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阳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天际线。夜色尚未完全褪去,晨光从云层缝隙中漏下几缕淡金色的光,映在市政府大楼正面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柔和而冷峻的轮廓。昨夜无人机灯光秀的画面还在他脑海中流转,那条数据流图谱仿佛仍在他眼前流动,连结着莫高市每一个角落的脉搏。
但今天,他要面对的是另一种“数据”——人事变动、权力调整、派系暗涌。
秘书小陈轻轻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纸:“市委通知,见面会安排在上午九点,地点是书记办公室。”
林海阳接过纸,目光扫过内容,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程书记那边还没见过本地干部吧?”小陈试探地问了一句。
“应该没几个。”林海阳语气平静,“空降的书记,通常不会带太多人来。”
“听说陈立明调任副书记了。”
听到这个名字,林海阳的手指在纸上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他把纸放在桌上,转身走向办公桌后的椅子坐下,抽出那本磨旧的笔记本,翻开扉页。
“真正的权力不在位置,在人心。”
这行字已经有些模糊了,是他几年前随手记下的,那时他还不是市长,只是一个分管农业的小副县长。那时候的他,还不懂什么是体制内的博弈,只知道埋头做事。
现在,他知道得太多了。
“你先去准备一下会议议程。”他对小陈说,“我再理一理思路。”
小陈应声离开,办公室重归安静。
林海阳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昨晚峰会现场的画面。德国代表团签约时的笑容,无人机群划破夜空的轨迹,还有区块链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那些画面像一场短暂的梦,如今醒来,必须面对现实。
现实就是:市委书记换了,副书记也换了。
一个新面孔,两个陌生的棋子,正在悄然落定。
见面会在市委大楼三楼举行。林海阳比约定时间早到了五分钟,却意外发现程国栋已经在门口等他。
“林市长,久仰。”程书记伸出手,笑容温和。
林海阳上前握手,力度适中:“程书记一路辛苦。”
两人寒暄几句,走进办公室。房间布置简洁,书架上摆着几本政策汇编和地方志,桌面整洁,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杯刚泡好的龙井茶。
“坐。”程书记示意沙发区,“我们聊点轻松的。”
林海阳点头,在沙发上落座。程书记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吹了口气,说道:“昨天晚上的活动很精彩啊,我在电视上看了一眼。”
“谢谢书记关注。”林海阳语气温和,“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嗯,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程书记放下杯子,目光落在林海阳身上,“不过,发展得太快,有时候也会带来问题。”
林海阳心里一动,面上不动声色:“确实,改革总是伴随着风险。但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机制,确保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程书记笑了笑:“稳中求进嘛,你说是不是?”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像一根细针,轻轻戳进了林海阳的心口。
“是。”他点头,“我会继续把握好节奏。”
程书记似乎满意了,转而谈起其他话题,比如莫高市的历史沿革、产业布局、干部结构等等。每一句话都像是闲谈,却又隐隐带着某种试探的意味。
林海阳一一回应,既不避讳,也不冒进,始终保持着一种“适度”的姿态。
会谈持续了四十分钟,结束时,程书记起身送他到门口,握别时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林市长年轻有为,我很期待你的表现。”
林海阳回以微笑:“我也很期待在您的领导下,推动莫高市更高质量的发展。”
走出市委大楼,清晨的风拂面而来,带着一丝凉意。林海阳没有急着回市政府,而是站在台阶上,静静地看了几分钟楼顶飘扬的红旗。
他知道,这一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回到办公室,林海阳拨通了小奕的电话。
电话响了几声才接通,那边传来她略显疲惫的声音:“喂?”
“刚开完会。”他说,“新书记见过了。”
“怎么样?”
“表面客气,内里谨慎。”林海阳顿了顿,“他在观察我。”
小奕沉默片刻,轻声问:“那你呢?”
“我在适应。”他回答,“但方向不会变。”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微的笑:“我知道你从来不是为了谁才去做这些事的。”
林海阳嘴角微微扬起,但很快又沉静下来。他望向窗外,阳光已经洒满了整条街道,车流穿梭,城市苏醒。
可在这片喧嚣之下,另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酝酿。
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八个字:
适应变化,坚持初心
笔尖停顿了一下,他又添上一句:
只要百姓需要,我就在。
窗外的风忽然大了些,窗帘被掀起一角,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份关于区块链试点项目的汇报材料上,封面上印着一行清晰的标题:
“数字化转型与民生保障融合路径研究”
林海阳伸手将它压平,指尖在封面停留片刻,像是在确认什么。
然后,他站起身,走向门口。
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