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派了教练组轮番上阵,也没顶住多久,最后两人被要求不能上前干扰。
但可以在旁边观摩,录像拍照可以,但能不能放出去要审核。
毕竟顶级运动员的训练录像某种程度是算是机密,不能随意透露出去。
李枫作为队长,是整个队伍的标杆。
训练自然也是最刻苦的,今天上午最核心的训练莫过于连续3-5次100米为一组的计时冲刺。
因为有强度成绩的要求,所以对运动员是一场考验。
尤其这还是高原环境。
当哨声响起,只见李枫、苏丙天、劳毅、张培蒙、谢振业五人在各自的跑道上瞬间从起点冲出。
计时冲刺其实就是全速跑,是百米专项训练中的一种。
冲出后,运动需要用全力进行冲刺。
跑完100米后,休息间隔只有30秒。
在教练员哨声响起后,要再次冲刺100米!
在进行到第二个100米时,除了李枫之外的其四名队员,在冲刺后的表情都是痛苦至极的。
全速跑可不是热身跑,是非常非常消耗体力的一件事。
那种全速冲刺后浑身的疲惫感在间隔的30秒充斥在全身。
但即便如此,30秒后,众人一听到哨声,又马上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下一组训练当中!
因为想要提升,就得拼!
全速跑每一组休息间隔3分钟左右,每次进行3-5组。
李枫是顶配五组,苏丙天、劳毅、张培蒙为四组,谢振业为三组。
在记者进行拍摄时,李兵在一旁适时补充到:
“多组冲刺,保证强度成绩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这样的疲惫即使是对长期训练的专业运动员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
但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是铁律,运动员的生活就是不断突破自己,超越极限。”
冬日那闻言点头赞同,但看着大汗淋漓,满脸痛苦的几人忍不住说道:
“那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也会让运动员出现伤病吧?”
“.......”
李兵原本上扬的嘴角瞬间拉了下来。
心想这记者就不能盼着点好嘛,这种不吉利的话也问的出口。
虽然内心无语,但嘴上还是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这次过来,我们后勤保障团队为他们配备了最先进的高压氧舱,在训练后可以加速乳酸清除。
还会根据情况为运动员提供冷热交替水疗促进微循环。
全过程都有经验丰富的理疗师为他们提供服务,会尽全力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冬日那:
“嗯嗯,那就好,他们现在可都是中国短跑的支柱,身体是第一位的!
说起来,你们做教练的也很辛苦!
是运动员的大家长,全方面都要考虑到,责任重大!”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相比与运动员们付出的汗水,我们的辛苦倒也不算什么。”
差不多在上午10点半多,训练量相对较低的谢振业就第一个结束了上午的训练。
在冬日那的目光中,他立刻跑道,来到一旁的休息室休息。
训练完毕后会立刻进行简单的拉伸,然后理疗师为他按摩肌肉,放松放松。
冬日那见状也是赶紧紧随其后,既然上午训练结束了,那他就可以适时进行采访。
随后张培蒙、劳毅、苏丙天也接连完成训练量,回到休息室。
李枫的强度是最高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
他甚至因为强度太高,跑完后在跑道上干呕,有种想吐又吐不出的感觉。
稍作休息后,才起身走向休息室,这一幕也被蹲守在场边的记者抓拍。
央视的采访算是一个小插曲,并不会影响冬训的主题曲:
“痛苦”
“枯燥”
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但对于参训的运动员来说,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
当时间来到11月25号。
众人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转百沙冬训基地。
因为短期高原训练可能引发血红蛋白浓度过高(>18g\/dL)导致血液粘稠。
所以每天训练完毕后队医都会监测运动员们的血氧饱和度。
到今天为止,差不多达到既定水平了,需要回到亚高原或者平原地区去。
这符合某论文中关于高海拔训练中的一条“避免在海拔>2500米进行超过4周的训练,防止肌肉爆发力下降。”
从清海乘机飞到百沙后,在冬训基地适应性训练了2天。
众人就迎来了冬训开启后的第一次正式测试。
在一切设备都准备完毕后,百沙冬训基地二号训练场周边已经围满了观众。
除了青训营的小家伙们,还有基地工作人员以及国字号的拳击队、射箭队,还有部分地方队的成员。
其中不乏大牌,如京城奥运会上夺得中国拳击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的邹市民,以及京城奥运会获得女子射箭冠军的张卷卷。
显然他们都想一睹中国短跑“梦之队”的风采。
百沙冬训基地因为李枫等人常年在此训练的缘故,本身就是全国闻名的冬训基地。
不少运动员都希望来这里冬训,除了琼省冬训时优异的气候条件,能不时观看李枫等人训练、跑队内赛也是一方面原因。
毕竟跟传奇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受到鼓舞。
在起点前,众人调整起跑器,做最后的赛前准备工作。
李枫调整好之后,心念一起,调出属性面板:
姓名:李枫
年龄:25岁+
职业:运动员
身高:186.6cm
体重:87kg+
力量:96
耐力:96
速度:96+
反应:94+
已激活天赋:爆发式起跑,强力途中跑,二次爆发
健康状况:良好
大邱到现在差不多两个多月了,除去休息,高强度训练的时间也不少,尤其是在多巴那十多天,是真的很累。
那样的强度,即使以他超人的体质都险些扛不住。
但即便如此,各项指标还是纹丝不动,让李枫不禁有些无奈。
自从大邱世锦赛之前,他在力量和耐力两项失去+号后,李枫就隐约感觉到了后续进步会越来越难。
但没想到这么难!
感慨之余,李枫收束心神,将注意力重新回到比赛。
此时其他四人也都调整好了,只等号令。
在自动起跑器的一声令下,跑道上的五人瞬间蹬上起跑器。
然后下一声,五人瞬间俯身,动作相当的标准。
全场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起点众人,目不转睛,屏息以待。
“啪!”
跑道两侧以及起跑器后的小喇叭瞬间发声!
五人也随即从助跑器上弹射而出!
从高原环境训练下来后,因为平原地区富氧环境的原因,在前几周,运动员普遍会有轻松的感觉。
所以一定程度会对运动员成绩有增益。
加上前面所做的专项冲刺训练,五人一冲出,旁观的教练们,都感觉到了他们表现出的巨大冲劲!
一个字:猛!