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一行人离开正阳门驿馆,御驾沿着平整的水泥大道缓缓前行。
道路两侧,数米高的木杆整齐如队列般延伸向远方,纤细的电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稳稳架在木杆顶端的支架上,一眼望不到尽头。
沿途不少百姓三三两两地围在路边,仰头对着这些高大的木杆和电线指指点点,脸上满是茫然与好奇,交头接耳间全是猜测,却无一人知晓这东西的真正用途。
“这杆子立了小半年,上面拉着绳,到底是干啥的?莫不是用来挡风筝的?”
一位挑着担子的老农驻足观望,皱着眉向身旁人打听。
旁边常年赶车的卖货郎摇了摇头。
“不好说!前些日子施工时看得紧,官兵守着不让靠近,听说是朝廷的要紧差事,问了工匠也不肯说,只叫别多问。”说着压低了声音,眼神里满是神秘感。
也有孩童拽着长辈的衣角,蹦跳着指着高处的电线惊呼。
“爹,你看那绳好高!是不是用来拴鸟儿的呀?”
人群中议论声此起彼伏,尽是五花八门的猜测,却无一人敢贸然靠近。
因为每隔数十步,就有身着制服的警察昂首巡逻,他们神情严肃,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木杆旁还立着醒目的告示牌。
见有百姓探头探脑想要靠近木杆,巡逻警察立刻上前严肃提醒。
“各位乡邻,此处乃朝廷要地,严禁靠近!告示牌上写得明白,破坏者流放千里,还请退后,莫要逗留!”
语气强硬,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百姓们见状,纷纷后退几步,虽仍好奇张望,却不敢再上前半步。
弘历掀开车帘一角,看着窗外这一幕,神色平静。
御驾并未回宫,而是驶向京城郊外的西山煤矿。
刚抵矿区,机器运转的轰鸣便扑面而来,矿井旁,十余台的蒸汽机正稳定运转,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抽水机与绞车,源源不断地将井下积水排出,原本需数十名工人日夜轮换的重活,如今只需两名工匠看管即可。
梅文鼎身着青蓝色工装,正蹲在机器旁,专注调试活塞部件,眉眼间透着一股钻研的韧劲。
全然未觉御驾临近,直到矿场主事王忠惊慌上前跪拜,才猛然抬头。
看清黄底黑龙旗仪仗的刹那,梅文鼎神色一凛,连忙起身整理衣襟,略显青涩地跪地叩迎。
“臣梅文鼎,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弘历快步上前,亲手将他扶起,笑道。
“梅教授不必多礼,朕今日专程来看看蒸汽机应用实效,无需拘礼。”
梅文鼎起身时仍有些局促,手指下意识摩挲着沾了油污的工具,躬身禀报道。
“皇上谬赞!经一年有余改进优化,蒸汽机较初代煤耗骤降六成以上,传动轮转速提升三倍有余,故障率大幅降低,使用寿命亦延长至三个月以上。
此皆得益于戴梓大人新创炼钢法所制钢材,其承压能力获极大提升,方有此番突破!”
弘历走上前,仔细查看蒸汽机运转,锅炉内火焰熊熊,活塞规律往复,虽机身略显笨重,却透着撼人的力量。
弘历伸手轻触机器外壳,感受着传来的震动,颔首赞道。
“不错!这蒸汽机果然实用,比人力畜力高效太多。
后续还要劳烦你,继续改良,让机器更动力更强、耗煤更少、寿命更长。”
梅文鼎眼神发亮,躬身应道:“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皇上重托!”
弘历转头对身旁的周明远吩咐道。
“梅文鼎年纪虽轻,却有真才实干,梅氏蒸汽机的成效有目共睹,推广之事刻不容缓。
传朕旨意,即刻成立中华蒸汽机公司,专职负责蒸汽机的量产、改良与全国推广。”
周明远躬身应道:“臣遵旨!只是这公司主事之人,不知皇上可有定夺?”
梅文鼎闻言,头埋得更低,双手紧张地攥着衣角,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这份沉甸甸的重任落到自己身上,又隐隐藏着一丝期待。
弘历见状,朗声笑道:“人选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自然是梅教授!”
梅文鼎闻言,身躯猛地一震,连忙跪在地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臣……臣资质驽钝,竟蒙皇上如此器重!谢皇上隆恩!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圣托!”
弘历笑着抬手虚扶,温声道。
“起来吧!朕赏罚分明,你能攻克蒸汽机难关,将蒸汽机打磨得愈发精进,这份才学与韧劲,便配得上这份重任。
好好干,朝廷绝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话音稍落,弘历话锋一转,语气中添了几分期许。
“这蒸汽机的推广,不可局限于采矿一隅。
你后续要牵头,把它逐步用到冶金、纺织、面粉、陶瓷等行当里,让机器替代人力,把全国的实业都盘活起来。”
弘历顿了顿,又抛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想法。
“除此之外,你还要多花心思琢磨,用蒸汽机驱动车辆!
以蒸汽动力取代马力,带动车轮运转,再铺设专用轨道,届时货物、人员日行千里,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想!”
梅文鼎听得瞠目结舌,皇上提及的蒸汽机车构想,既超出他的认知边界,又字字珠玑、逻辑严谨,仿佛一瞬间为他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撼,再次躬身,语气无比坚定。
“皇上远见卓识,臣茅塞顿开!臣即刻组建专项团队,一边推进蒸汽机推广,一边攻坚蒸汽机车,定不辱使命!”
弘历满意颔首,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手去做!所需经费、物料、人手,直接报给工部,朕特批优先调配,绝不推诿!”
一旁的周明远连忙躬身附和。
“臣这就着手筹备中华蒸汽机公司,全力配合梅教授推进各项事宜,确保事事落地!”
梅文鼎望着弘历信任的眼神,心中热血翻涌,再次叩首。
“臣必鞠躬尽瘁,为大清实业革新耗尽心力!”
弘历颔首,随后召梅文鼎近前,将后世火车的核心原理、轨道铺设要点、动力适配技巧及安全注意事项一一细致叮嘱,待其尽数领会记下,方才离开西山煤矿。
正午时分,日头正盛,弘历的龙撵缓缓停在城北中华服装公司旗下的纺织厂门前。
与西山煤矿清一色倚重蒸汽动力不同,这里除了数台梅氏蒸汽机轰鸣运转,厂房后临河岸边,还整齐架着数十台水力机。
借着河道奔流的水力驱动巨大水轮,再通过精巧的传动机构联动车间纺织机,无需烧煤便能持续提供稳定动力。
踏入厂房,只见近百台纺纱机、织布机在蒸汽与水力的协同驱动下高速运转,棉线如流泉般经纬交织,一匹匹平整的布匹源源不断从机尾产出。
工匠们各司其职、动作娴熟,车间内虽一派忙碌,却秩序井然。
厂长李云峰躬身肃立,恭敬禀报道。
“皇上,从前一台织布机需一名工匠全程值守操作,日织布不过两匹,且布料纹路时有不均,废品率居高不下。
如今有了梅氏蒸汽机,一台机器日产可达十匹,不仅效率翻了五倍,布料纹路更显均匀,废品率也大幅下降。
至于水力机,临河借水流驱动,虽日产五匹稍逊于蒸汽机,却省去了购煤的大笔开销,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弘历驻足水力机旁,目光落在被河水推动、匀速旋转的水轮上,看着它通过传动机构稳稳带动机器运转,眼中闪过赞许,颔首道。
“水力与蒸汽相辅相成,因地制宜选用,这才是兴实业的实用之道!
借水发力无需耗煤,蒸汽动力不依赖水源,二者各有优势、用途广泛。
传朕旨意,鼓励各地工坊依自身条件灵活选用,不必拘于一格!”
随行的周明远连忙躬身补充。
“皇上圣明!臣即刻安排人手奔赴各地,开设专门讲堂授课,系统推广蒸汽机与水力机的使用技法、维护诀窍,确保工匠们人人学得会、用得好,切实提高各地工坊的生产效率!”
弘历微微颔首,语气坚定:“民富则国强,实业是根基。
蒸汽机的推广关乎国计民生,绝不可怠慢。
所需经费、物料,朝廷一概支持,务必让这新机器尽快在全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