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阳站在市政府三楼会议室的玻璃窗前,手指轻轻摩挲着桌角的一份文件。窗外阳光明媚,却照不进这间气氛凝重的会议室。常委会刚刚结束,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方才交锋的余温。
“工业互联网项目必须暂停审批。”
程国栋的声音仍在他耳中回荡。那不是建议,是命令。更可怕的是,竟有几位常委附议。他们或许不是出于私利,但确实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影响着判断。
林海阳低头翻开那份数据报告,目光落在一组光伏产业的订单增长曲线图上。这是他连夜调取的最新数据,也是他在会上反击的关键武器。可即便如此,陈立明仍以“保护本土企业”为由,将项目搁置审议。
“保护?”他低声重复这个词,嘴角浮起一丝苦笑。
门被轻轻推开,小奕端着一杯热茶进来,放在他面前。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眼神里透出一点关切。
“你看到了吧。”林海阳指着桌上一份会议纪要,“他们在用‘保护’做挡箭牌。”
小奕点点头:“商会那边还在观望,我昨天联系了几个老总,态度都不明朗。”
“他们怕什么?”
“怕得罪书记。”
林海阳沉默了几秒,忽然伸手抽出那份数据报告夹层中的信纸。那是一封没有署名的建议信,字迹工整,内容简短却直击要害:
“若欲破局,需三线联动:技术、政策、市场,缺一不可。”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仿佛从中嗅到了一丝希望的味道。
“技术……”他喃喃道。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方子敬的信息:
“高校联盟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但需要正式申请和对接流程。我已经整理好相关资料,随时可以发你。”
林海阳抬起头,看向窗外。远处的办公楼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是无数双眼睛,在默默注视着他。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商协会会长的号码。
电话响了五声才接通,对方语气有些迟疑:“林市长,这个节骨眼上……您确定还要推进这个项目?”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林海阳语气平静,“但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这个项目落地,第一个配套合同就给你们商会的企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终于传来一声轻叹:“好吧,我会组织一次内部协调会。”
挂断电话后,小奕轻声问:“你觉得他们会支持吗?”
“不一定。”林海阳合上笔记本,“但他们至少会犹豫。只要犹豫,就有机会。”
小奕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夜色渐深,办公室灯光依旧亮着。林海阳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方子敬刚刚发来的高校科研成果清单,还有几封专家推荐函。这些材料足够支撑一个完整的项目论证方案。
但他知道,光靠这些还不够。
他打开另一个文档,开始重新修订“留企稳岗”补贴方案。原本只是一个辅助性政策,现在必须让它成为主攻点。
“我们要让所有人明白,这个项目不是在抢饭碗,而是在保饭碗。”
他一边打字,一边思考。如何把“数字化转型”与“就业保障”绑定在一起?如何让企业在面对变革时不再恐惧?
答案就在数据里。
他调出过去三年全市重点企业的用工变化曲线,发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岗位减少,但技术型岗位需求逐年上升。这意味着,只要引导得当,转型带来的不是失业,而是新机会。
凌晨两点,他终于完成初稿。刚想合上电脑,一条消息弹了出来——
是方子敬。
“我这边已经联系好几位教授,明天上午可以安排视频会议,解读高校支持的具体方向。”
林海阳望着屏幕,心里第一次有了些底气。
他回复了一个“好”,然后关掉电脑,站起身来活动筋骨。肩颈处传来一阵酸胀感,像是长时间伏案工作后的惩罚。
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外面的城市灯火璀璨,街道上仍有车流穿梭。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太多人正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让他们安心的机会。
而他,正在努力争取。
次日上午十点,林海阳走进市工商联大楼,参加一场临时召集的企业家座谈会。这是他昨晚紧急协调的结果,目的只有一个——争取更多本地企业的支持。
会议室内已有十几位企业家落座,见他进来,有人点头致意,也有人低头喝茶,神情复杂。
林海阳没有寒暄,直接走到讲台前,开口便说:“各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们最怕什么?”
全场安静了几秒,一位年长的企业主缓缓开口:“怕政策变,怕没人管,怕我们这些老厂子撑不到明天。”
林海阳点点头:“我也怕。”
这话让不少人抬起了头。
“我怕我们的工人失业,怕我们的产业链断档,怕我们的城市失去竞争力。”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拒绝改变。”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修订后的“留企稳岗”补贴方案,投影到大屏幕上。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财政补贴文件,而是一个承诺。”他指着屏幕上的数字,“如果我们启动工业互联网项目,未来一年内,政府将投入专项资金,对主动参与转型的企业给予最高每人每月三千元的岗位稳定补贴。”
现场响起一片低声议论。
“也就是说,只要你们愿意跟上节奏,我们就不会让你们的员工流离失所。”
一位年轻企业家忍不住问:“那如果转型失败呢?”
“失败了,我们承担风险。”林海阳语气坚定,“但如果不试,我们就永远只能守着旧日子等死。”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沉默。
忽然,那位年长的企业主站了起来,拍了拍手:“林市长说得对,我们不能只想着护住眼前的摊子,还得想想孩子们以后吃什么。”
他这一举动像是一颗火星,点燃了整个房间的气氛。
掌声渐渐响起,不算热烈,却真实。
林海阳松了口气,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这场仗还没赢,但至少,他已经撬开了第一道裂缝。
下午三点,营商环境大会如期举行。林海阳提前二十分钟到场,走上讲台时,一眼便看见程国栋坐在后排,神情淡然。
他没有理会,径直走到发言席前。
“今天,我想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他打开ppt,屏幕上跳出一行醒目的标题:
《2024年度莫高市重点企业岗位流失率分析》
紧接着,是他连夜整理的“留企稳岗”补贴方案。
“我们不是在逼企业转型,而是在给企业一个选择的机会。”他说,“如果你愿意留下你的员工,我们就帮你留住他们的饭碗。”
台下响起掌声,比上午那场更响。
程国栋坐了一会儿,忽然站起身,朝门口走去。
临走前,他回头看了林海阳一眼,眼神意味深长。
林海阳没有追上去,也没有停下演讲。他只是继续往下说:
“只要老百姓需要,我就会和老百姓站在一起。”
话音落下,最后一张ppt缓缓展开,上面是商会联名支持函与高校技术对接意向书的扫描件。
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几乎盖过了空调运转的嗡鸣。
林海阳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自己手中的讲稿上。
他轻轻翻动一页,指尖触碰到纸张边缘的锯齿状痕迹。
那是昨夜反复修改留下的印记。
就像此刻,他的信念,也在一次次碰撞中,愈发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