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清晨,长安城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厚厚的云层遮住了阳光,让人感觉有些压抑。就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天空中竟然下起了一种奇怪的雨雪。
这种雨雪与普通的雨雪不同,雨丝中夹杂着细小的雪粒,它们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仿佛是一场梦幻般的雪景。这些雨丝和雪粒落在树枝上、屋檐上,瞬间结成了一层薄冰,晶莹剔透,宛如水晶一般。
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木冰”,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宫中的内侍们早早地发现了这一异样,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不祥的征兆,于是赶紧跑去禀报皇帝李治。
李治刚刚起床,正准备洗漱,听到内侍的禀报后,他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披上一件外衣,快步走到殿外,想要亲眼看看这奇怪的景象。
当他踏出殿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院子里的槐树、柳树枝上都裹着一层透亮的冰壳,这些冰壳在晨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仿佛是大自然赋予树木的一件华丽外衣。
风一吹,树枝上的冰壳发出“咯吱”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什么秘密。李治凝视着这奇异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他转过头,对身边的郭正一:
“这木冰倒是少见,往年冬天也没这样过。你快去传钦天监的人过来,问问他们这景象有没有什么说法,会不会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
郭正一听到李治的吩咐后,立刻点头表示同意。他动作迅速地转身离去,没过多久,就领着钦天监的官员来到了李治面前。
钦天监的官员见到李治后,赶忙躬身施礼,然后恭恭敬敬地禀报:
“启禀圣人,据臣等观察,这木冰实属异常天象。根据历史记载,此类现象多与气候反常有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农事的影响并不大。毕竟现在庄稼都已经收割完毕了。不过,我们还是有些担心,这冰壳可能会压断树枝,万一掉下来砸到街上的行人,那可就不好了。”
李治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钦天监官员的看法。他思索片刻,然后对钦天监官员:
“既然如此,你立刻去通知京兆府,让他们派人到街上去巡查。一旦发现有结冰过重、可能掉落的树枝,就赶紧用长杆将冰壳轻轻敲掉,以免伤到过往的行人。另外,还要提醒百姓们,出门时多留意头顶上方,以防被掉落的冰壳砸到。”
钦天监官员连忙应道:“是,臣这就去传达圣上的旨意,保证不让百姓们受到丝毫波及。”说罢,他便匆匆离去,赶忙去执行李治的命令了。
当天下午,京兆府的差役们就开始在街头巷尾进行巡查。他们手持长杆,仔细检查每一棵树木,一旦发现有树枝上的冰壳过重,就会小心翼翼地用长杆将其敲落。
街上的百姓们看到差役们如此尽心尽力,都纷纷夸赞官府想得周到:
“多亏了官府想得这么周全啊,不然这冰壳要是掉下来,砸到人可就麻烦大了。”差役们听后,心里也感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得到百姓们的认可,也是值得的。
差役满脸笑容地回答:
“这可是陛下特意吩咐的呢,就是担心大家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所以啊,你们出门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加小心脚下,可千万别滑倒了哦。”
然而,还没等木冰的事情完全平息过去,十一月二十这一天,宫里竟然又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坏消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来恒与世长辞了。
要知道,来恒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尽心尽力地协助处理朝政事务,尤其是在文书草拟和政令传达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可谓是得力干将。如今他突然离世,这对李治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的心情异常沉重。
当时,李治正在专注地审阅着关于边防的奏报,当他听到来恒去世的消息时,手中的奏报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下。他沉默了好一会儿,似乎还没有从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中回过神来。
过了一会儿,李治才缓缓地对郭正一说:
“来恒这个人办事向来都是稳稳当当的,前几天他还跟朕说要好好梳理一下明年的政令流程呢,怎么会突然就这样走了呢?你去告诉礼部,让他们按照三品官的规制来操办丧事。另外,如果他家里有什么困难,就跟户部说一声,该给的抚恤绝对不能少了。”
郭正一赶忙躬身回应:
“微臣领旨,这就去安排礼部筹备相关事宜,同时也会立刻派人前往来侍郎家中慰问。哦,对了,微臣忽然想起,来侍郎的儿子此刻尚在外地任职,是否需要传旨让他尽快赶回长安奔丧呢?”
李治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嗯,理应如此,速速传旨,命他火速赶回,切不可耽误了其父的丧仪。此外,朝堂之上的文书工作,就先由你来牵头负责盯着吧,万不可因来恒的离去而有所延误。”
次日清晨,礼部官员们便紧锣密鼓地拟好了丧仪的详细流程,并派遣专人前往来恒家中协助布置。当来恒的家人见到朝廷派来的使者时,不禁眼眶泛红:
“多谢圣人如此体恤,若来侍郎泉下有知,定然也会感激圣上的大恩大德啊!”
前来办事的官员连忙安慰:
“来侍郎一生为朝廷鞠躬尽瘁,圣人自然是铭记在心的。你们若有任何需求,尽可告知于我等,无需拘谨,不必客气。”
李治这边,也让人把来恒生前提过的政令梳理方案找了出来,翻看的时候跟郭正一说:
“来恒这方案想得细,明年就按这个思路推进。你后续找几个熟悉政令的官员,把细节再完善下,也算是完成他的心愿。”
郭正一毕恭毕敬地接过方案,然后郑重地点头回应:
“微臣明白,定当竭尽所能,绝不辜负来侍郎的一片心血,更不会让陛下感到失望。”
短短数日转瞬即逝。就在这期间,来恒的儿子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京城。
李治得知此事后,不仅特意派遣使者前往慰问,还赐予了大量的绸缎和粮食,以表关怀之意。
待到一切丧仪都筹备得差不多的时候,郭正一再次前来禀报:
“圣上,来侍郎的丧仪已经确定在后天举行。朝中百官皆表示愿意前往吊唁,不知陛下是否也打算派遣一名内侍前往,代为转达您的慰问之意呢?”
李治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果断地回答:
“那就派吧,你去告诉他们,就说朕念及来恒多年来为朝廷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希望他在九泉之下能够安心离去。同时,也让他的家人知晓,朝廷并没有忘记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