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阳站在市政府大楼的台阶上,晨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他望着远处那片曾经喧嚣如今却显得冷清的工业园区,眉头微蹙。昨夜宴会上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而今晨的第一份简报便将他拉回现实——机械厂工人聚集抗议,要求恢复生产岗位;纺织厂主集体上访,控诉政策倾斜导致订单锐减。
昨夜宴会结束回到住处后,他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新能源发展论坛上的激烈讨论和不同产业代表的诉求。清晨醒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多作停留,而是早早来到市政府大楼。他知道,美好的愿景需要面对复杂的现实。
秘书递来一杯温热的咖啡,他接过却没有喝,只是用指尖轻轻摩挲着杯壁。昨夜在宴会厅顶层俯瞰城市灯火时,他还沉浸在一种短暂的满足感中,觉得一切努力终有回响。可此刻,现实的重量重新压上肩头。
“会议安排好了吗?”他问。
秘书点头:“九点,工业局、发改委、人社局的主要负责人都已到场。”
林海阳嗯了一声,迈步走进大楼。电梯缓缓上升,镜面门上映出他的身影。他整理了下衣领,目光沉静。他知道,今天的会议不会轻松。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投影幕布已经放下,屏幕上是本市近五年传统行业就业人数变化曲线,红色线条呈明显下滑趋势。几位局长坐在长桌两侧,神情各异。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疑问。”林海阳坐下后开口,“新能源的发展不是要取代传统产业,而是要带动它们转型。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到未来。”
“话是这么说,”工业局局长轻叹,“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主觉得被抛下了。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工人们更担心饭碗保不住。”
林海阳点头:“所以我今天召集大家,不是为了争论对错,而是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一步,我们要稳定人心。第二步,必须让企业看到希望。”
他翻开手中的文件,里面是他昨晚与秘书整理的初步计划草案。他逐条讲解:设立专项转型基金,扶持老厂技术升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工人向智能制造、绿色物流等新兴领域转移;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合体,整合资源抱团取暖。
“这不是牺牲谁、保护谁的问题,”他说,“而是如何让大家一起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
会场沉默片刻,随后开始讨论。有人提出资金缺口问题,有人担忧政策执行力度,也有人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公平公正。林海阳一一回应,记录要点,并指示成立临时工作组,由他亲自督办。
会议持续到中午,午餐就在会议室解决。盒饭简单,但气氛比上午轻松了许多。
下午,林海阳前往抗议最激烈的机械制造厂。厂区门口仍有不少工人聚集,有人举着标语,有人低声议论。他没有带大批随行人员,只带着秘书和两名工作人员,径直走进厂区。
车间内,机器大多停转,几名技工正在检修一台老旧设备。林海阳走近观察,发现这台设备虽然型号落后,但结构设计仍有可取之处。
“这是五十年前从苏联引进的老机床,”一位年过半百的技工走过来,“那时候,我们靠着它造出了第一代国产机械臂。”
林海阳点头:“现在它还能用?”
“勉强能,但效率低,能耗高。”技工叹了口气,“听说市里要全面淘汰这类设备,我们都快失业了。”
林海阳看着那台老机床,若有所思。他转身对秘书说:“你联系一下工信所,看看有没有办法为这类设备做智能化改造试点。”
秘书记下,随即拨通电话。
随后,林海阳与工人代表座谈。他耐心听取诉求,承诺三天内公布初步转型计划,并强调政府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产业,也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会谈结束前,那位老技工递给他一本泛黄笔记本,扉页写着“莫高钢铁厂1978年技术革新资料”。
“这是我们当年搞技改时的一些经验总结,”他说,“也许对你有用。”
林海阳郑重接过,翻开几页,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工艺改进细节。他合上本子,点了点头:“谢谢您,我会好好研究。”
走出厂区时,天色已晚。林海阳回头望了一眼,那些依旧站在门口的工人,眼神中有疑虑,也有期待。
回到办公室,已是晚上八点。他脱下外套,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国际新闻页面。果然,某西方媒体今日发布一篇调查报道,标题赫然写着:“环保名义下的产业屠杀:莫高市数万工人被迫下岗”。
他点了根烟,深吸一口,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几分钟后,一封邮件发送至市政府公关团队负责人邮箱,内容简洁明了:
请立即核实该报道来源及数据真实性,准备官方回应材料。明日十点,我将接受央视专访,需准备好相关数据图表、补贴发放明细及新岗位创造情况汇总。
他熄灭烟头,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璀璨,但此刻在他眼中,每一盏灯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家庭的生计。
第二天一早,市政府召开紧急发布会。林海阳身着正装,神情冷静地面对镜头。他身后的大屏幕依次展示本市失业率变化曲线、转型补贴发放记录、新岗位创造数量等详实数据。
“我们从未否定传统产业的价值,”他在讲话中说道,“相反,我们正努力让这些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转型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记者提问环节,一名外国记者用英文发问:“有报道称,莫高市以环保之名强行关停工厂,导致大量失业,您对此有何回应?”
林海阳微微一笑,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如果您愿意亲自来看看,我们会很欢迎。我们的转型不是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过去三个月,我们创造了超过四千个新岗位,同时为下岗职工提供了职业培训和过渡性补贴。”
他顿了顿,补充道:“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共赢的探索。”
发布会结束后,林海阳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不久,小奕打来视频通话。她正协助翻译一份关于农业转型的报告,背景是金城大学实验室。镜头扫过她背后的墙,上面挂着一张“耐旱作物种植分布图”。
“你那边怎么样?”她问。
“稳住了情绪,接下来是行动。”他答,“你那边有什么进展?”
“我们在研究如何利用本地耐旱作物发展特色农产品,比如进行深加工、开发功能性食品或者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如果成功,可以作为传统产业转型的一个新方向。”
林海阳点头:“很好,保持沟通。”
挂断视频后,他把那本老技工送的笔记本放进档案柜最底层,轻轻说了句:“有些东西不能丢。”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桌面的一张纸条上。那是秘书留下的提醒:省发改委将于下午三点召开视频会议,讨论本市转型资金申请事宜。
林海阳拿起笔,在纸条背面写下几个关键词:技术传承、产业重塑、民生保障。
然后,他起身,走向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