁机打开了东门的城门。“冲啊!”姜维骑着战马,带领着大军冲进了冀州城,与城内的魏军展开巷战。
陈默看到蜀汉大军进城,立即带领着精锐士兵,从机动部队大营中冲出,与姜维的大军汇合。两支军队合在一起,战斗力更加强大,朝着魏军的残余势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司马昭带领着残余的魏军,在城内苦苦抵抗,但根本无法抵挡蜀汉大军的进攻。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的士兵越来越少,最终,司马昭被蜀汉士兵包围在将军府内。
姜维骑着战马,来到将军府前,对着府内大喊:“司马昭!你已经被包围了!速速投降!否则,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司马昭在府内听到姜维的喊话,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继续抵抗下去也没有意义。但他并不甘心投降,想要拔剑自刎。
就在这时,一名将领上前拦住了他:“将军,不可!我们虽然战败,但只要留得性命,日后还有机会卷土重来。若今日自刎,一切就都完了。”
司马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剑。他知道,将领说得有道理,只要留得性命,就还有希望。随后,他打开将军府的大门,向姜维投降。
至此,冀州城被蜀汉大军攻克,司马昭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姜维站在冀州城的城墙上,望着城内欢庆胜利的士兵和百姓,心中充满了激动。他知道,攻克冀州,意味着北伐大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他也明白,北方还有很多曹魏的残余势力,接下来的路,依然任重道远。
第五折 河北安抚定根基
冀州城的将军府内,姜维正坐在正厅的主位上,处理着战后的各项事务。厅内的案几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包括冀州城的人口统计、粮草储备、官员任免等。攻克冀州后,如何安抚百姓、整顿地方秩序、整合资源,成为了姜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将军,河北各郡县的官员都已派人前来祝贺我军攻克冀州,同时请求将军派人前往各郡县,协助他们稳定地方秩序。”诸葛瞻走进厅内,手中捧着一卷文书,躬身说道。
姜维抬起头,接过文书看了看,说道:“河北各郡县是曹魏的重要统治区域,民心尚未完全归附,若不尽快派人前往安抚,恐生祸乱。你立即拟定一份名单,挑选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官员,前往河北各郡县担任太守或县令,协助当地官员稳定地方秩序。”
“另外,告知前往各郡县的官员,到达任所后,首要任务是安抚百姓,免除当地百姓一年的赋税,对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给予妥善安置。同时,整顿当地的吏治,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确保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姜维补充道。
诸葛瞻躬身应道:“属下遵命!立即去拟定名单,安排官员前往各郡县。”
随后,姜维又召集了冀州城内的乡绅望族,在将军府内召开会议。这些乡绅望族在河北地区颇有威望,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安抚民心、稳定地方秩序之事会事半功倍。
会议上,姜维对着众人拱手说道:“各位乡绅,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想与大家商议如何稳定河北的局势。我军攻克冀州,并非为了掠夺土地和财富,而是为了复兴汉室,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希望各位能与我军合作,协助我们稳定地方秩序,为百姓谋福祉。”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站起身,拱手说道:“姜将军,我等久闻将军大名,知道将军是仁义之师。如今将军攻克冀州,我等自然愿意配合将军的工作。只是不知将军对我等这些乡绅有何安排?”
姜维笑着说道:“老先生放心,我军不会剥夺各位的财产和地位。只要各位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协助我们安抚百姓、筹集粮草,我会向朝廷举荐各位,给予相应的官职和赏赐。另外,我会下令,保护各位的财产安全,确保各位的利益不受侵害。”
老者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多谢将军!我等一定尽力协助将军,稳定河北的局势。”
其他乡绅也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姜维的工作。姜维见状,心中十分满意。他知道,有了这些乡绅的支持,河北的稳定就有了保障。
接下来的几日,姜维按照计划,陆续派遣官员前往河北各郡县。这些官员到达任所后,立即按照姜维的指示,展开安抚百姓、整顿吏治的工作。他们开设临时粥棚,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吃食;清查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将一批欺压百姓的官员绳之以法。
在官员们的努力下,河北各郡县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开始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商铺纷纷开业,市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乡绅望族积极配合,为官员们提供了不少帮助。
期间,姜维也亲自前往河北各郡县巡查,了解当地的情况。在赵国郡,他看到百姓们正在田间劳作,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名正在耕地的老农看到姜维,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上前躬身行礼:“多谢姜将军!若不是将军派来的官员,我们这些百姓还不知道要流离失所到什么时候。现在我们有了土地,有了粮食,终于可以安心生活了。”
姜维笑着说道:“老人家不必客气。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是我军的职责。只要大家好好劳作,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河北一定会越来越繁华。”
在巨鹿郡,姜维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的一名豪强地主,凭借着自己的势力,欺压百姓,霸占土地,官员们多次劝说,他都置若罔闻。姜维得知后,立即带领亲兵前往巨鹿郡,处理此事。
来到豪强地主的府邸前,姜维下令将府邸包围。豪强地主得知姜维亲自前来,心中十分害怕,但仍心存侥幸,认为姜维不敢对他怎么样。他打开府邸大门,假惺惺地迎接姜维:“不知姜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将军恕罪。”
姜维面色严肃地说道:“你霸占百姓土地,欺压百姓,已经触犯了我军的纪律。今日我前来,就是要将你绳之以法,还给百姓一个公道。”
豪强地主见状,立即跪地求饶:“将军饶命!我知道错了,我愿意将霸占的土地还给百姓,赔偿百姓的损失。求将军饶我一命!”
姜维冷哼一声:“你欺压百姓多年,罪行累累,岂能轻易饶过你。来人,将他拿下,押回冀州城,交由军法处置!”
亲兵们立即上前,将豪强地主押了起来。随后,姜维下令将豪强地主霸占的土地归还给百姓,并让他赔偿百姓的损失。百姓们得知后,纷纷拍手称快,对姜维更加敬佩。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河北各郡县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百姓们安居乐业,官员们勤政爱民,乡绅望族积极配合,整个河北地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日,姜维回到冀州城,刚走进将军府,就看到一名斥候匆匆赶来,单膝跪地禀报:“将军,朝廷传来消息,后主刘禅陛下得知我军攻克冀州,十分高兴,特下旨嘉奖我军将士,并任命将军为河北大都督,负责河北地区的军政事务。另外,朝廷还派遣了一批官员和物资前来河北,协助将军开展工作。”
姜维闻言,心中大喜。他连忙接过圣旨,对着朝廷的方向躬身行礼:“臣姜维,谢陛下隆恩!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好好治理河北,为北伐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待斥候离去后,姜维召集身边的将领,宣布了朝廷的旨意。将领们纷纷向姜维道贺,心中充满了喜悦。
诸葛瞻说道:“将军,如今朝廷任命您为河北大都督,又派遣了官员和物资前来,我们治理河北的信心就更足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整合河北的资源,为后续的北伐做准备了。”
姜维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河北是北方的重要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我们要尽快整合这里的资源,招兵买马,筹集粮草和军械,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加强与西羌部落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再次北伐,彻底消灭曹魏的残余势力,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姜维开始安排整合河北资源的工作。他下令在河北各郡县招兵买马,选拔精锐士兵,扩充军队规模;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筹集粮草;召集工匠,打造武器装备,提升军队的装备水平。
整个河北地区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氛围中,所有人都在为后续的北伐做准备。姜维站在冀州城的城墙上,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复兴汉室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先帝和丞相未竟的大业,让汉室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