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法院门口洒向街道,林海阳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去的张明远。他的影子在地面拉得很长,像是某种延伸的象征。
他转身走进车里,秘书已经等在那里。两人没说话,车子缓缓启动,驶向莫高市国际会议中心。
这是联合国新能源发展论坛召开的前夜,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一种庄重又紧张的氛围中。主会场外的广场上,各国国旗迎风飘扬,安保人员来回巡视。灯光将整个建筑群映照得如同白昼,玻璃幕墙反射出无数光点,仿佛星辰坠落人间。
林海阳下车时,微风吹起他的衣角。他整理了下西装领带,抬步走向入口。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显示着“01:27:36”,距离正式开幕还有一天多的时间。
秘书低声提醒:“机场那边刚刚通报,代表团专机预计提前十五分钟落地。”
林海阳点头,随即拨通交警指挥中心电话:“安排两组车队,一组按原路线待命,另一组走备用绕行线路,确保至少有一组能在规定时间内抵达。”
挂断电话后,他扫了一眼大厅角落。那里站着一名工作人员,胸前别着一枚徽章,图案陌生。林海阳皱眉,但没有多问,只是默默记下了那人的站位。
第二天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代表团专车准时从机场出发。然而刚驶入主干道,前方就亮起了红色警示牌——交通管制临时启动,原定路线被封锁。
司机立刻汇报情况,林海阳沉声道:“启动b方案,切换应急通道。”
车队迅速转向一条辅路,警车开道,所有车辆有序通行。与此同时,备用路线上的第二支接待队伍已经出发,他们比原计划提前了五分钟抵达会场。
当联合国代表团走出车厢时,林海阳已在台阶前等候。他面带微笑,用流利的英语欢迎各位来宾,并亲自引导他们进入休息区。
开幕式当天,会场气氛热烈。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林海阳作为东道主,第一个登台发言。他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一段视频:沙漠边缘,成片的太阳能板如镜面般铺展,远处是连绵起伏的葡萄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
然而就在画面切换的一瞬间,屏幕突然卡顿,画面停在一张旧地图上。图中标注着某片区域,写着两个字——“禁区”。
观众席上传来低语,有人开始拍照记录。林海阳察觉到异常,立即做出反应。他清了清嗓子,指着屏幕继续讲解:“这张地图所展示的,是我们当年最棘手的治理区域。如今,我们通过光伏治沙技术,不仅恢复了生态,还发展出了绿色经济。”
他一边说,一边朝技术人员做了个手势。对方立刻切换信号源,画面恢复正常。演讲继续进行,掌声响起,危机悄然化解。
晚宴设在会议中心顶层的宴会厅。水晶吊灯璀璨夺目,窗外的城市灯火与星河交相辉映。各国代表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本地特产的葡萄酒。
林海阳走到一位年轻干部面前,递给他一个黑色笔记本。那是他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心得,也是他坚持信念的见证。
年轻干部有些局促,迟迟不敢伸手接过。他抬头看着林海阳,眼中带着敬仰,也有一丝畏惧。
林海阳笑了笑,说:“我第一次下乡调研的时候,也像你一样,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可后来我才明白,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就永远不会错。”
他轻轻把笔记本放进对方手中,语气坚定:“这份责任,现在交给你了。”
年轻干部眼眶湿润,郑重地点头:“我一定不负嘱托。”
林海阳拍拍他的肩膀,转身走向窗边。夜风拂过,他望向远方,思绪似乎回到了龙山。那里的土地,也曾贫瘠荒凉,如今却已种满希望。
宴会厅内,欢声笑语不断。有人举杯庆祝,有人低声交谈,还有人在手机上翻看白天的会议视频。
林海阳拿起酒杯,轻轻碰了一下身边人的杯子,低声说道:“愿这个世界,越来越好。”
他抿了一口酒,目光落在窗外的夜空。星星闪烁,像是无数人的心愿,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而那个曾被标注为“禁区”的地方,此刻也在月光下静静沉睡,等待着下一个黎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