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集团财务组专员李颖拿出资金使用计划表,投影在幕布上:
“基金分3期拨付,第一期6亿港元(占比30%),在合作协议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拨付,用于项目前期的土地平整、设备采购定金;第二期8亿港元(占比40%),在项目工程进度达到50%时拨付,需要提供第三方工程监理机构出具的进度证明;第三期6亿港元(占比30%),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拨付,需要提供验收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资金监管方面,咱们在龙国工商银行开设共管账户,每笔资金支出都需要飞天集团和基金双方签字确认,基金还可以随时查阅项目的财务报表和银行流水,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李伟补充道:
“基金还要求项目每季度提交进度报告,包括工程进展、资金使用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年度提交审计报告,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如果出现工程延期超过3个月、资金挪用等情况,基金有权暂停拨付后续款项,直到问题解决。”
王莽点头表示认可:
“这些监管措施很合理,飞天集团会严格遵守,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另外,两个项目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长三角影视链二期能带动建筑、餐饮、住宿行业,预计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数字影院升级能带动广告、周边产品销售,预计新增800个就业岗位,符合文化产业基金‘促进就业、拉动经济’的目标。”
张宏笑着说:
“王总考虑得很全面,基金不仅关注项目本身的收益,也看重社会效益,飞天集团的项目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接下来,咱们可以就合作协议的细节进行讨论,比如协议有效期、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
会议持续到中午12点,双方就合作协议的所有细节达成一致:协议有效期5年,若项目提前完成且收益达标,基金可优先参与后续项目投资;若飞天集团未按计划使用资金,需按未使用金额的0.05%\/日支付违约金;若出现争议,优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香江国际仲裁中心仲裁。
中午,王莽在梅花大厦顶层餐厅设宴招待基金代表,餐厅准备了粤式烧鹅、沪市红烧肉、京市烤鸭等20道菜品,还有飞天集团定制的红酒(每瓶售价800港元)。用餐期间,张宏提到:“龙国文化部门计划在2010年举办‘龙国影视产业博览会’,长三角影视链二期和飞天院线数字影院升级项目,可以作为重点项目参展,基金能帮忙申请参展补贴,补贴金额为参展费用的50%,最高不超过500万港元。”
王莽立刻回应:“感谢张主任的支持,我们会安排专人对接参展事宜,争取在博览会上展示飞天集团的文化项目,吸引更多合作机会。”
下午2点,双方正式签订《龙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合作协议》,张宏和王莽分别在协议上签字,墨水透过纸张留下清晰的印记。签约完成后,张宏将基金的批复文件交给王莽:“批复文件已经通过龙国文化部门审核,第一期6亿港元会在下周内拨付到共管账户,后续款项会根据项目进度按时拨付。”
王莽接过批复文件,郑重说道:“请张主任放心,飞天集团一定不辜负基金的信任,把两个项目打造成龙国文化产业的标杆项目,为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结束后,陈工、陈涛、赵峰等人立刻召开项目推进会,确定后续工作:陈工负责长三角影视链二期的土地平整招标,预计10天内确定施工队伍;陈涛负责艺人培训中心的师资签约,2周内完成与内地高校教授的合同签订;赵峰负责数字影院的设备采购,1个月内与设备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财务组负责共管账户的开设,3天内完成账户 setup。
当天傍晚,王莽收到银行通知,龙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第一期6亿港元已到账,他看着账户余额,露出满意的笑容。
长三角影视链二期和飞天院线数字影院升级项目,是飞天集团文化板块扩张的重要一步,有了文化基金的支持,项目推进将更加顺利,不仅能提升飞天集团在龙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还能为后续的影视创作、艺人培养提供更完善的平台,为集团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接下来的一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长三角影视链二期的土地平整招标完成,确定龙国建筑集团为施工单位,施工队伍10天后进场;艺人培训中心与内地10名高校教授签订了授课合同,剩余5名教授的合同正在走流程;飞天院线与ImAx设备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10台ImAx设备3个月内交货;共管账户的资金监管流程也已确定,每笔支出都需要双方签字确认。
截至2009年6月底,文化基金落地的所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两个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飞天集团的文化产业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红潮起锚”的年度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卷:红潮起锚(2009年1月-2009年6月)第9章 稀土技术签约
2009年夏初,渤海湾的海风带着淡淡的海盐味,吹拂着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的临时办公区。
办公区由8个集装箱改造而成,外部刷着浅灰色油漆,内部用防火板材隔出办公区、会议区和资料区,会议区中央摆放着一张长6米、宽2米的实木会议桌,桌上整齐摆放着《稀有矿产技术合作协议》《技术参数说明书》《研发资金使用计划》等文件,每份文件都附有详细的图表和数据,文件旁放置着黑色签字笔和印有“飞天稀有矿产”字样的笔记本。
飞天集团技术总监周明穿着白色实验服,袖口别着钢笔,正拿着一份《稀有矿产提炼技术报告》,与来自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的5名专家讨论技术细节,研究院院长张远穿着藏蓝色中山装,坐在会议桌主位旁,手里捧着厚厚的技术资料,时不时点头回应,会议室里的气氛严肃而专注,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技术签约做最后的准备。
周明指着报告中“低温萃取-精密提纯”技术的流程图,声音清晰:“张院长,经过三个月的反复试验,咱们这套技术已经能将稀有矿产的纯度稳定在99.99%,比传统技术提高0.5个百分点,而且能耗降低20%,每提炼1吨高纯度稀有矿产,能耗从传统技术的800千瓦时降到640千瓦时,每年按5000吨产量计算,能节省80万度电,折合电费约48万港元。废水排放量也减少30%,处理后的废水cod值控制在30mg\/L以下,远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50mg\/L,完全符合渤海新区的环保要求。”
张远接过报告,仔细核对流程图上的参数:“萃取剂的选择有没有做对比试验?不同批次的稀有矿产原料成分有差异,萃取剂的稳定性很关键,要是出现萃取效率波动,会影响产品质量。”
周明立刻从资料柜里拿出3份对比试验报告,递到张远面前:“我们测试了5种萃取剂,最终选定‘p204-煤油体系’萃取剂,这种萃取剂对稀土元素的选择性高,分配系数稳定,在原料稀土含量波动±5%的情况下,萃取效率仍能保持98%以上,而且价格比进口萃取剂低30%,每吨采购成本约1.2万港元,每年能节省采购费用600万港元。我们还与沪市的萃取剂生产厂家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每月供应50吨,确保原料供应稳定。”
研究院的李工程师这时提出疑问:“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工艺,尤其是钕铁硼磁体的晶界扩散处理,目前还存在哪些技术难点?咱们的合作协议里提到要联合攻克,得明确研发方向和时间节点。”
周明打开电脑里的研发计划表,投影在墙上:“晶界扩散处理的主要难点是扩散温度控制和涂层材料选择,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攻克:第一阶段(2009年7月-9月),测试不同扩散温度(800c-950c,间隔50c)对磁体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温度区间,投入研发资金800万港元;第二阶段(2009年10月-12月),筛选3种涂层材料( dysprosium oxide、terbium oxide、holmium oxide),测试其扩散效果和成本,投入研发资金600万港元;第三阶段(2010年1月-3月),完成工艺优化并进行中试,中试产量100吨,确保磁体的最大磁能积(bh)max达到45mGoe以上,投入研发资金1000万港元,三个阶段合计投入2400万港元,研发团队由研究院的8名专家和飞天集团的12名工程师组成,每周召开一次视频会议,汇报研发进展。”
张远对研发计划很满意,点头说道:“这个计划很详细,时间节点和资金投入都很明确,研究院会全力支持,把咱们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另外,技术保密方面怎么安排?稀有矿产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不能出现泄露的情况。”
周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技术保密协议》:“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都要签订保密协议,协议有效期5年,离职后2年内不得在同行业企业任职;技术资料采用加密存储,设置3级权限,只有研发团队负责人和双方公司高管能查看完整资料;生产车间安装监控系统,禁止携带手机、U盘等存储设备进入,所有进出人员都要登记,确保技术安全。”
当天下午3点,技术签约仪式正式开始,临时办公区的院子里搭建了简单的签约台,台上铺着红色绸缎,摆放着《稀有矿产技术合作协议》和银色签字笔,周围悬挂着“飞天集团-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技术合作签约仪式”的横幅。
王莽和张远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协议明确:研究院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持有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30%的股权,不参与日常运营,但享有技术研发成果的收益分成;飞天集团负责提供资金、场地和生产设备,承担研发和生产的全部费用,持有70%的股权,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市场开拓;双方合作期限10年,到期后可优先续约。
签约完成后,张远将一份《稀有矿产技术专利清单》交给王莽:“研究院已经将15项核心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包括‘低温萃取技术’‘精密提纯工艺’‘晶界扩散处理方法’等,这些专利将无偿授权给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使用,有效期与合作期限一致,确保公司的技术领先性。”
王莽接过专利清单,郑重说道:“感谢研究院的支持,有了这些核心技术,咱们的稀有矿产项目一定能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未来还希望能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张远笑着回应:“我已经跟龙国科技部的相关部门沟通过,他们对咱们的合作项目很感兴趣,只要研发进展顺利,明年就有机会申报‘国家稀有矿产材料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后能获得5000万港元的研发补贴,还能优先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材料供应招标。”
当天晚上,王莽在渤海新区的迎宾馆设宴招待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宴席安排了10桌,每桌有12道菜,包括渤海湾的清蒸皮皮虾(每只约150克)、油焖大虾(选用渤海特产对虾,每只200克以上),还有龙国各地的特色菜肴,如京市烤鸭、沪市红烧肉、粤式老火靓汤等,酒水准备了红酒(82年拉菲,每瓶售价2.8万港元)和白酒(茅台,每瓶售价1800港元),满足不同专家的口味。
席间,李工程师提到:“咱们的稀有矿产项目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目前研究院培养的50名技术工人已经能独立操作提炼设备,但随着产能扩大,还需要再培养100名,建议与渤海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稀有矿产加工专业,定向培养技术工人。”
王莽立刻回应:“这个建议很好,我明天就让人力资源部与职业技术学院对接,计划每年招收50名学生,学制2年,前1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1年在项目基地实习,实习期间每月发放2000港元生活补贴,毕业后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月薪不低于4000港元,确保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张远补充道:“研究院可以派专家去学院授课,编写专业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出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另外,还可以设立‘稀有矿产奖学金’,每年投入100万港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稀有矿产行业。”
宴席持续到晚上9点,双方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交流,王莽送张远一行离开时,张远再次强调:“技术研发和生产要同步推进,有任何技术问题,随时联系我们,研究院会第一时间派专家过来解决,确保项目能按时投产。”
王莽点头承诺:“请张院长放心,我们会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推进生产,定期汇报进展,不辜负研究院的信任和支持。”
接下来的一周,飞天集团的技术团队和研究院的专家们开始联合推进技术落地:设备调试团队对3台稀有矿产提炼炉进行了10次试运行,每次运行8小时,逐步优化萃取剂用量、温度控制等参数,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原料采购团队与蒙区的稀有矿产矿企签订了每月1000吨的原料供应协议,原料纯度达60%以上,采购价按市场均价的95%计算,每年能节省采购费用1200万港元;人力资源部与渤海新区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确定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招生计划,2009年9月正式开学。
截至2009年6月,稀有矿产技术合作的所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技术专利授权、研发团队组建、技术工人培养、原料供应等环节都已落实,为项目的正式投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飞天集团在稀有矿产领域的布局,也随着技术签约的完成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将依托核心技术,打造从稀有矿产提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为集团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同时为龙国稀有矿产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渤海湾的海风带着淡淡的海盐味,掠过滩涂边刚抽芽的碱蓬草,吹向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的临时办公区。
这片办公区由8个标准集装箱改造而成,外部统一刷着浅灰色防腐油漆,箱体侧面印着深蓝色的“飞天稀有矿产”logo和银色的“技术研发中心”字样,集装箱之间用透明雨棚连接,形成一条长30米的通道,通道地面铺设防滑塑胶垫,两侧摆放着绿色的盆栽(主要是耐旱的仙人掌和芦荟),既美化环境又节省养护成本。
办公区内部按功能划分:1号集装箱是前台和接待区,摆放着2米长的实木接待台,台面上放着电子签到机和印有公司简介的宣传册(每本16页,包含项目概况、技术优势、发展规划等内容);2-3号集装箱是研发团队办公室,摆放着12张L型办公桌,每张桌上都有15.6英寸笔记本电脑(配置为Intel core 2 duo处理器、2Gb内存、160Gb硬盘,符合2009年主流配置)、A3绘图板、高精度游标卡尺(精度0.02mm)和文件夹;4号集装箱是会议区,中央摆放着长6米、宽2米的实木会议桌,桌上整齐堆叠着《稀有矿产技术合作协议》《技术参数说明书》《研发资金使用计划》等文件,文件旁配套放置黑色签字笔(每支笔身印有“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字样)和印有公司logo的皮质笔记本;5-8号集装箱是资料区和临时实验室,资料区的铁质货架上整齐摆放着328份技术资料(包括国内外稀有矿产加工文献、设备说明书、实验数据记录等),临时实验室里有3台小型实验设备(包括磁力搅拌器、真空干燥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前期技术验证。
上午8点30分,飞天集团技术总监周明(化名)穿着白色实验服(左胸绣有“飞天技术”标识),袖口别着一支黑色钢笔,手里捧着厚厚的《稀有矿产提炼技术报告》(共186页,包含89张数据图表),快步走进会议区。
他身后跟着研发团队的5名核心成员:材料工程师李岩(化名,负责稀有矿产材料性能测试)、工艺工程师王涛(化名,负责提炼工艺优化)、设备工程师赵伟(化名,负责生产设备适配)、环保工程师陈丽(化名,负责废水废气处理方案)、数据分析师刘敏(化名,负责实验数据统计),每个人都拿着对应的技术文件,表情专注。
刚走进会议区,就看到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的团队已经到场——院长张远(化名)穿着藏蓝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一份《技术合作初步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