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全军覆没,以及皇帝李从珂与雍王李重美自刎的消息,很快便传入洛阳。
兴教楼内,刘皇后听闻噩耗,整个人悲痛欲绝。
她身旁站着的,只有左仆射赵延寿、户部侍郎孙晟、中书侍郎张延朗等寥寥几名忠臣。
张延朗沉默许久,终于抬头看向刘皇后。
“皇后……陛下已死。”
“我等身为臣子,亦无颜独活于世。”
“待臣点起一把火,将皇宫付之一炬,再回来与诸位大人同赴黄泉。”
话音未落,他转身就要离去,却被刘皇后的声音叫住。
“张侍郎,莫要焚烧皇宫。”
“可...”
张延朗怔住,回头欲言又止。
刘皇后抬袖拭去眼角泪痕,解释道:
“皇宫一烧,石敬瑭必命人重建,到头来,受苦受累的……还是百姓。”
“宫中珍宝也莫要毁坏,或许还能减少叛军掳掠百姓的可能。”
听到皇后的话,殿内几位大臣皆尽动容。
无人再多言,只是默默向刘皇后深深一拜。
半个时辰后,兴教宫内火光骤起,刘皇后、张延朗、赵延寿、孙晟等人自焚于殿中。
城中高处,任星云遥遥望向西边升起的滚滚浓烟。
知道那是一个王朝最后的痕迹。
任星云已经没心情留下来再看石敬瑭大军入城,于是在心中轻声道:
“系统——结束穿越吧。”
下一瞬,耳边熟悉的系统声响起。
面前的空间缓缓扭曲,一扇漆黑的木门凭空浮现。
任星云伸手推开那扇门,随着门扉闭合,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这个时代。
——
平行世界中,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京城人民大学的某间教室里。
一位历史学教授站在讲台前,抬手敲了敲桌面。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后唐皇帝——李从珂的一生。”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这位后来被称作‘唐烈帝’的帝王,命运可以说极其曲折。”
“早年出身普通人家,凭军功一步步做到凤翔节度使”
“从凤翔节度使,到逼宫称帝;从登基后的奢靡不政,到政务荒废、宠信佞臣……”
“单看前半生,几乎是标准的五代昏君。”
教授翻了翻手中的书页,话锋一转:
“可一切,都从史书中一位神秘人物出现后,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白板上的幻灯片切换,屏幕上出现史书的影印图片。
“据史料《五代·后唐传》记载——”
“某夜,一名自称‘仙师’的来客入宫,皇帝与之彻夜长谈。”
“也就是从这夜起,唐烈帝整个人性情大变。”
“三日后,亲率洛阳仅存的八千禁军,迎战城外十万契丹与石敬瑭联军。”
“血战三日,夜不卸甲,最终全军覆没。”
听到教授的话,原本还在低头写笔记的学生们纷纷抬起头。
前排的一名男生举手,开口问道:
“教授,您以前讲过——为国殉难的皇帝,大多数谥号是‘忠’。”
“只有极少数人能被评为‘烈’。”
“那李从珂……为什么可以?”
这个问题让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历史教授看着这名学生,微微点头,目光里带着几分欣慰:
“问得好。”
他合上手中的书,双手交叠在讲台上。
“如果只看‘三日迎敌’、‘战至血尽’这一段。”
“李从珂……确实还不够资格得到一个‘烈’字。”
“历史上能称‘烈’的君主,必须是为整个民族国家留下巨大的影响。”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
“直接把他的评价,推到了比肩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度。”
教授说到这里,缓缓往旁边让开几步,让白板上的资料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
白板上贴着一页放大的史料影印:
【……烈帝自刎于阵前,临终前有二言。】
【不杀降,将士无罪;】
【不屠城,百姓无辜。】
【又宣玉玺已出洛阳,若有违誓,汉人得玺者皆可称帝。】
【是日,皇后及诸忠臣拒降,遂焚于兴教楼。】
教授指着那行文字继续讲解:
“李从珂挥剑自刎之前,当着十万联军的面,高喊传国玉玺已送出洛阳。”
“并声明,若石敬瑭胆敢违背誓言、出卖汉人利益。”
“汉家血脉之人,得玉玺者无论身份即可称帝。”
教授刚读完这句话,教室里鸦雀无声。
坐在后排的几名男生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忍不住小声冒出一句:
“我草,属于咱们的大航海时代?!”
“去找到我藏的宝藏吧!!!”
“那我要是找到了玉玺……岂不是?”
“想得美,500块加一面锦旗,或者请你吃牢饭。”
教室顿时发出一阵“哈哈哈哈哈”的笑声。
连讲台上的教授都被逗笑了,推了推眼镜,摇头道:
“你们啊……好好听讲。”
他重新指向白板上的史料,语气恢复正经:
“李从珂这一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正因为有这句话存在,导致石敬登基称帝后,整日夜不能寐,生怕随时有人寻得玉玺推翻他。”
“以至于原本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国,也变成了明面上还是后晋掌控。”
“算是为汉人,留了最后一丝脸面。”
听到这话,教室里的学生们都对李从珂升起了深深的敬意。
忽然,教室第一排的女同学提问:
“教授……那后来呢?玉玺后来去了哪里?”
全班目光又集中到讲台。
教授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个问题,历史学界争论了一千多年。”
“自从公元九六三年后唐灭亡之后,传国玉玺就彻底消失在记录里。
“很多专家认为,在当时洛阳被围、战况混乱的情况下,玉玺可能根本没出去。”
“极大可能,是随着皇后一起自焚于兴教楼。”
——
而平行世界里,历史教授口中的“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此刻正稳稳躺在任星云的掌心。
他低头看着那方沉甸甸的玉体,心里有些恍惚。
这一件象征着天命所归的玉玺,竟然真的被我带回来了……
随后,任星云掏出手机,拨通了爷爷的电话。
片刻之后,话筒里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
“好!你在家等着,我马上派人过去!”
“千万拿好玉玺,不要磕碰。”
一个小时后,玉玺连同漆木锦盒,被特护运往故宫博物院。
鉴定室内,院长、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考古学界大佬,全都神情紧绷。
所有人都在等。
等那只漆黑沉稳的锦盒,被轻轻放到案桌上。
院长深吸一口气,双手戴着手套,颤巍巍地掀开盒盖。
下一秒,鉴定室同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看这材质应该是蓝田玉。”
“并非传言的和氏璧的青白玉改制。”
“确实...毕竟和氏璧本体高度不过两三厘米,不可能雕成印。”
“竟然真是一角以金镶补...不可思议。”
院长咽了口唾沫,对着身旁的工作人员说道:
“去把印泥拿来。”
工作人员立刻递上特制的印泥与宣纸。
院长深吸一口气,将玉玺压在印泥上,又轻轻按在宣纸上。
“嗒——”
玉印落下后,院长迅速让人拿来现代唯一留存的秦代竹简拓影,其中就有被认为是秦玺封缄的印痕。
几名专家直接趴到桌前,仔细观察着。
“大小五厘米左右,完全一致。”
“这小篆的刀痕,方向、深浅都毫无偏差。”
“所以,这不可能伪造的……”
整整几分钟后,院长终于缓缓直起身,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宣布:
“从今天起——”
“传国玉玺,重新现世!”
“史书记载两千余年的天下之印——正式确认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