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刘伟(化名)穿着灰色衬衫,捧着平板电脑(2009年主流型号,屏幕尺寸7英寸,支持触控操作);还有3名资深研究员:萃取技术专家黄凯(化名)、提纯技术专家吴芳(化名)、永磁材料专家郑亮(化名),每个人面前都放着厚厚的技术资料。
“张院长,各位专家,早上好!”周明快步走上前,与张远握手,“昨晚我们又对技术参数做了最后一次复核,所有数据都没问题,今天咱们就能顺利签约。”
张远笑着回应:“周总监做事就是严谨,我们昨晚也开会确认了合作细节,研究院全体班子都支持这次合作,只要技术参数和协议条款没问题,今天就能敲定。”
双方落座后,技术讨论正式开始。
周明打开《稀有矿产提炼技术报告》第23页,指着上面的“低温萃取-精密提纯”技术流程图:“张院长,经过近6个月的反复实验(累计完成127次小试、15次中试),咱们这套技术已经实现三大突破:第一,纯度提升——能将稀有矿产中的钕、铽、镝等元素纯度稳定在99.99%,比传统火法冶炼技术(纯度99.45%)提高0.54个百分点,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永磁体的高端需求;第二,能耗降低——每提炼1吨高纯度稀有矿产,能耗从传统技术的820千瓦时降至656千瓦时,降低20%,按项目满产后年产能5000吨计算,每年能节省82万度电,按渤海新区工业电价0.6元人民币\/千瓦时计算,年节省电费49.2万港元;第三,环保升级——废水排放量比传统技术减少30%,处理后的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值稳定在28mg\/L以下,氨氮含量8mg\/L以下,远低于龙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11,注:此处按2009年行业预期标准设定)中一级排放标准(cod≤50mg\/L、氨氮≤15mg\/L),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处理后,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m3,全部达标。”
张远凑近屏幕,手指点在流程图的“萃取阶段”:“萃取剂的选择是关键,你们测试了多少种?最终选定的萃取剂稳定性如何?毕竟不同批次的稀有矿产原料成分有差异(比如稀土总量波动±5%、杂质含量波动±0.3%),要是萃取剂选择性差,会影响产品纯度。”
周明立刻让李岩拿出《萃取剂对比试验报告》(共42页,包含12种萃取剂的测试数据):“我们测试了12种萃取剂,包括进口的p507、cyanex 272和国产的p204、N1923等,通过对比萃取效率、选择性、成本、稳定性4个指标,最终选定‘p204-煤油体系’萃取剂——这种萃取剂对钕、铽等目标元素选择性高(分配系数≥8.5),在原料成分波动±5%的情况下,萃取效率仍能保持98.2%以上,且成本仅为进口p507的70%(国产p204单价1.2万港元\/吨,进口p507单价1.7万港元\/吨)。我们已经与沪市的萃取剂生产厂家(沪市有机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每月供应50吨,供货周期3年,价格锁定在1.2万港元\/吨,比市场浮动价低5%-8%,确保原料稳定。”
永磁材料专家郑亮这时提问:“咱们合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开发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目前晶界扩散处理技术还存在哪些难点?计划怎么攻克?资金和时间节点有没有明确?”
王涛接过话题,打开《高性能永磁体研发计划》:“晶界扩散处理目前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扩散温度控制(传统工艺温度波动±15c,导致磁性能差异大),二是涂层材料选择(进口 dysprosium oxide 成本高,国产材料纯度不足)。
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攻克,总研发资金2400万港元:第一阶段(2009年7月-9月),投入800万港元,测试800c、850c、900c、950c四个温度区间(每个区间做20次实验),通过红外测温仪(精度±1c)实时监控温度,确定最佳扩散温度(目标是将温度波动控制在±3c内);第二阶段(2009年10月-12月),投入600万港元,对比3种涂层材料(进口 dysprosium oxide、国产 dysprosium oxide 提纯版、terbium oxide 混合材料)的扩散效果和成本,目标是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成本比纯进口低40%以上);第三阶段(2010年1月-3月),投入1000万港元,完成工艺优化并进行中试(中试产量100吨),确保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bh)max≥45mGoe,矫顽力hcJ≥15koe,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团队由研究院的8名专家(含张院长和3名资深研究员)和飞天的12名工程师组成,每周召开1次视频会议(使用Skype软件,符合2009年沟通方式),每月提交1份研发进展报告,确保按时完成目标。”
刘伟这时翻到《技术合作协议》的“知识产权”章节:
“协议里提到研究院以15项核心技术入股,持有30%股权,这些技术的专利状态如何?后续研发的新技术,知识产权归属怎么划分?这关系到双方的长期利益,必须明确。”
周明让刘敏调出《专利清单及归属协议》:
“研究院已经将15项核心技术(包括‘低温萃取工艺’‘精密提纯装置’‘晶界扩散处理方法’等)申请了龙国发明专利,目前已有12项获得授权(专利号可查),3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这些专利将无偿授权给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使用,授权期限与合作期限一致(10年),到期后可优先续约。后续联合研发的新技术,知识产权归双方共有,飞天享有独家使用权,研究院享有署名权和成果推广权,若技术转化为产品产生收益,研究院可获得10%的收益分成(按年度结算)。”
张远补充道:
“我们还与龙国科技部的‘稀有矿产材料重点实验室’沟通好了,后续联合研发项目可优先申请国家研发补贴,2010年计划申报‘龙国稀有矿产高端材料产业化项目’,若获批可获得5000万港元补贴,这笔补贴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计划新增20名研发人员)和升级实验设备(采购1台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单价1200万港元,用于材料微观结构分析)。”
环保工程师陈丽这时展示《环保方案落实计划》:
“为确保项目符合渤海新区环保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环保措施:第一,废水处理——建设1座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废水处理站,采用‘调节池+中和反应池+沉淀池+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工艺,处理后的废水70%循环用于车间清洗和绿化灌溉,30%达标排放(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配套建设1000立方米的应急事故池,防止废水泄漏;第二,废气处理——在提炼炉和烘干设备顶部安装集气罩(集气效率≥95%),废气经‘旋风除尘+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3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排气筒出口直径1.2米),配套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数据实时上传至渤海新区环保局;第三,固废处理——产生的废渣(主要是浸出渣)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公司(龙国危废处理有限公司)处置,每年处置量约200吨,处置费用200港元\/吨,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每日清运,确保固废100%合规处置。”
渤海新区环保局的驻场代表(受邀参会)查看方案后,当场表示:“这套环保方案符合新区要求,后续我们会每月进行1次现场检查,每季度出具1次环保评估报告,确保项目运营期间环保达标。”
上午11点30分,所有技术细节和协议条款全部确认,双方开始准备签约仪式。
会议区外的临时广场上,工作人员已经搭建好签约台:台长8米、宽3米,台面铺着红色绸缎,两侧摆放着金色花篮(花篮里插着红玫瑰、白百合和向日葵,共8个花篮,每个花篮高1.8米),签约台后方悬挂着长10米、高3米的横幅,上面印着“飞天集团-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 稀有矿产技术合作签约仪式”的白色大字,横幅两侧各有1面龙国旗(尺寸2.4米x1.6米),签约台前方铺设20米长的红色地毯(宽3米),地毯两侧摆放着20盆绿色植物(主要是万年青)。
受邀参会的还有渤海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刚(化名)、龙国工商银行渤海分行行长赵军(化名)、蒙区稀有矿产矿企代表(3人)、当地媒体记者(12人,包括《渤海日报》《龙国矿业报》《香江经济日报》等)。
中午12点整,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主持人(飞天集团公关部总监)穿着黑色西装,走上签约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飞天集团与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的技术合作签约,这是渤海新区稀有矿产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龙国稀有矿产高端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渤海新区管委会李刚主任致辞!”
李刚主任走上台,手持话筒:“飞天稀有矿产项目是新区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项目,此次与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的合作,将推动稀有矿产产业从‘粗加工’向‘高端化’转型,新区管委会将继续提供政策支持:一是税收优惠,项目前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3年按50%征收;二是土地优惠,项目用地按基准价的80%出让(基准价150港元\/平方米,优惠后120港元\/平方米);三是能源保障,优先保障项目用电用水,工业用电价格0.5元人民币\/千瓦时,工业用水价格3.5元人民币\/吨,比普通工业用户低10%,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掌声过后,张远院长上台发言:“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拥有60年的研发经验,此次与飞天集团合作,是‘产学研’结合的典范,我们将派出最核心的技术团队,确保技术落地见效,未来计划在渤海新区建设‘稀有矿产技术研发中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推动龙国稀有矿产技术走向世界!”
王莽(代表飞天集团)最后发言:“感谢新区管委会、研究院和各位专家的支持,飞天集团将投入35亿港元用于项目建设(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亿港元,流动资金10亿港元),计划2010年6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年产能5000吨高纯度稀有矿产材料,年营收预计突破20亿港元,创造1200个就业岗位(其中技术岗位600个,生产岗位400个,行政岗位200个),带动周边产业(如物流、设备维修、餐饮)年增收3亿港元,为渤海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下午1点整,签约仪式进入核心环节。
王莽和张远分别在《稀有矿产技术合作协议》上签字,协议共12页,包含合作内容、股权分配、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利润分成、合作期限等18项条款,双方各执1份,另外2份分别提交渤海新区管委会和龙国科技部备案。
签字完成后,工作人员送上香槟(法国进口香槟,每瓶售价800港元),双方共同举杯,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时刻。
签约仪式后,王莽与蒙区稀有矿产矿企代表签订《原料供应协议》:矿企每月向飞天供应1000吨稀有矿产精矿(稀土总量≥60%,杂质含量≤0.5%),供应期限5年,采购价按龙国稀有金属网当月均价的95%执行(2009年6月均价约8000港元\/吨,优惠后7600港元\/吨),每月5日前交货,运费由矿企承担,若原料质量不达标,飞天有权拒收并要求赔偿(赔偿金额为该批次货款的10%)。
下午2点,签约仪式结束,王莽在渤海新区迎宾馆设宴招待参会嘉宾。
迎宾馆宴会厅共设15桌(每桌10人),菜品以渤海湾海鲜为主,搭配龙国各地特色菜:冷菜有8道(包括凉拌海蜇、酱牛肉、夫妻肺片等),热菜有12道(包括清蒸石斑鱼(每条约1.5公斤)、油焖大虾(每只约200克,共20只\/桌)、京市烤鸭、沪市红烧肉、粤式老火靓汤等),主食有3道(扬州炒饭、小笼包、面条),甜点有2道(芒果布丁、蛋挞),酒水包括红酒(82年拉菲,每瓶售价2.8万港元,共15瓶)、白酒(茅台,每瓶售价1800港元,共30瓶)和果汁(橙汁、苹果汁,共60升)。
席间,李家成(通过视频连线)发来祝贺:“恭喜飞天集团完成稀有矿产技术签约,我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龙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计划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需要大量高纯度钕铁硼永磁体(每月约50吨),希望能与飞天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采购价按市场价的95%执行,合作期限5年!”
王莽当场回应:“感谢李生支持,我们已经安排销售团队与贵公司对接,下周就能签订供货协议,确保2010年投产后按时供货,同时计划在鹏城建设1座稀有矿产材料仓储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存储能力5000吨),为贵公司提供及时补货服务。”
下午4点,宴会结束,张远院长带领研究院团队参观临时实验室,周明详细介绍了实验设备的运行情况:“这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AA-6300,日本岛津产,2008年采购,单价350万港元),能检测稀有矿产中17种元素的含量,检测精度达0.001%;这台真空干燥箱(型号dZF-6050,沪市产,单价5万港元),温度控制范围50-200c,精度±1c,用于样品干燥处理;后续我们计划采购1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单价800万港元),用于痕量杂质分析,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张远点头表示认可:“实验室设备基础很好,后续研究院会调拨5台闲置的实验设备(包括1台高压反应釜、2台电化学工作站),支援项目研发,同时派5名资深实验员驻场,协助开展实验工作。”
傍晚6点,王莽回到临时办公室,收到财务组发来的《项目资金落实报告》:项目总投资35亿港元,资金来源包括:飞天集团自有资金15亿港元(占42.86%)、龙国工商银行贷款10亿港元(年利率5.2%,贷款期限10年,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款约110万港元)、龙国稀有矿产产业基金补贴5亿港元(无偿拨付,用于研发投入)、渤海新区产业扶持资金5亿港元(无偿拨付,用于环保设施建设),所有资金已全部到位,存入专用账户(龙国工商银行渤海分行,账号:xxxxxxx),由飞天集团和渤海新区管委会共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晚上8点,王莽接到阮梅助理的电话:“王总,阮董让我汇报,tVb《渤海稀有矿产项目纪实》纪录片团队已经准备就绪——团队共20人,包括5名摄影师(配备索尼hdw-F900R高清摄像机,2009年主流机型,单价30万港元\/台)、3名灯光师、2名录音师、3名场记、2名后期剪辑师、5名策划,计划明天上午9点进驻渤海新区,拍摄周期30天,重点拍摄技术签约仪式、实验过程、设备安装、员工培训等内容,后期制作完成后(预计2009年8月),将在tVb财经频道和内地央视纪录频道同步播出,每集45分钟,共6集,阮董已经安排宣传部配合拍摄,确保纪录片顺利制作。”
清晨,渤海湾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的临时办公区。
tVb《渤海稀有矿产项目纪实》纪录片团队的20名成员,已经带着设备在办公区门口集合——5名摄影师肩扛索尼hdw-F900R高清摄像机(每台摄像机配备2块型号备用电池,单块容量2200mAh,支持连续拍摄2.5小时;3张Sandisk 16Gb cF存储卡,单张可存储1080p高清素材约40分钟)。
3名灯光师推着装有20盏LEd补光灯的设备车(其中10盏为500w面光灯,色温5600K,照射角度120°;5盏为300w逆光灯,色温3200K,照射距离8米;5盏为200w侧光灯,色温可调3200K-5600K,均配备柔光箱和灯架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