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四月,汉王刘熙上表归降,开城门,背负薪柴,手捧玉玺,跪倒在地。
苏行烈作为秦军代表,正式受降,出言安抚。又严令三军,不得侵犯汉国宗室、太庙、陵寝、皇宫,不得烧杀抢掠,否则,一律斩首示众。
汉国百姓听闻,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入城。
消息传开,不光番禺,广州其余十县,南海、增城、四会、怀集、化蒙、洊安、宝安、清远、浛洭与浈阳,皆望风而降。
不多时,数名信使快马加鞭,进献捷报。
此时,御驾经过江南西道虔州,来到岭南道交界处。
高楷放眼望去,一片崇山峻岭,巍峨峥嵘,如同苍翠屏障,耸立在天地之间。
“这就是五岭?”
唐检颔首:“五岭乃是岭南道与江南西道天然界限。”
“山势陡峭险峻,不便通行。只在大庾岭间,有一条狭窄山路,名为梅关道。”
“过了梅关道,便是韶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高楷赞叹,“确实险峻异常。”
崔皓附和:“此地虽比不上剑阁艰险,但其陡峭之处,犹有过之。”
王景略拧眉:“五岭既是界限,也是障碍,阻拦中原与岭南往来,使消息闭塞,政令不通。”
高楷微微颔首:“待汉国平定,让韶州、虔州合力,在大庾岭开凿一条官道,以便通行。”
“是!”
要想富,先修路。他一向深以为然。
崔皓笑赞:“这条穿山大道,横亘在五岭之间,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
“对岭南道四十五州百姓来说,可谓通天大道。”
唐检赞同:“此路开通之后,岭南道齿革蜃蛤、鱼盐羽毛,可源源不断流入中原。”
高楷笑了笑:“交通便捷,两边往来越频繁,关系越牢不可破。”
若非地理障碍,山高路远,汉国哪能据守岭南道,偏安一隅。
不久后,御驾过梅关道,进入韶州。幸好,州中有一条浈水,向南汇入溱水,最终融入珠江。
这一路,大可乘船直达广州,沿途畅通无阻,省却车马劳顿。
刚刚进入广州境内,便见信使来报,刘熙投降,整个广州十一县皆在掌控。
“恭喜陛下!”群臣齐声道贺。
“同喜!”高楷大笑,“行烈、建兆、兴宗、褚俊,果然不负众望。”
“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免一番杀戮,又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可谓功莫大焉。”
崔皓附和:“拿下广州,整个岭南道便平定了。”
“只剩交州都督府,这一隅之地。”
王景略忽问:“也不知交州战况如何?”
高楷远眺天际,笑道:“人心齐,泰山移。广州都已改旗易帜,交州都督府还会远么?”
翌日,御驾亲临番禺城外,四位大将率领十四万士卒,连同刘熙、后宫妃嫔、汉国宗室、文武百官,与一众广州百姓,齐齐跪迎。
“拜见陛下!”
喊声如雷,高楷却习以为常,朗声道:“起来吧。”
“谢陛下!”
苏行烈上前一步,拱手道:“城中太庙、皇城、道观寺庙、皇宫、民居,一应建筑完好无损。”
“户籍图册、律法诏书,皆整理妥当,留待陛下过目。”
“好!”高楷大笑一声,“行烈,攻城拔寨,你是个中翘楚,抚境安民,也绰绰有余,不愧儒将之姿。”
苏行烈谦逊道:“陛下谬赞,末将愧不敢当。”
群臣皆是艳羡,立此大功,苏将军必能加官进爵,朝堂之上,又多一位国公。
待苏行烈退下,刘熙迟疑片刻,终究上前一步,下跪道。
“罪臣刘熙,拜见陛下!”
“起来吧。”高楷翻身下马,亲自将他扶起来,宽慰道,“你主动投降,免除一场血腥杀戮,保全城中百姓,实属深明大义。”
刘熙松了口气,惭愧道:“罪臣有过无功,只盼百姓安宁,死而无憾。”
高楷稍觉意外,此人口才倒是不错。又体态丰满、眉清目秀,属实翩翩佳公子。
思索片刻,他郑重道:“你既弃暗投明,便是大功,今授你为恩施侯,宗庙、家财,你可带回府中。”
“谢陛下!”刘熙连忙下拜,虽说未得国公之位,有些遗憾,但能保住身家性命,却也不错了。
待他告退,崔皓蹙眉道:“陛下,此人荒诞不经,沉湎酒色不思朝政,迫于压力方才投降,无才无德,何必赐他爵位?”
身为儒家弟子,他本就看不惯刘熙所作所为。尤其让人阉割,才能当官这一项,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高楷笑了笑:“无论如何,他主动投降,理当褒奖。”
王景略沉声道:“既封爵位,此人不可驻留广州,须得迁移长安居住。”
高楷微微颔首:“让他收拾一番,待来日,随我班师回朝。”
“是!”
说话间,一名信使飞奔而来,翻身下马,喘了几口粗气,高声道。
“启禀陛下,许节帅上报,已然拿下交州,全据都督府十五个州。”
“好!”高楷大喜,“许晋,不愧朕之肱骨也。”
崔皓问道:“杨金盛可投降了?”
信使摇头:“城破之后,他自尽殉国了。”
王景略叹道:“此人倒是一名忠臣。”
高楷颔首:“追赠他为交州刺史,让许晋好生安葬。”
“此外,以许晋为抚慰大使,巡查交州都督府下辖十五州,安抚民心。”
“遵旨!”
至此,汉国灭亡,岭南道四十五州、交州都督府十五州,拢共六十个州,尽数纳入大秦版图。
群臣恭贺不断,时至今日,大秦已然坐拥两都十五道,偌大神州,只剩关内道魏国尚未平定,但也为时不远。
这边喜气洋洋,另一头,刘熙、冯太妃、林延寿与龚玉楼,皆失声痛哭。
只可惜,即便泪水淹没广州,也改变不了事实。
片刻后,御驾踏入城门,沿大街,前往刺史府。
高楷策马徐行,饱览城中风景。
时值四月,气候炎热,竟和长安六七月份差不多。
城墙爬满藤蔓,屋舍前立着椰树,琴叶榕,芭蕉树。
街道两旁,种着木棉花、紫荆、栀子花与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